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油管上關於蔣鼎文的事跡。想起國共內戰的很多故事
我們大多認為蔣在三年解放戰爭中失敗, 固然與他本人的很多失策、缺陷有關, 但也與國民黨高層普遍腐敗無能有關,無論國民黨的文官武將都腐敗。
講到腐敗無能,卷入三戰戰役的,最被詬病的是劉峙。但同為二階上將、黃埔一期的蔣鼎文在那個階段比劉峙更腐敗無能。
但油管裏說到,蔣鼎文從青年時期(1915左右)開始,是好學,有革命理想,打仗勇敢。他的地位是自己憑革命戰功得到的。
講到革命理想,講兩個例子。第一例,蔣鼎文從軍校畢業後已經在浙江的民國軍閥手下做連長,年輕有為,前途美好。他認識到革命還得去廣東孫中山那裏,依然辭職南下廣州(他是浙江人)。蔣介石開辦黃埔軍校時,他又毅然辭去孫中山身邊上校參謀的職務,去還剛起步的黃埔做上尉教官(自降三階)。
講到打仗勇敢, 蔣鼎文北伐早期曾經子彈打穿胸部,北伐後期又嚴重受傷。
但北伐勝利後,作為蔣介石親信、戰功顯赫、年輕有為,自然得以身住高位、手握大權,經過10年的享受,到抗戰時期,蔣鼎文就不堪大用。到解放戰爭時期,除了撈錢,他已根本沒法帶部隊打仗。
看蔣介石的親信將領,第一批的經過北伐成功後的享受,基本就腐敗無能了。第二批, 經過抗戰的死戰,到解放戰爭就基本腐敗無能了(如王耀武等)。
可見, 一個創業團隊(或革命隊伍)經過一次IPO,大部分就享受去了。有幸,第二次IPO。這之後,還能勇於創新、艱苦樸素的,大概沒有十分之一了。要帶這種老團隊, 希望第三次IPO,蔣介石真難。
以此類比, 毛在解放後,大部分手下親信已經經過約20年的享受生活,要重上井岡山,成功的概率很低。隻是, 劉鄧一方是更追求享受的“修正主義”隊伍,所以也不敢再革命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