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工人尊稱“互聯網主母”,糊弄學大神做飯真實用

眾所周知,互聯網各平台用戶調性不同,社區氛圍、偏好的視頻風格也會不一樣。

但最近卻有位做飯博主@留意炫飯吖神奇地統一了三大平台,B站、小紅書、抖音網友們均稱呼她一句:

“主母。”

主母一般指是當家的女性,在此語境下,形容的是這位博主的廚藝猶如當家主母般踏實可靠。

她的評論區仿佛在召開全網誇誇大會,網友對她的讚美之詞溢於言表、文采飛揚。

有說看她做飯就像欣賞武林高手出劍的,無招勝有招、信手拈來,理解了修仙小說裏掌門看到宗門出現百年一遇天才的心情。

有說她的視頻堪稱新時代《齊民要術》的,“建議列入必修課,這才是大學生應該學的東西”。

甚至表示每看一次主母的視頻,就會對“AI未來統治人類”的恐懼少一分。

因為深刻體會到主母的極品飯靈根是AI取代不了的。

而與網友們的熱情形成巨大反差的是,這位互聯網主母的知名菜品“寶寶輔食”賣相如下。

看起來色香味棄權。

當其他美食博主都在卷相機清晰度、爭做漂亮飯,“像做狗飯一樣做人飯”的主母能殺出重圍,靠的是一些極致實用的懶人做飯步驟。

年輕人一邊高呼“天才”一邊逐步模仿,曾經流行過的“做飯糊弄學”又重出江湖了。

別因為賣相差就覺得主母不會做飯,將她誤認為胡鬧型做飯選手,主母的廚藝現在其實很不錯。

下圖中左邊那碗醬綠色漿糊和右邊那盤“金玉滿堂”,都是她的手藝。

然而會做飯不代表要成為灶台的奴隸,每一個不收錢的家庭廚子都應當有選擇奮進或擺爛的權利。

主母因此在網上分享一些自己日常做飯的懶人法子,大受好評。

許多辦法看起來離譜,場麵荒謬得像工地攪拌泥沙水泥,成果卻驚人得實用。

一開始主母做飯水平隻是普通水準,最早分享的是幼兒輔食視頻,賬號名@留意炫飯吖中的“留意”就是她孩子的名字。

最初她和所有新手爸媽一樣,對著網上的教程一步步做,但總迎來翻車的結局。

一來二去失敗數次後,主母決定今後要按自己想法來,不再為做輔食焦慮。

放棄宣言話糙理不糙:“網上那些不想學了,弄也是屎殼郎戴禮帽——盡出洋相。”

誰能想到,這一決定就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脈, 從炸廚房選手,一躍進階為掌管所有食材的神。

主母發明出的統治廚房辦法,名曰 “一鍋出”。

不論是做寶寶輔食還是成人主食,通通隻用一個容器, 把事後需要洗的鍋碗盆數量控製到最小。

她放棄做網紅輔食路線後,自己探索出的輔食辦法是一碗蒸萬物。

把一份輔食所需要的營養如肉、魚蝦、米飯、蔬菜等等,全部放碗裏上鍋蒸熟。

整個製作過程連案板都不用,肉類洗一洗直接往裏扔,白菜生菜用手撕成小塊,再放塊自製的“濃湯寶”調味。

‍‍

蒸熟後出鍋攪拌,往裏麵擱點嬰兒補劑,攪‍成一碗‍糊‍糊就能直接端給小孩吃。‍

這麽一來還從根源上杜絕了小孩挑食問題,想挑都挑不出來,所有食材都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網上許多嬰兒輔食的做法本就需要先用破壁機把食材日一聲打成糊狀再加工,主母的操作不過是調換了前後順序而已。

徹底放飛思路後,主母似乎頓悟了一切料理不過是元素的分解與重組,在成人料理領域也突飛猛進。

家裏的饅頭沒吃完,她直接把饅頭放水龍頭底下衝了衝,讓表皮變軟後再完全捏碎,和雞蛋液混合。

這麽揉吧揉吧就成了一個麵團,攤平後就是披薩餅底。

往上頭放點配料,烤熟後便是低配必勝客。

仔細想想沒毛病,披薩餅底的原料不就是麵粉和水 ,饅頭衝過水後正好原材料齊全。

沒用完的冷凍蛋撻皮,被主母靈機一動直接扔進鍋裏融化攪碎,重新變成一團麵糊,用來做泡芙皮。

很多網友看到這一步都呆了,烘焙不是需要專屬工具的嗎,直接用中式鐵鍋、中式鍋鏟這成嗎?

結果證明武功的盡頭是大道至簡,廚藝的盡頭也是。

一些上過烘焙課的朋友震驚表示,主母的蛋撻皮做泡芙在邏輯上竟然沒有絲毫漏洞。

該有的原材料都在蛋撻皮裏了,比如黃油、麵粉、糖,在鐵鍋裏加熱攪拌後需要的燙麵步驟也有了。

再加上蛋撻皮裏有起酥油,還降低了泡芙膨脹不起來的失敗率。

全程隻用了一個鐵鍋,到最後也隻需要洗這一個鐵鍋。

按照網上標準步驟做過泡芙,嚴格執行過篩、分離、燙麵、糅合等步驟,最後用了十幾個碗的人天都塌了。

“那我洗過的碗算什麽,算我洗碗機轉世嗎?”

許多網友剛看她視頻時像在看懸疑電影,每一個大開大合的步驟都令人遲疑“這是在幹什麽”。

像寶寶輔食係列,第一眼看到葷素搭配、食材豐富,心想應該是兒童餐。

第二眼看到生雞蛋、生豬肝直接往米飯上扔,又覺得或許是狗飯、貓飯,這年頭寵物吃得好也不少見。

最後在看到這碗飯蒸熟後端給一個小孩時徹底愣住,大腦宕機。

感覺自己被耍了,但又沒有人在耍自己。

正常菜品係列的奇葩起手則讓人瘋狂懷疑會翻車,但最後卻又都穩穩當當地做成了。

令人不免驚歎也許這就是天賦,主母做飯靈機一動收獲三菜一湯,我靈機一動隻會收獲炸掉三室一廳。

更讓主母名聲大噪的是,她這些奇思妙想通過了網友們的實際驗證。

大家參照著她的方式還真的做出來了同款菜品,不是徒有虛名。

許多做飯苦手的年輕人如獲至寶,紛紛求主母多更新。

“其他博主的美食教程我看不懂、做不明白,隻有你的能看懂。”

由於主母的視頻開頭沒有什麽固定水印,拍攝技法也是最常見是豎屏第一視角,刷到時未必能一眼看出是主母的視頻。

為了不錯過新的“青年大學習”級別烹飪課,網友們甚至自發地發彈幕提醒彼此—— 別走!是主母!

兩三年前,被做飯折磨透頂但又想省錢自己帶飯的年輕人發明出“做飯糊弄學”。

當時的流派是做維持生命指征餐,吃兩口算了,活著就行。

成為“work-life balance”白領的期盼,隻需要幾個月的枯燥但忙碌工作就能徹底擊碎。

糊弄成為無數打工人的共識,下班後也不再能提起做一餐盛宴犒勞自己的念頭。

和初代糊弄學相比,主母的做飯方式顯然是進階版的半精致糊弄學。

既不至於糊弄得讓人心灰意冷,產生“每天下班就吃這人生也算完了” 的絕望。

同時又不會複雜得使人退卻,令打工人覺得自己被摧殘後的文化體力已無法支撐做一頓大餐。

比如同樣是“一鍋出”,初代糊弄學的方法是把剩菜新鮮菜和主食一起放鍋裏煮成燙飯或燴麵。

稀裏嘩啦地把熱湯喝下肚就算是暖了身體暖了胃,緩一緩被工作凍麻木的神經。

@星星創食2

而主母的“一鍋出”是“一鍋出八個菜”,先把所有肉類放下鍋煸炒、表麵煎一下。

還是老規矩,不切菜,去腥的洋蔥和薑塊直接扔鍋裏用鏟子切切。

隨後往鍋裏放下當天所有要吃的蔬菜,堆疊得像抓大鵝現實版,再加水煮熟放把鹽,之後就可以陸續出鍋。

表層的青菜香菇夾出來,用蠔油醬油調個味就是 香菇油菜,茄子上撒蒜潑個油就是蒜香茄子。

蔬菜串丸子串往紅油醬料裏一浸,又是一道 缽缽雞。

上層蔬菜清空後,再往鍋裏放生抽老抽辣椒等給肉調味,入味的 豬心撈出來切片扮成涼菜,排骨收汁後變成 鐵鍋燉。

期間如果有需要,煮菜的同時往鍋裏放個鐵盤就能蒸東西、雞蛋羹之類,不必拘泥於形式。

一番操作下來,三四十分鍾內能出七八個菜。

感覺主母做飯已經到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

烹飪不過是食材、水與加熱,其他一切都是虛名。

整個過程同樣屬於看起來荒謬、細算之下又合理的操作,前麵的大鍋煮環節相當於給蔬菜焯水、把肉煮熟。

正常炒菜、燒排骨本就有這一步驟,這是把能合並的環節通通合並了,就像小學奧數題裏計算家務怎麽做時間最短。

煮熟環節裏隻放了鹽,不少菜是撈出鍋後另外調味,因此味道也不一樣。

一些網友學習這個思路後給自己做飯,到家後20分鍾就能做出兩菜一湯,生活質量顯著改善。

最重要的依舊是——隻需要洗一次鍋。

網上許多步驟繁瑣的精致美食流派太考驗人的手法與耐心,普通人一不留神油溫水溫就會弄砸。

同時也往往考驗人的經濟水平,動輒需要用到專業烹飪設備或模具,“美食博主的家什麽都有”可不是隨便說說。

像烤箱、破壁機這些相對常見些的,對許多年輕人來說不是買不起、而是放不下。

租房黨總是要預備下一次的搬家顛簸,不敢添置。住自個房子的人也需要考慮使用頻率、值不值得花錢。

相較之下,主母視頻裏出現的烹飪工具就沒超過三種—— 大鐵鍋、微波爐,和偶爾的空氣炸鍋。

甚至微波爐還是戰損版,不能調溫度,隻能調時間。

她家的微波爐仿佛連通了什麽異世界,什麽都能做。

豬油能炸,把買來的豬板油直接放微波爐專用碗裏,蓋上蓋後反複加熱了幾分鍾,豬油就出來了。

網友們同樣實驗成功,過去守著鍋子熬油的時間算是都白費了。

不過也有網友在這麽簡單的步驟前依舊失誤,用錯了工具、沒用厚厚的微波爐專用碗,導致餐具炸了。

蛋糕也能做微波爐版,隻需要把平時衝豆漿喝的豆粉與雞蛋攪和攪和,放點泡打粉,擱微波爐裏熱幾分鍾就是豆乳小蛋糕。

主母傳授的辦法都是原理級別,家裏沒豆漿粉的網友把粉換成奶粉、芝麻糊粉,竟然也都做成功。

主母剛火的時候,有過許多人質疑這樣做飯是不是太敷衍。

尤其是寶寶輔食係列,覺得應該多給孩子吃點好的,不少人控訴說“孩子看起來六七歲了怎麽就吃這個”。

結果被主母一句話殺死比賽: “他才3歲。”

翻閱過往視頻可以發現,主母的孩子22年底才剛學會走路、不滿一歲。

身形還是個小不點,也是在這前後逐漸斷奶改吃主食。

而在接下來滿打滿算才兩年零三個月的時間裏,主母用“一鍋出”喂養孩子的成果如下,身高看上去像五六歲小孩。

一切質疑在此刻都失效了,據主母此前的記錄,她家孩子1歲9個月時身高92厘米、體重25斤。

我在網上搜了一份首都兒研所製作的兒童身高參考表,21個月近一米的身高已經可以列入“超高”的水平。

仔細分析下來,主母的“一鍋出”輔食其實在營養層麵很完善。

蛋白質部分平常雞鴨牛羊魚肉輪換著來,蔬菜頓頓都有,還會往裏麵加黑芝麻粉、核桃油之類的營養補劑。

被@中國食品網刷到後官方認證:“確實是科學配比。”

加進去調味的自製“濃湯寶”,是主母自己用整根的牛肋排、胡蘿卜、山藥再加上洋蔥等香料燉湯,用肉湯凍出來的,是純天然提鮮劑。

精髓依舊在於一切連切菜都不用,排骨直接往高壓鍋裏扔,山藥用刀削幾段下去就成。

一次性煮一大鍋,凍出來的“濃湯寶”就能一周以上,解決了整周的做飯問題。

就是往冷凍模具裏擠肉湯肉糊這一過程吧,依舊很有主母特色。

畫麵又一次讓人忍不住發問,這是寵物食品還是嬰兒食品。

主母的視頻底下,很多年輕人積極模仿嬰兒輔食教程,嚐試“一鍋出”喂養自己的可能性。

雖然看上去是一鍋不成菜樣的大雜燴,但已經是打工人在疲憊之餘為自己搭配過的葷素兼具營養餐。

主母的半精致糊弄學流派,對當代年輕人來說達成了一種 “努力生活”與“擺爛放棄”間的心理平衡。

這也是大多數人如今所處的夾縫生存狀態,在內卷與躺平之間仰臥起坐。

壓力與期望不允許自己躺平,身心狀態又不允許自己積極內卷。

俯仰之間,年輕人其實一直在下意識尋找簡單易得、把自己照顧好的方式。

此前流行過的公園二十分鍾、wild eat 等潮流無不如此,在極少的時間裏讓自我從社會麵具後掙脫出來透一口氣。

落到做飯領域,便是精致一點、豐盛一點,但付出的程度又不至於成為麻煩的負擔。

在有限範圍內對自己好一點,是屬於成年人的自得與心酸。

所有跟帖: 

哈哈,果然懶惰是創新之母。能親自給孩子做輔食、給家人做飯已經非常了不起了!讚一個! -JJJR- 給 JJJR 發送悄悄話 JJJR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30/2025 postreply 13:05:55

營養可能不錯,會好吃嗎? -提問題- 給 提問題 發送悄悄話 提問題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30/2025 postreply 14:54:50

這刀子補的嘎嘎響 -紫色海洋- 給 紫色海洋 發送悄悄話 紫色海洋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31/2025 postreply 05:03:5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