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台灣新聞》報道,台灣林業和自然保護局(FNCA)報告稱,截至今年4月,該機構在2025年已清除了36,543隻綠鬣蜥,是2024年同期的三倍。
台灣自然保護協會(FNCA)使用一款原本用於報告自然災害對農作物威脅的應用程序,該應用程序已更新,新增了報告綠鬣蜥目擊情況的功能。該組織還與四支原住民獵人隊伍合作,前往更難到達的地區,並組建了九支清除小組,共計1635人,共同搜尋這些蜥蜴。
據《經濟學人》報道,綠鬣蜥大約20年前通過外來寵物貿易引入台灣。目前,它們的數量約為20萬隻,威脅著玉米、紅豆和葫蘆等農作物,而且島上沒有天敵。
綠鬣蜥的最佳繁殖期是春季到初夏,該媒體稱,一些人認為,它們數量眾多是由於全球氣溫上升導致冬季異常溫暖。
台灣自然保護協會理事長林華清告訴《台灣新聞》,綠鬣蜥通常成群出現,它們的出現是人類管理不善的結果。華慶還呼籲公眾不要妖魔化這些動物,而應在移除過程中展現同情心。
“很多人買來當可愛的小寵物,卻沒有意識到它們會長得這麽大、這麽長壽,所以就把它們放生到野外,結果它們真的適應了台灣的環境,”屏東縣農業部門的李啟雅告訴C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