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常以“黨統”壓人,而蔣介石集團的“黨”,則向由陳果夫、陳立夫兄弟霸持,一般稱為CC係,包辦黨務、特務、文化部門。後來蔣介石又以黃埔學生為骨幹,建立了法西斯團體,一般稱為“藍衣社”,也搞特務和文化,他們有軍隊作後盾,蔣介石對他們的信任,在某些問題上還超過CC,因此也滲入一部份勢力到黨務部門。到民國二十七年,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就主要由“藍衣社”主持。因此CC與藍衣社之間就時常打架。一般又稱“藍衣社”為“複興係”,這個名稱很不恰當,因為“藍衣社”的外圍組織雖叫“民族複興社”,但民國二十六年以後CC的公開組織就叫做“民族複興大同盟”,同時汪精衛派的組織也叫做“民族複興會”,以“民族複興”為名的有“社”有“會”又有“大同盟”,雖然“民族複興社”的招牌較老,但單稱“複興”,就容易混淆。“藍衣社”這個名稱雖無明文,但比較普通而含義明確,所以我們仍沿用這個名稱。
CC的來源說法有二:一即陳氏兄弟,“陳”字的英文字母第一個是C字,CC就是“二陳”的縮寫。二是“中央俱樂部”的縮寫。不管是那一個說法對,反正都是以二陳為中心的集團。因此,在談及CC團時,首先談一談陳氏兄弟。陳果夫出身商人,前麵已講過他做上海物品交易所時的曆史,民國十五年當選為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三月二十日”事件後做中央組織部長,北伐後,國民黨中央黨部與國民政府遷往武漢,陳果夫在廣州任後方總司令部的秘書長,十六年“四·一二”後,又擔任蔣記中央黨部的組織部長,蔣介石下野時連帶去職。十七年蔣介石複職時又任組織部長。經過他的手辦理“第三次代表大會”圈定“代表”、指定“代表”等辦法,“九·一八”後汪蔣合作,他出任江蘇省主席,組織部長由他的兄弟立夫擔任。以後擔任農民銀行理事長及國民黨黨校“中央政治學校”教育長。陳立夫出身於北洋大學,習采礦工程,留學美國,十七年返國任蔣介石的英文秘書,為國民黨黨務係統特務工作的創始人,不久即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經過一個共產黨叛徒代他寫了一本《唯生論》,就成為國民黨的“理論家”。兄弟兩人霸持黨務,許多黨棍子都投其門下,所以有“蔣家天下陳家黨”的諺語流傳全國。
民國二十四年,國民黨舉行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時,事前蔣介石派戴季陶到廣州去征求西南實力派的意見,經西南執行部開會商量後,提出執監委員名單,由戴季陶及鄒魯〔西南出席“五全大會”代表團的領袖〕帶到南京,交給蔣介石,由蔣轉交陳立夫,囑其“照辦”。後來陳濟棠又以私人名義提一名單,蔣介石因為陳濟棠是實力派,初擬遷就陳濟棠,把原來的名單更改,後經戴季陶力爭,仍決定原來名單,但陳立夫嫌西南提出的名單人數太多,就指使其嘍囉少投西南派的票。結果第一次投票,有許多西南要人沒有當選,而“中央黨部”的秘書科長〔如方治、蕭同茲、張衝、徐恩曾等〕都當選了中委。蔣介石覺得麵子上過不去,他已親自答應,威信有關,於是第二次要選出的八十人,不再經過投票,一律由主席團指定,才了此一重公案。陳立夫操縱選舉還不僅如此。那次選舉的票數發表時,陳立夫所得的票數僅比蔣介石少一票,已使人覺得很奇怪,實際上陳立夫所得的票數比蔣介石還多四票,陳立夫自己覺得不好意思,親自在黑板上擦去一個“正”字〔五票〕,所以比蔣介石少了一票。這一件事當然就馬上有人報告蔣介石,蔣介石感到陳立夫太“權高震主”,自己感到威脅了,民國二十五年初,要把陳立夫扣留起來,陳立夫消息靈通,就躲入天目山“養病”,托了許多人去向蔣介石說好話,動員了他的叔母〔陳英士之妻〕去說情,那時陳英士的獨養兒子學空軍跌死了,陳英士的老婆去向蔣介石哭,說“我的兒子死了,立夫就是我的兒子,他有多大的膽敢不聽委員長的話。你難道忍心叫英士絕後嗎”蔣介石火頭過了,想起陳立夫反共有功,於是表示諒解,陳立夫的“病”也就好了。以後蔣介石就把朱家驊代替陳立夫,而調陳立夫去代王世傑為教育部長。
陳立夫做了教育部長以後的“德政”就是變學校為集中營,一方麵製定教授的黑名單,命令各大學把進步的教授解聘,或不許續聘。一方麵利用戰區學生的生活津貼收買走狗,致規規矩矩求學的青年,饑寒交迫,所領津貼無論如何也吃不飽。重慶川東師範有一個大防空洞,成為陳立夫拘禁青年的牢獄。民國二十九年重慶發生大隧道口被炸坍窒死數十人的大慘案,國民黨政府因此組織防空洞管理委員會,說要整頓一番,陳立夫是委員之一。人家懷疑陳立夫和防空洞能發生什麽關係,國民黨的中央社宣布“陳部長是專家”,人們不知“專家”的意義從何而來,陳立夫雖學過采礦,許多年來早忘掉了,後來經人點明,原來是使用防空洞的“專家”,不僅“專”而且是“發明家”,世界上沒有第二個人會那樣使用防空洞的。到一九四四年,蔣介石為了更進一步的加強國民黨的反動堅決性,又將陳立夫與朱家驊對調,陳立夫回任組織部長,朱家驊做教育部長。jiangjieshi
蔣黨CC-- 蔣介石黨國真相 2 ZT
所有跟帖:
•
四大家族中,隻有陳氏兄弟算得上清廉。其他的都太貪了。
-新手庚-
♂
(0 bytes)
()
03/18/2025 postreply
11: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