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馬克思說,曆史總是在重複自己,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是鬧劇
《廣場協議》又稱:Plaza Accord 是裏根總統在任期間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及德國5個工業發達國家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於美國紐約的廣場飯店會晤後,在1985年9月22日簽署的協議。目的在聯合幹預外匯市場,使美元對日圓及德國馬克等主要貨幣有秩序性地貶值,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廣場協議》背後的原因是美元在1980年至1985年曾升值約50%,影響美國出口而導至貿易逆差嚴重及貿易衝突。《廣場協議》簽訂後,上述五國開始聯合幹預外匯市場,在國際外匯市場大量拋售美元,繼而形成市場投資者的拋售狂潮,導致美元持續大幅度貶值。 《廣場協議》隻維持了一年半左右。因為期間美元已下跌不少,美國遂與有關國家再於1987年2月簽定《羅浮宮協議》以阻止美元跌勢及穩定與各國匯率。但美元跌勢持續。
影響:
貿易逆差:
首兩年,美國的貿易逆差變得更嚴重。因為短期內,進口價格的漲幅超過進口數量的減少和出口數量的增加。
其後,由於需求彈性的改變及出口量的增長抵消了價格變動,其貿易逆差得到改善,但隻限於美國與西歐國家。廣場協議的主要目標在於解決美日貿易逆差。但貿易逆差的主因是結構性問題,而不是貨幣政策或貿易協議。即使美國貨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上升,仍不能成功進入日本市場。
日本資產泡沫爆破:
日本簽署《廣場協議》的意義在於它體現了日本已成為管理國際貨幣體係的真正參與者。雖然協議是自願簽署,但日本其後采取錯誤的貨幣政策,將利率由5% 減至2.5%以刺激經濟增長及阻止日元過度升值,但卻未能適時調整,從而引起資產泡沫及日本泡沫經濟。為遏止經濟過熱,日本於1989年初開始升息,而資產泡沫亦於1990年爆破。日本其後的經濟亦因為結構性的原因而長期表現呆滯甚至衰退,被稱為日本“失落的十年”,甚至是“失落的三十年”。。但反過來說西德則在廣場協議後,卻能走出成功的可持續發展路線,一般看法中有西德不久後遇上兩德統一與歐盟建立統一市場的背景,德國出現大政府負責調控經濟與外貿,以及對於投機炒房等的嚴控密不可分。
These countries are dying to make deal,... they kiss my ass,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