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故事:飛車驚魂海德拉巴》
海德拉巴Hyderabad地處印度正中央,人口700萬是安得拉邦首府 。名氣雖不比德裏,孟買,加爾各答,卻也非常特殊和重要:
海德拉巴曾被19501月26日生效的印度憲法提議為第二首都,1956後一直設有“總統府” Rashtrapati Nilayam,是總統的第二正式居住地和辦公處,也是世界上有兩個“首都”的少數國家之一。
“海德拉巴”一詞源自波斯/烏爾都語的派生,有“獅子城”的意思。根據“世界地名牛津簡明詞典”作者(約翰·埃弗雷特 - 希思)的考證,為的是紀念和表彰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婿,在戰鬥中“獅子般”的勇氣。
海德拉巴的“麥加清真寺”是全印的最大最老,名字也不同於一般的“賈瑪清真寺”叫法。“麥加清真寺”的稱謂在印度的清真寺中獨一無二,因為它製造磚塊的泥土來自聖城麥加。
海德拉巴是印度第一個“印度最佳遺產城市”(2012)。整個城市作為遺產保護,在印度並不多見。
海德拉巴不僅與眾不同,而且在幾百年的短暫曆史中,有著不少的故事。
當年庫特布夏希Qutb Shahi王朝的第五個蘇丹於1591建立海德拉巴城,不到百年就被莫臥兒王朝占領征服,卻沒想到約50年後又被莫臥兒王朝自己的總督背叛,宣布成立獨立的尼紮姆Nizam國。來回折騰,頗具戲劇性。
當18-19世紀英法勢力在次大陸威脅擴張時,海德拉巴擅於委曲求全,努力不與之爭鋒交惡,從而成功保留尼紮姆國家主權,顯示出當權者的睿智與技巧。
尼紮姆國延續百多年,直到印度獨立。但它起初打算保持獨立,不入聯邦。後來國大黨和共產黨聯手“搗亂”,加上聯邦陸軍強悍入侵,拖了一年之後,才於1948無奈“入邦”。
0-1 海德拉巴火車站。該市有不下三個火車站,這隻是其中之一。
海德拉巴的“特殊”地位,來自它的底氣與“牛B” 。而這“牛”字,也是其來有自。
在1591建城後,海德拉巴便開始了注重教育注重基建的優良傳統,成為印度文化最重要的中心與前沿城市。知識分子和藝術家從印度次大陸,甚至世界的其餘部分紛紛遷居來此,使之經濟得以起飛,成為當時世界首要的鑽石,珍珠,鋼鐵和武器市場。
那段時期,由於經濟與文化上的巨大進展,海德拉巴成為印度最大最豪華的藩王國,疆土一度超越英格蘭蘇格蘭之和。它甚至擁有自己的貨幣、造幣廠、鐵路和郵政局,而且不收所得稅。
海德拉巴的名字來曆也有傳奇性。除了上麵提到的正版(穆罕默德)“女婿說”,之外,傳說中還有“愛姬說” 與“兒子說”。
“愛姬說” 聲稱,城市的創建人蘇丹愛上了當地一個舞者,她皈依伊斯蘭教後獲稱“海德-瑪哈” Hyder Mahal,故城市改名為Hyderababd。“兒子說”則稱,城市是以創建人蘇丹的兒子名字海達爾 Haidar命名的。
曆經400多年的海德拉巴如今光彩依舊。它現在排名印度城市人口第四,都市區人口第六。共有八所大學、200多所技術院校。它的科學研究與工業開發的高水平,為它贏得了多重的頭銜與桂冠。
它是珍珠,鑽石,銀器加工的中心,也是珍珠和鑽石的貿易中心,故稱“珍珠之城”。
它與班加羅爾Bangalore 及金奈Chennai 號稱印度“IT金三角”,並正窺視龍頭老大之位。微軟和穀歌都在海德拉巴設立了他們的印度總部,故稱 “Cyberabad”。
它的製藥和生物技術在20世紀90年代暫露頭角,並一路領先,故稱“基因穀” Genome Valley。
海得拉巴現在還是印度整體GDP的第五大貢獻者。
在文化藝術體育等領域,海得拉巴有全國第二大的電影製片廠,僅次於孟買的寶萊塢。它的泰盧固Telugu語(一種達羅毗荼語)電影,是印度的第一。
海德拉巴還有一個F1賽車場,現在正積極爭取未來幾年內舉辦一級方程式印度大獎賽。
今天的海德拉巴,城市布滿商場和辦公樓,到處都還在建造和翻新,搞得交通擁擠道路堵塞。這是一個熱鬧哄哄而充滿生機的龐大都市。
去海德拉巴旅遊觀光,主要看庫特布夏希和尼紮姆兩個王朝的文物遺產。他們都是中世紀與莫臥兒以及歐洲風格影響的產物,是印度-伊斯蘭建築的精華。 主要名勝有:查米納塔門Charminar,麥加清真寺Mecca Masjid,恰瑪哈拉皇宮Chowmahalla Palace,曼地爾廟Birla Mandir,藍毗尼園 Lumbini Park的侯賽因薩格爾人工湖 Hussain Sagar,以及湖上的著名佛陀雕像。
由於時間的限製,我在海德拉巴隻逗留了12個小時。加上交通的耽擱,最後放棄 了庫特布夏希陵墓Qutb Shahi tombs(已經嚴重破壞),以及戈爾康達堡Golconda fort(最古老的庫特布夏希結構,已是廢墟)。
初來咋到,教授夫婦為我買票指路
我去海德拉巴坐的是奧蘭加巴德aurangabad的夜行臥鋪火車,共11小時。事前我對海德拉巴的交通知之甚少,隻知道抵達站在東北,離開站是南站,而景點集中的市中心在西南麵。
在火車上時,同一臥鋪“廂”裏有一對夫婦,男的55歲,是教授。 早晨醒來後我們開始聊天,直到9點到達海德拉巴。他們的閨女在美國新澤西工作,已購房定居,並將晉升“人母”。老兩口計劃2014年赴美探親,我們確有共同話題 。
我告訴他們,抵達後我會先去南火車站存包,用公交車或嘟嘟車去都行。他們說,不出站就有小火車去南站,時間和價格可省很多。到站下車後他們不忘幫忙幫到底,堅持帶我去售票窗口。當看到買票人不少,情況有點混亂時,就幹脆替我排上了隊。到了窗口,沒等我遞上錢幣,他們已經付款拿票了。我再三感謝,但他們堅決不收錢,說是不值一提。臨走還叮嚀我:上車在第四站台,方向不要搞錯。
在印度得到當地人的幫助已非首次,我有時會想:“運氣好”也許是因為I must have done something good in my childhood?(《音樂之聲》)不過,我沒有想到,下午正有一場“壞運氣”在等著我。。。。
1-1 火車上的教授夫婦。為我指路買近郊火車票直達南火車站,省時省錢。聊天過程中女兒從新澤西來電話,母親正在接聽。
1-2 按照教授夫婦的指點我乘上近郊小火車。車上不乏熱心之人。這是其中之一,他告訴我,總共4站就到南火車站。我先去那裏存放行李,遊覽完了從那裏離開 。
1-3 海德拉巴的近郊小火車與地鐵類似,而且似有重複。印度的小火車也分等級,有鐵籠子般的隔斷設置,但從無人查票,至少我的經曆就是那樣。
1-4 同一個車廂也有區別。隔斷那邊是婦女專用。但是女士也可到通用部分來,就像圖中的那位婦女。這裏的風扇幹淨許多,哈哈。
查米納塔門,海德拉巴的曆史性地標
到了老城市中心,有三大景點在等著我,第一個便是查米納塔門。它與海德拉巴城市同齡,且為同一蘇丹所建,一直是海德拉巴的象征,享有國際聲譽。
查米納塔門是老海德拉巴的中心。傳說早年庫特布夏希王朝遭受瘟疫,國王曾在此禱告,並發誓戰勝瘟疫後,要在這個禱告之地修建一座清真寺。所以查米納塔門實際上也是個清真寺。
不過,17世紀一位法國人的波斯語文獻記載,查米納塔門修建的目的是為第二個伊斯蘭千禧年的全世界普天同慶,國王選中海德拉巴而建。
16世紀和17世紀初的庫特布夏希建築結構,遵循的是古典的波斯建築風格,特點是圓頂加大拱門。查米納塔門是一個正方形結構,每邊31.95米,並有拱門。拱門寬11米,四大拱門都麵向街道。 四個角落各有尖塔,塔高56米,塔尖裝飾華麗。整體結構共三層,每一層內部有個大廳堂。最高層與底層各有清真寺和印度教寺廟,供信徒祈禱。尖塔內部有149螺旋台階可以上下。
2-1 海德拉巴地標查米納塔門正麵標準像。四角的尖塔極端地高聳,別具一格,是其一大特色。
2-2 湊近再看,這裏就是當年蘇丹為瘟疫而祈禱的地方。典型的伊斯蘭拱門與宣禮高塔。
2-3 仰視查米納塔門正麵高層。尖塔,陽台,簷篷等細部,都裝飾華麗精密工整。伊斯蘭的認真“較勁”極端又大氣豪邁之風格可見一斑。
2-4 查米納塔門第二層的園形廳堂,中空。圍繞著的有窗也有室。其中之一是個小印度寺廟。高層的類似廳室有清真寺。不過我去那天都沒有開放。建造者考慮包容了不同的教派。
2-5 從第二層的過道朝下看。上麵層那天沒有開放。
麥加清真寺,麥加泥土造就最老最大
麥加清真寺就在查米納塔門西側,是印度的最老最大,也是世界的最大清真寺之一。可同時接納1萬名祈禱者。
它由海德拉巴的城市奠基人即那個庫特布夏希王朝的蘇丹,於1617年開始建造,卻在莫臥兒皇帝奧朗則布(就是那個殺兄囚父篡位的第六個皇帝)攻下海德拉巴後繼續,並完成於1694年。
清真寺是一個花崗岩“巨人”,內外均有恢宏氣勢。正殿75英尺高,220英尺寬,180英尺長。 十五個拱門支撐著大殿,三側每邊各有五個拱門,第四側有牆,提供壁龕。主殿的兩端,有兩個巨型八角柱,它們由單塊花崗岩鑿成。八角柱中間有陽台,並帶遮陽的簷篷。八角柱的頂端,是一個圓頂和尖塔。
主殿的側麵,有一巨大的矩形拱形帶頂篷的建築。它在後來的尼紮姆王朝才出現,安放著當年王朝統治者及其家人的大理石墓館。
這裏的磚塊由從麥加帶來的泥土製成,用於建清真寺的中央拱門,“麥加”清真寺因而得名。拱門和內部門上裝飾著花卉圖案及古蘭經銘文,雕梁畫棟精雕細刻,典型的伊斯蘭風。
3-1 麥加清真寺主殿。正麵五個拱門,兩邊兩個八角柱。八角柱帶陽台與簷篷,最高處是圓頂與尖塔。中央大拱門用到了磚塊,用麥加帶來的泥土製成,意義非凡。
3-2 麥加清真寺及廣場全景。圖中左麵,主殿側麵向前延伸的,就是尼紮姆時代加建的蘇丹及其家族墓棺安放地,也是個大理石建築。
3-3 從主殿看陵墓廳館,也相當有氣勢。其頂部裝飾與主殿有類似之處,就是排有一列(小)花崗岩板製成的倒海螺狀圖案。
3-4 陵墓廳館內景。眾多的墓棺,都是蘇丹和家人的。
3-5 這個墓棺好像最大,應該是那個奠基人蘇丹的。
3-6 主殿旁廣場上的池塘。傳說池塘邊上有兩個石板長凳,就是圖中左後方的那兩個,坐上去後,必定會再次回坐到上麵去。 我是不信這些的,也沒見遊人或當地人好奇試試的。也許知道此傳說的不多。
3-7 主殿的大吊燈,已有200年的曆史。可惜那天都給包裹了起來,未得見“尊容”。
據說庭院有一個房間,內部放有先知穆罕默德的頭發。但我轉了一下,沒有一個像樣的小建築,讓我覺得“配”得上這種可能,要不就是存心不對外。也罷。
2007年,這裏曾發生過炸彈爆炸事件,當時是星期五的祈禱時間。至少13人死亡,幾十人受傷。
恰瑪哈拉皇宮,山寨的伊朗德黑蘭皇宮
恰瑪哈拉皇宮就在麥加清真寺對麵,是尼紮姆建築在海得拉巴的最古老範例。它始建於1750,完成於一百多年之後。在漫長的建造期間,各種不同的建築風格出現,對它的設計建造產生了影響。 據信,它主要模仿了伊朗的德黑蘭皇宮,所以是它的山寨版,但這絲毫不損害其價值與魅力。
Chowmahalla是波斯語“四”與阿拉伯語“宮殿”的合成,所以意指“四個宮殿”,它也確實由四個宮殿組成。當年王室在這裏招待他的官方嘉賓和王室遊客,包括舉行招待州長將軍等各種禮儀活動。
這座皇宮有兩個庭院:南部和北部庭院。 最古老的部分在南院,四個宮殿都在那裏。包括噴泉和花園,原本占地45英畝,現在隻剩14英畝。皇宮現在依然是尼紮姆 繼承人的財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10授予它“亞太優異獎文化遺產保護獎”。
4-1 恰瑪哈拉皇宮正麵外觀圖。可惜可能在維修,沒對外開放。
藍毗尼園佛陀,人工湖中的巨人
海德拉巴的北邊有個 人工湖,叫侯賽因薩格爾湖,是建城的蘇丹在城旁的穆西Musi河上築壩而成。以湖為中心,周圍建起了公園,寺廟,雕像,還有曆史建築,大大改善改觀了海德拉巴的容貌生態,成為人們休閑遊覽觀光的好去處。
湖邊的那個大公園叫藍毗尼園。湖的中央矗立著在1992年所建的著名佛陀雕像。 雕像高18米,用了一整塊450噸的白花崗岩,有200個雕塑家化兩年鑿成。公園裏有渡船去雕像所在小島。
5-1 藍毗尼園是個遊樂場所。這是進大門不遠處的兒童樂園。
5-2 綠草茵茵,藍毗尼園的環境不錯。
5-3 藍毗尼園裏麵來回於佛陀雕像小島的公園渡船。本地人為多。
5-4 渡船在人工湖中駛向湖中央的小島。
5-5 人工湖麵積約6平方公裏,水麵足夠寬闊浩瀚。
5-6 佛陀雕像也稱釋迦牟尼佛塔,就在眼前。 雕像高18米,用了一整塊450噸的白花崗岩,有200個雕塑家化兩年鑿成。
5-7 趨近仰視偉大的佛陀雕像。當然了不起,但總覺得略顯粗糙,無法媲美伊斯蘭宗教建築的恢宏大氣又精雕細刻。這好像是佛教印度教的“通病”。
曼地爾廟,比爾拉財團又一福祉善行
曼地爾廟與藍毗尼園隔著幾個街區,走走可到。它是由比爾拉Birla家族所建的當代建築,化時10年。該家族擁有印度第二大的財團,在印度多個城市興建有印度教寺廟,包括我們介紹過的新德裏鬧區的納拉揚廟。
這些寺廟都用白色大理石建造,宏偉壯觀,建成後便成為(著名)旅遊景點。人們去那些寺廟,往往不光是精神上的祭祀祈禱,而更是藝術上的觀賞遊覽。
曼地爾廟主要供奉財神Lakshmi和保護神Narayan。它對外開放,但是禁止拍照。
6-1 走近曼地爾廟,坡邊道旁有個小廳閣,裏麵已有(女)財神的雕像。
6-2 前方露頂的就是曼地爾廟主殿了。沿途建築均為大理石。能拍照的就快快要到此為止了。這是比爾拉家族所建寺廟的一大特點。
6-3 進入曼地爾廟前的最後一張照片。裏麵不讓拍照。
飛車驚魂,公車之亂造就瞬間“英雄”
飛車驚魂一幕,發生在看完老區三大景點之後。我打算北上去看藍毗尼園佛陀,再看它附近的曼地爾廟。
火車上的教授夫婦告訴過我,有公共汽車連接老城區和藍毗尼園。在查米納塔門上遇到的三個年輕人也告訴我,汽車站就在南邊百米處。
滿街沒有汽車站牌,我隻好自己去找。最後問到一小街窄巷,有公車停靠並進進出出,是個公交樞紐。我問了三個司機模樣的人,卻都說不清楚。我開始不耐。第四個人終於告訴我:應該是8A或8C,就在街對麵。
對麵確有人在等車,卻是南行方向。再問人,才知道那車是繞行,先南再北,這就對了。等了十多分鍾,車遲遲未來。我的計劃還包括去庫特布夏希陵墓和戈爾康達堡,時間緊了,我有點著急。
大約半個小時後,8A和8C車終於出現了。車很空,卻不停車。周圍等同一車次的還有幾人,我問他們:為什麽不停?他們說:不知道。我開始冒火。
後來又來過好幾輛車,都很空,但也不停。前前後後快1個鍾頭了,我開始攔嘟嘟車,怪異的是,一連幾個車都不願去。
下一輛8A汽車開過來時,幾個等車的小夥子開始蠢蠢欲動。那車又沒有停靠的意思,在麵前一二米遠的地方眼看又要駛過。車門開著,車速不快。兩個小夥子跑了幾步,抓住把手,一躍而起上了車。我沒有多想,緊緊其後有樣學樣,跨步上抬也輕輕鬆鬆“飛身”上了車。
那車開得不快,但也有10-20英裏/小時的速度。售票員見多不怪隻管售票。我出示紙條,問:How much? 他看了一眼說:不去那裏。再問一遍,還是不去,我已經不相信這車了,便拿著紙條問兩個年輕乘客,他們也說:不去藍毗尼園。我這才信了,怎麽辦?
意識到時間的緊迫性,都顧不上喊叫“停車”了,我朝車外縱身一跳!那個瞬間我本能地向車後方向轉了轉身,所以著地時是臉朝後,上身的慣性使我仰摔,著地的是屁股,這樣落地最安全!
當時沒有疼痛,人也清醒。大街兩旁都有人駐足,直眼看我。後麵緊隨的一輛嘟嘟立馬煞車,離我約兩米遠。隔著玻璃我能看見麵無表情的司機。
知道自己沒事,一陣欣喜,我仰頭伸臂,來了個大大的“V”字型深呼吸!
沒人說話,也沒人扶我,我微笑著爬起身。衣服背包相機查了都沒事,我拍拍屁股,走了。後麵的汽車重新鳴響,人流車流又熙熙攘攘起來。
最後一個戴眼鏡小夥子幫我叫了輛嘟嘟車,但是時間還是耽擱了。
7-1 查米納塔門北麵的傳統集貿市場之一。這一帶的老市場有好幾個,都很出名,而且已經開放了幾個世紀。
7-2 查米納塔門北麵的傳統集貿市場之二。這一帶的老市場看到最多的,是珍珠鑽石器皿以及服飾等。
7-3 從查米納塔門上俯視北街景象。涼棚下的都是小攤小鋪。
7-4 從查米納塔門上俯視南街景象。去藍毗尼園佛陀的公共汽車就在這條街的前方。飛車驚魂就發生在這條大街上。
7-5 查米納塔門下的三位當地小年輕。就是他們告訴我去藍毗尼園佛陀的公共汽車位置。
飛車驚魂,是有點後怕。我清楚,當時沒事,不能保證以後身體也沒事。不過,事後我更多的是為自己“高興”。我意識到,自己似乎膽氣尚存, “血性”依舊。刹那間的本能反應,通常來自一個人的性格與氣質。心中認定一個目標之後,能夠不怕“飛車驚魂”,那麽在其他危急場合不顧一切的忘我與“大無畏”,應該也不是太遙遠的事,哈哈。
於是忽然覺得自己可能有著“英雄”的潛質,不禁“暗爽”起來。海德拉巴之行,想不到印象最深收獲最大的,竟會是這個意外的自我“發現”。。。
(行萬裏路-寫萬言文-好天下事)
本篇景點及本人評分(1-5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