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一個香港人的貼:語言文字劣質化

本帖於 2012-02-04 14:54:52 時間, 由版主 hkhk 編輯
回答: "香港需要依賴中國"的謬誤(zt)江上一郎2012-01-25 13:12:30

轉載:   語言文字劣質化  (My Cup Of Tea)

 

強國人和香港人發生了一連串衝突事件(雖然香港在主權上是強國的一部份,但香港的民調顯示,大部份香港人認為自己是香港人,而非強國人),兩地人互相批評實屬正常。有些人表示,互相批評或者指罵,隻會繼續加深兩地人的誤解,損害兩地人的感情和溝通。

 

兩個地方,近百年的歷史和文化發展都不同,原本井水不犯河水,但近十年卻因為「大勢所趨」(說得難聽一點是為勢所迫)而要兩地融合,衝突難免。很多人很天真很傻,以為「河蟹」就可以免除或者淡化衝突。事實擺在眼前,發生了的事情就是發生了,河蟹隻是逃避,根本沒有解決問題。

 

關於何者優越的問題,如前文所講,香港市民和強國人民自己已用行動來證明,其實討論空間不大。漠視事實,作形而上的辯論,沒有什麼意思。

 

孔子後人事件無謂再講,簡化字(俗稱殘體字)入侵香港甚至台灣(目前香港和台灣官方中文仍然使用正體字)的現象,更加有趣。

 

 

食環署的清潔宣傳海報,為什麼特別要用殘體字?先不要想歪,說什麼強國文化滲入,食環署這海報的字明顯就不是給本地人看(本地人仍有一部份人不懂殘體字,尤其是讀書不多的人),對象是針對強國人,可謂對症下藥,這就像巴黎羅浮宮為什麼就隻有中文殘體字叫人用廁後請沖水的告示,又或者在巴黎聖母院有句殘體字告示叫人請勿大聲喧嘩,沒有法文、英文、和日文。

 

殘體字造成書麵某種上的混亂已是共識,經典案例「幹女兒」--可乾可幹這種笑話已經講了很久,笑到覺得不好笑了;其他例子,上麵的短片亦有簡略提及。讀殘體字印刷的唐詩宋詞、論語中庸等等都要比正體字傷神得多。像下圖那個顏真卿碑帖,若「聖劄飛毫動雲龍之氣象」,變成「聖劄飛亳動雲龍之氣象」,美感勢必大減。亦都有人笑過,特區個「區」字,若變成殘體字「區」,則無品兼打個大交叉,喻義精警;環境的「環」變成殘體「環」字和壞蛋的「壞」字變成「壞」字,極為相似,這解釋為何強國的環境那麼壞,還有懷念的「懷」字(殘體字為「懷」),懷念說不,怪不得強國的城市發展,總是將值得保留懷念的珍寶通通拆掉,體現文革時期的「破舊立新」,盡力毀掉中國文化優秀的部份;又例如領導的「導」變成了「導」,由有道變無道。

 

 

香港和台灣有幸避過共產黨愚政時期的浩劫,能夠沿用優美的正體字,保留美好的中國文化。卻有很多人為了與國內接軌而自甘墮落,主張使用殘體字,讓自己的文字劣質化,令優秀的中國文化繼續被殘害甚至消滅。

 

文字於強國有殘體,語文也呈劣化,「打造XX平台」、「高度重視漢語」、「做出重大貢獻」之類的所謂中文,還是中文嗎?是被西方語係滲入、潛移默化,還是崇洋媚外的洋鬼子語文?

 

香港特區政府的官職名稱回歸後亦劣質化,甚至是「搞笑化」。例如以前港英時期的「布政司」、「財政司」;最高法院的上訴法官叫「按察司」,簡單明快,亦是極富中國古典優雅氣息的官稱。英國人統治香港時,取個官稱也顯得尊重中國文化,反而香港回歸後就倒退了。布政司變了政務司司長,財政司變財政司司長(「司」已表示那是一個人、一個官位,就算叫政務司「長」、財政司「長」也是多餘);另外又有教育局局長、警務處處長(為什麼不簡單叫教育局長或者警務處長?)。那麼,寫《蜀山奇俠》的作者不應叫還珠樓主,應該叫還珠樓樓主;武俠小說裏麵的人物不應叫桃花島主或者絕情穀主,而要叫桃花島島主和絕情穀穀主;中國的外交部長亦要改做外交部部長。官稱劣質化,意味特區政府的管治也跟著劣質化。

 

人的思想藉語言和文字來進行,語言和文字劣質化使人的思想也「蠢化」。可惜的是,這些語言文字的汙染已非常嚴重,要抗這種語言文字之毒,甚為困難。但為了自己(不要說整個民族那麼偉大)脫離變蠢的行列,有些東西是一定要堅持的。

 

所有跟帖: 

N年前第一次出國,才知道吃【麵】,不是吃臉【麵】 -北京痞子- 給 北京痞子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6/2012 postreply 03:55:39

各有各的好處。 -dg8- 給 dg8 發送悄悄話 (180 bytes) () 01/26/2012 postreply 23:54:29

其實,我到認為簡體繁體都別排斥,應該讓他們共存, -北京痞子- 給 北京痞子 發送悄悄話 (228 bytes) () 01/27/2012 postreply 19:41:0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