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的農民,可能是這樣的:
成日裏與土地打交道,不懂陽春白雪、詩與遠方。
現實裏,卻可能是這樣的:
一張口就是詩,描繪春天,不說春暖花開,而說——
“我眼中的春天,是年輪循環的波紋,是大地睡醒的動人。”
見到夕陽,不說晚霞滿天,而說——
“打碎夕陽,將稻穀染黃。”
感慨50歲,不說時光催人老,而說——
“想與天鬥,爭光陰半寸;想與命鬥,不甘心隨波逐流。”
她是,沂蒙二姐。
一名52歲的農村大姐,卻 被央視稱讚為“田間詩人”。
鏡頭裏的二姐,皮膚黝黑,臉上皺紋深深淺淺,恰似她腳下的那片黃土地。
但一作起詩,她就像換了個人似的,渾身散發著微光。
因為她寫的不隻是詩,更是對生活的感悟。
“土味”中的詩意
有人說,二姐的詩,就像她本人一樣,有著一股濃濃的土味兒。
二姐一聽,反倒樂開了花,當作是對自己的誇獎。
因為 “土”正是她的創作來源。
她寫田地裏的四季變換
冬天,瑞雪兆豐年,寫“雪”:
“是老天爺撒的糖霜鹽,是麥苗打滾撒的歡兒,是老把式笑紋裏淌出的農諺。”
春天,萬物複蘇,寫“春菜”:
“是霜凍鬆口吐出的嫩綠,是大地回春報信的精靈,是田埂上溢滿的墒情。”
夏天,甘霖灑落,寫“羊角蜜”:
“是日月輪回的星辰,是晨起暮落的成果,是土地用300次日升日落釀成的酒壇。”
秋天,碩果累累,寫“穀穗成熟”:
“質樸在山間回響,秋風掠過沉甸甸的穀穗,皺起滿山的金色波浪。”
她寫田間地頭的勞作
“腳踏青山汗潤田,春耕秋收幾時閑,嚐盡世間百般苦,日出勞作撐燈還。”
她寫彎腰耕耘的辛苦
“累的頭上是塊田,富人口中種清閑。
起早貪黑不得怨,風輕雲淡是表麵。
汗流浹背在田園,賣了桃子換油鹽。
五穀豐登年年盼,豐收答卷全靠緣。”
她寫藏在山間田野裏的樂趣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歲月歡喜,一步步成就人間朝與暮。
綠水無憂、因風皺麵,青山不老、為雪白頭。”
52歲農婦逆襲成“百萬詩人”
人一紅,自然少不了 爭議。
有人說她有幕後團隊包裝,有人說她是AI幫寫。
他們都不敢相信,眼前這位滿是“土味”的農婦,竟能寫出飽含生活智慧的詩句。
可事實上,二姐對於詩歌的熱愛,早在歲月深處悄然生根。
二姐,原名呂玉霞。
母親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父親是小有學問的鄉村教師。
不上課的日子裏,父親常常給她講形形色色的曆史故事、古詩詞和名人軼事。
一字一句在她幼小的心靈裏播下了文學的種子。
▲竹筐裏是二姐買下的書刊雜誌
讀書的時候,二姐是班裏出了名的模範生。
她喜歡背古詩文,喜歡做語文作業, 作文常常被老師當成範文,讀給全班學生聽。
▲二姐手寫的句子
但15歲那年,故事發生了急轉彎。
為減輕家庭負擔,二姐初中畢業後,便 早早進廠打工,一待就是20年。
往後數年,她仍會 常常夢見,在課堂裏讀書的場景。
工廠的生活是日複一日的忙碌和枯燥,十幾架機器轟隆隆作響,不停地運轉著。
就像二姐的生活,幾乎被家、農田和工廠,三點一線填滿。
▲二姐重訪棉紡廠
即便如此,她依然會 抓緊每一分時間來讀書寫詩。
工作的間隙,在機器上用粉筆寫下唐詩宋詞,在小本子上寫下生活的感悟。
“詩歌是我精神的滋養,能夠讓我在勞作中找到寧靜。”
後來,工廠倒閉,二姐轉而上山幹農活,種麥子、種蜜桃、種地瓜。
一邊幹活,一邊自言自語地念叨起最近讀過的格言和詩詞。
“它們都在腦海裏,自然會浮出來。”
偶然的機會,二姐頂著倒春寒上山采香椿時,被眼前幽美的田園風光所打動。
於是,她隨手錄下一段視頻,發到網上。
結果出乎意料,視頻火了。
▲二姐第一個視頻
剛開始,麵對鏡頭,二姐有些不自信,經常重錄,一錄就是五六遍。
有時候,為琢磨文章裏的一句話,她輾轉反側,一直思索到半夜,隔天又早起幹農活。
由於普通話不好,二姐也常常在鏡頭裏出醜。
比如 寫錯別字、讀錯字音,春意盎(ang)然,給讀成了春意盎(yang)然。
幸運的是,評論區裏沒有人嘲笑她,而是 暖心支持。
就這樣, 二姐一個人、一部手機、一個自拍杆,堅持到了現在。
也因此,她結識了許多同樣熱愛詩歌的遠方朋友。
“封閉的人生一下子被打開了,我常說自己是井底之蛙,現在突然看到了大千世界。”
而對二姐來說, 這意味著“幹農活”不再是衡量她生活的唯一標準。
年過50,腳踩泥土大半輩子的二姐,開啟了意想不到的篇章——
y
普通人的家長裏短
在二姐看來,自己 所作的不是“詩”,
不過是尋常的順口溜而已,記錄下那些 平凡生活裏的點點滴滴。
是柴米油鹽,也是家長裏短;是辛酸苦澀,也是知足常樂。
她寫夫妻間的相處,互相遷就:
“一生夫妻半世嫌,也曾苦來也曾甜。夢裏掐他千萬遍,醒來添衣怕他寒。”
她寫父母對孩子的愛,無聲而偉大:
“我的孩子,
我先你一步長大,替你扛下所有的風雨,
再回頭愛你,教你人情世故。
如果你一生出類拔萃,我一定會放開我的雙手;
如果你一生平凡庸常,我更會護你周全、伴你成長。”
她寫現實與理想的落差
“自以讀過幾本書,想把天來握。
怎奈天太大、海太闊。
夢醒不知是對,還是錯。
空走天下萬裏,不知何處落。”
她寫看淡人生的豁達灑脫:
“我有山珍誰有酒,沂河兩岸風吹柳。
狂歌痛飲千杯盡,醉到來年九月九。
人生不過二兩酒,一兩無奈一兩愁。
都是黃泉預約客,何必計較憂與愁。”
她寫肩負重擔的默默前行:
“忍著苦、忍著累,
這高尚的靈魂啊,也擺脫不了世俗的肉身。
為人父母、為人伴侶、為人子女,
肩上千斤擔怎敢一身輕。
若不是這一生的羈絆與責任,
誰不想做個瀟灑自在的閑人呢?”
她寫曆經滄桑後,笑對風雨:
“有人風雨中奔跑,有人陽光下微笑。
苦辣酸甜已嚐透,世間何處無憂。
醋墨摻半釀成酒,敬了往事不回頭。
少時夢,漸行遠。新月當空,前行有路。”
她寫碌碌無為的一生:
“一輩子摳摳搜搜花了很多錢,罵罵咧咧幹了很多活,
機機靈靈上了很多當,小心翼翼闖了很多禍,
勤勤懇懇摸了很多魚,認認真真犯了很多錯,
辛辛苦苦沒賺幾毛錢,窩窩囊囊活了幾十年。”
她寫人生匆匆,且行且珍惜:
“我來人間一趟,本想華光萬丈,
怎奈出身寒微,終日奔忙。
我來人間一趟,曾經年少輕狂,
飽嚐人生冷暖,坐觀風雲過往。
我來人間一趟,心懷昨日夢想,
兩鬢已染風霜,再無年少模樣。
我來人間一趟,曆經兒女情長,
隻歎時光匆忙,轉眼白發高堂。
我來人間一趟,也隻來這唯一的一趟。”
柴米油鹽裏的智慧
鏡頭裏,二姐總是閑不下來。
不是在幹活,就是在幹活的路上,那雙手時刻不停地在忙。
一邊麻利地幹著手裏的活,一邊像家裏地長輩一樣,對著鏡頭嘮嘮嗑,
回複網友的困惑,聊聊半生的感悟。
有人問,一個人這輩子最值得學會的是什麽?
她說,是讓自己快樂起來的能力。
“出身,我們決定不了;婚姻,有時候真的靠運氣。
唯一能讓自己過好這一生的,是具備調節情緒的能力。
世界看似紛繁複雜,本質上仍是你一個人的世界。”
有人問, 當麵對生活的重重壓力,怎麽做到從容?
她說,放低欲望,減輕痛苦。
“看到的天空越大,欲望越高、痛苦越大。
當自己的能力與欲望不匹配的時候,放低欲望,可以減輕痛苦。
人生就像是在攀岩,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問題。
沒有哪個階段的人生,是完美的。”
有人問,在人人焦慮的時代,怎麽過好自己的生活?
她說,懂得自愈,與自己和解。
“好起來的從來都不是生活,而是你自己。
不在爛人爛事上糾纏,不委曲求全,不消耗自己。
世間有太多的猝不及防,有些東西根本不配占有你的情緒。
人生匆匆,請一定要善待自己。
欣喜於陽光,安穩於日常,不慌不忙,一程有一程的芬芳。
如果感到沉悶,那你就動起來,動起來自然有風。”
有人問,人生在世,如何避免產生遺憾?
她說,遺憾在所難免,關鍵在於,心懷希望。
“人生的遺憾,或多或少,各有不同。
幹嘛,非要揪著自己的過去,不鬆手呢?
煙火人間各有遺憾,今天比昨天好,那就是希望。
累點苦點不算什麽,關鍵的是,心中要有期待。
在心裏種花,人生才不會荒蕪。”
有人問,怎麽看待曾經親密的人如今斷了聯係?
她說,順其自然,不必強留。
“該來的都會來,該走的也都會走。
別抗拒,也別挽留。
昨天再好,也不能倒退;明天再難,還得抬腳繼續。
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也看淡所有的不辭而別。
人字有兩筆,一撇寫前半生,一捺寫後半生。
前半生寫執著,後半生寫釋懷。
如果事事如意,那就不叫生活了。”
有人問,身邊的人都結婚了,自己要不要結婚?
她說,幸福的答案,取決於自己。
“我們得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學會甄別,不能盲從。
我不認可所有的人,都一個標準定義幸福,
不婚不育是個人的選擇,沒有對錯。
你選擇了自由,就要麵對孤獨;
你選擇了結伴同行,就要擔當責任,
不能既要又要。”
有人問,現在這個時代,如何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她說,遵從內心,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這個世上隻有一種成功,就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這個時代太喧囂了,我們每天都忙忙碌碌。
特別是人到中年後,你會發現真正焦慮的,不是容顏老去、也不是功名利祿,
而是從來沒有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過。”
登泰山,是二姐藏在心裏的夢。
盡管泰山 近在咫尺,僅需2個小時的車程,但二姐卻隻敢停留在“想”的境地。
直到有一天,閨蜜忍不住勸她說:
“即便有再重要的事情,你都得先讓自己開心。你就回答我,你想去吧?”
一語驚醒夢中人。
去年,51歲的二姐終於踏上了泰山的石階。
也是那一年,二姐這樣形容自己的50歲:
“莫愁千裏路,自有道來風。”
資料來源:
@沂蒙二姐;@山東衛視;@黃河文化大會;@一隻瓜子兒
冷杉RECORD《一位農婦“詩人”,與她田地裏的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