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在死亡線上掙紮的癌病患者獲得了一劑特效藥一樣,頓時歡欣鼓舞,沉浸在久違了的喜慶之中。
蔣介石抑製不住內心的興奮,對陳誠說:“金門勝利是大捷,要大宣傳。”
陳誠親自發表廣播講話,宣稱:“金門大捷,是反共複國的轉折點!”
於是,各種宣傳輿論機器開始晝夜轉動起來。《中央日報》、《台北日報》一改憂鬱的麵孔,樂滋滋地報道說:“金門大戰,共軍被殲滅1.3萬多人,7040人被俘,繳獲七五山炮、四二化學迫擊炮、步兵炮、掃雷器各1門、四二重迫擊炮4門、小鋼炮2門、八二迫擊炮9門。
八一迫擊炮11門、火箭炮36門、發射筒24具、榴彈筒57具、六〇迫擊炮59門、輕重機槍285挺、步槍1895支、手槍幾十麻袋。國軍僅受傷1982人,陣亡1267人,取得了極其輝煌的勝利。”
後來,電影界還拍了一部寫實片《古寧頭大捷》,為守軍歌功頌德……
台北、高雄、基隆、太重,特別是金門等地均自覺和不自覺地舉辦了聲勢浩大的“祝捷活動”。
胡璉、高魁元和死去的鄭果,頓時成了英雄,成了新聞記者搶著報道的對象。
蔣介石揮動小楷,親自簽發嘉獎令和委任狀,並派陳誠、蔣經國率領勞軍團到金門犒勞三軍。
陳誠、蔣經國在金門舉行了“獎勵國軍作戰英勇”頒獎與授勳儀式。
獎勵:18師、118師、201師最高軍工——“虎”字榮譽旗各一麵;354團“威武團”錦旗一麵;空軍T-C六機部隊“金門之鷹”、海軍巡防處“金門之鼇”,戰車營“金門之熊”錦旗各一麵,353團“英雄團”錦旗一麵。
胡璉以“指揮多算,壘艱苦礪,行陣協同”而由中將提升為陸軍二級上將,授青天白日勳章一枚、中正劍一柄;接任金馬防區總指揮兼福建遊擊軍區司令官。
韓誠烈以“督導若定,晉建殊勳”由中將升為二級上將,授予青天白日勳章一枚。
高魁元以“作戰勇敢,功績卓著”由少將升為中將,授一等寶鼎勳章一枚。
鄭果以“英勇彪炳、浩氣長存”被追封為“虎膽戰鬥英雄”。
連被打敗得狼狽逃竄的李良榮也以
“盡心職守,服從調度”獲得四等寶鼎勳章一枚。
幾乎是人人有功,見者有份,皆大歡喜。
但唯有一人被冷落一旁,那就是昔日蔣介石的寵將,此間戰役的領銜主演湯恩伯。
他不但連“口頭嘉獎”都沒有獲得一句,還被蔣介石親自簽發的一紙免職書,斷絕了他的政治與軍事前途。
陳誠、蔣經國帶著勞軍團在金門待了3天,金門縣城也狂歡了3天。
3天之後,陳誠、蔣經國帶著勞軍團,帶著湯恩伯,以及被俘的解放軍“要員”登上了軍艦。
蔣介石見“金門大捷”在金門宣傳得差不多了,便帶著蔣經國準備向大西南飛去。
他要把金門大捷的喜訊告訴西南守軍,要在西南打一場比金門大戰還要輝煌的保衛戰。
飛機在桃園機場起飛,蔣介石透過舷窗俯視著隔開大陸的海峽,心中不由泛起了得意的漣漪:隻要金門島、澎湖列島這些天然屏障存在,大西南那片富庶的土地存在,就不愁沒有反攻的機會……
然而,此時的西南,並非想象中的樂土。
解放軍渡海作戰,裝備不行,力量不足,但在陸上較量,國民黨軍卻不是對手。
蔣介石構想的“西南防線”,早已裝進了毛澤東的大迂回、大包圍的口袋之中。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