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印度:梵天的黃昏

來源: 鶉之奔奔 2010-11-08 21:23:4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1960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鶉之奔奔 ] 在 2010-11-10 21:13:31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圖:環湖小鎮普什卡)


環湖小鎮普什卡(PUSHKAR)座落在印度西北部的沙漠邊緣,群山之中。這個寧靜的甚至有點懶洋洋的小鎮,卻曾經是前印度教最重要的聖地之一。梵文史詩《摩嗬婆羅多》(MAHABHARATA,公元前500年)中要求信徒們一生中必須完成一次朝聖之旅:從普什卡出發,順時針穿越大陸直到阿拉哈巴德(ALLAHABAD)。在當今大多數地方還是蠻荒之地時,普什卡就因為梵天而成為信徒心中的聖地。

一年前的那個黃昏,帶著點莫名的興奮,我乘上了去普什卡的巴士......。



梵天神廟


“萬物從梵天(BRAHMA)而產生,依梵天而存在,毀滅時又還梵天”,成書於公元前九百年的《森林書》(ARANYAKA)如是說。

等同於基督教的上帝,伊斯蘭教的安拉,梵天創造了所有的時間,空間和因果,創造了整個印度教的世界,然後就進入永恒的冥想之中,世界換由印度教三大主神中的另兩位--濕婆(SHIVA)和毗濕奴(VISHINU)--來執掌。也許是因為梵天創造世界的同時,也創造了魔鬼和災難,也許是因為梵天是抽象的梵的人格化身,在有著八億多印度教徒的印度隻有一座專門供奉梵天的祭廟--普什卡的梵天廟(BRAHMA TEMPLE)。

(圖:藍色是梵天的顏色)



(圖:可為什麽這座塔是這麽刺眼的橙紅?我就不明白了。這種顏色應該是苦行僧和祭司的顏色)



在印度,要知道附近是否有廟宇是件很容易的事,隻要看路邊是否有賣鮮花的攤販。那個清涼的早上,當我看到朝陽下那串玫瑰花時,梵天廟已經在街的盡頭俯視眾生了。赤腳走上高高的大理石台階,眼前是個小小的庭院,相比於盛名,梵天廟本身有點逼仄。庭院正中是供奉梵天的聖殿,白色大理石基座上有天藍色的柱子撐起的前庭和桔紅色的後塔,顏色極其濃豔。與眾不同的是,前庭的白色大理石地麵上嵌滿了一個個銀幣,上麵刻著捐獻者的名字。

正對著聖龕的地麵上還有隻銀製的龜,撒滿鮮紅的朱砂粉。它應該象征著毗濕奴,據印度神話,毗濕奴曾化身為龜協助諸天攪動乳海尋找不死甘露(THE DEW OF LIFE)。另據印度教,梵天誕生於毗濕奴肚臍上生出的千瓣蓮花上。深受印度教影響的佛教經典《大正藏》上記載:“……臍中出千葉金色妙寶蓮花,其光大明如萬日俱照,華中有人結跏趺坐,此人複有無量光明,名曰梵天王。梵天王心生八子,八子生天地人民……”,指的便是這件事,隻是我不明白,創世者誕生於上的那朵蓮花又是誰創造的呢,如果是毗濕奴,那他豈不是創世者的創造者。哎,不想也罷,一種前前後後五千多年的宗教,光涉及到的各類神明就有三億多個,哪裏是我這來去匆匆的旅行者一時半會能搞得清的。

(圖:龜是毗濕奴的十個化身之一,佛陀也是他的化身之一。紅色是祭神的朱砂粉。四周的銀錢上刻著捐獻者的名字。)



聖龕前站著位祭司,分發著神賜福過的食物。我也上前湊熱鬧,祭司楞了楞,給了一大把。細細看來,原來是小時候經常吃的糖衣爆米花,混合著椰子肉碎片。非印度教徒是不能進聖龕的,盡管我很想看看創世者的形象,卻也不得不放棄。旅行指南上說梵天是四頭四臂,持四本《吠陀》,同時還象征著印度教中的四個曆史年代(YUGAS),不象其他兩位主神,梵天沒有化身。庭院四周有大理石的天鵝--梵天的坐騎,還有象征權勢和力量的大理石馬。至於那所有印度教女神中最美麗的薩拉絲瓦蒂(SARASWATI)--梵天的妻子--的雕像卻毫無美感可言。盡管曆史可以追溯到不可知的遠古,但當今的梵天廟並不是想象中那麽古老。莫臥兒(MOGUL)王朝的一個皇帝下令摧毀了普什卡的所有廟宇。重建的廟宇不免粗糙。也難怪,誰會為一個不能提供既得利益者花很多錢呢,哪怕他是創世者。宗教也不能完全免俗。

(圖:祭司)



(圖:象征權勢和力量的馬,白色大理石)


(圖:炎熱的中午,大理石地板的廟是最清涼的地方)






苦行僧的世界

結識苦行僧斯瓦密(SWAMI SATYANAND),是通過一隻會坐禪的猴子。那天登上梵天廟的後房屋頂,眺望山頂的薩碧特瑞廟(SAVITRI),不經意發現院中樹枝上坐著一隻猴子,灰毛黑臉與眾不同,更另類的是,這猴子斂首垂目,不象在睡覺到象在沉思。正當我左轉右轉仔細研究時,一個聲音在背後響起:“它在坐禪呢!”,猴子坐禪?我轉過身去,發現屋頂上還搭著幾間小屋,剛剛怎麽就沒注意呢?那個聲音又繼續著:“請進來喝杯茶。”。循聲我走進了最左麵的一間,屋裏很暗,好半天才看見了一個隻圍著條桔紅色腰布的僧人正對著我微笑,他就是斯瓦密,一個追求靈魂自由和最後解脫的苦行僧。

(圖:苦行僧斯瓦密)



斯瓦密堅持讓我坐在屋裏唯一的大墊子上,然後就開始忙著升火燒茶。我打量著這間五六平方米大的小屋,除了我坐的這塊可以用來睡覺的大墊子外,主要家當就是牆角一摞厚厚的書,都是梵文,是不是著名的《吠陀》?我不知道。再就是另一個牆角邊簡單的幾件炊具,還有半棵花菜和幾個土豆。茶好了,茶杯隻有一個,我拿出隨身帶的杯子斟茶。斯瓦密看著我慢慢喝著,又從牆上的包裏翻出幾塊餅幹讓我吃,他自己卻不吃也不喝。

和大多數頂著高高發冠的苦行僧不同,斯瓦密剃著光頭,象佛寺裏的和尚,但我知道和尚是不會住在印度教的廟裏,更何況在印度這個佛教的發源地,現在已經幾乎找不到佛教徒了。斯瓦密說他已經在這個小屋裏住了整整十五年了。每天早上起身後喝杯茶後就開始坐禪三個小時,然後看書,下午再坐禪三小時後才能喝茶,然後吃一天裏唯一一頓飯。正說話間,那隻猴子來了,靜靜地坐在門口聽我們說話。斯瓦密說它是他的好朋友,每天他坐禪時,它也坐禪,隻是他在屋子裏,而它有時候在屋子裏,有時候在樹上。然後他們一起享受唯一的一頓飯。我從包裏拿出一根香蕉遞給猴子,它居然很紳士地接過來,慢慢剝去皮,帶著一種沉靜的大家風範一口一口咬著吃。我有些恍惚,以為對麵坐著的它是一個人。印度教教義中最基本的一條就是相信輪回。有誰能說麵前這隻有著長長尾巴,毛絨絨爪子的生物,前世沒有享受過錦衣玉食,沒有執掌過生殺大權呢?又有誰知道來世的它,不會是嬌滴滴的女子,秋波流轉間顛倒眾生?或者是田間耕地的瘦牛,烈日炎炎裏汗滴禾下土?輪回人生就象一個圓,無頭無尾,眾生辛苦奔波,卻永遠沒有盡頭。於是有了想靠修行所得的領悟和精神力量跳出輪回的苦行僧(SAHDU)。
 
我問斯瓦密是否還和家人聯絡?他說很小時候,母親就過世了,父親還住在原來的村子裏,唯一的姐姐已經出嫁,他最後一次見到他們是十五年前,他不知道父親現在是否還活在世上。我問他,難道他不需要家裏的經濟支持,再怎麽拋棄物質上的享受,畢竟還是要吃要用,而且這間小屋也不會是免費的。他說他過去出去演講,賺了一些錢,存在銀行裏的利息就足以應付每日開銷了。就算所有錢用完了,他還可以沿街托缽,象其他苦行僧一樣,那樣他更可以集中精力冥想悟道了。說著說著他的眼睛開始閃亮,我不由想起哪裏讀到過的,印度教中關於人的理想生活的描述。據說應該分為四期:梵行期,幼時從師學習《吠陀》,履行宗教義務,是為求法期;家住期,娶妻生子,積聚財富,履行世俗義務,是為求財求欲期;林棲期,離家入山,攜妻修行,過簡樸的出家生活;出世期,雲遊乞討,以苦為樂,爭求最後的解脫。沒有問作為人的斯瓦密的生活是否如此理想,我所知道的是物質和精神之間,他最終選擇了後者。

言談間,日已中天,那猴子又回到樹上沉思去了。斯瓦密燒好了飯,是專為我燒的,印度大餅(CHAPATI)配咖哩花椰菜。他的盛情讓我無法拒絕。雖然快到冬天了,但門外依然驕陽似火,強光耀的人睜不開眼,小屋裏卻一片清涼寧靜。我問他是否覺得過這樣的日子很幸福,他拍拍自己的肚子說:“非常幸福!每天我坐禪,然後喝茶吃飯。有時候我坐禪中睡著了,醒過來接著坐禪。我不知道我是睡著了以後坐禪呢,還是坐禪以後睡著了。”我笑了,問他知不知道莊子,一個生活在兩千兩百多年前的中國智者,他搖搖頭,於是我開始講莊周夢蝶的故事。他滿意地微笑著,很知音的那種。有個叫奧修的印度人曾寫過本介紹莊子的書--《當鞋合腳時》,一開篇就宣布“莊子是最難得的開悟者之一,甚至比佛陀或耶穌更加難得”。當時就想,評莊子評的如此徹底如此入骨的居然不是中國人自己。和斯瓦密的談話讓我意識到,也許隻有飽讀《吠陀》(VEDA)和《梵書》(BRAHMANA)的印度人才是真正了解“無為”的人吧。

告別時我想給斯瓦密拍兩張照片,他立刻翻出另一條腰布,翻來折去係在頸上,他說那是他的襯衫,我們一起大笑。本來約好第二天早上一起喝茶,但我失約了。當時,我正站在一小時路程外的薩碧特瑞(SAVITRI)山頂上,俯瞰圓月般的普什卡湖和湖邊的梵天廟。那天黃昏時分,我又去了梵天廟,小屋的門關著,裏麵一片寂靜,我沒有上樓去更沒有敲門,隻是默默說了一句,再見,斯瓦密。

一年後的今夜,當翻開相冊,看著麵目有點模糊但目光依然灼灼的斯瓦密時,穿過空間和時間,我聽到有人在耳旁低語:非常幸福!

(圖:會坐禪的猴子)




世俗之樂

在普什卡的第一頓早餐是在房前草坪上用的,坐在白色的沙灘椅上喝茶,看透過樹叢的光斑在草地上跳躍,有點不知身在何處的感覺。一隻巨大的德國牧羊犬不知從什麽地方跑了過來,身前身後轉來轉去。扔了根火腿腸給它,聞了聞居然不吃,再塞給它,還是不吃,突然想起來,在這個地方連雞蛋都是禁止的,想必這狗也是吃素的。趕緊將火腿腸踢入灌木叢中,剛好在廚師上早餐之前。千幸萬幸,沒有被發現,廚師是穆斯林!

花園另一頭種著一大片花,奶白色的花朵碩大無比,走近看卻是花椰菜,半天想不明白為這到底是花園還是菜園,問飯店主人的兒子,他說是用來做咖哩花菜的花椰菜,“那菜可真好吃”一副垂涎欲滴的樣子。飯店主人的兒子十三四歲,看上去很老成持重,成天坐在櫃台後的高椅上打理生意,到是店主人成天帶著傑克--那隻德國牧羊犬--到處亂逛,悠悠閑閑不知道誰是父,誰是子。老成少年有語言天才,一口希伯來語讓以色列人五體投地。當我入住時,他先用日語打招呼,然後韓語,最後緊接著廣東話後的普通話,叫我目瞪口呆。好在他隻會一句,否則我可真是無地自容,當時到印度已經三四天了,我卻隻會三四句印地語,而這從來沒出過拉賈斯坦邦的少年卻能說好幾種語言。

雖說是環湖而建,普什卡鎮的中心卻在北麵,就是那條通向梵天廟的街,街兩邊店鋪鱗次櫛比,從女子點額的朱砂到祭神的鮮花,從或真或假的古董到二手的英文小說,應有盡有。在普什卡的兩天裏,我不知從這條街上走過多少次。盡管穿著紗麗,但短發和東方臉暴露出我的遊客身份,第一次走過時,幾乎所有的店主異口同聲地用日語打招呼。當我告訴他們我是中國人時,居然一片寂靜,每個人都瞪大了本來就很大的眼睛。可當我再次走過時,街上一片“NAMASTE(印地語:你好),中國公主”。沒過多久,小鎮上所有的人都稱我作“中國公主”,真不知他們是如何發現連我自己都不知道的皇家身份的。

印度習俗,除了寡婦,女子眉心一定要點朱砂。小鎮上有很多賣脂粉的店鋪,朱砂其實隻是其中的一種,還有寶藍色,豔紫色,純黃色和金銀色的粉末,或裝在大瓶小瓶裏,或放在案板上,高高的一堆堆,絢麗如彩虹。傳統的方式隻是用水調合朱砂,手指蘸著在額上點個紅點就行了。可愛俏的女子眉心卻是萬紫千紅,圖案顏色配著各自的紗麗,別有一種風情。總穿紗麗的我買了一套小小的模子,鋁製,有花形,有魚形還有濕婆手中的三叉戟形,蘸上色粉,印在眉心便是一朵花,一條魚或一個三叉戟。隻是忘性大,往往上了街才被某個店主發現未點朱砂。於是接過一粒可以粘貼的朱砂痣,我隻好當街對鏡貼花黃,然後在一街目光下飄然而去,身後傳來店主的祝福:“一天快樂,中國公主”。

晚上閑逛進一家銀飾店,小小的單間門臉,卻也琳琅滿目。小個子主人笑著迎出來,搬凳奉茶的不象做生意,到象是招待客人。一向不喜歡逛商店,總嫌人多吵鬧。誰知到了印度卻全然改了性,先是在齋浦(JAIPUR)一氣買了三套紗麗,現在又居然坐在銀飾店裏挑起了首飾。一樣一樣擺上矮矮的櫃台來,手鐲,腳鐲,耳環,項鏈甚至腰帶,都是暗暗的色調,沉沉的份量,而手工卻是極精細。最喜歡一條項鏈,菱形小環串起一個個水滴狀花飾,有種古樸的典雅。難怪店主人自豪:“黃金首飾的設計是歐洲的最好,銀飾卻非我們印度莫屬。”店主人雇了兩個銀匠,鋪裏的首飾全是他們的手工。小店生意不錯,心滿意足寫滿了店主人的臉。

當一家印度人走進店裏時,我正一邊喝茶,一邊試著拉賈斯坦風格的腳鐲。妻子走到我麵前,說了一大堆印地語,店主人翻譯說他們想和我合影。於是全家福裏,有了穿紗麗的中國女子的笑容。興高采烈地抱著一堆銀飾回住處,已經是兩小時以後的事,路上居然忍不住撕開包裝,自己的東西偷看兩眼也是好的。有白衣苦行僧經過,手中藜杖如權杖,長發盤在頭上如王冠。讓我突然有點慚愧,也算在聖城熏陶了兩天,怎的還是如此的看重身外之物?再一轉念,誰說世俗之樂就一定不如悟道解脫的喜悅呢?

(圖:臨湖而建的王宮)



(圖:民居也臨湖)




聖湖日落

普什卡最美的還是那滿月形狀的聖湖,據說湖是梵天手中落下的蓮花花瓣形成的,這賦予了湖水無限神力,信徒們相信沐浴湖中可以治療皮膚病,更可以洗去今生罪孽。於是環湖建滿了通向水麵的的台階(GHAT),每天日出日落時分,台階上擠滿了沐浴的人們,天天如此,年年如此。每年印度曆八月(KARTIKA)的滿月之夜,也就是蓮花瓣飄然而落的日子,據說此夜,湖水的神力將會到達頂點,是最好的沐浴時刻。那夜也是普什卡駱駝集市的結束日。一年一度的集市讓二十萬多人一下子湧入這個平時隻有數百人的寧靜小鎮,而且大多數人都會在這天沐浴,想象不出那夜過後,湖裏是否還有一滴水留下。

(圖:湖邊的台階叫GHAT,沐浴洗衣皆在此)



住的飯店靠湖,隻隔著條路就到了湖邊的普什卡台階(PUSHKAR GHAT),靠台階處隔出一塊水麵,據說是供非印度教徒的遊客遊泳用。飯店旁邊是家叫“日落(SUNSET CAFE)”的餐館,主人和飯店主人原是親兄弟,不知為什麽翻了臉以至於比鄰而居卻不相往來。客人們可不管這麽多,呼朋喚友,穿梭往來兩家之間,走親戚般熱鬧。每天當太陽開始西斜時,“日落餐館”的侍者們就開始灑水掃地,搬出一張張藤椅藤桌,放在湖邊大樹下,用不了多久就會滿座。

第一天就在不經意間占了個最好的位置,呷著加了香料的印度奶茶,看陽光在湖上跳舞,漸漸陷入沉思。突然而至的鼓聲著實嚇了我一跳,抬眼湖對麵,太陽已經落到寺塔的塔尖,湖邊滿是人,就連入水的台階上也坐滿了。金色餘暉中,人們靜默無言,隻有鼓聲陣陣敲碎天地間的寂靜。就在太陽落下地平線的刹那間,鼓聲突然停止,隨之環湖響起清脆的鈴聲,信徒們開始歌唱。嫋嫋香煙從湖畔各處升起,凝聚,最後形成環狀白霧,繚繞在聖湖的上空,如聖者頭上的光環。那一刻,感動和神聖如彌漫的暮色籠罩全身,滲進每個細胞中,我希望時間就此凝固,萬物就此永恒......。

我在普什卡整整呆了兩天。平心而論,小鎮並沒有讓人特別驚豔的地方,半天就可以轉完所有的景點。讓人不願離去的是強烈的宗教氛圍,它並不隻存在於寺廟的朱砂粉和祭司的念念有詞裏,而是充盈於空氣,陽光,大地和湖水中,更洋溢在人們的臉上和歌唱裏。按照印度教義,不是出生於印度教徒家庭的我,今生今世是不可能成為印度教徒的,可確有一瞬間,我確實想成為歌者中的一員。再看次日落的念頭推遲了我的行程,後來才知道,同樣的念頭已經讓很多西方的遊客在小鎮盤恒數日乃至於數月之久。

 
黃昏的湖畔,遇見了以色列父子。好奇的父親先搭訕:“以色列人喜歡用‘有很多中國人’來形容人多,可今天的普什卡有很多以色列人,卻隻有你一個中國人。”確實那天小鎮來了特別多的以色列人,連“日落”的侍者都開始說希伯來語,如果沒有湖畔印度女子的繽紛紗麗,真要把聖湖當死海了。日頭落了一半,兒子才悠悠而來,圍著印度人的亞麻腰布,說著流利印地語,要不是那張酷似中世紀油畫中耶穌的臉,我真以為他就是印度人。父親這回是來看望沉醉在普什卡已經三個月的兒子。當夜色再次降臨,環狀白霧再次繚繞在聖湖的上空時,兒子說:“看那盞燈,象不象耶穌誕生時照耀天邊的那顆星。”遠處的薩碧特瑞山頂確實亮起了一盞如星的燈。於是我的時空又開始混亂,耳邊竟響起了耶路撒冷的鍾聲。也許所有的宗教都源於同一個神聖,才會讓我在不同的時空裏有著同樣的感動。我胡思亂想!

(圖:日落普什卡)



車窗外,小鎮的燈火漸離漸遠,我突然想起飯店主人的兒子說過的話:“每個人都對我說會再回來的,可我再也沒有見到過他們中的任何一個。”當時他的臉上有一種與年齡不相稱的悲傷。還會再回來嗎?虔誠的信徒已有了新的精神寄托,紛紛湧向濕婆(SHIVA)的祭廟和恒河聖城瓦勒那西(VARANASI),又有多少來朝拜梵天--這吠陀(VEDA)時代顯赫一時的創世者。四五千年歲月,滄海桑田,就是神也會變老。透過濃濃的夜色,我依稀看見,在梵天的世界裏,日漸黃昏。

(圖:湖邊的薩瑞特碧山也是座聖山)



(圖:山上有座印度教小廟)


(圖:上山是要赤腳的,一圈下來都成瘸子了)


 
普什卡旅行小貼士

* 交通: 在普什卡與德裏(DELHI,392公裏),齋浦(JAPUR,138公裏),焦特浦爾(JODHPUR),比卡內爾(BINKANAR,233公裏)和賈薩梅爾(JAISALMER,490公裏)間均有巴士往來。也可以乘火車或汽車到其東南部的阿及米爾(AJMER)再換巴士(一小時一班,6:00AM - 10:00PM。11公裏,車費5盧比)。

* 匯率: 印度的貨幣叫印度盧比(INDIA RUPEE),兌換率為US$1.00=INR47.00左右(2001年10月匯率)* 預算: 在印度旅行的花費很便宜,如果住便宜酒店(BUDGET HOTEL),吃印度食物,乘公共交通工具,每天所有的開銷可以控製在US$10以下。我在印度旅行21天,總共用了US$244(不包括上海-曼穀-新德裏的往返機票費¥5980包括稅),已經算的奢侈了。

* 氣候: 受季風影響,印度分涼熱雨三季,每年二月到五月為熱季,很多地區的氣溫高的無法忍受,最好避開這個季節。六月到九月為雨季,暴雨會導致很多地方交通中斷。十月至來年一月為涼季,是旅行的最佳季節。

* 時差: 印度位於格林威治時區東5.5區,比北京時間晚兩個半小時。

* 集市: 每年的印度曆八月(KARTIKA,公曆十月或十一月)月圓之日的前一周,世界上最大的駱駝集市--普什卡駱駝集市(PUSHKAR CAMAL MELA)將會開始它連續一周的喧嘩。屆時約二十萬來自拉賈斯坦邦各地的人們穿著節日盛裝,牽著五萬多頭同樣盛裝的駱駝和其它牲畜趕來參加交易。該駱駝集市也被稱為地球上最色彩繽紛的集市。

* 食宿: 這裏是素食者的天堂,肉食者的地獄。所有的餐館隻賣素食,味道很好。加香料的印度奶茶(CHAI)是飲品的首選,有新鮮芒果的新鮮酸奶(MANGO LASSI)也是我的最愛。吃飯和水果上的開銷一般在每頓40-60盧比之間。此地禁酒。

普什卡的住宿有很多選擇,價格從100盧比到100美元不等。當時我住在湖邊的PUSHKAR INN裏,單間,共用衛生和淋浴間,麵對著很大的花園,100盧比/晚。但同樣房間在普什卡駱駝集市期間,價錢漲到1000盧比,而且必須提前預定付款。就是借個地方紮帳篷也得花200盧比。
 
* 網吧: 普什卡的互聯網是我的印度之行中最便宜的,20盧比/小時。速度也是最快的。

* 購物: 銀飾非常出色,手工極其精細,多為拉賈斯坦風格。價格比新德裏等地便宜很多。繡花的壁掛上還嵌滿了珍珠大小的鏡片,也是典型的拉賈斯坦風格。書店裏有很多各種語言的二手書供選擇。沒事淘淘書不失為一種樂趣。注意:一定要討價還價。

* 安全: 強烈的宗教信仰使得普什卡的治安非常好,女子晚上單獨外出基本上不會遇到麻煩,除了不得不應付男人們熱情的招呼和比招呼更多情的眼神。

提防“淨化(PUJA)”的圈套。聖湖周圍的台階(GHAT)上,總有人遞給你鮮花,讓你撒入聖湖,然後在你手腕上纏一根據說經過印度教淨化儀式(PUJA)的紅線,最後是要求你付錢,一般來說小錢是打發不了他們的。如果不想被騷擾的話,在手腕上綁一根紅線,告訴來人你已經淨化過了。

* 禁忌: 在這個聖城裏,所有人都吃素(至少表麵上如此),連吃雞蛋都是禁止的。所以不要在公開場合吃葷以免惹麻煩。

在環繞聖湖的台階(GHAT)上,橋上和所有寺廟裏都必須脫鞋。如果有些地方搞不清楚,看當地人怎麽做或直接問當地人。

嚴禁對在湖中沐浴者拍照,違者可能被罰款數百美元。

拍寺廟內部和苦行僧(SAHDU)時最好事先征得同意。

印度教寺廟中的聖龕是不允許非印度教徒進入的。


2002年11月15日於上海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南極旅行必帶物品
  • 我們的伊夫塔
  • 色彩印度:梵天的黃昏
  • 觸摸拉合爾
  • 00 給追星族的簡曆
  • 所有跟帖: 

    謝謝,寫的好,真是有感而發! 你已經遊出道了!!! -石全- 給 石全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8/2010 postreply 21:59:37

    謝謝,主要是因為比較喜歡曆史宗教和文化. -鶉之奔奔- 給 鶉之奔奔 發送悄悄話 鶉之奔奔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9/2010 postreply 08:09:12

    8年前寫的遊記現在才貼出來?和抗戰比肩了:)最後一張是您?奔得好! ---1234567-- 給 --1234567- 發送悄悄話 --1234567-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8/2010 postreply 22:42:30

    哈哈,真的是哈!正在考慮印度行,樓主遊記來的正是時候。購物那段很有深意。 -離離:)- 給 離離:) 發送悄悄話 離離:)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9/2010 postreply 07:02:22

    建議先去南印度或者西北的拉賈斯坦邦. -鶉之奔奔- 給 鶉之奔奔 發送悄悄話 鶉之奔奔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9/2010 postreply 08:12:33

    哈哈, 是啊, 抗戰都勝利了. 這篇是給雜誌寫的,翻箱底給翻出來了. -鶉之奔奔- 給 鶉之奔奔 發送悄悄話 鶉之奔奔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9/2010 postreply 08:11:11

    回複:色彩印度:梵天的黃昏 -aranjuez- 給 aranjuez 發送悄悄話 aranjuez 的博客首頁 (96 bytes) () 11/08/2010 postreply 23:24:42

    不用很多,也就是打個霍亂破傷風什麽的.餐館衛生都還行, 不過第一次去的話要當心. -鶉之奔奔- 給 鶉之奔奔 發送悄悄話 鶉之奔奔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9/2010 postreply 08:14:17

    寫的太好了!我一直對印度教感興趣,多謝分享! -pega- 給 pega 發送悄悄話 pega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9/2010 postreply 06:28:46

    印度教不是一般的繁雜,去了印度就知道了. -鶉之奔奔- 給 鶉之奔奔 發送悄悄話 鶉之奔奔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9/2010 postreply 08:15:31

    早就想去印度,但和印度同事打了幾年交道後,願望越來越淡漠.不過最終還是要去看看. -王醫生- 給 王醫生 發送悄悄話 王醫生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0/2010 postreply 10:20:10

    謝分享!希望有機會可以去印度看看。 -陳默- 給 陳默 發送悄悄話 陳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0/2010 postreply 14:41:3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