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南海地區有四大利益,包括維護國際法尊嚴、確保自由通航、確保安全穩定以及避免商務和經濟發展受影響。美媒稱,北京采取了“最具挑釁性”的行動。美國《外交政策》雜誌說,中國在南海的最新舉動“扇了奧巴馬一個耳光”。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美國要製定“南海國家戰略”?奧巴馬亞洲行結束一周後,華盛頓智庫一名學者向白宮拋出這個建議,原因是中國正“采取蠶食策略控製該地區”,而美國無能為力。6日接受《環球時報》采訪的中外學者大都認為,這個設想不靠譜,美國充其量在戰術上會策應一下盟友。5日,隨菲美年度最大規模軍演隆重上演的,還有菲國內輿論場聲勢漸強的質疑:美國會保衛我們海裏的“幾塊石頭”嗎?德國學者夫羅裏揚6日對《環球時報》說,奧巴馬高調推出“重返亞太”,卻引發盟友期望與美國在麻煩真正發生時是否援助之間的巨大偏差,而美國的戰略模糊卻將東亞實實在在拉入中美博弈的“強大磁場”中,並且在尋求軍事保護和獲取貿易紅利之間繼續錯位。
美國從“黑影”變“黑手”
“美國政府需要像對待北極問題那樣,製定出一套針對南中國海問題的國家戰略。”4日,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舉行了一場有關南海局勢的討論會,該智庫高級研究員格羅夫斯如此建議奧巴馬政府。格羅夫斯稱,我們在南中國海有重要的利益,但並沒有一份相關的國家戰略報告,“為什麽不采取行動將我們的想法和有關南海問題的法律意見納入一份報告”?美國《海上力量》雜誌說,與會學者大都要求白宮對華采取強硬措施,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海洋政策顧問奧多姆認為,美國在南海地區有四大利益,包括維護國際法尊嚴、確保自由通航、確保安全穩定以及避免商務和經濟發展受影響。新美國安全中心高級研究員拉特納批評美國應對中國“占領”黃岩島不力,稱“給人感覺美國接受了中方違反國際法的行為”。
“美國之音”在介紹這場研討會的背景時稱,麵對中國在南海主權問題上立場日益強硬,美國近年來提高了對這一問題的關注,並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擴大和鞏固與菲律賓的軍事同盟關係,試圖阻止中國以脅迫的手段強行占有這一海域。但“這些措施並沒有阻止中國以蠶食的方式逐步擴大和鞏固對南海的控製”。文章說,美國目前的策略成效不大。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說,中國在南海的最新舉動“扇了奧巴馬一個耳光”。文章稱,奧巴馬6天前結束亞洲之行,極力讓日本、菲律賓等不安的盟友放心,告訴他們美國會震懾中國,而6天後北京采取了“最具挑釁性”的行動。俄羅斯“記者”網站稱,美國在亞太地區影響力的增長將進一步加深中國與越南和菲律賓的領土糾紛。而美國將成為參與衝突的一方。德國新聞電視台6日稱,美國的強硬政策已經引起中國反感。中國因菲律賓和越南等國靠近美國,反而會實施更加強硬的政策,南海的風險將擴大化。德國“全球防務”網站稱,美國海軍一直存在於該地區,並看上了這塊蛋糕。華盛頓不隻是獲取自然資源和海上運輸路線,也是要遏製中國影響力。
對於美國學者提議的“南海國家戰略”,複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吳心伯6日對《環球時報》表示,美國短期內出台此措施可能性不大,主要還是在戰術層麵上加強一些動作,比如中菲仁愛礁之爭美國派偵察機飛過進行策應。同日接受《環球時報》采訪的中國南海研究院海洋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鋒認為,美國可能會出台南海戰略,這個戰略其實已經基本成形了,可能的框架是美國原來講在南海問題不持立場,以後在南海島礁爭議不持立場,但在海域劃分上支持周邊國家。此外,在南海上可能也會如法炮製釣魚島爭端上的立場,承認菲律賓對部分島礁有管轄權。劉鋒表示,在南海問題上美國此前還是在幕後,是個黑影,但現在變成一隻黑手。
亞洲盟友質疑美國撐腰
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6日告訴《環球時報》,隨著中國崛起,美國的南海問題政策經曆了一個“從不介入到介入,從不選邊站到選邊站”的過程。上世紀90年代前,美國在南海問題上基本是中立,不持立場。以“美濟礁事件”為轉折點,美國開始有限介入南海問題。2010年美國國務卿希拉裏訪問越南時的“河內講話”是一個轉折點,主張用“多邊機製”解決南海問題,表明美國在南海問題上開始從有限介入到積極介入。菲律賓將南海主權爭議提交聯合國國際海洋法法庭仲裁,也有美國的鼓動和支持。
德國《針對》雜誌5日評論說,美國針對中國的亞洲戰略與對抗俄羅斯類似。在歐洲,美國從波羅的海到中亞包圍俄羅斯。在亞洲,美國對中國的包圍圈從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美軍基地開始一直延伸到美軍駐日軍事基地。對美國來說,對中國包圍政策的實施,要“歸功於”中國崛起。日本關西地區一名日本外交問題研究者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包括日本在內的很多亞洲國家認為“隻要和美國聯合就可以在亞洲無敵”,而美國也窺伺到亞洲一些國家的這種心理。
“世界警察跑哪裏去了?”英國《經濟學家》稱,俄羅斯在掠取領土,中國在恫嚇鄰國,許多人都在問這個問題。文章說,奧巴馬在世界舞台上的虛弱導致美國的“敵人”越發大膽,影響到美國盟友的安全,也讓世界變得更加危險。《紐約時報》5日社論也持類似觀點。文章說,世界似乎在瓦解,奧巴馬無力修補,也未能讓霸道國家服從他的意誌。《華爾街日報》6日文章稱,5月28日是個重要的日子,奧巴馬將在西點軍校發表講話,可能勾勒美國新裏程碑式的外交政策。
美國外交政策的軟弱令西方擔憂,而是否真正得到華盛頓的支持則是盟友的質疑。《日本時報》稱,奧巴馬承諾根據日美安保同盟條約保護釣魚島,不過,日本要是完全依賴奧巴馬的這一表態來穩定同地區國家的關係顯然是不明智的。日本《衝繩時報》社論解釋說,奧巴馬一方麵強調同盟國間的團結,一方麵也強調並不是要封鎖中國,他並沒描繪“日美針對中國”的陣勢。
美國《福布斯》雜誌稱,奧巴馬高調推出“重返亞太”的戰略卻引發美國亞洲盟友的期望與麻煩發生時美方可能采取行動之間的偏差。這種麻煩就是中國和周邊其他國家對海上島嶼歸屬的爭奪。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的最大誤解就是針對中方“侵犯菲在南海主權”美方會如何應對,日本也是。《菲律賓每日問詢者報》連發評論質疑美國的誠意。該報6日題為“美國會保衛我們領海裏的幾塊石頭嗎?”的文章說,菲律賓的大部分評論人士對奧巴馬傳遞出的信息的評價要麽是“自相矛盾”,要麽是“不太令人滿意”。外交是有目的模糊的藝術,奧巴馬訪菲期間,若拋開外交,他簡直是一事無成。而戰略模糊性符合美國的最佳利益。
南海爭端的名與實
5日,美國和菲律賓開始“肩並肩”聯合軍事演習,菲律賓外長德爾羅薩裏奧不點名地抨擊中國“侵略政策”對菲律賓安全的挑戰。法國《世界報》稱,此次聯合軍演是美國支持菲律賓對抗中國主權主張的又一體現,而這種姿態則體現了奧巴馬亞洲政策微妙的“再平衡”。美國學者、“末日博士”魯比尼4日撰文稱,中國和鄰國的島嶼主權糾紛隻是冰山一角,“這個時代的最大地緣政治風險不是俄羅斯和西方因烏克蘭再次陷入冷戰,不是伊朗核問題,而是中國是否能夠和平崛起。”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提升,其對能源和其他商品進口運輸路線的依賴將加大,這意味著中國會發展藍水海軍來確保自身經濟不會受困於海上封鎖。
在吳士存看來,南海問題表麵看是美國維護南海航行自由,實際是美國借南海問題牽製、圍堵中國,如加強與菲律賓的軍事合作,在南海周邊投棋布子。中國同該地區其他爭端國或聲索國圍繞島礁主權和海洋管轄權的較量,伴隨著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已經開始轉變為中美圍繞海權的競爭和較量,是圍繞地緣政治、自然資源開發、航道管轄的博弈。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周琪研究員6日對《環球時報》表示,從美國的外交決策過程與美國在南海問題政策演變的戰略過程來看,美國決策層在近期內納諫,推進美國的“南海國家戰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中國理解美國在南海問題上的核心利益與紅線是“保障國際航行自由”,不會誤判。
德國“國際政治和社會”網站5日說,美國的亞洲政策可能不僅僅針對中國,更多的是美國要保持自己的超級大國地位。但兩個超級大國同在一個地區難免衝突。周琪表示,國際社會需要清楚地理解,釣魚島問題和中國的南海問題是兩回事,各自問題的性質與起源都完全不同。美國決策層如果針對中國推進美國“南海國家戰略”,那就是有針對中國“搞對抗”的戰略意味,要冒相當大“政治風險”,違背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戰略方向,也違背中美共同管控分歧的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