地攤書簡史

來源: 都是國貨 2018-10-12 20:11:00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43574 bytes)

地攤書簡史

大石 非正常頭骨研究中心 2018-10-06

非正常頭骨研究中心按:說到底,地攤書隻是我探索這個世界的一種方式。


 

 

圖 文/大 石

整 理 / 林麗雲

 

擺放井然有序,玄機重重的書攤更像是人生各階段欲望的縮影,兩者間有一種不可言喻的共通。 

 

八九十年代各種民間文化盛行,野趣橫生。錄像熱、遊戲廳熱、霹靂舞熱、搖滾熱、氣功熱文學熱、...我最愛幹的事是在周末逛舊書攤。

 

西大廟有條僻靜街道,每逢周末會擺市集,俗稱破爛兒市場。沿街踽行,家用電器日常百貨品鍋碗瓢盆計生用品應有盡有……庶民風情,生氣十足。

 

當年的舊書攤,五花八門,雜亂無章,林林總總。色彩繽紛,引人矚目。一塊塊五顏六色的塑料布,各種破舊的麻袋鋪在地上,成了這些舊書的臨時棲身之地。有的連這些也沒有,就直接在人行道的地磚上攤開。一路過去,冷攤閑看。這裏的書絕大部分是舊書,也有新書。它們的外表或光怪陸離或一團質樸,光看表麵已經浮想聯翩。

 

你蹲下翻弄,發現它們良莠不齊,空洞無物,翻不到什麽有效信息。但是當你離開它們,總覺得自己錯過了有些東西,你不禁以為它們對你隱瞞了某個秘密。你雖然有點無聊,還是渴望回想它們;你確信,你要是蹲久一點或是換個姿勢,它們終究會給你一些你能吸收的東西。說到底,它們對你唯一的吸引力,就是籠罩著它們外表的低俗魅惑。

 

這情得先從龍虎豹說起。

 

風雲龍虎豹

 

龍虎豹好睇 ,You must like this!

《龍虎豹》創刊於1984年9月,是一本地道的香港成人雜誌。該刊由林國光創辦,以祼露相片出位、文詞大膽著稱,迎合讀者口味和發掘題材之下,創刊初期曾創下銷量超過25萬冊的紀錄。這在當時同類型雜誌中相當出位,林國光亦成為了鹹書界的大佬。 

香港早期的色情刊物,一般出現在商業副刊,被稱作 “談風月”。它們由文人出版,文藝氣息十足。最受歡迎的,是色情小說加社會奇聞。

龍虎豹的大部分文章側重於事件的獵奇性,而非真實性,整篇內容可以當做獵奇地攤書來讀。作者們貪得無厭地搜求新奇和異樣線索,來滿足人們好奇心理。編輯們為了銷量,甚至會成為標題黨。

 

 

龍虎豹所走的是相對大眾化的基層路線。 1989年後,刊物加插政治評論,其後轉變為揭秘式文章,形式類似現時周刊的頭條報道來吸引讀者。

 

 

與此同時,改革浪潮衝擊了沉寂良久的中國內地文化市場,文學熱也如火如荼的展開。

 

文學熱與低俗小說

 

八十年代文學熱

 

在媒體、通訊、信息都極為不發達的八十年代,剛剛從對文化的壓製中解脫出來的人們處於一種饑渴閱讀狀態之中,這直接導致了全民閱讀的“文學熱”時代。

 

 

大約是順應了最廣大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自由一並溫潤了需求各異的受眾在市場化之後,中國的圖書出版於八九十年代野蠻生長,經久不衰。

 

在廣闊的中華大地上,一種叫做地攤文學的低俗文學如雨後春筍肆意生長。

 

幾乎在一夜之間,黃潮泛濫。一類“內容汙穢、格調低下、印製粗劣的與龍虎豹極為神似的非法出版物及小報”占領了全國各地的火車站、汽車站、旅館。其勢頭之迅猛,甚至蓋過了國營書店及報刊亭等正規出版渠道。

 

 

這些看似驚悚的標題,其實隻是虛張聲勢。多讀幾本便能發現,內文基本采用了相似的故事套路,“色情靠大腿起家,凶殺憑恐怖取勝”,內容空洞無物。

 

地攤文學由專門的地下組織發行,流水線生產,有人負責寫作,有人負責印製,有人負責發分發,效率奇高,粗製濫造,錯漏百出。

 

同時出現的還有各種打著性啟蒙性教育幌子的軟色情地攤書,強擼間灰飛煙滅,完成了一代人的預成人禮。

 

 

 

外國文學熱

 

回憶八九十年代的閱讀狂熱,《中外文學》副主編安波舜說道,“ 那是一個剛改革開放的時代,一切都是陽光明媚。麵對打開的大門,看見一個美麗的世界,大家都憋足了勁兒抓緊時間讀書。所有的外國文學作品在中國都非常暢銷。”

 

上海譯文社的“外國文藝叢書”,以當代文學作品為主,納博科夫、亨利·詹姆斯、卡爾維諾、馬爾克斯、索爾仁尼琴以及荒誕派戲劇等。還有上海譯文社和外國文學出版社聯手推出的“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叢書”,以作家的單行本為主,有福克納、馬爾克斯、川端康成、毛姆等等。還有一套特別有名的“外國文學名著叢書”,涵蓋巴爾紮克、狄更斯等19世紀的古典作家名著,影響甚廣。西方通俗小說方麵,阿加莎·克裏斯蒂、柯南道爾、儒勒·凡爾納是幾個最具代表性的作家。

 

當時的外國文學期刊也相當豐富,充分滿足了讀者的渴求,其中《世界文學》、《外國文藝》和《譯林》可謂在全國三足鼎立,吉林人民出版社的《日本文學》是唯一一家專門雜誌,在當時影響頗大,很多經典序列的日本作家是首次欣賞其譯作,令讀者大開眼界,對於研究者大有裨益。

 

 

80年代末,納博科夫的文學經典作品《洛麗塔》克服重重難關,在中國出版。

 

第一版《洛麗塔》的封麵非常惡俗,一經出版,便遭到群眾舉報。最終,經新聞出版署組織專家組審讀,認定《洛麗塔》是個好作品,譯者黃建人的譯文水準也非常高,但漓江出版社須改換封麵。

 
1989年5月第一版,黃建人譯。我小時候看的是這一版。
 
相比之下,1994年內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羅麗塔》,則是所謂的粗俗增補本。不單還原了原著的情色段落,還在封麵點出了小說的主要情節及文學地位 —— “這個中年色鬼垂涎覬覦女童的故事,卻傾倒了整個世界。”

 

寥寥數字,一語中的。

 
內蒙古文化出版社,1994年12月第一版。

 

1990年12月第一版(右)與1998年9月第一版(左)

1989年,被喻為“嬉皮士聖經”的美國作家傑克·凱魯亞克著作《在路上》在內地發行。早期的中文版封麵看上去頗為簡陋。美編依照對“一群美國奇男女的漂泊紀實”的理解,選取了幾個相互交疊、衣著暴露的年輕人作為封麵。明顯與小說先鋒和另類的背景不符,但同時也奠定了一種西方文化流毒書籍封麵設計基調。

 

 

基本上,弄幾個西方人照片就可以是任何一本書的封麵。

 

人間指南

 

與國營正規書店相比,個體書攤上出售的有關時裝、心理谘詢、體育類書藉,似乎能以更迅捷、準確的方式反映時代潮流,縮短社區間的距離,使人們的審美情趣更趨商雅。在人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消費上,起到了指南作用。

 

 

在《人生知識辭典》的前言裏這樣寫道:“與萬古不朽的宇宙相比較,每個人的一生顯得格外匆忙短暫。即使有的人能幸運地在世界上活上80歲甚至100歲,在悠遠漫長的曆史長河中,不過是飛快的一瞬。於是乎,有人概歎生命短促,萌發及時行樂的思想....這本《人生知識辭典》就是為這一目的編寫的。全書共分理想信仰、個性修養、法律道德、職業選擇、人際關係、學習教育、知識博覽、婚戀家庭、文學藝術、體育健康、旅遊娛樂和衣食住用等12個部分,共收條目約1300,共40多萬字。"

 

 

成功學狂潮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成功學”進入中國。一時間,“成功”書、“成功”講座層出不窮,催生出一大批“成功學”癡迷者。勵誌書籍,成功培訓,教育培訓以及傳銷,這些的火爆無不是建立在渴求成功的欲望上。

 

開發潛能、拓展人脈、身心靈平衡,執行力、細節、溝通、行銷,感恩、勵誌、提升……成功學用盡了所有的方法和詞匯來表達迫切成功的心情。

 

 

此係列大部分圖書現在被歸入奇幻小說類別。

 

 

氣功熱與特異功能熱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是一個小道消息橫行、謠言滿天飛的時代,一個全民瘋狂、頭腦發熱的新的造神時代。中國曾興起過一陣“氣功熱”。那個時候最流行火爆的表演會報告會不是歌唱明星和學術大師,而是帶領全體聽眾一起全身發抖的各類氣功大師;那個時候最流行的運動是全民練氣功,數以十萬計的人練過自發五禽戲、鶴翔樁,後來是香功……鼎盛時期氣功迷練者達到6000餘萬人。

 

氣功熱、特異功能熱的形成是多重原因促成的。二戰後蘇聯和美國都曾為軍事目的進行過人體特異功能和超自然力量研究,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軍方和科學界。出於軍事國防的目的,一些高層人士明確支持特異功能研究。主要研究的方向就是氣功、特異功能。這直接帶動了一大批科學家、知識分子研究氣功。

 

那個時候最流行的雜誌和文學作品是特異功能研究的;最流行的電視劇不是日劇、韓劇、泰劇,而是有關少林傳人、民族英雄、二指禪神僧海燈法師和特異功能超人張寶勝的。

 

 
 

波普藝術加懸浮的東方奇人侯希貴。

邪教教主麻原彰晃也曾到北戴河取經,學習懸浮氣功。

 

科技和醫療水平的落後及生活不富裕,急病亂投醫,被誇大的氣功健身治病傳說,給很多普通民眾帶來了希望和寄托,於是人們紛紛投入到修煉氣功治病健身的這場全民運動中去。

 

同時,急於彌補知識空白的民眾對神秘力量和偽科學也充滿了無限向往,對巫性思維的崇拜也發揮到極致,到了“聳人聽聞,光怪陸離,催人淚下,令人發指的地步。

 

教育程度的普遍落後、娛樂休閑活動的匱乏、國門打開帶來的自卑感等等,也是氣功熱形成的因素。“趕英超美”的口號遠遠沒實現,當時的氣功、中醫、特異功能被整合為“人體科學”,從所謂的“人體科學”上取得新突破和超越西方,是我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唯一寄托罷了。直到90年代末,這股轟轟烈烈的熱潮才逐漸褪去。與此同時,中國的科學小說卻進退維穀,陷入彷徨。

 

硬不起來的中國科幻小說

 

 

1976年春,葉永烈發表“文革”後期第一篇科幻小說《石油蛋白》,讓封閉已久的中國科幻創作看到了一線生機。緊接下來的1977年至1983年,可以說是中國科幻界的黃金時代,誕生了科幻愛好者耳熟能詳的《小靈通漫遊未來》、《珊瑚島上的死光》,科幻文學界普遍認可的《飛向人馬座》,幾乎都是。直到今天,這些作品仍然被人津津樂道的中國科幻代表作和經典之作。尤其是《小靈通漫遊未來》,1978年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成為整整一代人的科學啟蒙書,首印100多萬冊,先後發了300萬冊,這個原創科幻小說的發行紀錄至今沒有被打破。在其後的二三十年時光裏,這樣的黃金時代在沒有複現過,即使是創作環境較為寬鬆的90年代,其影響和80年代的科幻創作遠遠不能比。

葉永烈著《小靈通漫遊未來》

80年代的一部名為《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跡》的小說觸發了論戰:描寫科考隊在珠穆朗瑪峰發現恐龍蛋化石並孵化出古代恐龍,被古生物學家批評為“偽科學”,會毒害青少年的。於是牽扯到科幻小說的社會性問題,限定給少兒看的小說,不合適寫愛情、犯罪、社會反思,否則就是“低級趣味”。但科幻作家不滿意了,於是論戰開始。80年代中國科幻小說群體,受到了文學界,科學界,以及來自政治的多重困難包圍。多家科幻期刊被勒令整頓。

 

《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跡》

科幻小說引起了到底應該姓“科”還是姓“文”的討論。科幻作家認為科幻小說是文學形式,科學家,評論家,領導認為科幻小說是科普形式。 要求科幻小說更多地圍繞著科學內容展開,壓縮其中情節、背景描寫、人物刻畫等文藝成份。1980年,錢學森在全國出版工作者會議上表達了自己對科幻小說的反感。中國科幻小說開始陷入一蹶不振的境地,取而代之的是更接近地攤書性質的偽科普雜誌《奧秘》《飛碟探索》《科普畫刊》等。

 

 

 

武俠夢與功夫熱

 

1954年1月17日,爵士何賢為了賑濟鏡湖醫院的災情,邀請了論戰已久的白鶴拳傳人陳克夫和吳氏太極拳傳人吳公儀舉行了一次比武義演,在港澳兩地掀起了軒然大波——民眾對於此次比武趨之若鶩,然而僅三分鍾這場比賽即因雙方都受傷而告結束。
當時《新晚報》的主編眼光敏銳,察覺到民眾對武術的熱情,於是邀請自己的朋友陳文統寫作武俠小說。陳文統以梁羽生為筆名寫作了兩部武俠小說連載於報端,一時吸引了眾多的讀者。緊接著梁羽生又請自己的同事查良鏞也涉足武俠小說寫作,查良鏞出手不凡,以金庸為筆名寫下了《書劍恩仇錄》,待寫到《射雕英雄傳》時已然名動天下,嗣後梁羽生、金庸和台灣的古龍合稱為武俠三大家,繼承四十年代還珠樓主武俠小說光輝,開創了新武俠小說時代。

 

 

各種山寨武俠江湖也風起雲湧,出現出金庸新、金庸巨、金庸原、金庸力等金氏傳人,靠著與金庸老先生似是而非的關係,在武俠界占據了一席之地。

 

九陰九陽》的主人公段子羽大概是武俠史上最開掛的人物,擁有金庸小說裏的所有絕世武功,包括九陰真經,九陽神功,九陰白骨抓,蛤蟆功,一陽指,倚天劍

 

世事無常,後世新武俠小說的發展竟然反過來影響了真實世界裏的武術,這可能更是所有人都難以預料的。

 

七十年代末,李小龍把中國功夫推向世界。八十年代在香港武俠劇《霍元甲》和電影《少林寺》的推動下,大江南北掀起了一股武術熱,大陸罕見武術熱潮。因為一場《少林寺》電影,而離家出走去少林寺學武的少年就連綿不絕。小說、影視裏中國功夫的吸引力如此的巨大,令許多人都對其產生了一種盲目的崇拜。

 

渾身是寶的李小龍

 

 

在麵對世界上通行的空手道、泰國拳等技擊術的時候,中國功夫的神話色彩一層層剝落,令民眾的熱情一點點降低。

 

理想主義變弱了。我們小時候,幾乎人人有一個練成絕世武功的理想。比方說我小時候的理想之一是練好輕功登萍度水竄房越脊,我買了李小龍的書作為啟蒙讀物,苦練了幾年,輕功沒有練成,卻無意中拉開了韌帶,可以進行一些難度極高的踢腿動作,雖然實戰中用不上,但也不賴。

 

連環畫與漫畫

 

 

連環畫又被稱為“小人書”,是六七十年代人最重要的美術啟蒙。民國以來,連環畫繼承了繡像的傳統,又融合了歐美和日本的時世漫畫的影響,尤其在新中國以後,吸引了眾多的優秀畫家,逐漸積累了豐富多彩的作品。又因為物美價廉,每有新書發售,新華書店門前就排成長龍,爭相搶購。

 

而到了九十年代,日漫入侵,連環畫失寵了。

 

很多人接觸盜版日漫,是從海南攝影美術出版社、《畫王》雜誌(國內第一本漫畫連載雜誌)開始的,盜版的都是當時日漫最火的作品,比如《七龍珠》《聖鬥士》《亂馬》《城市獵人》等等。

 

 

90年代前半期還沒有互聯網,資訊也不發達。很多年之後,我們才知道,這些漫畫都來自於《周刊少年Jump》、《少年sunday》、《少年magazine》。

 

1980年代,由於手塚治蟲《阿童木》動畫版的成功,各大電視台開始紛紛播出海外動畫。而與動畫領域不同,市場上優質漫畫仍然十分匱乏,海南攝影美術出版社作為在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小出版社,嗅到了青少年市場的巨大商機。

 

1991年,海南攝影美術出版社試水出版車田正美的《風魔小次郎》。隨後一鼓作氣,出版了《七龍珠》《聖鬥士》《貓眼三姐妹》《俠探寒羽良》等等作品,成為了中國的日漫啟蒙者。

 

由於出版社把原版單行本拆分,降低了印刷成本,所以當時售價1.9元一本,9.5元一卷的奢侈雜誌,引得無數沉迷故事的孩子省下零用錢爭相購買。

 

在周末跑遍每一個書攤搜集漫畫書、在早已看過無數遍的故事再看一遍,直到把每一格畫麵刻進了腦海,把每一句對白都倒背如流,再把每個角色畫到我的遊戲牌裏...

 

大石童年繪製的遊戲卡牌

 

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成年以前還是沒有成功收集到一套完整的漫畫,因為赤貧。

 

精神家園

 

 

長達十餘年的翻地攤書經曆,我的人格、趣味、感覺,早已被區域性的、五花八門的地攤書,塑造了。這讓我漸漸失去了對現實的耐心觀察,而是更專注於想象的自由翱翔,(時而興致勃勃,時而黯淡憂傷地)沉迷於各種地攤書帶來的恐怖、神秘、激情、暴虐。

 

這種豐富靈魂的方式,沒有跑偏實屬不易。

 

舊書攤儼然成了我的精神家園,我的靈魂從中汲取養分,野蠻生長。後來歪打正著被做了策展人,我仍然堅持在每個展覽出一本自己主編的地攤書,每個展覽上都要找個角落擺舊書攤。它和展覽內容無關,也息息相關。說到底,地攤書隻是我探索這個世界的一種方式。

 

三屆展覽的三本地攤刊物

 

今年的這個攤擺在朵雲軒美術館,上麵提到的舊書都有,收集這1984本書花了2個月時間,孔夫子上一本本憑眼緣找的。不賣,隻送。先到先得,送完拉倒。

 

 

“憑良心說,我喜歡千奇百怪的結果,我把這叫作浪漫。”

 

End

 


 

相關推薦

 

▲『上海攤——馮夢波楊君雙個展』

▲鄉愁是一種生猛又魔幻的存在

 

所有跟帖: 

蠻好蠻好,我讀過不少。比如龍虎豹,都看煩了。 -yamyam- 給 yamyam 發送悄悄話 yamyam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2/2018 postreply 21:32:49

老司機故事多,講講如何 -禪心禪意- 給 禪心禪意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12/2018 postreply 22:26:00

沒什麽意思,就是性激素版故事會,還有更實用的雜誌,定期介紹深圳東莞叫雞指南,各種服務。 -yamyam- 給 yamyam 發送悄悄話 yamyam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3/2018 postreply 07:32:20

也聽過男人描述聽回來的那些各種經曆,或澳門賭場酒店裏的各種錄像節目,你猜到的。 -yamyam- 給 yamyam 發送悄悄話 yamyam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3/2018 postreply 07:36:21

九零年前後買過一批好書,比如《五角從書》。 -ozxlu- 給 ozxlu 發送悄悄話 ozxlu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3/2018 postreply 03:05:19

+++,我看過好幾本,印象深的是被毀滅的城市 -500miles- 給 500miles 發送悄悄話 500miles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3/2018 postreply 10:40:3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