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把“Chiang Kai-shek”(蔣介石)譯成“常凱申”,把“Mencius”(孟子)譯成“門修斯”所想到

本帖於 2025-08-20 08:34:20 時間, 由普通用戶 無名-1963 編輯

居然譯者一個是清華大學曆史係副主任(王奇),一個是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教授(王銘銘)!我的感覺是這兩位連基本曆史常識都不具備。

王奇書中所敘述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當時有個叫“常凱申”的名人嗎,其人事跡如何?

門修斯一看就不像中國人名字,倒很像古希臘諸神的中國譯名!

威妥瑪士拚音是基於廣東、福建一帶的方言,保存了入聲。如Chiang Kai-shek中以K結尾“-shek”對應“石”,“石”在《平水韻》即為入聲(普通話裏成了陽平聲)。

當年那些學習中文的傳教士目的是為了傳教,他們所學的“漢語”也就是自己傳教地區的方言。他們不會、也不必要學北京話(那時還沒有定“國語”),連與北京話相近的北方方言大概也不會、甚至有可能根本聽不懂!

我想起文革“批林批孔”時,報紙大肆宣揚說:“革命導師”卡爾 馬克思也批判孔子、說馬克思在他的文章裏把孔子叫做“糊塗蟲”。我想真正的可能是對漢語一竅不通的馬克思把“Confucious”誤認成“Confusions”(糊塗)了。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