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江青出生在山東諸城,本名李雲鶴。
時至今日,她依然是中國曆史上一個充滿爭議的女性,她和毛主席經曆了長達38年的的戀愛以及婚姻,帶來了無數的影響。
而江青後來被捕入獄,隻留下了唯一一個女兒,他們的後代又經曆了怎樣的故事呢?
毛主席與江青
毛主席和江青的這一段感情,可謂是經曆了太多。
江青是陪伴毛主席最久的一任妻子,在最初的時候,其實她還沒有暴露自己的野心。和毛主席結婚之前,江青也曾有過婚姻,但是都沒有過孩子。
直到1940年,陝西延安中央醫院婦產科接到了一個特殊任務:為江青接生,至此,江青生下了她這一生中僅有的一個女兒。
毛主席看著他最小的一個女兒歡喜不已,思索良久,給她起了個名字——李訥。
*****
這個名字取自《論語》中的“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大女兒已經起名為李敏了,毛主席希望小女兒可以成為謹言慎行、腳踏實地的心思單純的人。
從生了孩子之後,也許是覺得有了依仗,江青的性格變得十分急躁。而且高調、強勢,身邊人一件芝麻大的小事就會讓她大發雷霆,經常歇斯底裏地發火。
有一次,小李訥打擾了毛主席的工作,江青劈頭蓋臉地責罵了她,李訥委屈地哭了,後來是毛主席放下手頭的工作,給了李訥一個梨才將她哄好了。
李訥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曾經說:“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嚴父慈母,我們家不一樣。爸爸對我很好,我反而有點怕媽媽。”
由於李訥出生在戰爭時期,所以留在了毛主席身邊,在毛主席的眾多子女之中,她也是陪伴毛主席最久的那一個,而姐姐李敏,也成為了她日後相伴半生的重要的親人。
李敏在13歲才回到毛主席身邊,一開始對李訥這個妹妹很是不滿。在毛主席的開導之下,她也漸漸接受了李訥的存在。李訥對她也十分親近,經常將不願意對父親說的事情告訴姐姐。
有一次,大家在學校紛紛議論李訥是主席的女兒,在背後說李訥是因為毛主席的緣故才有好成績。李訥聽了以後覺得自己的努力就這麽輕易被否定了,覺得十分苦惱,但又不好意思和父親明說,便開始躲著父親。
她鼓起勇氣將煩惱告訴給了姐姐,李敏告訴她,不要理會那些莫須有的謠言,更不應該因為這些不相幹的人疏遠了自己的爸爸,這樣一說,李訥才豁然開朗。
因為姐妹兩人的關係很好,相比較於江青,李訥反而對李敏的媽媽賀子珍更為親近。
賀子珍曾帶著姐妹兩個走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她對姐妹倆說,這些都是上海當年革命的舊址,你們長大後一定要牢記前輩為革命事業作出的犧牲,要成為新一代的建設者。
李訥聽了這些話十分動容,她將賀子珍的一番話深深的記在心裏,在心中已經將賀子珍當成了自己的母親看待了。
建國以後,江青的野心逐漸顯露,開始不甘心當家庭主婦,進而插手政治事務,她與毛主席兩人的關係急轉直下,後來江青被捕入獄,兩人的夫妻關係名存實亡。
1991年,江青在醫院用一條手帕懸掛在鐵架子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江青自殺的當天下午,李訥得到了母親去世的通知,她趕往醫院,事後卻並沒有舉辦任何葬禮。
江青在自殺前曾經留下遺言,第一是想和毛主席合葬,第二是希望李訥將她的骨灰帶回老家,第三是將她的所有藏書遺產留給李訥。
李訥思索良久,並沒有同意她的第一個請求,後來,她也將母親留下的藏書大部分無償捐獻給了國家。
那身為江青的女兒,李訥的生活有沒有受到母親的影響呢?
初段婚姻
李訥作為毛主席的小女兒,可謂是受盡了毛主席的寵愛。
但她行事卻與江青不同,而是受父親的影響,非常低調樸素,毛主席囑咐工作人員不開小車送她上學,她的同學都戴著名表,可她一點都不羨慕,她正如她的名字一樣,生活簡樸,勤儉節約。
之後李訥憑借自己的努力如願考上了北京大學,在大學期間,毛主席也經常給她寫信,告訴她要認真讀書、好好努力,李訥也沒有辜負毛主席的期望,畢業後成功在北京的一家報社工作。
不過雖然李訥在工作上十分順利,但是感情生活並不平坦。
李訥在談戀愛這件事上幾乎沒有過什麽經驗,毛主席認為,隻要對方是個品行端正的人,是什麽出身都可以。
他曾經對李訥說:“對象要向下選擇,找一個普通人,不要高幹子弟。”
但是江青並不這麽想,她認為,人品雖然重要,門當戶對也很重要。她雖然在為女兒尋找合適的對象,可是符合江青門當戶對條件的人,他們要不思想作風有問題,要不就貪戀權勢,很難找到合適的人選。
1970年,李訥被調去在井岡山勞動學習,在這期間她遇見了北戴河管理員小徐。
徐寧當時雖然隻是一個服務員,家庭條件也很普通,學曆也沒有李訥高,隻有初中學曆,但是他對李訥很好,人也老實。
兩人很快建立了戀愛關係,李訥將此事告訴了父親,毛主席對於李訥的選擇向來都很支持,回複李訥隻用了“同意”兩個字,還專門派人送了他們一本《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作為新婚賀禮。
然而當時江青對這樁婚事十分反對,她覺得李訥和小徐之間文化、家庭的差距太大,希望她找一個門當戶對的人結婚,毛主席對江青的反應十分不滿,還是十分支持女兒的選擇。
於是,李訥和徐寧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段婚姻生活。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李訥怎麽也沒想到這個不顧母親反對也要嫁的人在婚後居然將本性暴露無遺。
徐寧和李訥之間不管是學識還是從小的生活習慣都差距太大,兩人很快就失去了共同話題,兩人開始經常發生爭執,二人的裂痕終究無法彌補,選擇了分開。
李訥獨自一個人帶著孩子,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失敗的婚姻對她打擊很大,可是隻能咬牙堅持生活下去。
一切在江青被捕入獄、毛主席病逝之後變得越來越艱難,李訥遭受了婚姻生活和家庭生活的雙重打擊,從此一蹶不振。
她對婚姻已經不抱希望,別人也不敢輕易接近她這樣特殊身份並且還離異的女子。
相濡以沫
此時,王景清出現了,他原本是劉少奇身邊的近衛,他為人老實,以前是革命軍出身。
李銀橋夫婦覺得此人合適,便將王景清介紹給她,王景清後來也成為相伴李訥一生的伴侶,兩人相伴三十多年卻從未有過爭吵。
李訥和王景清相處了一段時間,覺得這人踏實、能幹,不僅不讓她幹重活,兩人還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兩人相處十分融洽。
由於當時毛主席、劉少奇兩家向來交好,劉少奇夫人王光美就鼓勵李訥去抓住自己的幸福。李訥知道,現在的她正是需要這樣的人陪在她身邊。1984年,兩人便舉行了婚禮。
1993年朋友去李訥家拜訪的時候,發現李訥家裏布置極其簡單,周圍的牆壁也都是水泥和白灰,李訥說:“我不追求那些,隻要過的穩定安心,我就滿足了。”
李訥的生活一向很簡樸,有一次她參加朋友的聚會,結束以後桌上還有一些飯菜。她便將這些飯菜都打包好準備帶走,她說:“帶回去讓老王和兒子都嚐嚐,不能浪費。”
她每次這樣做的時候,都會想起父親對自己的教誨,每一粒米都來之不易。而王景春也非常理解照顧妻子,李訥的身體不好,經常需要到醫院去拿藥。
王景春每次都會攙扶著李訥上公交,有時候車上人少,他們就坐在一起,要是人多,王景春就站在李訥的旁邊。
更難得的是,王景春不僅治愈了李訥,也一並接受了李訥第一段婚姻留下的兒子。李訥和徐寧生的孩子也改名為王效芝,王景清說,這是效仿了外祖父“毛潤之”的姓名。
王景清對這個兒子十分疼愛,將他視如己出,整日教導他學習,照顧他的生活。王效芝從小的學習成績平平,到後來遂了李訥的心願去職業學校學習。
李訥常對兒子說:“不要老是把是毛家後人這樣的話掛在嘴邊,要低調做人。”
王效芝從學校畢業以後在一家酒店工作,他在酒店裏也十分低調,從不提起自己的身份。這幾年的酒店工作生活,讓王效芝更加堅定了自己心中的夢想——他打算跟隨改革開放的潮流去創業。
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王效芝在創業期間也栽了不少跟頭,但最終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創建了屬於自己的外貿公司。
王效芝一心撲在事業上,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這讓李訥十分擔心,她總是掛念著兒子的婚事沒有著落,王光美聽說這件事以後,便囑托兒子劉源留心一下,有合適的人選可以介紹給王效芝。
牽線搭橋
劉源對王效芝的感情生活十分上心,積極地為他張羅介紹對象,此時,一個叫王偉的姑娘出現在劉源的推薦名單之中。
很巧的是,王偉是開國功勳薄一波的外孫女,薄一波不僅上場能殺敵,對經濟方麵也很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措施。
他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的首任財務部部長,還四次擔任國家副總理,當時就很受到毛主席的賞識,這也算是兩家的緣分了。
王偉和王效芝的初次見麵,王效芝就被王偉的優雅大方的氣質所吸引,王偉也對王效芝的踏實低調很有好感,兩人都是革命偉人的後輩,相互交談幾句以後,更覺得在性格方麵很是契合。
王偉看中的是王效芝這個人,她覺得在他身上看到了毛家人的美好品質,就算他是江青的外孫也並沒有什麽關係。
這下,王效芝得到了真正門當戶對的婚姻,在二人婚禮當天,劉源理所應當成為了證婚人。
他在婚禮上開心地說:“我們要繼承先輩的好品德,要保住先輩拚死換來的成功,這才能稱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後代!”
成婚以後,王效芝也很注重家庭生活,他盡量抽出時間去陪伴女兒,參與女兒的成長過程,他一直對女兒提起毛主席倡導的家風:“不要把是毛家的後人掛在嘴邊,要低調做人。”
他囑咐女兒不要在學校裏提起自己和毛主席的關係,也不要想通過這層關係享受什麽特權,王效芝知道,毛主席留給後代最寶貴的財富就是那些優良的作風品德,而這些會讓人受益終生。
人們也經常會在清明時候的韶山看見王效芝,他帶著自己的妻子和女兒,站在毛主席的銅像麵前,給自己的外公深深鞠躬。
雖然因為各方麵的因素,王效芝從小很少接觸到毛主席,但由於母親李訥是毛主席最疼愛的小女兒,他從小就能感受到那份濃濃的親情羈絆。
王效芝對於這位外公一直懷有親近又複雜的感情,他始終知道的是,自己作為毛主席和江青的後輩,更是要分清對錯。
可見,雖然江青犯了錯誤,但並沒有影響李訥和王效芝的品行作風,相反,他們反而引以為戒,在毛主席的精神引領之下不斷前進,恪守自我,這才是革命後輩應該有的品質。
也正是因為有著這樣一個個以身作則的革命後輩,才能影響當代的青年人,形成好的社會風氣繼續奮鬥,繼續完成國家繁榮富強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