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胡蘿卜
寺廟坐落在山腳下,斑駁的牆壁爬滿了青苔,瓦片上也長出了綠色的雜草,顯得有些破敗。廟裏隻有一位老和尚,他身形瘦小,穿著一件打了無數補丁的灰色僧袍。他法號叫慧淨,已經記不清在這裏待了多少年。
慧淨什麽也不求,隻求在這亂世中有一口飽飯。他在廟前的空地裏開辟了一小塊菜園,種上了胡蘿卜。他每天悉心照料這些胡蘿卜,除草、澆水,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胡蘿卜長勢喜人,每一根都粗壯飽滿。慧淨從不浪費,隻吃自己種的胡蘿卜,有時生吃,有時煮湯,日子清貧但安寧。
然而,這份安寧並沒有持續多久。不久後,一股風暴席卷了整個村莊,破廟也未能幸免。一天,一群紅衛兵闖進了寺廟,不由分說地將慧淨老和尚抓走了。
慧淨被帶到村子中央的廣場上,一群人圍著他高聲批鬥,說他是封建迷信的殘餘,是剝削階級的走狗。慧淨聽不懂這些詞,隻是呆呆地站在那裏。他沒有反抗,也沒有為自己辯解,隻是瘦小的身軀在寒風中微微顫抖。他隻惦記著他菜園裏的胡蘿卜,不知道它們是否能安然度過這個寒冬。
被批鬥的日子裏,他失去了自由,也失去了唯一的食物來源——他的胡蘿卜。他被關在一個陰暗潮濕的柴房裏,每天隻有一小碗稀粥。長時間的饑餓和精神上的折磨讓他的身體迅速衰弱。他常常感到頭暈眼花,耳邊嗡嗡作響。他想起了他種的那些胡蘿卜,想象著它們脆嫩甘甜的味道。
一個寒冷的冬夜,慧淨老和尚在冰冷的柴房中停止了呼吸。他的身體瘦得隻剩下一副骨架,仿佛風一吹就會散架。他離開的時候,手裏什麽也沒有,也沒有任何親人在身邊。他一生清貧,一輩子隻靠胡蘿卜度日,最終也因饑餓和營養不良而寂靜地離開了人世。
在他死後,沒有人為他立碑,也沒有人為他超度。隻有廟前的那片胡蘿卜地,在寒風中,默默地守望著它曾經的主人。
二。和尚娶尼姑
普初和尚所在的寺廟,在文革中遭到衝擊。一天,宗教局幹部來到廟裏,對普初說:“普初,你年紀也不小了,是時候破除封建迷信,回歸世俗了。我們給你介紹了一個對象,是附近庵堂裏的一個老尼姑。”
普初聽了,心如死灰。他出家多年,一心向佛,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這種命令,對他來說,是對他信仰和人格的巨大侮辱。他沒有反抗,隻是默默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間。他想,如果人生注定要在屈辱中結束,不如自己了斷。
他找來一包老鼠藥,一狠心吞了下去。然而,藥性發作後,他感到腹部絞痛難忍,口渴得厲害,便大口大口地喝水。他喝了整整一壺水,肚子漲得像個皮球。劇痛和脹氣折磨了他一整夜,但最終,他還是沒有死。
第二天,他被送進了醫院,搶救了過來。宗教局的人見他一心求死,便更加嚴厲地逼迫他,最終他還是屈服了,和那位老尼姑“結了婚”。他們被安排住在一起,日子過得痛苦不堪。
文革結束後,普初和老尼姑的第一件事,就是選擇分開。他們不是夫妻,而是兩個被時代洪流裹挾的受害者。他們都理解對方的信仰,也理解對方的痛苦。他們默默地分了手,各自回到自己的修行地,繼續過著清貧的生活。
普初的心中,始終無法放下那段屈辱的經曆。他覺得自己已經犯了戒,不再是一個真正的和尚,內心充滿了罪惡感。他唯一的念想,就是去峨眉山重新受戒。他相信,隻有通過這個儀式,他才能洗清自己的罪孽,重新找回內心的平靜。他把這個願望藏在心裏,小心翼翼地嗬護著。
終於,他攢夠了錢,獨自踏上了前往峨眉山的路。他一個人,顫顫巍巍地爬著山。當他爬到一處陡峭的石階時,腳下一滑,摔了下去。他重重地跌在石階上,右腿骨折,再也無法站立。他的峨眉山之旅,在這一刻畫上了句號。
普初最終沒能實現他的願望。他被送回了家,躺在床上。他的一生,就這樣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最終在恥辱和遺憾中結束。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也沒能重新受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