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拾零(1)

來源: 看天地 2020-11-05 09:46:2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763 bytes)

時值16年晚秋,出遊時節。抵達米蘭後因有半天空閑時間,遂繞道去與意大利相鄰的瑞士盧加諾(Lugano)小鎮。

午後的陽光淡淡地鋪在瑞士盧加諾小城的街上,好像天鵝的白鵝在悠然地享受還沒被嚴冬抹去的溫暖。

人們怡然自得地在鎮的中心廣場享受他們的午餐。不大的百貨大樓居然熙熙攘攘地擠滿人,進去逛了逛,覺得那些看起來很精致的商品標的價也夠可以的,同樣的東西估計在紐約花一半的價錢就可以拎回家了。也難怪,這個國家的富裕在世界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我倒是在店裏得一福利,上洗手間免費。在歐洲,上洗手間要付錢是慣例。

米蘭(Milan),時尚之都,同時沉澱著厚重的曆史。15世紀達-芬奇參於設計的斯福采斯科城堡,據說從未被攻克過。

牆上僅存的6百多年前的畫,由達-芬奇的弟子所繪,就把他的透視筆法逼真的地再現。看那柱子,走到很近依然覺得那是雕鑿出來的,其實是一平麵。什麽叫“歎為觀止”?這就是最形象的注解。

達-芬奇跨越時代的天分和他的創造力涉及藝術,人文,工程,醫學,軍事,要是15世紀有諾貝爾獎,達-芬奇完全夠格將所有的獎項盡收囊下。達-芬奇的筆記中依然有許多待解的謎一樣的記錄,以此為題拍的電影給那些撲朔迷離的密碼解讀更添一筆神秘的色彩。這也是意大利迷人之處:複蓋歐亞非三個大陸的羅馬帝國在世界文明留下十多個世紀厚重篇章;拉開文藝複興帷幕的大師們的作品讓人隻可仰視;帕格尼尼的演奏隨想曲的技藝至今無人能望其項背;那些音色令人神魂飄蕩的小提琴再也無人可複製;獨步世界的時尚品和跑車永遠不缺那種一往情深的依戀。。。

我還有一個記憶與意大利有關:文革時,“牛虻”是殘存的幾本像做賊一樣才能讀到的“黃色小說”。這是愛爾蘭作家伏尼契描寫意大利19世紀革命黨人的小說,主角亞瑟的故事回腸蕩氣。我們在恐徨和困厄中讀出對自己命運的唏噓和歎息,然而像同時代的許多人一樣,我們那時依然相信許多的謊言。直到1971年看到副統帥的“571工程紀要”後,其震撼感如同亞瑟在上刑場前對蒙泰裏尼神父說,“我相信你,你卻欺騙了我。”

米蘭多摩天主教堂,有多達3千多精美雕像裝飾的歌德式建築。人們籍著直指天穹的尖頂向神傾述無窮的探問和祈求,像合十的掌尖把飄渺的願望送向上天。有意思的是,期望與神溝通,在中國,人們用不一樣的方式。中國的神廟是香煙繚繞,求福祿壽財的香分不同等級,顏色和價錢,像行賄似的。不像基督教,中國天上的神佛多,等級也多。眾多的神佛不但要分清哪一注香和哪個燒香人是求自己的,而且還要分出那些香的價格高低,這活累人。由此可見收受賄賂也是要講技術的。幸好中國人隻在有事才求神佛的,所以就不用在信仰和道德上操太多的心了。

十九世紀所建的埃馬努埃萊十字拱廊匯聚了眾多的奢侈時尚品公司。在拱廊的交匯處,一對來自中國的青年情侶在拍婚紗照,如今的浪漫玩得挺昂貴的。我看得有點呆,相機掉地上了,撿起看看還好,沒事,我還指望它記錄我的旅程。

拱廊近中心的地上有四幅馬賽克鑲嵌米蘭,佛羅倫薩,羅馬和都靈的城徽,其中的公牛是都靈市的城標。公牛(圖三)的後腿胯下那玩意,楞讓人用鞋跟給轉出了一坑,說是右後跟踩上轉上三圈,可以大補,不是補陽,而是補運,男女皆宜,遂有此坑。朋友問,有人信?我答,信神,當然也信這個。中國足球騙了幾十年不還有人信嗎?

廣場上賣樂的把不存在的樂器模仿得像一回事,從人們幹澀的口袋了摟了不少錢。

米蘭的有軌電車慢條斯理地與自行車並行,像一時髦畫掛在古老的背景中。

這圖是廁所,哈,收錢的,要一歐元。門口的找錢機和賭場老虎機發出的聲音是同一頻道的。看閘口的大媽虎視眈眈地盯著,想省錢的遊客就別指望可以蒙過去了。

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的歸宿地就在米蘭,因有限人限時的預約限製,隻能失之交臂了。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