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濱掠影(下)
筆者在前麵寫到南宋臨安繁華時,隻說了禦街上的商鋪,沒有提到位於鹽橋河兩側的露天市場和貨棧,在《馬 可•波羅遊記》裏卻有詳細描寫:“這十個廣場每邊都長達半英裏。大街(禦街)位於廣場前麵(西麵),在廣場的對麵(東麵),有一條大運河(鹽橋河)與大街的方向平行,近岸處(鹽橋河東岸)有許多石頭建築的大貨棧,這些貨棧是為那些攜帶貨物從印度和其它地方來的商人而準備的。每個市場在一星期的三天中,都有四、五萬人來趕集。所有你能想到的商品,在市場上都有銷售。” 這裏,馬可•波羅給我們留下露天市場遵循我國農村集市逢單或逢雙趕集傳統習慣的記錄。
在羅列了商店裏和市場上豐富的貨物之後,專門談到酒庫:“有些鋪子除酒外,不賣別的東西,它們不斷地釀酒,以適當的價格,將新鮮貨品供應顧客。”還描述了浴室,那時杭城居民就已有每天洗澡的習慣;妓院遍布全城,經常可見到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妓女;手工作坊規模不小,雇傭四十來個工人的作坊很常見;管理市場的官署就設在附近,以維持市場秩序,保障買賣公平。並指出了南宋臨安市場上通用紙幣,這在當時世界各國是絕無僅有,很了不起的。
關於當時杭州的民風,馬可•波羅說:“杭州居民的住宅雕梁畫棟,建築華麗。……京師本地的居民性情平和,由於從前的君主(南宋皇帝)都不好戰,風氣所致,於是就養成他們恬靜閑適的民風。他們對於武器的使用,一無所知,家中也從不收藏兵器。他們完全以公平忠厚的品德,經營自己的工商業。他們彼此和睦相處,住在同一條街上的男女因為鄰裏關係,而親密如同家人。至於家庭內部,男人對自己的妻子表現出相當的尊重,沒有任何妒忌或猜疑。如果一個男人對已婚的婦人說了什麽不適宜的話,就將被看成一個有失體麵的人。即使是外地來的商旅,他們也竭誠相待,請入家中,以示友好,對於其商業上的事務,也給予善意的忠告和幫助。另一方麵,他們不願意看見任何士兵,即使是大汗的衛兵也不例外,因為一看見他們居民們就會想起死去的君主和亡國之恨。”
最後寫到了西湖。“湖的周圍有許多寬敞美麗的住宅,這都是達官貴人的寓所。還有許多廟宇及寺院,寺中住著許多僧侶,他們都十分虔誠可敬。……除此之外,湖中還有大量的供遊覽的遊船或畫舫,這些船長約十五至二十步,可坐十人、十五人或二十人。船底寬闊平坦,所以航行時不致於左右搖晃。所有喜歡泛舟行樂的人,或是攜帶自己的家眷,或是呼朋喚友,雇一條畫舫,蕩漾水麵。畫舫中,舒適的桌椅和宴會所必需的各種東西一應俱全。船艙上麵鋪著一塊平板,船夫就站在上麵,用長竹竿插入湖底撐船前進,湖深不過一、二尋,一直到達目的地。這些船艙內油彩豔麗,並繪有無數的圖案;船的各處也同樣飾以圖畫,船身兩側都有圓形窗戶,可隨意開關,使遊客坐在桌前,便能飽覽全湖的風光。這樣在水上的樂趣,的確勝過陸地上的任何遊樂。因為,一方麵,整個湖麵寬廣明秀,站在離岸不遠的船上,不僅可以觀賞全城的宏偉壯麗,還可以看到各處的宮殿、廟宇、寺觀、花園,以及長在水邊的參天大樹,另一方麵又可以欣賞到各種畫舫,它們載著行樂的愛侶,往來不絕,風光旖旎。”
在《馬可•波羅遊記》裏,馬可•波羅用大量篇幅詳盡記述了杭州的繁盛景象和風土人情,對杭州讚美備至。在遊記中所列舉的數十個中國城市,都是幾個城市合成一章,隻有杭州單獨列一章(第三十二章),篇幅最長,內容最為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真實詳細。杭州人為表達對他的謝意,特建此像紀念。
湖濱公園是湖濱瀕湖六座公園的總稱,長約一公裏,由六塊大小不一的園地連綴而成。從南至北,依次為一公園、二公園、三公園、四公園、五公園、六公園。民國二年(1913),在浙江省民政廳長褚輔成主持下,杭州開始拆除今湖濱一帶清旗下營的城牆,修築湖濱路。在沿湖東岸一線,建起了公眾運動場、民眾教育館和由南而北的五大塊綠地,以“公園”之稱逐一編號。按照今天的路名,一公園起自解放路口,五公園終於慶春路口附近,中間的分界點由南到北分別在今天的郵電路口、仁和路口、平海路口、學士路口附近。
最早拆除的這段城牆後麵的圍牆裏,是滿清的“旗營”,杭州人叫它旗下營。清順治四年(1647),清軍副都統董阿賴,率師駐防杭州以鎮壓杭州人民反抗。為了解決軍隊營地,經杭州地方長官和清廷的禮、工二部多次會議,於次年由巡撫肖啟元主事,選地在城西瀕湖中段,圈市街坊巷築駐紮“八旗兵”的兵營。營地於順治七年竣工,占地1436畝,周圍九裏。順治十六年(1659),又向南圈地,續增75畝自後基本無增損。“旗營”城門由各旗精兵分頭把守,分樹色彩各異之辨色旗。因是強行圈地築城,致使貧民百姓流離失所,而“所圈之屋垂二十年,輸糧納稅如故”。
兵營之最高長官通稱杭州將軍,正式官職名稱是平南將軍。曆任杭州將軍以雍正朝的年羹堯最出名。將軍署設在當時的延齡門內大街之西,占地120餘畝,即上世紀的杭州市政府和人民大會堂原址。“旗營”占據了杭州城中最好的地段,也即今天的湖濱路以東、嶽王路以西、慶春路以南、開元路以北一大片繁華區域。城牆在雍正五年(1727)進行大修,到鹹豐十一年(1861)部分已毀壞。同治八年(1869)又經修築,破損處以土牆連接,厚六、七尺。以後雖在光緒年間又經修葺,但壯麗雄偉已遠不如當年。
褚輔成(1873-1948),字慧僧,浙江嘉興人,祖籍杭州,是老同盟會員、秋瑾的戰友。武昌首義成功,次月五日杭州光複,建立共和政製。在一個多月的革命過程中,褚輔成是浙江革命行動的主要組織者,發揮了骨幹作用,舉凡起義的謀劃、力量的組織、政權組織的製定、領導人選的推薦,無不畢盡其力。在他當政後,首先拆除象征滿清統治的旗下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後來又拆除了杭州城西臨湖的錢塘、湧金、清波三座城門,開辟南山路。從此西湖和城區連成一片。初建成的湖濱公園,沿湖鋪設遊步道,辟有遊船碼頭。1927年為迎接第一屆西湖博覽會,湖濱公園全麵改建,重新鋪設園路,布置花境,添造花壇。在錢塘門原址及其南麵,辟建地處最北的第六塊綠地,即六公園。從此,統稱為“湖濱公園”。園內種植的垂柳、鬆柏、香樟組成了綠樹濃蔭,精致的花壇配置的各式花卉,色彩繽紛、香氣四溢,恰似一條絢麗多彩的七色緞帶。沿湖是造型優美,色呈綠色,雕工精致的石柱路燈。湖濱公園雖地處杭城的繁華中心地帶,但卻由低低的米黃色的鐵柵欄,並配置以濃蔭的樹木與湖濱路隔開,於鬧中取靜,較為寧謐。
民國時期,每個公園都有不同的雕塑。比如一公園有炸彈模型,二公園有北伐將士紀念塔,三公園內有陳英士銅像,四公園學士路口有八十八師和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解放後,除淞滬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外,原有的雕塑紀念物逐步拆除 ,陸續添置新的雕塑紀念物。
1954年,在當時六公園大門口設置中國人民誌願軍戰士雕像,手握鋼槍,披風飛揚。五公園,學士路口與西湖交接部分稍北,有親水碼頭,方便遊客上下手劃船,與湖水親密接觸。四公園淞滬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是按著名雕刻家劉開渠先生原作在原址重新複建,碑頂塑兩人立像,台座上方是四顆炸彈,表現愛國誌士英勇抗敵的情景。平海路口稍南的三公園岸邊的西湖內,增設了最高可達百餘米的音樂噴泉,整點噴射一刻鍾。晚上在《梁祝》的音樂聲中,在配合燈光的映射,不斷變換造型,是湖濱公園夜晚的一大景觀。
三公園南端靠近仁和路口在昔日入水口處,2004年建成唐代杭州刺史李泌引水裝置和六井紀念標誌,表達今天杭州人民銜德之意。在大理石圍成的四方小池內正中,擺放著六根仿竹的水管,周圍依次排著圓形、六角形、鼓形等各種形狀的六口古井井圈。
再往南位於湖濱一公園北端的正方形地麵上,嵌著一副清代杭州城區圖,用花崗岩鐫刻出的十座城門和主要街坊。多數遊客匆匆而過,沒去注意這幅比例準確,字跡清晰的地圖,其實它蘊涵了杭州古老深厚的曆史,很值得仔細閱讀。
“我望此景景如畫,不覺身成畫裏人”是湖濱公園的真實寫照。湖濱公園是西湖風景名勝的窗口,它呈一條綠色的長廊,輕輕飄灑在西子湖的東岸。從這裏看西湖水,湖水盈盈,碧波千頃。晴時,風和日麗,西子湖水格外明澈,微風吹來,吹皺湖麵,像是一塊掀動著的綠色軟緞;雨時,輕煙彌漫,西子湖水色如墨(色),湖水跳珠,珠落雪濺,好似一幅淡濃相宜的水墨畫。當晨曦初展,或待夕陽西下,西湖即將垂下黑線絨的幕簾,湖水映著霞輝,金光閃閃,分外美麗。凝望湖景,湖中三島、蘇白二堤、塔影亭石,星星點點,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