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紅色風雲
前言
1949年,蔣介石不得不敗走台灣。臨行之際,他對身邊人說:“去延安是我這輩子最後悔的事,注定了國軍的失敗······”
攻占延安,大肆宣傳
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指揮軍隊開始轟炸延安。次日,胡宗南指揮軍隊開始大舉進犯延安。
到3月19日,在南京的蔣介石收到了期望很久的消息:胡宗南部占領延安城。激動的蔣介石打開電訊員手中的電報一看,隻見上麵寫著:
我軍經7晝夜的激戰,第l旅終於19日晨占領延安,是役俘虜敵5萬餘,繳獲武器彈藥無數,正在清查中。
蔣介石非常開心,立即下令南京、西安的商店和居民當晚在家門口懸掛國旗,燃放鞭炮,慶祝延安大捷。
同時他下令調動國家所有的電台、報紙等宣傳手段大肆宣揚這場勝利,這在中外的記者中也引起了廣泛關注,很多記者紛紛要求去延安進行采訪······
然而,就是在這場勝利之下,蔣介石不知道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就在胡宗南的部隊兵臨城下之際,黨中央已經完成了戰略轉移,離開了延安,而這場耗時七晝夜的戰爭,除了胡宗南部隊攻占延安外,也是以解放軍主動撤出延安,黨中央全身而退而告終的。
臨行之前,毛主席曾對彭德懷說:“蔣介石進攻延安,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少則一年,多則兩年,我們還要回來的。”
等到胡宗南占領延安後,才發現延安隻是一座空城,而蔣介石心心念念想要抓住的毛澤東早已不見了蹤影······
因此得知記者們要來延安采訪,胡宗南是非常著急的。
電報中的“經7晝夜激戰”,是誇大了,並不符合事實。電報中的“占領延安”不過是占領了一座空城而已,那“5萬共軍俘虜”和“繳獲的無數武器彈藥”更是純屬編造······
胡宗南急得不知道該怎麽辦,還是他的屬下比較機智,立即派人在延安建立了戰俘營,抓來了村民,再選出一部分戰士,讓他們混在一起,抓緊排練,扮演俘虜,而這個戰俘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但是“無數武器彈藥”該怎麽解決呢?用自己的美式武器彈藥冒充肯定是不行的。胡宗南隻得下令讓身邊的人去搜集那些舊式的武器和彈藥送到戰績陳列室,但是這些與無數還是相差很多。
接著胡宗南隻得到地方部隊去找,等到記者來了,讓他們白天把武器彈藥送到陳列室展覽,晚上再拿回去,防止解放軍夜襲······
結果當記者們千裏迢迢到達延安後,除了看到那些武器彈藥外,還看到了一出“好戲”:
當初胡宗南的部隊修了多個戰俘營,他們安排的那些戰俘就在這些戰俘營裏來回奔波。比如:參觀完第一個戰俘營後,記者坐車離開前往下一個戰俘營,而負責送記者的司機則會故意減慢速度或者說汽車出現故障,故意拖延時間。
當記者們趕到第二個戰俘營後,那些被倉促送來的戰俘們已經準備就緒,繼續表演了。但這種事情總有被發現的時候,但這種時候,胡宗南總會使出金錢炸彈攻擊,一擊就中,即刻見效。
那些記者們拿出手中的妙筆,繼續大肆報道“延安大捷”,那些出色的通稿也被源源不斷地發表。
此時的蔣介石正在廬山避暑,自然不清楚具體情況,反被那些報道激得心潮澎湃,在廬山待不住了。
回到南京後,那些報道還在升溫,自然也激起了蔣介石想要到延安看看的興趣。其實,這次延安之行,也並不是他在衝動之下作出的選擇,相反他在心裏也醞釀了很久很久······
他想親自看看自己的對手是在什麽環境下生活和指揮作戰的,是什麽讓他在堅持。延安究竟有什麽特別之處,能成為革命聖地?還有就是他想找一些對共產黨不利的把柄,用於宣傳,提升自己軍隊的凝聚力。
之前一直苦於沒有機會,如今延安都在自己手中了,怎有不去之理?但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是令人失望的······
胡宗南自從知道蔣介石要來延安的消息後,就立即忙了起來,他讓飛機將洋瓷臉盤、澡盆、馬桶、沙發、鋼絲床、各種蔬菜水果及廚師等運往樸素的延安,另外又調動軍隊到延安周邊警戒······
就算這樣,胡宗南還是不放心,他另外派出自己的親信去延安城外四處檢查了一番。就在胡宗南緊鑼密鼓的準備中,蔣介石乘坐專機,踏上了前往延安的旅程······
大為震驚,險些出醜
1947年8月初,蔣介石來到了延安。與他同行的,還有夫人宋美齡、兒子蔣經國和一些經過挑選的記者們·······
蔣介石這次的行程是保密的,而且那些記者拍攝的照片、寫的新聞通稿都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核才能發表。
蔣介石的飛機降落之時,胡宗南自然是帶著大批的士兵在機場迎接。為了蔣介石的這次延安之旅,胡宗南可謂是用盡了心思。
除了開軍事會議外,胡宗南又為蔣介石安排一係列延安景點的參觀,包括:中國抗日軍政大學舊址、黃土高原特色的美景、毛主席、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領導人辦公和居住的場所······
這樣的安排,自然也安排到了蔣介石的心上,這些地方也是蔣介石願意去的,他不願意放過任何一個可以了解對手的機會。
兩年前,也就是在重慶談判期間,蔣介石見到毛主席,但他認為那是在特定時期下和特定角度下的,並不是最真實的,隻有在延安才能發現對手最真實的一麵。
路途中,蔣介石和隨行人員提及:“來而不往非禮也,兩年前我邀請毛澤東到重慶,今天我回訪延安,可惜的是毛澤東並沒有邀請我,是我不請自來。”
為了讓蔣介石的延安之旅更有氣氛,胡宗南特意讓人修改了陝北民歌《東方紅》的歌詞,將其中的“中國出了個毛澤東”改為“中國出了個蔣中正”。
當蔣介石以國家總統的身份出現在延安的街頭之際,便有人們在高唱“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蔣中正”,在這歡快旋律的映襯下,蔣介石顯得格外高興,主動和人們揮手致意,也誇讚了身邊的官員們。
雖然人們唱的時候,並不是那麽的自然,但是蔣介石卻覺得非常完美,這一招自然也安排到了蔣介石的心裏。
在人群的簇擁下,蔣介石率先來到了中國抗日軍政大學的舊址,這裏也被稱為是共產黨的“黃埔軍校”。
然而就是這所軍校讓蔣介石大吃一驚,他無法想象共產黨的幹部和將領們是怎麽在如此簡陋的環境下學習的,而且仗還打得那麽好。
雖然說這裏是軍校,其實就是幾間窯洞組成的教學區,每個窯洞裏放上一些簡單的教學用具。
教室裏也沒有舒適的座椅,先進的教學設備,甚至連黑板也是用木炭塗成的黑色。蔣介石伸手摸了摸那所謂的黑板,身上就沾滿了黑印。
那些桌椅都是小小的,舊舊的,看上去十分寒酸,蔣介石無法想象,如果自己的將領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會是一種什麽樣的情景。
看著那破舊的凳子,蔣介石決定試著坐坐,結果他差點跌倒在地,嚇得宋美齡、胡宗南等人趕緊上前攙扶。
接著,蔣介石一行人來到了抗大的軍事訓練場,這裏沒有專業的訓練器材和跑道。本來他想和自己的黃埔軍校進行比較,結果發現這黃土朝天的場地沒有什麽拿出來比較的。
這空地上,除了一些自製的用具外,就沒有別的設施了,而國民黨的訓練場地除了有專業的設施外,還有美國特地提供的軍事教員······
接著,蔣介石一行人來到了訓練場地的矮牆旁邊,而這矮牆應該就是解放軍戰士們訓練障礙行進的地方,上麵還留著訓練時留下的痕跡。
就連經常舉辦活動的抗大禮堂也不過是一片露天的空地。空地的一邊擺滿了小凳子。可見這些小凳子都是在開會的時候才會用到,開完會就撤掉,空出的場地用作訓練。
雖然八月的延安還是非常炎熱,但是蔣介石自己卻感覺不到,他的心在被陣陣涼意浸泡著、腐蝕著······
他想不通,想不通為什麽共產黨在這樣的環境下能訓練出那麽多能征善戰的好將領,而自己那麽優渥的條件培養出的將領卻不能盡如人意。
要不是自己身邊的人介紹,蔣介石根本就不會相信朱德、彭德懷等人都在這裏學習過,並將他們所學的知識運用到戰爭中去。
沉默良久之後,蔣介石感慨萬千,問出了自己想問的問題:“我黨的黃埔軍校和中央軍校的條件比這裏強千倍、萬倍,為什麽會打仗的人卻越來越少了呢?你們說說是怎麽回事?”
這個問題,胡宗南回答不了,其他的將領也回答不了,甚至就連蔣介石自己也不明白,所以注定國民黨會走向失敗。
就是在如此簡陋的條件下,我軍的將領和戰士們發揮不怕困難,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保持著革命樂觀主義的心態,努力瘋狂地汲取知識的營養,為革命貢獻著力量。
那是因為他們的心中是有信仰的,他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國家的建設,為了人民能過上好的生活。
而生活奢靡,沉迷於享樂的國民黨官兵又怎麽會明白這一切呢?而蔣介石看到的也隻是冰山一角,真實的情況要比他看到的還要艱苦。
困難時期,抗大的學生們吃不飽,穿不暖,就連筆墨都沒有。他們就用子彈頭蘸著用煤灰衝泡的墨水來寫字······
離開了抗大,蔣介石一行人看到了一片被開墾的土地,隱約間蔣介石等人還能看到陝北的農民在地裏辛苦勞作。
由於蔣介石的封鎖,延安在內的很多解放區都出現了糧食等物資短缺的現象。在這種形勢之下,毛主席與黨中央就號召大家動起來,開展大規模的生產活動,確保物資的正常供應。
隨行人員和蔣介石介紹:上到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人,下到每一名普通的戰士及工作人員,都會參與到勞動之中,和當地的人民群眾打成一片,一起開墾荒地,並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彭德懷、王震等人還是表現比較突出的勞動模範。
聽著聽著,蔣介石又陷入了沉思,自己有著豐富的物資,優越的生活條件,如果讓他這樣去參加勞動,那簡直是不能想象的。
麵對著這一切蔣介石不明白的是,正是他的封鎖才讓共產黨人養成了不懼困難,艱苦奮鬥,自產自足的革命傳統,才激發了共產黨的鬥誌,這一切,全國的人民自然也是看在眼裏的,更是記在了心上。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處在困難中的共產黨沒有選擇沉淪,而是克服困難,勇往直前,但這個時期的國民黨又是一種什麽景象呢?
他們過著貪汙腐敗的生活,把人民的痛苦拋之腦後,一心隻想著怎麽維持自己奢靡的生活。就連蔣介石自己心中也沒有人民,隻想著剿滅自己的對手,當一個真正的獨裁者,一個萬人之上的人上人。
雖然他們的嘴裏說的全是為黨國盡忠,堅持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實際上他們考慮的全是自己的金錢與利益。
這個時期的毛主席生活樸實,沒有特殊要求,同樣參與生產勞動,走到人民群眾中去。不僅是毛主席,還有周恩來、朱德、劉少奇、任弼時、鄧小平等人都是在人民群眾之中成長起來的,了解人民群眾的生活,理解人民內心最為真實的需求。
也許這就是共產黨和國民黨最大的不同之處,也是我們偉大的黨能勝利的原因:從人民群眾中來,到人民群眾中去······
曆史的選擇,更是人民的選擇
蔣介石的此次延安旅程,他最感興趣的就是參觀毛主席等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但到了地方後,蔣介石更為震驚了。
毛主席住的窯洞和普通的窯洞並沒有區別,門窗都是舊木頭做的,洞內的牆壁也出現了掉皮的現象,桌子的桌麵坑坑窪窪,凹凸不平······
雖然蔣介石這些年對毛主席等人的情報沒有斷過,但是親眼見到還是非常震驚的。
他怎麽也想不明白自己的對手是怎麽樣在這樣簡陋的條件下指揮千軍萬馬的,是怎麽保持著那旺盛的精力,是怎麽將文章寫得文筆犀利且文采飛揚的······
就在這一刻,蔣介石開始從內心敬佩自己的老對手了,驚歎於他的能力和毅力。
突然蔣介石發現窯洞外有紡車,便指著這個紡車問:“毛澤東要這個東西做什麽?”隨行人員說:“由於物資匱乏,據說這是毛澤東親自紡紗用的。”
接著,蔣介石試著用了一下這個紡車,結果線斷了。就在這時,一個農民被人帶到了蔣介石的麵前。
對於這個被嚇得發抖的農民,蔣介石態度溫和,竟與他談了起來。
蔣介石問:“你見過毛澤東嗎?”農民回答:“經常見。”蔣介石又問:“他平時喜歡吃什麽菜?”農民答:“一個是南瓜,一個是紅辣椒。”
接著蔣介石又問了許多問題,比如毛主席穿什麽衣服和鞋,平時喜歡說些什麽,每天晚上幾點睡覺,平時有些啥愛好······
農民都一一回答了,問完,蔣介石就讓人放農民回家了。蔣介石也越來越明白了,真實的毛澤東讓他高攀不起。
接著蔣介石走出了窯洞,登上了那風景壯麗的黃土高坡,在夕陽西下間,他看到了被夕陽包裹的寶塔山,看到了美麗的夕陽如同火焰在侵蝕著已經開始衰敗的國民政府······
那刻,感慨萬千的蔣介石好像明白了點什麽,但又不太明白。天色晚了,蔣介石又走到了毛主席的窯洞,再看了一圈後,對隨行人員說:“今晚不走了,就住在這裏吧。”無奈之下,隨從人員隻得安排警衛守在蔣介石的身邊。
那一夜,蔣介石一夜未睡。他想了很多很多,想得最多的還是延安之旅的見聞。
本來他來這裏最大的目的是想找出對手的破綻,發動輿論攻勢,擴大國軍的聲勢,但如今看來怕是不可能了。
他也有些明白了,共產黨抓住的是人心,而這正是自己缺乏的,也是用錢買不來的。如果自己將延安的這些情況發布出去,豈不是為共產黨做了嫁衣,讓他們更得利。
想著想著,天亮了,蔣介石還是沒能找到共產黨的把柄,而自己的心態反而崩了······
其實來到延安,走進毛主席的窯洞裏,蔣介石的內心早就預感到了結果,隻是他不敢去想,更不會去麵對。
也許,就是這次延安之旅讓蔣介石的內心敗下陣來,加速了國民黨的失敗。
就在蔣介石離開延安後,曆史完全照著毛主席同彭德懷說的那樣發展,就在1948年4月,解放軍收複了延安。
緊接著就是國民黨在戰場上的節節敗退,而共產黨卻是節節勝利,蔣介石不得不在1949年敗走台灣。
直到那一刻,蔣介石可能才真正發現當年攻打延安是錯誤的,去延安更是錯上加錯:中國共產黨的勝利是曆史的選擇,更是人民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