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是怎樣煉成》中的彼得留拉“匪徒”及“冬妮婭”的故事電影

改編自米哈伊爾·布爾加科夫的作品《飛行》、《白衛兵》和《黑海》。 影片講述了在內戰結束時逃離俄羅斯的俄羅斯人民:軍隊、貴族、知識分子。 彼得留拉將軍的悲劇,他用自己的殘忍撕裂了自己的靈魂; 哥薩克將軍切爾諾蒂在異國他鄉淪為乞丐的故事; 塞拉菲瑪·科爾祖基娜(Serafima Korzukhina)的個人戲劇,她被丈夫背叛並愛上了科學家戈盧布科夫(Golubkov)。 該行動發生在塞瓦斯托波爾、君士坦丁堡和巴黎。



保爾眼中的匪徒——彼得留拉的一生

與許多人印象當中不同,彼得留拉不是一個軍人而更是一個書生。平心而論,彼得留拉的才華不足以駕馭當年的形勢,他的民族主義也在赤旗下不堪一擊。但作為俄國內戰時期的一員,彼得留拉可以說是最善良溫和的領導者之一了。

早年生活

西蒙·彼得留拉出生於1879年5月22日的波爾塔瓦郊區。父親是一家小的運輸公司的老板,母親是東正教牧師的女兒,他們都有哥薩克背景。早年的他在教區學校讀書並準備成為一名東正教的牧師,但1901年因為秘密加入了一個烏克蘭民族組織而被開除。隨後他來到庫班工作,在1903年12月因為發表煽動性言論被捕。

1904年3月被釋放後,彼得留拉輾轉於俄羅斯帝國的各地的報刊中。在1912年前擔任各烏克蘭語雜誌編輯,但自從1876年開始烏克蘭語的雜誌就為非法,這些報館往往活不下去幾天。不得已,彼得留拉自1912年到1917年擔任俄語雜誌《烏克蘭生活》的聯合主編。

革命歲月

在俄國內戰開始的1917年5月彼得留拉出席了第一屆全體烏克蘭全體士兵大會,並隨後被任命為部長。但因政見不合彼得留拉辭去職務改為領導一個軍事組織。

在1918年的戰爭結束後,基輔最終淪陷,彼得留拉被推舉為新的領導人。然而在這一年他們丟掉了更多的土地,雖然情況因為鄧尼金的白軍在1919年的北上與蘇聯紅軍作戰得以改善,但此時的蘇聯紅軍已經成為了一棵不可撼動的大樹即將統一舊的俄國領土。

在這樣的情形下,彼得留拉決定尋找唯一可能的盟友——波蘭人。在與畢蘇斯基的交談後,彼得留拉決定在與波蘭的邊界上讓步尋求支持。隨後,波蘭人與烏克蘭人合力短暫的收複了基輔,這也拉開了蘇波戰爭的序幕。但實力不足的他們還是被擊敗,不得不撤退回華沙。

盡管華沙戰役勝利了,但波蘭軍隊不足以幫助烏克蘭人收複國土。畢蘇斯基也為此哀歎,因為沒有了烏克蘭這個盟友,波蘭的獨立根本無法保證。

由於蘇聯方麵的壓力,波蘭人秘密將其送至巴黎。

最後的流亡歲月

在巴黎,彼得留拉才得以展現他真正的能力所在:文化宣傳

他本人撰寫了大量有關烏克蘭民族受到的壓迫的文章,這些文章極大的喚醒了烏克蘭民族意識。他創立了“烏克蘭人民藝術家”的獎項表彰那些對烏克蘭文化做出極大貢獻的藝術家。他還通過支持文化交流來獲得國際支持和認可,大量的藝術家的演奏讓人們意識到這個民族的存在。

在見到彼得留拉的巨大影響的蘇聯人派出殺手將其殺害,烏克蘭的另一位起義領袖馬赫諾曾極力試圖阻止。1928年,他的兩個姐妹也被殺害。諷刺的是,下令殺害彼得留拉的蘇聯大使也在不久的肅反運動中被槍決。

在聽聞彼得留拉的死訊後,烏克蘭人民在各地掀起了廣泛的暴動,但都被無情的鎮壓下去。他的骨灰和妻子一同被埋葬在巴黎。

對其的總結以及影響

談到彼得留拉,就不能不談到對猶太人的屠殺。事實上,彼得留拉本人和他的政府對猶太人本著的態度是完全平等和尊重,並多次嚴懲犯罪者,但由於戰事的不利和他的約束力較弱。在針對猶太人的屠殺中,他的軍隊高達493次,其餘烏克蘭軍閥307次,鄧尼金的白軍213次,蘇聯紅軍為106次,波蘭人32次。

但這不能撇清他的責任,治下無能同樣也要承擔責任。這也同樣也是他失敗的原因之一。

彼得留拉的失敗原因是多方麵的:一是烏克蘭民族主義的薄弱,沙皇的審查和相差較小的文化,使得烏克蘭民族意識遠不如當時的波蘭強烈。二是內部的分歧,因為彼得留拉的親社會主義傾向導致一部分人的脫離,對波蘭的割地導致部分人的脫離,等等不一而足。三是他的能力不足,彼得留拉更適合做一個宣傳部長,立法者等等,但在這樣的亂局下領導一個軍政府,顯然超出了他的能力。

彼得留拉目前不那麽被烏克蘭國內推崇,因為溫和派覺得他的軍隊犯下種種暴行,激進派又覺得他的寬容思想太軟弱。但彼得留拉卻也一直激勵著數百萬烏克蘭人,為自己的民族而戰鬥。蘇聯的抹黑宣傳,抹黑不了他在烏克蘭人民心中的形象。在民歌中,他被以類似老赫梅類似的方式描述,而他的形象則被比喻為突然無光的太陽。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