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飛來豔福千萬當心
有一個叫段宰的人,帶著妻子住在婺州(今在浙江金華)浦江縣的一處僧舍內。有一天,段夫人在門口歇息,一個女人來乞討,很是可憐,段夫人見她模樣也還周正,又正當壯年,就問她的情況,女人說自己沒有丈夫也沒有親人,無依無靠孤苦伶仃,隻得乞討為生。段夫人動了心思,說道:“既然這樣,你何不做人家的小妾而甘願做乞丐呢?”女人答道:“我不是不想,隻是我貧賤命苦,沒人肯接納我啊!”段夫人說道:“那你幹脆來我家得了。”(自己一家還寄居僧舍,還要打腫臉充胖子,給自己老公找小妾,真是可笑可悲。)
女人說道:“要是我能到您家打打雜勉強過活,可真是老天有眼啊!”
段夫人很高興,請她進屋,沐浴更衣,打扮一番,果然有一分顏色。教她做飯,十天即會。教她唱曲兒,一個月內也學得像模像樣,也算得上蘭心蕙質了。段宰心花怒放,給女人取名鶯鶯,收為偏房。一夫兩妻倒也過得自在,一晃五六年過去了,段宰因為鶯鶯來路不明,還是時時提防她,擔心她哪天就跑了,豈非竹籃打水一場空?所以看得很緊,幾乎寸步不離。
有一天深夜,一家人已經熟睡,門外有人呼喊,自稱是鶯鶯的丈夫。
段家仆人很生氣地說道:“鶯鶯沒聽說有什麽前夫啊,即便真像你說的那樣,也得等明天天亮再說了,主人家都睡了!”
那人很生氣,在門外大呼小叫:“你再不開門,我就從門縫裏擠進去了!”
這時,段宰夫妻、鶯鶯都起來了,鶯鶯看上去很高興,說道:“他終於來找我了!”說罷也不跟段宰打個招呼,就要往外走。段宰很生氣,提著一個燈籠緊隨其後。隻聽一聲巨響,燈籠滅了,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四周也靜得嚇人。段夫人很害怕,喚來婢女點上燈,一起出外看,被驚呆了:段宰七竅流血麵目猙獰而死,樣貌極為可怖。再看大門緊鎖,絲毫沒有開過的痕跡,鶯鶯已經不見蹤影了。
看來,這突如其來的豔福,一般人可是承受不住啊,一著不慎,可是要付出慘痛代價的啊!隻是這鶯鶯也太可惡了,段宰畢竟救她於水火之中,五六年夫妻情分,即便是他小心眼倒黴催的,也不至於弄死人家啊!無論做人還是做鬼狐,還是要厚道嘛!阿彌陀佛!
《夷堅誌》
12、關於龍的幾則奇聞
《夷堅誌》上麵有三則是關於龍的描述:
一、 阿保機射龍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曾住在西樓(原作也沒寫明白到底是哪兒的西樓),晚上睡在氈帳裏(奇怪,既然住在西樓,為什麽晚上又住氈帳?真有個性,原作如此,如是翻譯。),早上起床時,看見一條十幾丈長的黑龍在他頭頂盤旋,阿保機也算爺們,絲毫不懼,張弓引箭,黑龍中箭騰飛而去,墜落在黃龍府的西邊。兩地相距有一千五百多裏,可是黑龍墜地之後就濃縮了,隻剩下幾尺長。龍的骸骨後來放在金國的內庫裏(看來是金滅遼之後了),契丹的丞相陳王悟室的長子源曾經見過,龍的尾巴、肢體都完好,隻是雙角已經被人截去了。
二、 冷山龍
冷山距離金國首都中都有五百多裏,是不毛之地。紹興乙卯年(公元1135年),那裏有兩條龍出現,不知什麽種類,身高丈餘(龍的身高?令人費解,是身長呢,還是站立起來有一丈多高呢?原作如此,不可細究。)。這兩條龍後來不知什麽原因死掉了,屍體相距隻有幾步遠。龍屍發出的冷氣、腥氣能襲傷人,使人無法靠近。其中一條龍已經沒有角了,似乎是被截去的,另一條額頭上有竅,有三錢那麽大(我也不知道三錢究竟多大,待考),那竅有些像斧子砍的痕跡。陳王悟室想派人截去它的角,有人認為不吉利,陳王悟室隻好作罷。
三、 熙州龍
公元1138年夏天,熙州(今甘肅臨洮縣)野外連續有三天都出現了龍,開始時,水麵出現一條蒼龍,過了很久才消失。第二天,又見一條金龍托著一個嬰兒,嬰兒雖然被龍戲耍,但絲毫不懼。第三天,金龍還是老樣子,同時岸上還出現一個人,乘著白馬,紅衫玉帶,就好像年少的宦官一樣,馬前麵有六隻蟾蜍,這幅場麵過三個時辰才消失。城裏的人蜂擁而至,雖然離得很近,但波濤阻隔,不能近前,也沒有被傷害。
還有一則來自日本,日本保存有龍的標本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了,事情是這樣的——相傳明治十一年幕府時代,這條龍是由中國輸至日本的,時間在大約三百七十多年之前,是由一名日本經商人從中國的港口弄到手,轉讓賣給萬代藤兵衛做為收藏,萬代藤兵衛愛不釋手。(據猜測這條龍可能是窒息而死的,經由中國農民出賣給日本,不然不可能弄到這麽完整龍的全屍)萬代藤兵衛是有名的收藏家,生前於天和二年(公元1682年)九月將龍捐給日本大阪市浪速區瑞龍寺所做的升龍箱,其中他就收藏包括人魚、河童等(都是很神奇的東西,一般都存在於傳說之中),這些都是富商萬代藤兵衛所捐的,他的兒子昭和五十年有在重新製作箱子。
另外,我的祖母曾經告訴我一件事,大概1930年左右,我們河南南陽方城縣發大水,一片汪洋,淹死了很多人。我祖母當時還年輕,十三四歲的樣子,倉皇逃難中,鑽進一個麵缸裏,麵缸隨波逐流,四周都望不到陸地,其時大雨傾盆電閃雷鳴,很是驚心動魄,祖母正絕望時,忽地察覺身邊暗流湧動,一個龐大的物事在水麵以下遊走,緊接著一聲詭異沉悶的嚎叫從水麵下傳來,我祖母驚得渾身戰栗不敢動,隻癡癡看著,一條龍從水底竄了出來,水花四濺都濺到我祖母臉上身上,片刻之間就消失無蹤。雖然時間很短,但我祖母離得很近,大約離龍出水的地方隻有三四米遠,所以清晰地看見了龍的樣貌,鱗爪飛揚雙角閃亮,一雙眼睛血紅渾圓,跟年畫上的龍一模一樣,足有三十米長,水桶粗細,龍消失良久,還有很重的腥味。我奶奶雖是文盲,但從不打誑語,想來不至於騙我,而且每次提及此事,都激動異常如情景再現,所以我深信不疑。因此,我覺得,中國龍的的確確是真實存在的動物,隻不過像野生華南虎一樣絕跡罷了。前不久逛故宮,盤龍柱上雕刻的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令人震撼無比不敢近前,要真是完全虛構憑空捏造的東西就能塑造得如此傳神,我真是不大相信啊!
還有句題外話,龍在英語中被翻譯為“dragon”,其實是不正確的,英語中的“dragon”指的是有翅膀,會噴火,而且很邪惡的飛龍,有點類似於恐龍家族的翼龍樣子。而中國龍是神獸,是神聖吉祥的化身,二者根本就不是一種東西,所以有人認為中國的“龍”翻譯成英語,就應該是漢語拚音“long”才比較準確,可惜的是,英語的“long”又有“長、長久”的意思,就真的很無奈了,嗬嗬。
12、關於龍的幾則奇聞
《夷堅誌》上麵有三則是關於龍的描述:
一、 阿保機射龍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曾住在西樓(原作也沒寫明白到底是哪兒的西樓),晚上睡在氈帳裏(奇怪,既然住在西樓,為什麽晚上又住氈帳?真有個性,原作如此,如是翻譯。),早上起床時,看見一條十幾丈長的黑龍在他頭頂盤旋,阿保機也算爺們,絲毫不懼,張弓引箭,黑龍中箭騰飛而去,墜落在黃龍府的西邊。兩地相距有一千五百多裏,可是黑龍墜地之後就濃縮了,隻剩下幾尺長。龍的骸骨後來放在金國的內庫裏(看來是金滅遼之後了),契丹的丞相陳王悟室的長子源曾經見過,龍的尾巴、肢體都完好,隻是雙角已經被人截去了。
二、 冷山龍
冷山距離金國首都中都有五百多裏,是不毛之地。紹興乙卯年(公元1135年),那裏有兩條龍出現,不知什麽種類,身高丈餘(龍的身高?令人費解,是身長呢,還是站立起來有一丈多高呢?原作如此,不可細究。)。這兩條龍後來不知什麽原因死掉了,屍體相距隻有幾步遠。龍屍發出的冷氣、腥氣能襲傷人,使人無法靠近。其中一條龍已經沒有角了,似乎是被截去的,另一條額頭上有竅,有三錢那麽大(我也不知道三錢究竟多大,待考),那竅有些像斧子砍的痕跡。陳王悟室想派人截去它的角,有人認為不吉利,陳王悟室隻好作罷。
三、 熙州龍
公元1138年夏天,熙州(今甘肅臨洮縣)野外連續有三天都出現了龍,開始時,水麵出現一條蒼龍,過了很久才消失。第二天,又見一條金龍托著一個嬰兒,嬰兒雖然被龍戲耍,但絲毫不懼。第三天,金龍還是老樣子,同時岸上還出現一個人,乘著白馬,紅衫玉帶,就好像年少的宦官一樣,馬前麵有六隻蟾蜍,這幅場麵過三個時辰才消失。城裏的人蜂擁而至,雖然離得很近,但波濤阻隔,不能近前,也沒有被傷害。
還有一則來自日本,日本保存有龍的標本想必大家都聽說過了,事情是這樣的——相傳明治十一年幕府時代,這條龍是由中國輸至日本的,時間在大約三百七十多年之前,是由一名日本經商人從中國的港口弄到手,轉讓賣給萬代藤兵衛做為收藏,萬代藤兵衛愛不釋手。(據猜測這條龍可能是窒息而死的,經由中國農民出賣給日本,不然不可能弄到這麽完整龍的全屍)萬代藤兵衛是有名的收藏家,生前於天和二年(公元1682年)九月將龍捐給日本大阪市浪速區瑞龍寺所做的升龍箱,其中他就收藏包括人魚、河童等(都是很神奇的東西,一般都存在於傳說之中),這些都是富商萬代藤兵衛所捐的,他的兒子昭和五十年有在重新製作箱子。
另外,我的祖母曾經告訴我一件事,大概1930年左右,我們河南南陽方城縣發大水,一片汪洋,淹死了很多人。我祖母當時還年輕,十三四歲的樣子,倉皇逃難中,鑽進一個麵缸裏,麵缸隨波逐流,四周都望不到陸地,其時大雨傾盆電閃雷鳴,很是驚心動魄,祖母正絕望時,忽地察覺身邊暗流湧動,一個龐大的物事在水麵以下遊走,緊接著一聲詭異沉悶的嚎叫從水麵下傳來,我祖母驚得渾身戰栗不敢動,隻癡癡看著,一條龍從水底竄了出來,水花四濺都濺到我祖母臉上身上,片刻之間就消失無蹤。雖然時間很短,但我祖母離得很近,大約離龍出水的地方隻有三四米遠,所以清晰地看見了龍的樣貌,鱗爪飛揚雙角閃亮,一雙眼睛血紅渾圓,跟年畫上的龍一模一樣,足有三十米長,水桶粗細,龍消失良久,還有很重的腥味。我奶奶雖是文盲,但從不打誑語,想來不至於騙我,而且每次提及此事,都激動異常如情景再現,所以我深信不疑。因此,我覺得,中國龍的的確確是真實存在的動物,隻不過像野生華南虎一樣絕跡罷了。前不久逛故宮,盤龍柱上雕刻的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令人震撼無比不敢近前,要真是完全虛構憑空捏造的東西就能塑造得如此傳神,我真是不大相信啊!
還有句題外話,龍在英語中被翻譯為“dragon”,其實是不正確的,英語中的“dragon”指的是有翅膀,會噴火,而且很邪惡的飛龍,有點類似於恐龍家族的翼龍樣子。而中國龍是神獸,是神聖吉祥的化身,二者根本就不是一種東西,所以有人認為中國的“龍”翻譯成英語,就應該是漢語拚音“long”才比較準確,可惜的是,英語的“long”又有“長、長久”的意思,就真的很無奈了,嗬嗬。
13、豔遇驚魂
趙應之、趙茂之兄弟倆,南京人,皇室遠親,和吳家小員外關係很好。一日春光明媚,三人結伴暢遊金明池,路過一家酒店,店旁花草竹林疏疏落落很是雅致,桌椅器物也擺放有序很是整潔,三人腹中空空,見這地方不錯,就進去用餐。店裏隻有一個姑娘跑堂,長得嫵媚動人,三人都是年輕後生,一見美女心癢癢,言語挑逗,美女居然落落大方,坐下來和三人共飲,相談甚歡。這時,店主夫婦回來,美女趕緊起身,說父母歸來不便共飲。三人也覺得無趣,付賬一走了之。
此後,三人都對那位美女念念不忘,尤其是吳小員外,簡直是魂牽夢繞,思慕日深。
第二年春天,三人結伴故地重遊,來到這家酒店,那位美女已經不見蹤影。忙問店主,店主含淚說道:“去年我們外出,女兒在店中看管,不料我們回來,看見她居然和三個輕薄男子一起飲酒,就忍不住教訓她幾句,女兒自幼柔弱,被責罵幾句就受不了了,抑鬱數日就去世了。門外那座小墳丘就是她的。”三人聞訊驚愕唏噓不已,忙匆匆離開。一路之上傷心歎息,都深深自責。
不料,當天晚上,那位美女居然找上門來,告訴三人說自己根本沒有死,是父母故意騙他們,想讓他們斷絕念頭的。三人不禁又驚又喜。於是,三人跟隨美女來到她的住處,一起把酒言歡很是暢快,當天晚上,吳小員外就跟這位美女同床共枕了。
三個月轉瞬即逝,吳小員外顯得越發憔悴不堪,吳老員外很生氣,責備趙氏兄弟,聲稱要向官府告他們,趙氏兄弟也覺得蹊蹺,又驚且疑,就一起去拜訪以捉鬼聞名的皇甫法師。皇甫法師來看了看吳小員外,驚叫道:“真沒想到他身上的鬼氣這麽重!你們趕緊把他轉移到西方三百裏外,還能再活一百二十天,否則悔之晚矣!”吳小員外已經病體支離,也不得不相信。三人馬不停蹄來到洛陽。可是,那位美女就像夢魘一般揮之不去,每每天黑出現,還是要和吳小員外共寢。趙氏兄弟無奈,趕緊去找皇甫法師。正好皇甫法師騎驢到此,即刻開壇作法。而後,他將一把寶劍交給吳小員外,說道:“你劫數難逃,要想活命,就必須聽我的吩咐。你現在馬上回房,緊閉門窗,黃昏時候,如果有人敲門,你一定不要說話,不要遲疑,一劍刺去,假如刺到那個女鬼,你就有救,如果誤傷別人,你就隻有償命了,不過你無論如何都要死了,還不如奮起一擊呢!”吳小員外連連點頭稱是。黃昏時分,果然有人敲門,吳某立即挺劍刺去,門外那人應聲倒地。眾人看時,發現真的是那個美女,血流滿地倒地身亡。店家慌忙報官,官府將吳小員外、趙氏兄弟以及皇甫法師統統抓獲,關進監獄,要以殺人罪定罪。官府派員來到美女父母家,父母很驚訝,說自己女兒一年前都已經死了,早已下葬,怎麽會現在又被殺呢?挖開墳墓檢查,所有人都驚了,裏邊沒有屍體,隻有衣物。官府這才相信被殺的是女鬼,吳小員外、趙氏兄弟以及皇甫法師得以無罪釋放。
這則故事很蹊蹺也很傳神,洪邁寫得如臨親見,好像真事似的,我大膽假設一下:這位美女的確沒有死,被父母責罵之後,再加上對吳某的相思之情難以排遣,於是假死,或者昏厥,父母認為她已經死了,草草下葬了事,請注意一個細節,美女的墳墓是個小墳丘!這位美眉一旦蘇醒,見自己被埋,一定苦力掙紮而出,出來時,一定會將身上的死人衣服脫掉。再加上當時如果是夜裏,地方又偏僻,所以無人察覺。美女死而複生,對父母肯定也有怨氣,所以不願回家,把墳墓整理好,便自己搬到別處居住(當時應該會有一些陪葬品,足夠她花用了)。美女一定也在打聽吳某的下落,一年之後重逢,美女又是兩世為人的了,自然不會顧忌什麽道理禮儀,就和吳某盡情纏綿起來,吳某少年豪富錦衣玉食,身體狀況一定不大好,縱欲過度自然憔悴,其父懷疑,趙氏兄弟當然也覺得這位美女太驚世駭俗,所以一口認定美女是鬼。皇甫法師煽風點火,最後一把寶劍刺死了她!可憐她一腔深情,居然死在最愛的人手裏!(請注意,她是滿身鮮血而死,如果是鬼,應該沒血才對嘛!)這樣,一切就都能自圓其說了。可歎那位衝破封建枷鎖的美女,連個名字都沒有流傳下來,就橫死神滅,死後還背負著女鬼纏人的惡名,可歎可憫啊!
南宋 洪邁《夷堅誌》
14、亡母救子
我的同鄉馬起靜(即洪邁的同鄉,洪邁是南宋饒州鄱陽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人)的仆人蔣保,一年盛夏時節走夜路回家,孤身一人也有些犯嘀咕,正巧一個白衣人出現,和他結伴同行,一路上相談甚歡。蔣保也漸漸放鬆警惕。路過一條河邊,白衣人邀請蔣保下河洗澡,蔣保也覺得酷暑難耐,寬衣解帶起來。快要下水時,忽然岸邊遠處有人叫他的名字,聲音有些熟悉,蔣保趕緊近前察看,居然是自己早已亡故的母親在呼喊自己!母親厲聲說道:“跟你同行這人不是好東西,千萬不能下河!”那白衣人察覺不妙,正要近前,母親急忙背起蔣保就走,趟河而過抵達對岸,奔跑如飛,蔣保隻聽見耳邊風聲四起,轉眼間已經跑了很遠一戶人家門前,就把他撂下來離開了。那戶人家聽到動靜,出來一看,隻有蔣保一個人還在發癡發呆,母親和那個白衣人已經杳無蹤影。
世上隻有媽媽好啊,即便是身在天國的母親,得知自己的兒子有危難,也要挺身而出,想來真是令人感動啊!如果這事屬實的話,這位偉大的母親肯定是要違反天科律令的,畢竟人鬼殊途嘛!但是,她肯定會覺得很欣慰的,即便是被責罰也甘之若飴,因為自己的兒子得救了!
《夷堅誌》
15、高僧大德宗回長老的菩薩心腸
高僧宗回長老,道行高超聲名遠播,一生無數次開壇講法普度眾生,備受世人敬仰。他年邁的時候居住在南劍(今福建南平)的西崖,清修靜養。寺內外種了很多茶樹,鬱鬱蔥蔥枝繁葉茂,蔚為大觀。宗回長老常令人將茶樹多餘的枝條剪去,目的就是讓茶樹更加美觀進而長勢更加茂盛罷了,沒有其他想法。可是,一個在寺內不得誌的僧人卻誣陷宗回長老,到劍浦縣告刁狀:“宗回長老修剪茶樹,其實是為了偷稅漏稅,大宋法令森嚴,這可是重罪!”知縣知道他胡說,將他痛打幾十棍驅逐出去。僧人繼續到郡守那裏告狀,郡守也不信他的話,又責打了他。僧人更加憤怒,也稱得上不屈不撓,上告漕台(也就是漕運總督),不但告了宗回長老,連帶郡守知縣也被他誣告攀扯,說官官相護壓製他,其實是跟宗回長老勾結。漕台聽罷,認為這事不能稀裏糊塗一筆帶過,就令人拘拿宗回長老,也好將事情本末查個清楚。
官吏奉命來到,宗回長老說:“請你們寬限我一天,我一定重重報答。”
這官吏知道宗回長老為人,就答應了。
宗回長老對徒弟們說道:“那個僧人為了誣告我,一再被責打,已經很可憐了,這次我去說明實情,他肯定會被判重罪,我怎麽忍心呢?可是,我不說明情況,自己就會被判有罪,實在是心有不甘啊,不如離開。”
徒弟們還以為師父是要離開這裏避禍,便幫他打點好行裝。
可是,第二天升座時,宗回長老問候大家完畢之後,就唱了一首偈語:“使命來追不暫停,不如長往事分明。從來一個無生曲,且喜今朝調得成。”說完,閉上眼睛坐化了。
當時是紹興十九年(公元1149年)。
阿彌陀佛。
大德高僧令人景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夷堅誌》
16、嵇康與《廣陵散》
彪炳千古的“竹林七賢”之一,嵇康嵇叔夜,傳奇經曆很多,這裏收錄兩則。
嵇康擅長音律,古琴彈得神妙無比,有一天深夜彈琴,忽然有個怪物闖了進來,凶神惡煞的模樣,身高丈餘,一襲黑衣,腰紮牛皮帶,虎視眈眈。嵇康很冷靜地看著怪物半天,一口吹滅蠟燭,說道:“跟你這樣的妖怪同在光明之下,我真感到羞恥!”妖怪果真羞慚而出。
還有一次,嵇康在洛陽郊外的月華亭遊玩,天色已晚,嵇康沒有要返回的意思,有當地人告訴他,此地曾經有人暴死,所以會不幹淨,嵇康生性瀟灑豁達,絲毫不以為意。當夜一更時分,嵇康在亭中撫琴,仙樂飄渺直上雲霄。忽聽有人在空中叫好。嵇康邊彈琴邊問道:“不知哪位叫好啊?”
那人回答:“我是一個古代鬼魂,死在這裏不得超生。我生前和你一樣酷愛彈琴,剛才聽到琴聲悠揚,十分讚歎,所以忍不住叫好。”
嵇康笑道:“既然如此,何不現身相見?”
回答道:“當年暴斃身亡,形容盡毀,所以不便相見。可是我又極喜歡你的琴藝,如果我現行,你可千萬別厭棄害怕啊!”
嵇康笑了笑,繼續彈奏數曲,鬼魂合著琴聲打拍子。
過了很久,嵇康說道:“夜已經深了,你怎麽還不現身一見呢?你長得再可怕我也不介意的。”
鬼魂就現形了,但捂著臉不敢近前,說道:“聽閣下彈琴,我心神俱醉,好像又複活一樣。”
而後,和嵇康暢談音律琴藝,相談甚歡。談得興起,那人也一時技癢,上前彈奏了一曲,居然是古曲《廣陵散》!嵇康驚歎不已,懇請那人教授,鬼魂慨然答應,但卻讓嵇康發誓不得外傳,嵇康自然答應。嵇康聰慧過人,很快就學會了,但彈奏效果遠不如鬼魂。
那人感慨地說道:“倉促之間你能學會已屬不易,雖然你我相交一夜,但情誼足勝過千年啊!現在我要走了,從此陰陽阻隔,再不能相見了。”
說罷寂然消失,嵇康悲傷不已。
嵇康後來信守承諾,沒有將《廣陵散》傳授他人,但最後因得罪司馬氏被處斬,臨行前,三千太學生圍觀泣不成聲,嵇康飲酒數壇,彈奏《廣陵散》,淒然說道:“我死不足惜,《廣陵散》從此絕響。”而後慨然受刑而死。《廣陵散》最後真成了絕響,世間難尋了。
《太平廣記 靈鬼誌》
17、真假鬼魅
淮鎮距離獻縣(紀曉嵐是河北獻縣人)東五十五裏,也就是《金史》所記載的槐家鎮。有姓馬的一家,家裏忽然鬧鬼,搞得雞犬不寧。深夜,要麽有人拋擲磚瓦,要麽聽到鬼怪慘叫嗚咽,要麽無端著火,如此折騰了一年。請道士來開壇捉鬼也無濟於事,沒辦法,隻好買新宅子搬家了事。可是搬了新家也不行,依然鬧鬼不止。不久,再次搬到別處居住。一個老儒生不相信有這回事,出很低的價錢買了這處凶宅,沒幾天就遷了進去,卻安然無恙再也沒有鬧鬼。所有人都說老儒生有德行能鎮住鬼。
後來,有雞鳴狗盜之徒登門討錢,和老儒生發生爭執,鄰居聽到,這才真相大白。原來,是老儒生買通這幫壞人,半夜裝神弄鬼,搞得沸沸揚揚都說這裏是凶宅,老儒生這才能低價買到這處宅子。足見其奸猾狡詐。
先父姚安公(也就是紀曉嵐的父親紀容舒)曾經說過:“鬼魅不過是變幻的,老儒這麽做,也稱得上變幻手段,可以算是真的鬼魅了!”
原文如下:淮鎮在獻縣東五十五裡,即《金史》所謂槐家鎮也。有馬氏者,家忽見變異。夜中或拋擲瓦石,或鬼聲嗚嗚,或無人處突火出。嬲歲餘不止,禱禳亦無驗,乃買宅遷居。有賃居者嬲如故,不久也他徙。以是無人敢再問。有老儒不信其事,以賤賈得之,卜日遷居,竟寂然無他,頗謂其德能勝妖。既而有猾盜登門與詬爭,始知宅之變異,皆老儒賄盜夜為之,非真魅也。先姚安公曰:魅亦不過變幻耳。老儒之變幻如是,即謂之真魅可矣。
《閱微草堂筆記》
18、義鶻
紹興十六年(公元1146年),林熙載(紹興十二年(1142)進士,武翼大夫,知南劍州錄事參軍。)從溫州到福州去接任侯官主簿,路過平陽縣(今屬浙江溫州)智覺寺,他看見佛殿一角鴟(音CHI,一種貓頭鷹類的鳥)吻缺損,便問僧人是怎麽回事。僧人說道:“這上麵以前有兩隻鸛鳥在築巢,近來被雷擊落了,又有大蛇在上麵盤踞,我們害怕,不敢上去修繕。”
僧人又說道:“寺裏有很多鸛鳥,你看,殿前麵的大鬆樹上就有三隻鸛鳥住在一個窩裏,幾年前,發生了驚心動魄的一幕。有一條大蛇爬上樹吃掉了鸛鳥的幼崽,鸛鳥不敢抵抗,在旁邊空中盤旋悲鳴,直到晚上才離開。第二天,三隻鸛鳥請來了幫手,一隻雄壯的鶻鳥,鶻鳥很凶猛,見那條大蛇還沒離開,就直接俯衝入巢,和大蛇殊死搏鬥,鶻鳥用利爪襲擊大蛇,發出革革的聲響,這樣反複搏鬥幾次,大蛇被撕裂成三四段,墜落於地。鶻鳥也不吃蛇,得勝離開。”林熙載誦讀杜甫的《義鶻傳》給僧人看,才相信杜甫所記載的有根有據。
另外,台州黃岩縣定光觀嶽殿前有座塔,也有鸛鳥在上麵築巢。有條蛇,大而短,爬上塔吃了鸛鳥的子女,鸛鳥嚎叫悲鳴良久,飛到很遠的地方,再次請到仗義勇敢的鶻鳥來幫忙,幾番爭鬥,兩隻鶻鳥就把大蛇擊敗叼走了。
鶻鳥堪稱鳥類中的俠客了,扶危濟困賞善罰惡,令人驚歎啊!
原文:紹興十六年,林熙載自溫州赴福州侯官簿.道過平陽智覺寺.見殿一角無鴟吻.問諸僧.僧曰.昔日雙鸛巢其上.近為雷所震.有蛇蛻甚大.怪之.未敢葺.僧因言寺素多鸛.殿之前大鬆上.三鸛共一巢.數年前.巨蛇登木食其雛.鸛不能禦.皆舍去.俄頃引同類盤旋空中.悲鳴徘徊.至暮始散.明日複集.次一健鶻自天末徑至.直入其巢.蛇猶未去.鶻以爪擊之.其聲革革然.少選飛起.已複下.如是數反.蛇裂為三四.鶻亦不食而去.林 誦 老 杜 義鶻行示之.始驗詩史之言.信而有證.
又台州黃岩縣定光觀嶽殿前有塔.鸛巢於上.一蛇甚大而短.食其子.其母鳴號辛酸.瞥入海際.少時引二鶻至.徑趨塔表.銜蛇去.
《夷堅誌》
19、蛇與狗冤冤相報
世人相傳,狗能製服蛇,狗一旦見到蛇,就會圍著蛇又蹦又跳又叫喚,類似於巫師們走禹步(道士在禱神儀禮中常用的一種步法動作。傳為夏禹所創,故稱禹步。因其步法依北鬥七星排列的位置而行步轉折,宛如踏在罡星鬥宿之上,又稱“步罡踏鬥”。)。 如果有人不明白是怎麽回事,上前驅趕幹涉,往往就會被蛇咬傷。林明甫家有條狗,深夜叫個不停,主人忙點燈去看究竟,這才看見一條蛇盤曲著,狗圍著它又跳又叫,繞了幾十圈,蛇就死了,近前看,發現蛇身上沒有傷痕,估計是被狗“咒”死的。
林宏昭說道:“在溫州平陽縣道源山資福寺,有條狗名叫花子,善於製蛇。不管蛇有多大,一概拿下。花子前前後後殺死不下數百條蛇,堪稱蛇的克星。一天,一條很大的蟒蛇出現在香積廚(大雄寶殿右側為香積廚,是寺僧的齋堂。),所有人都嚇壞了,急忙喚來花子對付,還沒等花子反應過來,那蟒蛇就發動襲擊,迎麵咬住了狗的下頜,花子慘叫蹦跳,不一會就死了。蛇也不見蹤影。”這難道不是蛇化作厲鬼來索命嗎?物類冤冤相報大概就是這樣吧。
這則故事很新鮮,細細品味也有些恐怖。可惜不能證實啊,現在的寵物狗,有幾個能見到蛇的?
原文:世傳犬能禁蛇.每見必周旋鳴躍.類巫覡禹步者.人誤逐之.則反為蛇所齧.林明甫家犬夜吠.燭火視之.見一蛇屈蟠.犬繞而吠.凡十數匝.蛇死.其體元無所傷.蓋有術以禁之也.林宏昭言溫州平陽縣道源山資福寺.有犬名花子.善製蛇.蛇無巨細.遇之必死.前後所殺以百數.一日.大蟒見於香積廚.見者奔避僧急呼花子.令噬之.未及有所施.蛇遽前迎.齧其頷.犬鳴號宛轉.須臾死於階下.蛇亦不見.豈非其鬼所為乎.物類報複蓋如此.
《夷堅誌》
20、葉令王喬
王喬,河東人(現在的山西人),出身名門,做了葉城(現在的河南葉縣)縣令。每月朔望(朔指的是初一,望指的是十五十六),常從葉縣到京城(指的是東漢京城洛陽)朝見。皇帝(東漢明帝)覺得很奇怪,他來了很多次卻沒看見乘坐的車駕,所以密令太史令查明此事。太史令回報說,每次王喬來,都能看見兩隻大鳥從東南飛來,王喬就是乘著大鳥來的。等大鳥落下,令人張舉大網捕拿,卻隻網住一隻鞋子。皇帝納悶,詔命尚方來仔細察看,才得知這鞋子是四年前賜給尚書的官鞋。每次王喬上朝,葉城門下的鼓沒有人敲打就會響,鼓聲震天,就連京城也能聽到。後來,天上降下來一個玉棺材在縣衙堂前,百姓們都來推這個棺材,紋絲不動。王喬說道:“這是天帝在召喚我上天啊!”於是,香湯沐浴,穿上新衣服,而後鑽進玉棺材裏,就死去了。當晚,人們把他葬在城東,墳墓自成。縣城裏的牛都大汗淋漓喘著粗氣,而人們都不明所以。如此神怪,百姓極為景仰,就在城中立廟祭祀,號為“葉君祠”。每每新任縣令到此,都要先來拜祭。官吏百姓祈禱,有求必應無不靈驗。皇帝令人將葉城的鼓取來置於京城都亭之下,這才沒有再聽到鼓響。有人說他就是古代的仙人王子喬(王子喬(約前565年-前549年),東周人。王氏的始祖。王子喬是黃帝的四十二代後人,本名姬晉,字子喬,周靈王的太子,人稱太子晉。西漢劉向《列仙傳•王子喬》:“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遊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餘年後,求之於山上,見桓良日:‘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巔。’至時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
《搜神記》大多記述古時得道成仙的人和事跡,令人神往心生仰慕。而《夷堅誌》《閱微草堂筆記》《聊齋誌異》等誌怪小說大多寫妖魔鬼怪魑魅魍魎,讀之令人心悸,想想真是有趣啊!
《新輯搜神記》
21、周史卿:還我肉身來!
周史卿,建州浦城人(現在福建建甌一帶)。北宋元佑初年(公元1086年),他到京城趕考,途中遇到一個道士,二人相談甚歡,周史卿因此迷上修煉道術,就放棄進京趕考的機會,返回故裏,帶著妻子兒女隱居由果山,終日煉丹樂此不疲。後來,名聲大噪遠近聞名。士大夫經過此地,都上山拜見,以示尊道愛賢之意(都想沾點仙氣唄)。
呂吉甫(也就是呂惠卿,字吉甫,北宋著名政治改革家,王安石變法的二號人物,但為後世史家詬病不少,多認為他是奸佞之臣,但有失偏頗。)從建安(今福建建甌)移官至宣州(安徽宣城),路過由果山,呂惠卿當時患有足疾,不能走路痛苦難耐,上山拜見就是想讓周史卿幫忙治病。周史卿請呂惠卿伸出腳來,發功治病,又令人用扇子狂扇,呂惠卿隻覺得腳底冒火一般滾燙,直衝心髒。過了很久,熱氣散去,腳病真的好了,從此健步如飛青雲直上,否則以後呂惠卿入閣拜相,一瘸一拐的也不雅啊!
周史卿在山上隱居二十多年,苦練仙丹,終於快要成功了。當晚,風雷大作,暴雨如驟,周史卿就覺得不妙。第二天早上一看,果不其然,練成的丹藥不翼而飛。周史卿苦思不解,就想元神出竅出去尋找仙丹,元神出竅縱橫馳騁天宇之間,也比肉身羈絆找的容易。臨行前,周史卿再三叮囑妻子:“我元神出竅要七天之後才能回來,可不是真死了,一定要照顧好我的肉身,絕不能將屍體火化或者損壞了!”妻子自然應允,悉心看守。
周史卿和一個和尚關係很好,和尚聽到消息,來祭拜周史卿。見肉身不下藏,便極力勸說周夫人:“修道之人視骨骸為糞土,已經死了,還有什麽可惜的?再說了,我跟周兄一道修煉多年,你還不信我?燒了吧!”周夫人也看自己丈夫的確沒氣了,就架不住和尚攛掇,哭著喊著就把丈夫的屍體火化了。
第二天,周史卿的魂魄就回來了,一看肉身被火化無可托身,簡直都要吐血了(如果魂魄有血的話)!他無法現身,在空中斥責妻子,而後就離開了。
又過了一天,那僧人又來了。周夫人自然惱怒地要責怪他,和尚很納悶,說自己剛接到噩耗,從外地趕來的,前天還在路上。這下該輪到周夫人吐血了!她意識到,前日來的肯定是妖魔鬼怪幻化成和尚模樣,目的就是毀壞丈夫的肉身,不料居然得逞了!
而後,家人將周史卿畫像供奉在僧舍,日日香火不斷,更妙的是,每日都能在地上尋到四文錢,不知是不是周史卿給供奉的人發的工錢。他家還留有一罐醋,很多人都來舀醋,醋卻從沒幹涸過。本縣人劉翔感慨地說道:“果由山淺陋狹隘,根本不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意思很顯然,周史卿隱居選錯了地方。
這則故事讓我想到了八仙過海中的鐵拐李,簡直如出一轍。好端端一個帥哥,元神出竅,歸來時發現家人損壞了肉身,無奈之下魂魄四處遊蕩,發現一個拄鐵拐的乞丐剛死不久肉身沒壞,隻得硬著頭皮鑽進去,就成了我們熟悉的“鐵拐李”了!
原文:周史卿。建州浦城人。元祐初。如京師赴省試。中途遇道者雲雲。即歸與妻子入由果山煉丹。聲價籍籍。士大夫經山下。無不往見。呂吉甫自建安移宣州。苦足疾不能行。來謁周。周請呂伸足直前為布氣。令人以扇扇之。少頃足底火熱。炙上徹心。良久痛遂已。凡在山二十年。丹垂成。一夕風雷大作。霹靂甚震。曉視藥爐。丹已失矣。周不意。遂出神求之。謂妻曰。我當略往。七日且複回。未死也。切勿焚我。妻如其言。周平生與一僧善。僧亦在他山結廬。聞周死來吊。力勸其妻曰。學道之人。視形骸如糞土。既去矣。安足惜。妻信僧言。泣而焚之。明日而周回。則已無形體可生矣。空中咄咄。責其妻而去。異日僧複來。妻以前事告之。僧曰。吾適方聞訃故來。前日未嚐至。乃悟魔所化也。其家後置周影像於僧舍。日輪一行者奉香火。必於地得四錢。又留醋一甕。至今不敗。往往為人取去。然未嚐竭。縣人劉翔雲。由果山甚淺隘。氣象索然。非神仙所居也翔說。
《夷堅誌》
22、張屠之父
平江城(宋朝地名,今在江蘇上海交界處)草橋邊,有一個屠戶張小二,紹興八年(1138年),去十五裏外的黃棣柳家去買狗,預備回來屠宰賣肉。
來到柳家,一隻狗就活蹦亂跳很高興地衝到張小二腳邊,抱住他的腿。張小二提起那狗,掂了掂重量,出價三千錢買下了這條狗。正待用繩子捆綁,那狗就迫不及待地跟著張小二離開了。到了齊門外麵,張小二還是擔心狗跑掉,拿出繩子來要綁它,那狗就開口說話了:“我是你爹,你不能綁我!”張小二嚇一跳,但當時酒醉困乏,也沒在意。
回到家中,妻子已經準備好飯菜,張小二放下狗倒頭就睡了。那狗一見張妻就說道:“兒媳婦,我是你公公啊!”
張妻登時就傻了。
那狗繼續說道:“我七八年沒見你們夫妻了,今天幸虧能回家。我前世欠人家柳家三千文錢,現在兒子已經替我還了,我這災星已經算過去了,你們可不能殺我。你們操業不雅濫殺牲畜,已經沒兩年陽壽了,趕緊改行還來得及!我很餓了,拿飯來!”
張妻已經信了,趕緊把飯菜給狗吃。
張小二醒來,見飯菜少了,很生氣,妻子這才告訴他實情,張小二登時也崩潰了,把狗供起來養,跟供養親爹一樣,小心翼翼,更別說殺狗了。可惜三天後,那“狗爹”到鄰居蔣家亂咬人,惹怒了人家,就被殺死了。(莫非蔣家欠他錢?抑或他欠人一條命?)
而後,張小二改行不再屠狗,到一家賣油人家做了仆人,不知所終。
這則故事提醒大家,欠人家的錢可一定記著還啊!我更不禁想起《無間道2》上麵吳鎮宇說過那句話:“出來跑,一定要還!”精辟啊!
《夷堅誌》
23、仁和縣吏的不老仙方
宋孝宗乾道年間(1165-1173),仁和縣(今屬杭州)有一個小吏得了怪病,未老先衰,牙齒脫落老態龍鍾。他遇見一個賣藥的遊方道士,乞求他救治。道士給他一個簡單的方子:把生硫磺碾成粉末,塞進豬的內髒裏,然後用水煮爛,碾碎做成丸子,隨意服用。
兩個月後,小吏康複,飲食如常健步如飛,一直活到九十歲還沒有老態,還像年輕時勞役忙碌。又一次,他跟隨縣令下鄉視察,喝醉酒後吃了牛血,這下可壞了事,不停地小便,幾十次不止,所泄尿水猶如金水一樣。小吏從此憔悴,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不久就死了。
李巨源從臨安人那裏得知此事,內醫官管範也曾跟王樞密使談及此事,都津津樂道暗自稱奇。王樞密使說道:“我隻聽說過豬的脂肪能製造硫磺,現在卻聽說那個小吏服食豬內髒很見功效,我也該試試,時間長了就見功效了。”
我的想法是,吃豬內髒千萬別喝牛血!切記切記!
《夷堅誌》
24、海中大魚
漳州漳浦縣(今福建漳浦縣)敦照鹽場,將官陳敏到那裏之後,向當地漁民買沙魚做誘餌,捕獲一隻碩大無朋的大魚,長兩丈多,重達數千斤。他令人剖開魚的肚子,居然發現有一個人仰麵躺在裏邊,已經死了,但皮膚還像活人一樣光滑潤澤,估計是剛被魚吞下肚子的。
另外,在紹興十八年(1148年),有一條海鰍(其實就是現在的鯨)在海灘上擱淺,難以動彈。當時水隻有一丈五尺深,人們把長長的梯子架在大船上,登上魚的背上,背脊離水麵還有一丈五尺,足見海鰍之大。當時正鬧饑荒,百姓紛紛來割食魚肉,那天被割去的魚肉足足有幾百擔,但大魚還是無動於衷。第二天,有人海娃它的眼睛,它才覺得疼痛,在水裏掙紮轉身,旁邊的船都被掀翻了,眾人齊心協力阻止大魚,才沒有逃脫。人們花了十幾天時間才割完海鰍身上的肉,救濟了很多窮困的人,海鰍的脊背骨都能當米臼用。
《夷堅誌》
25、金四抓鬼
福州城外褉遊堂下有官府的蓮花池幾十畝,有小吏金四在那兒收稅。金四住在南台,距離蓮花池還有七裏地,因為擔心有賊人盜取蓮藕,所以每夜都去巡查。
一天深夜,月黑風高伸手不見五指。
金四也有點犯怵,酒壯慫人膽,金四一壺酒下肚,也就不那麽怕了。
影影綽綽間,他看見一個黑影在蓮花池旁走動,金四乍著膽子上前盤問,那人回答:“我有事到外地去,正好路過。”
金四湊近看,感覺那人舉止不像人,走路也異於常人,不禁怦然心動。
他上前哄騙那人:“我正好跟你順路,不如結伴同行,就是喝醉了酒,行走不便。不如這樣吧,你先背我一會,我眯一會然後下來再背你,你看這事靠譜嗎?”
那人居然答應了。
輪到金四背那人,金四留了個心眼,緊緊抓住他不鬆手,那人掙紮再三,怎奈金四力大無比,也就隻好作罷。金四大步流星趕到家門前,大聲呼喊家人,家人掌燈來照,赫然發現背上那人已經變成一隻老鷂,金四不禁背脊發涼,冷汗直冒,但還是壯著膽將老鷂死死綁住燒掉了!
金四哥哥實在太猛了,連妖怪都能製服,是不是練過啊?所謂藝高人膽大啊,奉勸諸位了,萬一遇上此類情況,還是躲得遠遠為好,否則不是成妖怪嘴下一盤菜了嗎?
《夷堅誌》
謝謝樓上的支持了,古代誌怪小說的確精彩紛呈,但很多行文太冷僻艱澀了,一些直譯本有太笨太直白了,缺乏閱讀樂趣。我古文水平一般,但還是努力地啃啃啃,再加上自己的一點想法,寫出來,樂此不疲啊!
26、薊子訓
薊子訓,不知從何而來(當然也不知他將要去哪兒,總之神出鬼沒,神仙都那樣)。一日來到洛陽,遍請王公貴胄,用美酒、脯肉招待他們,他說道:“我遠道而來,沒什麽好東西招待,也就這點意思了,請大家千萬別介意啊!”當時高朋滿座,人數多達數百人,通宵達旦地喝酒吃肉,居然都吃不完。他離開後,凡他待過的地方都升起白雲,從早到晚沒有消散。
當時還有一個百歲老人說道,他在年幼的時候曾經見過薊子訓在會稽街市上賣藥,容貌還跟前些日子一樣。
薊子訓不喜歡呆在洛陽,就不辭而別。
正始年間(正始(240年—249年四月)是三國時期曹魏的君主魏齊王曹芳的第一個年號,共計10年。這也是曹魏政權的第五個年號。),在長安東霸城中,有人見過他,他跟一個老者手持一個銅人在把玩撫摩,薊子訓說:“我見過剛鑄造它那會,至今已經五百年了。”
曆史記載的薊子訓是東漢建安年間(建安是東漢末年漢獻帝的年號,公元196—220年。)的名士,有些特異功能。據民間傳說,薊子訓是八仙之首鐵拐李的徒弟。我不禁納悶了,小時候看過《八仙過海》的連環畫,記得鐵拐李是唐朝人,薊子訓是東漢末年的人,怎麽漢朝人成了唐朝人的徒弟了?不對吧?莫非,神仙也能穿越時空?
《新輯搜神記》
27、“古代超人”徐登和趙炳
徐登是閩中(今福建泉州)人,原本是個女人,後來不知怎麽搞的(當時也有變性手術不成?),變成了男人,擅長巫術。
趙炳,字公阿,是東陽(今山東恩縣)人。他也善用方術,並能使用古代“越方”為人治病。(舊說越人好巫術,越巫所施的禁咒之術,即稱"越方"。)
當時(即東漢末年),兵荒馬亂瘟疫肆虐。徐登和趙炳在義烏縣東麵的烏傷溪初次見麵,誌趣相投,便共同約定一起以自己的方術濟世救人。他們說道:“我們既然誌同道合,不妨把自己的能耐演示一下吧。”於是,徐登對著眼前的溪水使用禁法,使得溪水不能流動;趙炳對枯樹施用禁法,枯樹馬上長出了新芽。他們二人相視而笑,一起同行而去。
徐登年齡比趙炳大,趙炳就把他當作師父來對待。他們不愧是清教徒,非常注重清淡、簡樸的生活作風。在祭拜神靈時,以東流水為酒,以桑樹白皮代替脯肉,所謂得之天然用之天然。他們治病非常靈驗,一經出手手到病除。
後來,徐登辭世了。趙炳來到會稽郡的章安縣。那裏的老百姓還都不認識他。他就飛身升上茅草房,在房頂上架起鼎來燒火煮東西吃。房主人看了驚懼不已,趙炳笑而不語。一會兒東西煮熟了,茅草房卻毫發無損。
還有一次,趙炳要過河,劃船的人卻不願意讓他上船。他變戲法一般撐起一個帷蓋,自己坐到蓋裏去,一聲長嘯,狂風驟起亂流湧動,所有人都驚呆了,他卻已經飄然過河。當地的老百姓對他心悅誠服,奉之若神。
章安縣令嫉妒他,以蠱惑人心的罪名將其殺害。百姓為他立一祠堂,至今,就連蚊蟲都飛不進去呢。
以上取自《新輯搜神記》
另外,還有記載說,趙炳不僅因為善施禁術而在當時很有名,而且在後世也聲名遠播。晉代的葛洪就說,他禁人時人就站不起來;禁老虎時老虎就趴在地上“低頭閉目”,任憑人們去捆綁它;還能把大鐵釘敲入木柱子一尺來深,再用禁術對著它吹口氣,鐵釘就會象箭一樣從柱子裏射出來。《異苑》中也說他對著一盆水施展禁術,吹口氣,水中便現出魚和龍來。
注:禁術,又名“禁架”,是古時一種禁製疾病(病邪)和其它邪祟的道家方術。方法主要是對不同的禁製對象默念不同的禁文(一段咒語),有時也配合禁文使用水盆、刀、鹽和其它各種物件作為輔助手段。禁術在很長曆史時期中都一直是普遍使用的有名方術。唐中宗時(公元683-710年),身為國子祭酒的葉靜能就因為善於使用禁術而被留在宮中服務。按當時的官職結構,國子祭酒是學官中的最高頭銜。
28、壽光侯
壽光侯,東漢章帝時人。會法術,能施法鎮劾鬼魅,令鬼魅自動綁住自己現出原形。本縣有一個女人,得了怪病,壽光侯一看就是被鬼魅附體,於是施展法術,一條大蛇忽然出現,身長數丈,死在門外。那女人的病也就好了。又有一株大樹,日久年深修煉成妖怪,人隻要沾邊就死,鳥飛過即亡。壽光侯再次施法,大樹在盛夏時節居然枯萎,樹葉盡落,又有條大蛇長達七八丈,懸掛在樹杈間,已經死翹翹了。(也不知到底是樹成精還是蛇成精?反正壽光侯他老人家專跟蛇過不去。)
漢章帝聽到壽光侯大名,請他入宮,說道:“宮殿外有妖怪,夜半時分經常有幾個披頭散發身穿紅衣服的妖怪出現,手持火把一蹦一跳,煞是嚇人,不知道你有辦法製嗎?”
壽光侯很自信地說道:“當然了,我可是專業人士,皇宮裏的妖怪都是小角色。”
漢章帝也不知想考驗壽光侯還是想惡作劇,總之,找三個“傻缺”半夜扮鬼玩。壽光侯施法,三人登時倒地不能動彈,令人一看,已經斷氣了。漢章帝驚呼:“哎呀,這下事鬧大了,這仨人是我派來假扮試試哥們手段的,你可千萬別介意啊!”
壽光侯笑道:“看出來了,這哥兒仨也沒真死啊。”
皇帝一看,那仨哥們居然緩過勁來,不禁長舒了一口氣。
漢章帝也算得上有些作為的皇帝,可惜死得早,三十一歲就駕崩了,不知跟惡作劇有沒有關係。
《新輯搜神記》
29、“神人”左慈
左慈,廬江人(今安徽廬江),神通廣大世人莫不稱奇。一次曹操請客,高朋滿座,曹老爺子也許是想考驗一下左慈,就笑道:“今日來的都是鐵哥們,可惜沒有好東西招待,要是現在有東吳鬆江的四腮鱸魚吃,那可就美了。”
左慈:“小意思了!”
他令人拿一個銅盆來,裏邊裝滿水,左慈就拿一釣魚竿,煞有介事地釣起魚來,不一會一條活蹦亂跳的鱸魚就被釣了出來。曹操撫掌大笑,舉座皆驚。
曹操還不滿足:“一條魚哪夠?再來兩條!哥們人多啊!”
左慈就繼續釣,片刻功夫又釣出幾條來,都長三尺多,鮮活可愛。
曹操令人當眾烹飪,還不滿足,笑道:“這會有鱸魚了,可惜沒有蜀地的生薑做調料。”
左慈說道:“這不簡單,我去去就來。”
曹操說:“你要到外邊集市上隨便買幾塊生薑來搪塞我,我也不知道啊!這樣吧,前不久我派人去蜀地購買蜀錦,你這就去四川告訴他們,多買兩匹。”
左慈一笑離去,須臾回來,手裏拿著幾塊生薑,說道:“我剛去了一趟四川,在賣蜀錦的地方見到曹公派去的人了,已經告訴他們多買兩匹了。”
曹操半信半疑,後來過了一年多,派去買蜀錦的人回來了,果然多買了兩匹,曹操不禁驚駭,連忙詢問情況。答道:“那天在四川蜀錦市場,正要買呢,一哥們帶著您老人家的手令來,說要多買兩匹,小的哪敢怠慢,就照做了。”
後來,左慈陪同曹操郊遊,隨從士子一百多人跟著,玩著玩著都口幹舌燥腹中饑餓,就讓左慈想辦法。左慈伸手探空,一壇酒和一塊脯肉出現,分給大家吃喝,所有人都吃得飽飽的喝的爛醉,酒肉還有剩餘。曹操密令手下去調查,果然街市上有酒肆丟了酒肉。
曹操驚懼不已,再加上嫉妒,就決定除掉左慈。左慈正在酒宴上,一隊軍士來捕拿,左慈徑直走到牆壁內,忽地不見了。
曹操畫影圖形懸賞捉拿,有人說在街上看見了他,軍士去捉拿,結果發現街上人人都是左慈模樣。
又有人來告密,說見到左慈在陽城山頭,令人去追,左慈跑到一群羊裏邊,軍士趕緊說道:“曹公不是想殺你,不過是想考驗一下你的法術靈不靈罷了,現在已經知道你的厲害了,趕緊請現身吧。”
羊群中,一隻老羊像人一樣站立起來,說道:“你們看看是不是我啊?”
軍士們大驚,就要去抓那隻老羊,結果,所有的羊都站立起來,說道:“你們看看是不是我啊?”
軍士們都驚恐萬端,不敢上前。曹操聞訊親自趕來,舉刀就砍,羊居然變成了一捆草。
一句話評論:左慈,不是古代魔術師,就是個真正的神人!
《新輯搜神記》
30、與亡妻相見
漢朝北海營陵(現在的山東樂昌縣附近)有一個道士,很厲害,能令死人和活人相會。當地一個男子,前幾年死了老婆,很是思念,就懇求道士幫忙。
道士說:“我答應你沒關係,不過待會你上那邊去,一定得仔細聽著鼓聲,一聽到鼓聲你就得撤,不然就回不來了。”
那人點頭答應,就按照道士教的方法,很快就見到了死去很久的老婆。二人柔情蜜意不亞當年,好生纏綿了一番,過了好一會,鼓聲真的響了,那人要走,老婆不答應了,關門閉戶,死活不想老公離去,這男的雖然舍不得,但還是命要緊啊,堅持要走,妻子頂住門不開,哥們奮力要打開門,門框夾住他的衣襟,他極力掙紮,衣襟被夾斷一截,但還好,總算是回來了。
一年多之後,那哥們也死了,本家挖開他妻子的墳墓要把他們夫妻合葬一處,這才發現,女人棺材下邊還壓著丈夫的一段衣襟呢!大夥顯然聽到此事傳聞,但肯定都不相信,見到實物,也都哆嗦起來,趕緊安葬了事,作鳥獸散了。
毛骨悚然啊!那道士什麽人啊?
《新輯搜神記》
31、淳於智治老鼠
淳於智,字叔平,山東濟北人,性情沉穩,擅長思辨。年輕時候是一介書生,對《易經》很有研究。
高平(今屬山西)人劉柔晚上睡覺時,被老鼠咬傷了左手中指(真是倒黴催的),很是生氣。請淳於智想辦法,淳於智笑道:“老鼠本來是想殺你,可惜沒這本事,我給你想想辦法,治死它。”
淳於智拿起筆來,蘸上紅色墨汁,在他手腕橫紋下麵三寸的地方寫了一個“田”字,字大概一寸兩分見方,讓他晚上睡覺時露出手腕。第二天天亮,劉柔就發現一隻碩大的老鼠死在手邊。
太牛了,這麽殺老鼠!?可惜沒法做實驗,不然得試試才相信。
《新輯搜神記》
32、紀曉嵐的“烏魯木齊”
烏魯木齊,是優良牧場的意思。我在那兒的時候(紀曉嵐曾受親家盧見曾貪汙案牽連被乾隆發配新疆),一個筆帖式(滿語音譯,意思是文書、秘書)名字就叫烏魯木齊,我覺得好笑,就問他名字是怎麽得來的,看他年紀,應該是平定新疆二十多年前就出生的,取名烏魯木齊也真怪異。
烏魯木齊告訴我說,他出生前,父親夢見祖父托夢,說生了兒子就該叫烏魯木齊,他爹不知道怎麽寫,他爺爺還一筆一劃寫出“烏魯木齊”四個大字。他爹夢醒之後,也不知道“烏魯木齊”到底是什麽意思,但父命難違,也就隻好給兒子取這麽一個莫名其妙的名字了。不料這孩子也真倒黴,真的來到烏魯木齊,也自然明白了名字的意思,也算冥冥中中自有天意了。後來,烏魯木齊升遷印房主事,死在任上。算起來,他自從應征入伍到死,始終沒有離開烏魯木齊。事皆前定,所言非虛啊。
烏魯木齊不知道自己為什麽叫烏魯木齊,後來來到烏魯木齊,知道烏魯木齊的意思,也就安心留在烏魯木齊,最後死在烏魯木齊。真真令人叫絕。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
33、郭六:古代中國版《魂斷藍橋》
郭六,淮鎮(今河北獻縣淮鎮)農婦,也不知道是夫家姓郭還是娘家姓郭,反正都這麽叫她。雍正甲辰、乙巳年(即雍正二年、三年,公元1724、1725年)鬧災荒,郭六的丈夫覺得活不下去了,要外出討飯。臨行前,丈夫哭著說:“我父母老邁多病,我這一走,就要拖累你了。”說完,再三向妻子行禮,依依惜別。
郭六長得頗有姿色,一些浮浪子弟知道她家貧如洗,就出錢挑逗她,但她不為所動,隻是做女工活養活公婆。但收入低微,根本不可能供應公婆衣食,一家陷入絕境。
郭六召集四鄰來,磕頭作揖,含淚說道:“我丈夫把爹娘托付給我,如今我實在是沒辦法養活他們了,不想別的辦法,一家人就得餓死。諸位高鄰能不能幫幫我,讓我一家三口勉強過活就行,我知道大家夥也都不容易,要實在不行,我就隻能倚門賣花(也就是做站街妓女)了。”鄰居們支支吾吾囁嚅半天,都找借口離開了。郭六見沒了指望,跪拜公婆痛哭流涕。而後,真的倚門賣笑,公然跟那些浮浪子弟嫖客混在一起,掙錢養家。當然,一家的困境解決了。
後來,郭六攢了一筆錢,買了一個姑娘養在家中,不許外人相見。有人說,郭六肯定是想培養接班人,故弄玄虛想賣個高價錢。郭六也不辯解。
過了三年多,丈夫回來了,寒暄過後,郭六說:“父母都挺好的,現在你回來了,我也就放心把父母還給你了。”她又喚來那個買回來的姑娘,叫她拜見丈夫,說道:“我身子已經肮髒不堪,不能再侍奉你了,這是我給你買的黃花閨女,以後她就是你妻子了。”她丈夫驚愕半天沒回答。郭六借口去廚房做飯,引刀自殺。
縣令來驗屍,郭六死不瞑目,雙眼還炯炯有神。縣令也聽到郭六的事跡,感慨不已。但當時名教束縛,郭六畢竟賣過身,因此判她歸葬娘家祖墳,不能入夫家墓地。宣判之後,郭六還不閉眼。公婆哭訴:“兒媳婦本是貞節女子,要不是為了養活我們,她也不會走到這一步的。我兒子都不能養活我們,何況兒媳婦這個弱女子呢?請大人改判吧,兒媳婦我們還認,一定要讓她葬在我家墳地。”縣令唏噓不已,隻得改判。郭六這才閉上眼睛。
時人議論這事的很多,但各執一詞頗有爭議。先祖寵予公(也就是紀曉嵐的爺爺紀寵予)說道:“貞節和孝道是並重的,但貞節和孝道往往不能兩全。此事就是聖賢也說不出所以然來,我也不敢下定論。”
這件事很感人啊,她跪拜公婆然後去賣身,是何等令人心碎!她交代後事之後斷然引刀自殺,又是何等震撼人心啊!
我不禁想起來《魂斷藍橋》,故事發生地點不同,卻很相似,同樣的催人淚下令人扼腕歎息啊!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
34、食古不化的書生
劉羽衝,滄州人。和我高祖後齋公經常在一起詩詞唱和。性格很孤僻,好講古製,其實迂腐不堪。他曾經請董天士作畫,請後齋公題字。我家中現在還藏著一幅畫,名曰《秋林讀書》,上麵一首詩寫道:“兀做秋樹根,塊然無與伍。不知讀何書?但見須眉古。隻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譜。”是做的不過泛泛之作罷了。
劉羽衝偶然得到一本兵書,苦心攻讀一年,自稱可以統領大軍十萬。那會有土匪在附近作耗,他就自己操練鄉勇去進剿土匪,結果全軍覆沒,自己也差點被土匪捉住。
後又得到一本古代水利的書,又苦心鑽研一年,自稱可以將千裏農田變成沃土。他繪製圖表遊說州官,州官也是多事,讓他現在一個村子裏先試驗試驗,他就帶著大夥甩開膀子幹了起來,溝渠剛剛完工,大水就來了,村民險些喂了魚鱉。
從那兒以後,劉羽衝同學就抑鬱了,每天獨自一人在庭院中散步,搖頭晃腦自言自語:“古人豈欺我哉?”每天就這一句話,反複說成百上千遍。不久,病逝。
後來,一個風清月朗的晚上,劉羽衝的魂魄在自己墳墓前的鬆柏樹下出現,依舊是搖頭晃腦自言自語,側耳傾聽,反複還是說那六個字:“古人豈欺我哉?”
食古不化的人固然愚蠢,像這麽愚蠢的也是少見。阿文勤公(也就是阿桂,清朝少有的名將名相,乾隆朝首席軍機大臣,大學士,資望極高。紀曉嵐稱呼他“阿文勤公”,也有諂媚的味道。)教導紀昀說:“滿肚子都是書會壞事,肚子裏沒一卷書也壞事。圍棋國手要鑽研古人棋譜,但不會照著古棋譜下棋。中醫不拘泥於古方,也不能完全脫離古方。所以說:“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意思是要真正明白事物的奧妙所在,還得看個人的領悟能力。)又說:“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意思是能教會人規矩,但沒辦法教會人心靈手巧,心靈手巧就關乎個人靈性了,不是教得出來的。)”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
35、淳於智未卜先知
譙國(今安徽亳州)人夏侯藻的母親重病,老太太久仰淳於智的大名,令兒子趕緊去請來給自己看病。夏侯藻還沒出門,有一隻狐狸堵住門,嚎叫不已。夏侯藻驚懼,趕緊跑去找淳於智,把事情原委告訴淳於智,淳於智勃然變色:“你家災禍臨門,已經很緊急了!你趕緊快馬加鞭回去,到家先別進屋,在狐狸嚎叫的地方大哭大鬧,把你全家人都叫出來,隻要有一個人不出來,你就別停。這樣才能躲過災禍。”夏侯藻趕緊回家,照吩咐做,在門外哭鬧不止,一家人連忙出來看,他病重的母親也被家人扶了出來,大家都納悶呢,隻聽一聲巨響,堂屋四五間房已經轟然倒塌!
淳於智啊,未卜先知啊!牛!
《新輯搜神記》
36、淳於智卜喪病
上黨(今山西東南部,包括長治、晉城兩地區)人鮑瑗,家徒四壁窮困潦倒,家人還經常生病,可謂屋漏偏逢連陰雨。有人跟他說:“淳於智是個神人,你何不請他來算上一卦,看看到底這麽倒黴是為什麽?”鮑瑗是個直性子,不相信打卦算命,說道:“人各有命,哪是算一卦就能轉運的?”
恰巧淳於智經過這裏,應思遠(應詹,字思遠,曹魏時人。)對他說:“閣下是神人,但大多為貴人打卦算命,鮑瑗這哥們太倒黴了,簡直是倒黴催的,你給看看,到底怎麽回事?”淳於智欣然應允,就順手算了一卦。他問鮑瑗:“給你蓋房子的是不是有女人?”
鮑瑗說:“是啊。”
淳於智又說:“她已經死了吧?”
鮑瑗驚了:“對啊,這你都知道?”
淳於智:“問題就出在她身上,你蓋房子怎麽能用女人?既害了她,又對你也很不利。你家門外東南方向有一顆桑樹是吧?你這就去集市上,集市門口進去十幾步會有一個人在賣新做的馬鞭,你就買一把,回來拴在桑樹枝上,就能轉運,三年內必定暴富。”
鮑瑗半信半疑,真的聽他話去了集市,果然有人在賣馬鞭,買了一把拴在桑樹上,也就安心了。
三年後,鮑瑗自己挖井,居然挖出寶貝,得錢數十萬,還有一些銅鐵雜器,都算得上古董,又賣了二十萬錢。從此巨富,家人病痛也消解了。
套用童話裏慣用的結尾:從此以後,他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新輯搜神記》
37、崔護和他的桃花詩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麵桃花相映紅。
人麵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唐朝詩人崔護的這首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詩雖然很淺,但是意境優美膾炙人口,令人回味悠長。
這首詩,還有一段人間佳話。
一年清明節,崔護來到長安郊外春遊,一時口渴,就來到一個農戶家,扣擊柴扉,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開了門,給了他一碗水,就斜倚在院落裏的桃花旁微笑著看著崔護,令崔護心醉神迷。然而,少女嬌羞靦腆,並沒有和崔護過多的談話,崔護也隻得告辭離開。
第二年的清明節,崔護故地重遊,對少女依舊牽腸掛肚,然而,來到農舍前卻發現,柴門緊鎖,院落蕭疏。顯然已經沒了人。崔護悵然若失,徘徊良久,便在牆壁上題了這首詩離去。
幾天後,崔護相思日苦,再次來到這家農舍,卻聽見裏邊有哭泣的聲音,連忙進去詢問。隻見一個老者在號啕大哭,那少女躺在床上,居然氣絕身亡。崔護肝腸寸斷,忙問其故。老者說,他隻有這麽一個獨女,奉為掌上明珠,女兒聰明乖巧略通文墨,原本好好的,可是,自從去年清明之後,便悶悶不樂起來,一年下來就病倒了。前幾日無奈之下,老者便帶著女兒去長安城看郎中,郎中卻也不明就理,隻說是心病。回到家後,發現了牆壁上的題詩,女兒竟大叫一聲昏倒於地,自此三四日不飲不食,竟是絕食而死。崔護聽罷悲痛欲絕,就告訴老者他就是題詩的人,老者見崔護一表人才,也是感慨不已,直說女兒無福。崔護當即發誓要娶少女為妻子,今生今世決不再續弦。悲痛之下,情難自禁,把少女的頭放在自己的膝蓋上放聲大哭,淚如雨下。奇跡發生了,少女居然蘇醒複活,老者和崔護都喜不自勝。而後,有情人終成眷屬,二人喜結連理。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話。
《太平廣記 本事詩》
38、靈犬索命
福州永福縣有一所寺廟,住著大小兩個和尚。大和尚養了一條狗,很是疼愛,飯一起吃,覺一塊睡。可小和尚很不喜歡它,見狗走近就嗬斥,動不動就鞭打腳踢的,就這樣過了好幾年。
又一次,大和尚外出化緣,十幾天才返回寺廟。回來找不到狗,就責問小和尚:“你平時討厭我那條狗,我們一塊修行多年,也不跟你計較了,現在狗不見了,我問你,是不是趁我不在,你把狗殺了吃掉了?”
小和尚也是做賊心虛,辯解說:“它偷糧食吃,我一時氣不過是受把它打死了,就埋在後麵菜園裏,不信你可以去看看,要少一塊肉,你殺了我都行。”
大和尚氣得跳腳,趕到菜園,把狗的屍體挖出來查看。看後大驚失色,趕緊回來說道:“狗雖然是畜生,但也有靈性,你跟它結怨不是一天兩天了,我剛去看狗屍體,嚇了一跳,它的腦袋已經逐漸幻化成蛇頭了,肯定是有怨氣,要找你尋仇呢!”
小和尚嚇壞了,要親眼去看一下,大和尚攔住了,認為他們仇怨很深,不宜接近。小和尚就托別人去查看,發現蛇頭越來越大了,很是邪門。小和尚已經全信了,驚恐不已,懇求大和尚幫他解開冤仇。大和尚讓他把衣缽賣掉,對佛懺悔。於是,小和尚日夜守在懺悔堂,念經懺悔,戰戰兢兢地過了好幾年。一天晚上,他拿火盆焚燒紙錢,察覺火盆裏邊有異動,小和尚以為是老鼠,忙撥開灰燼去看,居然是一條蛇潛伏其中,小和尚大叫一聲,那蛇迅速鑽進小和尚嘴巴裏,小和尚登時就死掉了。
冤冤相報,因果報應啊!
這篇故事有個疑點,那就是,大和尚說狗頭變蛇頭,又說小和尚不能去看,這會不會是大和尚串通別人搞鬼,是想懲罰小和尚殺了他的愛犬呢?至於他死於蛇口,也許是意外,又或者是大和尚故意放的呢?
《夷堅誌》
79、婚禮驚變:姻緣天注定
弘農(唐朝時弘農縣位置在今天河南省靈寶市東北黃河沿岸)縣令李家的女兒到了及笄(古代特指女子十五歲可以盤發插笄的年齡,即成年)的年紀,她已經跟姓盧的一戶人家定了親,即日就要完婚。李家請來女巫打卦算命。
李夫人問道:“我閨女今晚就要出嫁了,女婿盧郎經常來,巫師想必見過吧,你給算一算,我女婿將來能不能升官發財?”
女巫問道:“盧郎?是不是長得倍兒高胡子拉碴的那位?”
李夫人說:“對啊。”
女巫掐指一算,欲言又止。
李夫人心裏咯噔一聲,但還是追問道:“怎麽了?巫師,你就直說吧,我扛得住。”
女巫說道:“這個人不是你女婿啊!你的女婿應該是中等身材,沒長胡子啊。”
李夫人怒了:“你開什麽玩笑?他們今天晚上就結婚了!”
女巫:“不知道為什麽,反正盧郎不是你女婿。”
時辰到了,女方向男方交接嫁妝,也就是行“納彩”之禮,盧郎也在場。
李夫人怒視女巫,女巫趕緊說道:“婚期就在今夜,我怎麽敢胡說呢?即便是納彩(“納彩”是指男家於迎娶前,將結婚日子提前通知女家,謂“送日子”。男家將給女方的彩布、衣物送往女家,謂“送嫁妝”。並請一兒女雙全的有福之婦女,為姑娘裁衣,謂之“開剪”。)禮成,他也不是你未來的女婿。”大家都很惱怒,將烏鴉嘴女巫趕走。
當天晚上,新郎官騎著高頭大馬,胸前佩戴大紅花,身後迎親隊伍敲鑼打鼓浩浩蕩蕩而來。男女雙方按照傳統儀式交接,解珮約花。忽然,新郎忽然瞥了一眼不遠處角落裏站著的新娘,怪叫一聲落荒而逃,腳底像是抹了油,眾人攔都攔不住。
李夫人是個爺們兒性格,極為憤慨,請所有賓客走上前來,又叫女兒近前,請大家看。新娘子容貌秀麗花容月貌,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所有人都直咽口水。
李夫人說道:“大家都看看,難道我女兒長得嚇人嗎?無論如何,今天她要嫁出去,否則別人還以為我女兒長得醜嫁不出去呢?現在大家都看到她了,我也不嫌害臊了,眾位賓客中,哪位尚未娶妻,年貌合適願意娶我女兒的,請舉手,現在就把事兒給辦了!”
所有男人馬上都舉起手來,有的還舉起雙手。
李夫人環視眾人,見盧郎的伴郎鄭騊品貌周正,而且正像女巫說的那樣,中等身材沒胡子,隻舉著一隻手顯得那麽沉穩有風度,很是開心,就衝他點點頭。
鄭騊見有戲,馬上跪下來說道:“嶽母大人在上,請受小婿一拜!”
李夫人笑得合不攏嘴,當即改了婚書,令女兒和他行了大禮,隨後直接把女兒塞進馬車讓鄭騊給拉走了。李夫人這才感慨女巫神道。
幾年後,鄭騊到京城做官,遇上了盧郎,倆哥們相見有些尷尬。鄭騊問盧郎當天為什麽逃走,盧郎說:“我看見新娘嚇壞了,她一雙眼睛紅紅的,還滴著鮮血,黑暗中像燈一樣亮,獠牙長出嘴巴外幾寸長,我能不害怕嗎?殺了我也不能娶一個夜叉啊!”鄭騊哈哈大笑,把老婆叫出來給他看,幾年雨露滋養,少婦更加楚楚動人銷魂蝕骨,盧郎瞠目結舌幹咽口水也是無可奈何,很慚愧地走了。
看來,姻緣天定非人力可違,也是強求不得的。
不過,我琢磨這事就是一個騙局,鄭騊早就跟新娘私通,礙於新娘跟盧郎早已訂了親,隻好另想辦法,先買通女巫危言聳聽,而後讓新娘趁人多雜亂之時躲在角落裏帶上恐怖的麵具嚇走新郎,這樣,他就能和美眉名正言順地結為連理雙宿雙飛得償所願了。
唐 李複言《續玄怪錄》原文題目為《鄭虢州騊夫人》
80、種梨
有一哥們兒在集市上賣梨,他的梨可能品種好,十分香甜,所以賣得很貴。有一個衣衫襤褸的道士走到車前,想討要一顆梨吃。賣梨那哥們兒很不高興,他的梨太貴了,今天還沒開市就碰見要飯的,很不吉利,賣梨的就罵髒話,想讓老道趕緊走,別耽誤他做生意。道士說道:“你一車幾百顆梨,我就要一個都不行?你能有多大損失啊?何況我還是出家人,結個善緣不行嗎?你罵什麽啊?”這邊急眼,看熱鬧的就圍上來,勸賣梨的給道士一個壞梨不就行了,賣梨那哥們兒堅決不給。
旁邊一座酒館的酒保聽到吵鬧,影響他做生意,就息事寧人,出錢買了一個梨給道士吃。道士再三感謝,對眾人說道:“出家人不摳門,我這兒也有好梨,送給大家嚐嚐鮮。”
有人問道:“你既然有梨,自己吃不就得了,幹嘛討要人家的啊?”
道士笑道:“我得借他一枚種子啊!”
說罷,掏出那個梨來吃個幹淨,就剩下梨核握在手中,另一隻手解開隨身攜帶的小鏟子,挖地幾寸深,把梨核放進去,蓋上土。道士向看熱鬧的索要水來灌溉,有好事者跑到臨街店鋪取來熱湯,道士接過看也不看,澆了下去。
所有圍觀群眾都睜大雙眼,等待奇跡的出現。
不一會,真的發芽了,慢慢長大,抽莖長葉子漸漸長成樹,樹幹挺拔枝葉茂盛。忽地,梨花開放芬芳四溢,轉眼凋謝結出果實來,碩果累累掛滿枝頭。所有人都驚呆了,完全傻眼。
道士毫不猶豫,摘下梨來請大夥品嚐,大家也都不客氣,一哄而上,摘了就往嘴裏塞,不一會就摘光了。大夥吃得高興,隻覺這梨甘美異常,脆甜爽口。果實摘光,道士揮鏟將梨樹砍斷,連枝帶葉扛在肩頭,揚長而去。
道士剛做戲法的時候,賣梨那哥們兒也在人群中都看傻眼了,忘了自己那一車梨。等到道士走後,這才回過神來,趕緊看自己的梨車,早已空空如也。這哥們兒這才明白過來,剛才變戲法那樹上結的梨就是自己車上裝的那些啊,難怪剛才自己也偷偷摘了一顆吃了,味道如此熟悉呢!賣梨的氣急敗壞,見車把還斷了一根,沒法拉車回家了,急忙尋找,轉過牆角,見車把斷裂被扔在牆根,這才明白剛才那棵梨樹就是車把,道士早已不見蹤影。滿大街的人都哈哈哈大笑起來。
《聊齋誌異》
81、以水作畫
李叔詹認識一個範陽(今北京境內)隱士,被他盛情相邀,來到他家,每每推算吉凶禍福都很準確,而且,隱士還會禁咒之術。和李叔詹相交半年,隱士忽然說道:“我有一個絕活,現在要分別了,就露一手給你看看。”
李叔詹眼睛一亮:“哦?什麽絕活啊,那可要大開眼界了。”
隱士笑道:“以水作畫罷了,哥們兒待會別見笑啊!”
隱士來到花園,在開闊處挖了一個池子,一丈見方,深不過一尺,內壁塗上麻灰,而後灌滿水。隱士取來筆墨紙硯,先拿毛筆敲擊牙齒,不知何意,隨後,筆走龍蛇,在水麵上畫了起來。畫完,查看水麵,不過是有些渾罷了,沒什麽異樣。
兩天後,隱士拿著白絹四匹,蓋在水麵上,像做拓片似的,而後掀開給大家看,隻見絹帛上清晰地出現一幅畫來——古鬆蒼翠挺拔,怪石嶙峋有致,人物栩栩如生,亭台屋舍俱備,算得上乘佳作。
李叔詹驚呆了,苦苦追問玄機,隱士沒說別的,隻不過用禁咒之術使墨色在水中不散罷了。
唐 段成式《酉陽雜俎 藝絕》
82、玄奘法師——鬆枝東向我即歸來
玄奘法師西天取經,一去十七年。他起程那天,是在齊州靈嚴寺,一棵鬆樹挺拔俊秀立於庭院內。玄奘撫摸鬆樹的枝葉,說道:“我西行求法,你可向西生長,我歸來之日,你就向東,叫我門下弟子都知道我的歸期。”
玄奘上路之後,這棵鬆樹真的有靈性,年年向西生長,一直長了好幾丈。又一年,鬆枝忽然轉東,門下弟子欣喜若狂,奔走相告:“法師要回來了!”紛紛出門西迎。
玄奘果真歸來,攜佛經六百餘部,皆佛學經典惠澤後世。而那棵鬆樹,至今尚存,人稱“摩頂鬆”。
唐 李冗 《獨異誌》
83、神奇的水下大槎:古代水底UFO
葛祚,三國東吳衡陽太守,境內水域忽然出現一個大槎(槎的本義是木筏,這裏想必是代稱),時隱時現神出鬼沒,危險過往船隻商旅,極為古怪。附近百姓深受其苦,覺得可能是妖怪作祟,無計可施,隻得在水邊建座廟,用豐盛的貢品祭祀,大槎這才沒出現;反之,則屢屢浮出水麵,襲擊船隻觸之即沉,淹死商旅百姓無數。
葛祚即將卸任,聽聞此事著急上火,盛怒之下,令人趕造碩大無朋的利斧,精選力士數十名,要到大槎時常作亂的水域等候,用大斧對付它。原本商量好第二天布置好人手、武器準備大戰一場,可是當天晚上,就聽見江水之下,洶洶悶響,似乎還有人在說話,很多人都聽見了。第二天,葛祚來到當地,見大槎忽地從水麵之下浮起,迅速飄流而去,到下遊幾裏遠的地方,有一處河灣,大槎就沉沒了。
從那以後,來往船隻再沒有受到大槎的襲擊,百姓商旅彈冠相慶。衡陽人為此給葛祚立碑,上寫道:正德祈禳,神木為移也。看來,禍害人的大槎是被葛祚的凜然正氣所嚇倒的,不過,害人性命的大槎被稱為神木,似乎也不妥吧。看來,百姓也是不敢得罪它啊!
水下大槎?我不禁想起網上流傳很久的海底UFO了。沒錯,真的很像啊,不過,按字麵意思,好像這大槎是木製的,神出鬼沒,那麽,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三國時期,究竟是誰製造了這種東西呢?怪哉怪哉!
南朝 宋 劉義慶《幽明錄》
84、別有洞天
漢朝時,洛陽郊外有一處洞穴,深不可測。有一個女人不知什麽原因,想殺自己的老公,就把那哥們騙到洞穴前,那哥們兒也是傻缺,毫無防備,在洞口探頭探腦往下看,身後女人輕輕一推,那哥們就掉了下去。
“啊——”了很久之後,才到達洞底。女人還算夠意思,順著洞口還扔下幾個饅頭。那哥們當時暈頭轉向,好久才蘇醒,撿起饅頭吃下肚,覺得有些力氣,這才摸黑找出路,終於,摸到一處很窄的洞口,鑽進去匍匐前進,崎嶇反側,不知爬了幾十裏,洞穴這才漸漸寬敞,前方漸漸有光亮,他快步急行,來到一片開闊地。那哥們不禁振奮精神,繼續前行,走了一百多裏,感覺腳下踩的地麵軟軟的,好像灰塵,聞起來卻有糠米的香味,試著吃了一口,甘美可口,於是頭拱地吃了個大飽。還解下外衣包了一大包做幹糧,一邊繼續向前走,一邊拿它充饑。這包“灰塵”吃光了,又發現近處有像泥巴一樣的東西,味道口感跟那灰塵一樣,就又包了一大包帶上。
走啊走,走啊走,不知道走了多遠,總之越往前走,空間越開闊,光線越充足,簡直是個地下世界。幹糧快要吃完的時候,來到一座大城市前,隻見這座城市城郭嚴整雄偉,宮室壯麗,亭台樓閣房屋街市,都用黃金裝飾,瑰麗奢華,雖然看不見太陽月亮,但亮如白晝。城中百姓都身長三丈,穿著羽毛做的衣服,演奏人世間從未有過的音樂。那哥們兒涕淚滂沱,述說自己的遭遇,求城中人救他。一個巨人給他指明方向,讓他繼續向前走,千萬莫回頭。那哥們兒無奈,隻得繼續長途跋涉,途經九座雄偉的城池。最後,饑渴難忍,向近處的巨人乞討,巨人帶他來到一座院子中央,見一株柏樹高聳入雲,樹幹極粗,估計要一百個人手拉手圍作一圈才能抱住。樹下有一隻奇形怪狀的養,巨人讓他跪下來,捋羊的胡須。那哥們兒也不明白啥意思,跪下來就捋羊胡子,捋一下,出來一個大珠,被巨人要走,再捋,又得一珠,巨人又要走,第三次捋出的大珠才讓那哥們兒吃下,吃了以後渾身舒坦,馬上精神煥發不再饑餓。那哥們兒覺得太神奇了,又覺得這裏有如仙境,就有點不想離開了,跪下來乞求巨人,還問及這九座城池的名字。巨人說道:“我們皇上有令,不準你待在這兒,趕緊 滾 蛋!至於這九座城池什麽名字來曆,你回去問張華,他知道。”
那哥們很無奈,戀戀不舍一步一回頭地離開了,終於走出洞穴,一打聽,居然身在交郡(今越南北部)!沒辦法,又跋山涉水披荊斬棘六七年,這才回到洛陽。向張華求教,詳述這些年的奇遇,張華說:“像灰塵的那東西是黃河龍流的口水凝結物,泥巴是昆山之泥。至於那九座城池,仙名九館大夫。那隻怪羊其實叫癡龍,你捋他胡子捋出來的第一顆珠,吃了可以與天同壽與日同輝,第二顆,吃了可以延年益壽百病不侵,第三顆嘛,隻能充饑而已。”
那哥們兒聽完就傻了,哎,原來神仙也這麽摳門啊。悻悻而歸。後來,不知所終。
南朝 宋 劉義慶《幽明錄》
85、巨人傳說
《河圖玉版》上說:龍伯國的人身長三十丈,活到一萬八千歲才會死。大秦國的人身長十丈,中秦國的人身長一丈。臨洮人身長三丈五尺。
大禹邀集群臣諸侯會盟於會稽,防風氏遲到,大禹悍然殺死了他。諸侯震怖。防風氏是狄人,屍體倒下足足占地九畝,有人說他身長五丈四尺,有人說他身長十丈。(春秋時,吳國攻占越國會稽,發現巨人屍骨。一塊骨頭都裝滿一輛牛車,不知道是什麽人的遺骨,於是派專人到魯國拜見博學的孔子,孔子看後,說:這就是防風氏的遺骨啊!)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有十二個巨人出現在臨洮,身長五丈,足跡都有六尺長。
東海之外,極為邊遠的地方,有巨人國稱為“僬僥國”,國中百姓都身長三丈。
《詩含神霧》上說:東北極地有人身長九丈。
類似巨人的記載史不絕書,前不久我看了一個紀錄片《獵戶座陰謀》,上麵有很多新奇的觀點,其中之一就是,我們現在的地球人是第四代地球人,之前的三代都已滅絕,但留有遺跡,其中便有巨人族的遺跡,令人心思迷亂啊!
晉 張華《博物誌》
86、吸食人腦的野狗子
於七之亂,播亂日久殺人如麻。鄉民李化龍,在山中避難,正巧趕上清兵搜山,擔心被當成叛黨,招來災禍,窮極無計,躺在道旁屍體堆裏裝死。清兵果然沒留意,片刻經過遠去。
忽然,這些斷頭斷手麵目全非的屍體都跳了起來,秘密麻麻地站立著,像樹林子似的。李化龍當時就嚇破了膽,也假裝死屍起身,混在其中。一個被割掉腦袋,脖子間僅有一塊皮膚連著肩頭的屍體說道:“野狗子來了,怎麽辦?”
群屍也都驚了,參差不起地呼叫:“是啊,該怎麽辦啊?”
大家看來都沒辦法,不一會,都倒在地上,沒了動靜。
李化龍顫顫巍巍想起來跑,見有一個東西走過來,人身獸頭麵目猙獰,趴下來就撕咬屍體的腦袋,“吱吱”地吸食腦漿。李化龍趕緊用其他屍體蓋住自己腦袋,屏息靜聽。那怪物吸了一個又一個,不一會就來扳李化龍的肩膀,李化龍拚命掙紮,怪物急了,推開蓋在他身上的屍體,嚎叫著撲上來。李化龍摸到一塊碗大的石頭,緊緊握住,奮力跳起來,猛砸怪物頭部,擊中他的嘴巴。怪物慘叫不已,捂著嘴巴倉皇逃走,鮮血淋淋瀝瀝滴在路上。李化龍趕上前去,發現一灘鮮血裏還有兩顆牙,牙長四寸,中間彎曲頂端尖銳。回到鄉裏,遍示眾人,都不知道是什麽東西的牙齒。
又是一篇重口味啊!吸食人腦,不禁想起《指環王》裏的半獸人啊!莫非半獸人的最初創意就源於聊齋?
注:於七之亂,於七是山東棲霞人,明末崇禎年間武舉,分別於清順治五年(1648年)、十八年(1661年)兩次起兵反清,兵敗後脫難,避居山東嶗山華嚴寺,法號善和,七十歲被推舉為方丈,善終。
《聊齋誌異》
87、凶宅鬼物
南朝劉宋襄城人李頤,他父親不信鬼神不信邪,生性膽大豁達。有一座宅院,被稱為凶宅,先後很多人在這座宅院裏離奇死亡。李頤的父親偏要買下居住。不過也真邪門了,李老頭一家住下之後,凶宅再也不凶了,多年無事,一家平安子孫繁衍,怡然自得。後來,李老頭還官運亨通,被任命為年俸兩千石(郡守一類的地方官)的大官。做了大官自然要購置豪宅搬新家,因此大宴賓客。酒過三巡之後,李老頭滿麵放光,不無得意地說道:“天下間有什麽吉凶可言?這座宅院本是凶宅,我偏不信邪!住了幾年了,反而添丁進口升官發財,哪裏有什麽鬼怪作祟?照我說啊,從今日起,這座宅院改叫做吉宅才是啊!君子坦蕩蕩,隻要心胸開闊,就沒那麽多顧忌,大家說是吧?”所有賓客都連連稱是。
李老頭喝醉了,去如廁。忽然,見廁所牆壁內出現一個鬼怪,大如卷席,高五尺多,渾身煞白。李老頭急了,揮劍就砍,那怪物被攔腰斬斷,變成兩個人,再砍,兩個變四個!四個鬼怪發起狠來,奪過李老頭的寶劍,將他砍死。而後竄出去,見人就砍,隻要是李家人,一個不留統統被殺,但其他外姓賓客都沒傷到分毫。當時李頤年紀很小,被乳母抱在懷裏,見家中突變,趕緊抱著他躲避到鄰居家,才得以活命。可憐李家一門幾十口,就隻剩下李頤一個獨苗。
李頤,字景真,後來擔任湘東太守。一門慘死,至今還是不解之謎。
晉 陶潛《搜神後記》
88、蔣山蛇王
福建泉州都監(宋代設有路“都監”,掌管本路禁軍的屯戍、訓練和邊防事務。有州府“都監”,掌管本城廂軍的屯駐、訓練、軍器和差役等事務。資曆淺的武官擔任“都監”職務時,稱“押監”)王貴講過一個奇聞,紹興初年(1131年),張循王要到建康(今南京)駐軍,派遣偏將苗團練去蔣山下勘察軍營駐址。路上,坐騎無緣無故驚了,苗團練心頭一緊,趕緊四處查看,見一條大蛇繞在一棵桑樹上,伸頭探入井中飲水,大蛇極為碩大,把桑樹都壓得傾斜了。苗團練不敢近前,慌忙策馬返回。
張循王的十四子張機宜,正帶著五十名軍士迎麵趕來,苗團練一說情況,張機宜年少輕狂,自恃人多,天不怕地不怕,非要去捕殺大蛇,苗團練苦勸不聽,隻得帶他們催馬上前,去捉大蛇。遠遠看見大蛇還在,張機宜立即張弓引箭,第一箭卻沒命中,隨後又射了一箭,射中了桑樹幹。張機宜很尷尬,還沒來得及再射,大蛇已經怒了,回過頭來,張開血盆大口對準眾人,噴出一團黑色煙霧。張機宜一眾人馬被逼退一百多步,已然麵無人色,倉皇逃走。
不到三個月,苗團練、張機宜以及當日在場的五十名軍士統統毒發身亡,死時麵目猙獰紫黑,不成人形。
那麽大的蛇,在今天就是保護動物了,你招它幹啥玩意兒?再者說,大必有靈,還是退避三舍的好。阿彌陀佛!
《夷堅誌》
注:《獨異誌》的作者說法很多,明抄本所錄自序中署名:“前明州刺史賜紫金魚袋李冗撰”,但正史上沒有李冗的記載。《全唐文》卷八零六以及四明方誌上有,鹹通九年“李伉”擔任明州刺史,所以,很多專家認為李伉就是《獨異誌》作者。此外,很多著錄以及書目中將其寫作“李元”“李亢”“李沈”者有之,很難下結論,因此,我傾向於明抄本的“李冗”才是《獨異誌》的作者。
另外,《搜神後記》的作者問題,也有專家認為不是陶淵明,但又拿不出確鑿證據,所以,姑且署名陶潛了。
89、神奇的蓍草
蓍草一千年才能抽出三百根草莖,因為它的根已經很老了,所以用來占卜吉凶很靈驗。蓍草末端比根部大是最好的,也是最吉利的。每次占卜之前,必須香湯沐浴,齋戒,焚香祈禱。每月農曆十五清洗蓍草,一定要小心翼翼地清洗五遍才行。清洗龜甲也是如此。
《明夷》卦辭上說:“昔日夏朝的帝王能否成飛龍升天,他求問皋陶,皋陶占卜,得了吉卦。而後,夏啟占卜遷徙九鼎,後來果真遷走了。”(注:這裏的飛龍升天和遷徙九鼎都是奪取天下的意思。)
大舜占卜能否登天為神,他向黃龍神占卜,答道:“不吉。”
武王伐紂,也找來用蓍草占卜的老人問,答道:“吉。”
夏桀討伐陶唐氏,用火星占卜,得到的結果是:“不吉。”
大禹的父親鯀占卜治洪水的結果,用日月占卜的結果也是“不吉。開始還行,結果總會功敗垂成。”
蓍草的末端比根部大占卜吉利,其次好的是蒿草,再次是荊條,用的時候,都像蓍草和龜甲一樣,每月十五清洗五遍,儀式也要相同才能靈驗。
開眼界了,打卦算命名堂很多啊,有心人可以試試哦。
晉 張華《博物誌》
90、畫皮
太原王生有天早起出門,路上遇見一位美眉,獨自一人抱著包袱急急走著,步履蹣跚的樣子,王生迎上去,見是一位美女,年方二八,心裏那個美啊,就趕緊搭訕:“你怎麽一個人大清早在路上跑啊?多危險啊?”
美女說道:“你我萍水相逢,我的煩惱憂愁你也解決不了,何勞相問?”
王生當時就拍胸膛:“你有什麽煩憂,說來聽聽,隻要我能幫上忙的,義不容辭!”
美女不禁黯然失色,哀怨道:“我父母貪財,把我賣到大款家做二奶,人家大老婆對我羨慕嫉妒恨,天天找茬兒羞辱我,我實在是忍受不了了,二奶也是人啊!她憑什麽歧視我?於是乎,我一不做二不休,逃了出來。”
王生更樂了,強忍心頭狂喜,問道:“那你要上哪兒去啊?”
美女說:“哎,我舉目無親,走到哪兒算哪兒吧。”
王生立即說道:“我家就在附近,要不,去我家得了。”
美女很高興地點頭答應。(奇怪了,這美女怎麽這麽膽大呢?太反常了吧?王生也不琢磨琢磨。)
王生連忙幫美女拿包袱,帶著她回到家中。
美女四處看,見沒有人,就問道:“你就一個人?沒老婆嗎?”
王生不好意思地說:“這是我的書齋。”
美女道:“書齋都這麽氣派?不錯嘛,大哥要是可憐我,收留我,可千萬別走漏了風聲啊!”
王生自然答應。美女很是感激,二人眼神交流,言語戲謔,都心知肚明,當晚就睡在一起,極盡纏綿。過了好幾天,都沒被外人發現。
王生老婆起疑,王生見掩飾不住,就把情況說了,言下之意,就是想收美女做二奶,誰收不是收啊?他老婆說這是逃出來的大款二奶,萬一被人家查出來,可是吃不了兜著走啊,還是趕她走了幹淨。王生死活不同意,責怪老婆對美女也是“羨慕嫉妒恨”,他老婆也無語。
王生去趕集,遇見一個道士,道士死盯著王生看,表情怪異。王生被盯得直發毛。道士問他:“最近遇到什麽奇怪的東西沒有?”
王生矢口否認。
道士說道:“你渾身上下都是妖氣,一臉矬樣,還說沒有?”
王生極力爭辯,死不承認。
道士怒道:“真是鬼迷心竅啊!死到臨頭還不知悔悟!”
道士走後,王生心裏打鼓,覺得有些懷疑那位美女。轉念又想,明明白白一個妙齡美女,怎麽可能是妖怪?肯定是道士危言聳聽,想掙我的錢。
王生來到書齋院門外,想推門而入,卻推不動,好像裏邊有東西頂住了,心下起疑,就翻過矮牆,進入書齋院內,發現書房門窗都緊閉著。王生躡手躡腳湊到窗前,隔著縫隙向裏邊窺視,登時嚇得毛發豎起——隻見一個麵目猙獰恐怖的惡鬼,臉色翠綠,牙齒如鋸,鋪著一張人皮在床上,手持彩筆在描畫。畫好之後,舉起人皮像抖動衣服一樣,披在身上,轉眼變成那位美女!
王生驚懼萬分,趕緊小心翼翼地爬了出去,一路狂奔去街市追趕道士,但道士早已不知去向。
王生多方打聽四處尋找,終於在荒郊野外見到道士,跪地求救,詳述情況。
道士歎息道:“這個鬼怪修煉也不容易,一時沒有找到替身罷了,再加上也沒傷你性命,我也不忍心過分懲治她。”
道士把手中拂塵交給王生,讓他懸掛在臥室門外,並囑咐說有事可以到青帝廟找他。王生回到家,不敢去書齋,躲進裏間臥室,把拂塵懸掛屋外。一更時分,王生聽見門外“嚓嚓”作響,嚇得屁滾尿流被子蒙頭,讓他老婆去看看情況。隻見那位美女已經來到臥室門外,看著拂塵不敢進門,咬牙切齒很久,這才離去。不一會兒,美女又返回,罵道:“這個臭道士真討厭,拿這玩意兒嚇唬我!到嘴的肥肉還能吐出來嗎?”美女發狂了,伸手拔下拂塵撕個粉碎,一腳踢爛臥室門,徑直進來,登上床,死死按住王生,將他剖腹挖心而去。王生老婆號哭不已,丫鬟掌燈進來,見王生已經死了,胸腔被打開空空如也,鮮血淋漓一片狼藉,恐懼到了極點,主仆二人抱頭痛哭。
第二天,王生的弟弟二郎得知情況,趕緊找到道士,道士聽了大怒:“我本來還可憐她呢,沒想到她這麽狠!這妖怪也太囂張了,敢這麽肆意妄為!”
道士跟隨王生弟弟到家中,美女已經不見了。道士抬頭望天,掐指一算,笑道:“幸好沒走遠。南院是誰家?”
王二郎說道:“是我家啊。”
道士冷笑道:“妖怪就在你家!”
王二郎大吃一驚,覺得不可能。
道士問道:“你家現在有生人嗎?”
王二郎說道:“我一大早聽到大哥這兒有事,就趕去青帝廟找你了,還不知道呢。”
王二郎回南院看一看,頃刻返回,臉色有些怪異,說道:“果然有個生人在!一大早有一個老婦人來我家,說要在後廚幫忙做傭人,我老婆沒答應,老婦人還在磨嘰著沒走呢!”
道士道:“就是她了!”
來到南院,道士仗劍挺立,大喝一聲:“妖怪,還我拂塵來!”
屋內,老婦人張皇失措,奪門而逃,道士緊追猛打挺劍就刺。老婦人倒地,人皮像脫衣服一樣褪掉,化作一個厲鬼,趴在地上嚎叫,就像豬一樣。道士用桃木劍割了她的腦袋,身體化作一陣濃煙,濃煙滾滾在地麵上盤著不散去。道士拿出一個葫蘆,拔掉塞子,放在煙霧之中,那葫蘆像吸氣一樣,把煙霧都吸了進去。道士又把葫蘆塞住,裝進背囊。大家都來看那張人皮,手腳眉毛眼睛,畫的都很精細齊備。道士把人皮卷起來,像卷一幅畫一樣,也裝進背囊,就要告別。
王生老婆趕來哭拜,懇求道士讓王生起死回生。道士說沒這本事。王夫人更加悲傷,伏地痛哭欲絕。道士有些不忍心,沉思良久,說道:“我道行還淺,實在不能起死回生,不過,我推薦一個人,也許有這本事。”
王夫人喜出望外,趕緊問道:“是誰?”
道士說:“集市上有個瘋子,邋裏邋遢經常躺在糞便堆裏,他其實是個異士,夫人去求求他吧,不過,他要是言語冒犯羞辱你,你可千萬別生氣,繼續哭求才行。切記切記!”
二郎知道那瘋子,就拜別道士,和嫂子一塊去街市上求見瘋子。
果真,那瘋子在街上癲狂放歌,鼻涕長三尺,臭穢不可近前。王夫人救夫心切,一咬牙,跪在地上,膝蓋著地艱難前行,來到瘋子身前。
瘋子怪模怪樣笑道:“美人,你看上我了?”
王夫人隻好點頭,詳述家中情況,請瘋子解救丈夫。
瘋子大笑:“你看這滿大街的男人,都能做你丈夫,你救那個死鬼幹嘛?再找個多好!”
王夫人還是不停哀求。
瘋子說道:“你這人真奇怪,人死了求我救,我是閻羅王啊?”
舉起手中拐杖痛打王夫人,王夫人忍痛堅持。街上看熱鬧的越來越多,圍成一圈。
瘋子吐口濃痰在手心,放到王夫人嘴邊,說道:“吃了它!”
王夫人臉通紅,惡心難以接受,但想到道士的叮囑,強忍屈辱吃了下去。隻覺那東西進入喉嚨,像棉絮一樣,格格下落,停結在胸間。
瘋子大笑道:“哈哈,美人看來是真看上我了!”
說罷揚長而去。王夫人步步跟隨,到一間破廟,進去之後,瘋子卻不見了,前後都搜遍了,還是不見蹤影,羞慚憤恨再加上屈辱,王夫人幾近崩潰。想著丈夫死得那麽慘,自己又百般受辱甚至吃了瘋子的唾沫,不禁悲傷哀號,死的心都有了。
踉踉蹌蹌回到家中,臥室床上,王生屍體鮮血淋漓,家人都不敢去收拾。王夫人上前,收拾王生流出體外的肚腸,清理血跡,一邊清理一邊哭泣,哭得聲嘶力竭,幾欲幹嘔,覺得胸中鬱結,好像有什麽東西卡在那裏,一不留神,吐了出來,正落進王生被打開的胸腔內。王夫人吃了一驚,趕緊去看,居然發現吐出的是顆人心,在王生胸中突突跳動著,熱氣騰騰冒著青煙。王夫
人驚異不已,趕緊用手把胸腔合起來,用力擠在一起恢複原狀。但青煙屢屢還從縫隙中絲絲冒出,王夫人也急中生智,撕扯一些布條,把王生的胸腔絲絲紮住,不漏一點縫隙。而後,用手撫摸屍體,覺得有些體溫,趕緊蓋上被子取暖。半夜再看時,已經有了呼吸。第二天天亮,王生居然活了!他如夢初醒,說道:“恍恍惚惚地覺得做了個夢,就是覺得胸部疼痛而已。”低頭看傷處,已經結了銅錢樣的疤痕,快痊愈了。
這就是赫赫有名的《畫皮》原故事,曆來被翻拍成影視作品不知凡幾,改動也是麵目全非。可是,幾乎沒什麽人知道蒲鬆齡原作到底寫的是什麽樣的故事,我把它翻譯改寫出來,基本原汁原味,以饗讀者。
《聊齋誌異》
91、漢武帝與西王母
漢武帝迷信神仙道術,派人四處祭祀名山大川,以求尋仙得道。西王母感其誠意,派遣使者乘著一隻白鹿來到長安城,稟告漢武帝,說即將來訪。漢武帝大喜過望,搭設帳幕,安坐承華殿靜候。
七月七日夜,西王母乘坐紫雲車從天而降,落於承華殿西南角,麵朝東方坐下。西王母儀態萬方,頭戴寶玉飾物,烏發濃密如雲,有一隻青鳥隨侍兩側。殿內點著九盞小燈,漢武帝端坐殿東,麵朝西方,二人相對而坐。西王母拿出七個桃子,大小如彈珠。她把其中五個交給漢武帝,自己吃了兩個。漢武帝吃完桃子,把桃核放在膝蓋上。西王母問其故。漢武帝說:“仙桃降臨實屬難得,加之味道甘甜鮮美,世間難尋,所以留下種子。”西王母笑道:“仙桃三千年才結一次果實呢。”
當時,殿內隻有他們二人。東方朔膽大,從殿南角朱雀窗外偷窺。西王母看見他,微微一笑:“這個在窗外偷窺的小子,曾經偷我仙桃三次。”漢武帝大為驚異。從那兒以後,世人都說東方朔是神仙。
晉 張華《博物誌 史補》
92、猿猴醫馬
東晉大將軍趙固,有一匹坐騎極為神駿,日行千裏來去如風,趙固極為鍾愛,不料,這馬得了暴病而亡,趙固極為傷感惋惜,借故責罵下人,府內上下人心惶惶不敢近前。有客人拜訪,也沒人敢通報。郭璞登門拜訪,自告奮勇地說道:“大將軍勿憂,我能救活你的馬。”趙固一聽兩眼放光。郭璞命令三十名勇士,都手持竹竿,東行三十裏,來到一片丘陵的樹林子裏,郭璞令三十人散開,圍成一圈,拿竹竿到處亂打樹木,林子裏的野獸紛紛逃竄。郭璞眼尖,指揮若定,抓到一隻野獸,樣子很像猿猴。郭璞將猿猴帶回去,讓猿猴衝馬的鼻子吹氣兒,不一會兒,駿馬起死回生,跳了起來,仍舊精神勃發。後來,在馬廄裏飼養猿猴成了約定俗成的規矩了。
《獨異誌》
郭璞(pú)(276年—324年),字景純,河東聞喜縣人(今山西省聞喜縣),西晉建平太守郭瑗之子。東晉著名學者,既是文學家和訓詁學家,又是道學術數大師和遊仙詩的祖師。
西晉末年戰亂將起,郭璞躲避江南,曆任宣城、丹陽參軍。
晉元帝時期,升至著作佐郎,遷尚書郎,又任將軍王敦的記室參軍。
324年,力阻駐守荊州的王敦謀逆,被殺,時年49歲。事後,郭璞被追賜為“弘農太守”。
晉明帝在玄武湖邊建了郭璞的衣冠塚,名“郭公墩”。郭璞之子敦驁被封為臨賀太守。
93、聶隱娘
聶隱娘,是貞元年間(785年正月—805年八月,是唐德宗李適的年號,共計21年)魏博鎮大將聶峰的女兒。聶隱娘十歲的時候,有個尼姑來聶府化緣,見到聶隱娘,很是喜愛,就對聶峰說:“你女兒天資聰穎,交給我吧,讓我好好教她本事。”
聶峰很生氣,厲聲斥責尼姑。
尼姑也不生氣,微微一笑說道:“你女兒注定是我的弟子,任你府上戒備森嚴銅牆鐵壁,我也要帶她走!”
說罷立刻不見了。
聶峰勃然變色,下令嚴加防備。但是當晚半夜,隱娘還是被偷走了。聶峰驚駭莫名,下令四處巡查,但沒有一點線索。聶峰身為大將,居然丟失女兒,也是鬱悶不已,聶夫人中夜啼哭,聶峰也無可奈何。
五年之後,尼姑帶著聶隱娘回來,對聶峰說:“我已經把平生所學悉數教給隱娘了,今天把她還給你。”說完又不見了。一家人悲喜交加,問女兒究竟學到了什麽。聶隱娘說:“就是叫我背誦咒語,別的也沒什麽了。”
聶峰已經看出尼姑不是凡人,不相信女兒的話,極力追問。
聶隱娘說:“要說真話,又怕爹爹不相信啊。”
聶峰:“你盡管說吧,無妨。”
聶隱娘接著說道:“我被師父劫走,飛天遁地不知走了多遠,天亮時,到達一處洞穴,洞穴極大,上下左右足足有幾十步開闊。沒有人居住,隻有很多猿猴攀繞鬆蘿,跳躍啼鬧不止。師父已經收了兩個女孩為徒,都是十歲左右,長的聰明伶俐,整天不吃飯,都能飛簷走壁,像猿猴一樣飛馳在樹藤枝蔓間。師父給了我一個藥丸,又送我一把寶劍,長一二尺,削鐵如泥吹毛斷發。起先,師父讓兩個師姐教我飛簷走壁,我練了一段時日,就覺得身輕如風來去自如。一年後,師父教我用劍飛刺猿猴,百發百中劍無虛發。接著學刺虎豹豺狼,百步之內割其首級從無偏差。三年後,我已學會飛行,騰空而起飛劍刺鷹,也是萬無一失。手中寶劍漸漸磨損縮短到五寸長,飛禽走獸逢之必亡。到了第四年,師父令兩個師姐留守洞中,帶我來到一座大城市,我也不知道是什麽地方,總之市井繁華行人如織。師父指著一個人,一一曆數他的罪過,讓我割去他的頭顱,不要讓外人察覺。師父交給我一把羊角匕首,刃寬三寸寒光四射。我定了定神,使出手段,白日鬧市削其頭顱,神不知鬼不覺。我把頭顱裝進背囊內,用藥水化為血水。第五年,師父又跟我說,某大官罪惡昭彰,傷害無辜,讓我夜入其室,砍掉他的腦袋。我又攜帶匕首前去,輕而易舉地進入府內,穿過門縫毫無障礙。潛伏在房梁之上,等他睡著了我動手,手到擒來。回去複命,師傅很生氣,責備我為什麽這麽晚才得手。我告訴師父說,見那人在跟兒子嬉鬧玩耍,那孩子天真爛漫很是可愛,我一時不忍心下手。師父斥責道,以後再遇到這種情況,決不能手軟,先殺其所愛,再殺其人,斷不能猶豫。我再三認錯,師父這才沒有責罰。後來,師父對我說,我把你後腦打開,把一個匕首藏進裏邊。不會受傷,用的時候手伸向腦後就能抽出來。並說,我學藝已成,可以回家了。這就帶我回來,說二十年後才能再得重逢。”
聶峰聽了女兒述說,很是驚懼。後來,每每見女兒深夜離家,天亮返回,神出鬼沒的,也就不敢過問了。父女感情出現隔閡,總覺得不能像兒時那麽親近關愛了。
有一天,一個跑江湖磨銅鏡的少年從府門外經過,聶隱娘一把拉住少年,對父母說:“這人就是我的夫君。”聶峰夫妻也不敢不從,就趕緊為他二人辦了喜事。新郎倌隻會磨鏡子,並沒有特異之處,聶峰怎麽看新姑爺都覺得別扭,但又不敢多說話,沒辦法,誰讓女兒喜歡呢?於是備足豐厚嫁妝,又在外麵買了一處宅院,讓女兒女婿居住。
數年後,聶峰去世。魏博鎮節度使知道聶隱娘是個“女超人”,就花重金禮聘他們夫妻倆,請他們做左右侍從官。如此又過了幾年,到了元和年間(806年 - 820年,是唐憲宗李純的年號,在位期間唐朝出現短暫的統一,史稱“元和中興”),魏博鎮節度使和陳許節度使劉昌裔交惡,就請聶隱娘去刺殺劉昌裔。劉昌裔能掐會算,已經知道有刺客將至,於是召集部將嚴陣以待,說道:“明天早上,你們要設重兵埋伏在城北,會看見一男一女各騎著一白一黑兩匹駿馬,一旦到城門外,就會有喜鵲在聒噪,男的拿彈弓打鳥,沒打中,女的搶過彈弓打,一擊命中。你們就上前以禮相待,就說我已等候多時,請他二位前來相見。”部將們都很驚訝,但也不敢質疑。第二天早上,果然見到聶隱娘夫妻前來,真的分別用彈弓打鳥,跟劉昌裔說的情況一模一樣!聶隱娘兩口子聽部將這麽一說,也是大吃一驚,趕緊說道:“劉大帥真是神人,要不然怎能料事如神?煩勞前頭引路,我夫妻二人願去拜見劉大帥。”
見到劉昌裔,聶隱娘夫妻拜伏在地:“觸犯劉大帥,我等萬死!”
劉昌裔趕緊親手攙扶,說道:“各為其主何罪之有?魏博鎮和我們陳許鎮也沒什麽差別,請二位留在我這裏吧。”
聶隱娘說道:“劉大帥左右無人,我願舍棄魏博,投靠大帥。大帥英明神武,我是心服口服了。”
劉昌裔問她要什麽爵祿,聶隱娘笑道:“隻要每天給兩百文錢就足夠了。”
劉昌裔自然應允。
後來,劉昌裔發現聶隱娘夫妻二人所騎的駿馬不見了,連忙派人尋找,但不知去向。後來在聶隱娘隨身布袋裏,發現了一黑一白兩個紙馬。這才恍然大悟。
一個月後,聶隱娘來拜見劉昌裔,說道:“魏博鎮要是知道我沒完成任務,肯定會再派刺客來的。今晚,請大帥剪一些頭發給我,用紅綃包裹,送到魏帥枕邊,讓他知道我是鐵了心不回去了。”劉昌裔欣然答應。四更時分,聶隱娘返回,說道:“我探聽到消息,魏帥又派精精兒來殺我,同時還要刺殺大帥,我得想辦法殺了此賊以除後患,大帥不必擔心。”
劉昌裔豁達大度,一笑置之麵無懼色。
當晚,府內外燃起巨燭,到處燈火通明。劉昌裔安坐大廳等候,夜半時分,忽見空中一黑一白兩個旗子,上下飄飛,似乎在扭打,過了很久,見一人從空中落下,已經身首異處。聶隱娘也現出真身,說道:“精精兒已經死了。”聶隱娘把屍體拽到堂下,掏出藥末撒在上麵,隻見煙霧蒸騰,屍體已化為清水,毛發不存。
聶隱娘說道:“後半夜還有妙手空空兒緊隨其後,空空兒神通廣大,人不辨其蹤,鬼神難測其形,高深莫測,來無影去無蹤,我難望其項背。他要來刺殺,就得看大帥的福氣了,您得用於闐玉做項圈圍住脖頸,緊緊蓋著厚被子,我化作小蟲兒,潛伏在您的肚子裏靜候時機,隻有這個辦法,別無良策了。”
劉昌裔咬咬牙,隻得按吩咐行事。三更時分,劉昌裔閉目養神,隻聽見脖頸處一聲清脆巨響,聶隱娘從劉昌裔口中跳出,高興地祝賀說:“大帥這下可以放心了,此人就像雄鷹一般,一擊不中羞愧不已,已經飛走了,就這麽轉眼之間,他已在千裏之外了。”
劉昌裔這才長舒一口氣,已是大汗淋漓。查看脖頸的於闐玉項圈,真的有匕首削痕,深達數分。從那以後,劉昌裔對聶隱娘更加器重,每每厚禮相待。
元和八年(813年),劉昌裔自陳許赴長安拜謁皇帝,聶隱娘不願跟隨,說道:“從今往後,我要四處雲遊,求仙問道了。隻求你多多照應我丈夫就是了。”劉昌裔自然答應。後來慢慢的,聶隱娘不知所蹤沒了消息。幾年後,劉昌裔去世,聶隱娘騎驢趕赴長安,在他的靈柩前痛哭一場,隨後離去。
開成年間(836年正月—840年十二月,唐文宗的年號,共計5年),劉昌裔的兒子劉縱出任陵州(今轄四川仁壽縣等地)刺史,到達蜀棧道,遇見了聶隱娘,她還是那樣年輕貌美沒有一絲老態,胯下還是騎著那匹白馬。劉縱喜出望外,再三禮敬。聶隱娘說道:“你
有大災,不該在這裏。”然後拿出一個藥丸,令劉縱吃下,又說道:“明年你就一定要棄官離開這裏,隻要回到洛陽,你就能平安無事。這粒藥丸能保你一年平安。”劉縱不大相信,臨別贈給聶隱娘一些綢緞,聶隱娘沒有收下,飄然離去。
一年後,劉縱沒有辭官,果然死在陵州。從此以後,世人再也沒見過聶隱娘了。
這就是赫赫有名膾炙人口的“聶隱娘”的傳奇故事,聽說大導演侯孝賢要拍聶隱娘,可謂慧眼獨具。聶隱娘的曆史背景是唐代中後期藩鎮割據的混亂年代,藩鎮之間相互征討,戰亂頻仍,同時,藩鎮間也常招攬江湖異能之士,刺殺敵對勢力,聶隱娘的故事也就應運而生了。這則故事極為傳奇、詭異,也充滿了浪漫氣息,令人神往。拍成電影難度極高,真不知世間還有哪位女演員能演好這位古代版女超人啊!拭目以待吧。
唐 袁郊《甘澤謠》(還有說法《聶隱娘》的作者是裴鉶,說法不一)
注:
魏博鎮——古地名,治所在今河北大名東北,唐肅宗乾元初,魏州尋置魏博節度,田承嗣為魏博節度使,統治今河北南部、山東北部。亦曰天雄軍。建中三年,田悅拒命,稱魏王。僭改魏州為大名府。
陳許鎮——又稱忠武軍,治所在河南許昌,管轄著今河南中南部一帶。
94、生了一個討債鬼
新城王大司馬家有個賬房先生,雖然一輩子沒做過官,可在大司馬府管錢糧,幾年下來也是家底殷實。一天做了一個怪夢,夢見一個人走來,說道:“你欠我四十千錢(相當於四十兩銀子),快還我!”這哥們一愣,還沒來得及回答,那討債的就徑直進了家門。醒來之後,老婆生了兒子。這哥們恍然大悟,知道兒子就是那個討債鬼,但也是前世夙緣,無可奈何。於是,這哥們就拿出四十千錢,另外放在一個地方,隻要是給兒子吃飯抓藥買衣服等等的所有花費,都從那裏取用。等兒子三四歲時,再去查看餘錢,就隻剩下七百錢了。恰巧,奶媽抱著兒子過來,跟老爹調笑嬉鬧,這哥們犯抽風,開玩笑似地說道:“兒子,你那四十千快花光了,我看你怎麽辦啊?”話音剛落,兒子臉色突變,脖子一歪大眼圓睜,已然氣絕。隨後,用剩下的錢給兒子安葬妥當,連一文錢都沒剩下。
舊時常有年邁而無子的,求教於高僧,高僧笑道:“你不欠人錢,別人也不欠你錢,哪兒會有兒子?”看來,生個好兒子就是來報恩的,生個頑劣不孝子可就是討債的了。生者勿喜,死者勿悲啊!
難怪有的父母心煩意亂時罵自己的孩子是討債鬼,看來還有些道理啊?可是,要都不欠別人錢,豈不是人丁越來越稀薄?
《聊齋誌異》
95、惡鬥疫鬼
紀曉嵐的嶽父馬周篆曾經說過一則奇聞:東光南鄉有一個姓廖的,召集本鄉百姓修建義塚,收葬那些死在異鄉沒有人安葬的孤魂野鬼的遺骸。附近村民都很善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四處收殮鄉野遺骨悉心安葬,持續做這樣的善舉達三十年之久。
雍正初年,瘟疫肆虐。廖某晚上做夢,夢見一百多人黑壓壓地站在大門外,為首一人倒頭就拜,後麵眾人也都“嘩”地一聲跪倒一片,為首那人說道:“疫鬼將至,懇請您明日趕緊焚燒紙旗十幾麵,銀箔糊製的木刀一百柄,我們好揮舞旌旗,手持鋼刀,與疫鬼決一死戰,以報百姓的大恩大德!”
廖某醒來,驚得一身冷汗,想到附近瘟疫橫行,就寧可信其有,趕緊買來紙旗木刀,到義塚前焚燒。
幾天後的一個深夜,附近百姓都隱約聽到四野喧嘩格鬥廝殺聲,通宵達旦,天亮方得消停。後來,附近村民真的沒有一人染上瘟疫的,世人皆以為奇。
孤魂野鬼感百姓恩德,跟瘟疫厲鬼殊死搏鬥,真的令人感慨啊!我不禁想起了《指環王》第三部,阿拉貢深入亡靈穀,請亡靈軍團參與對付魔多的半獸人大軍,在關鍵時刻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戰爭格局雖不同,可情節多麽類似啊。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
96、叫你再嫁,打!
沙河橋張某,在京城經商回來,娶了一個老婆,美豔動人舉止優雅有大家風範,街坊鄰居嘖嘖興歎,羨慕不已。張某家財千金,經營有道,新娶了美眉疼愛有加,小日子過的也是其樂融融。
一天,有一隊官員儀仗迤邐而來,聲勢很大敲鑼打鼓扈從威武,張舉杏黃旗,乘坐八人抬大轎,浩浩蕩蕩地來到張府門外。落轎,一位氣度不凡的官員一挑轎簾踱步出來,詢問圍觀群眾:“這裏是張某家嗎?”
鄰居都說是。官員大喝一聲,怒道:“張某無罪,最壞的是他新娶的老婆,把她抓出來!”
扈從軍士點頭稱是,如狼似虎地衝進張府,片刻功夫就把張某夫婦提溜出來。
那美眉抬頭一見大官,嚇得渾身篩糠,連呼自己是死罪,磕頭求饒不止。張某也覺得對方勢大,氣焰熏天,戰戰兢兢支支吾吾,也不敢上前挺腰子。
官員命令軍士脫了美眉的褲子,當場痛打三十大板。可憐這美眉新婚燕爾,楚楚可憐,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如此羞辱,不禁淚如泉湧。
官員解了氣後,手一揮,進了大轎,扈從軍士一行人浩浩蕩蕩離開。附近街坊看熱鬧,跟著官員依仗一路走,走到郊外樹林氤氳之處,忽地刮起一陣旋風,一隊人馬一下子憑空消失了!
看熱鬧的街坊趕緊跑回來向張某夫婦二人報信,說那隊人馬很蹊蹺。美眉不禁垂淚,支吾半天才在眾人追問之下說明真相:“大家有所不知,我本來是京城侍郎某公的小妾,他生前極為疼愛我,我曾跟他說,即便將來他去世了,我也絕不改嫁。剛才那位大官,正是先夫!他的鬼魂居然大白天出現,還當眾責打我,可見怨我之深啊!”
叫你丫改嫁,我打你屁屁!
紀曉嵐真是個促狹鬼,居然寫出這樣的故事來,有趣有趣!
《閱微草堂筆記》
97、武則天的三個虐待狂男寵
武周時,武則天寵愛張氏三兄弟,張易之為控鶴監,張昌宗為秘書監,張昌儀為洛陽令,競相豪奢,氣焰極為囂張。也許是空虛無聊,或者是整日伺候武則天這樣的老娘們鬱悶的,三兄弟都是十足的虐待狂,無所不用其極。張易之做了一個大鐵籠,把鵝鴨放進去,鐵籠中央燃起炭火,旁邊銅盆內裝滿了密製五味汁,鴨子和鵝繞炭火走來走去,渴了就喝五味汁,被炭火燙著就縮回來,如此反反複複,羽毛都脫落了,活活被烤得皮焦肉嫩,據說吃起來非常美味。
張昌宗呢,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把一頭毛驢置於一個小房間內,中間生起炭火,旁邊也放著五味汁,如法炮製,驢子也能慢慢被煎熬熟透。
張昌儀更變態,他把四顆大鐵釘子釘在地上,把一隻狗四腳分離綁在四個鐵釘上,放鷹鷂撕咬狗肉,直到狗的肉被撕咬的精光了,卻還沒有死絕,掙紮嚎叫不止,令人耳不忍聞。
張易之曾到張昌儀家,想吃馬腸,張昌儀笑道,這還不簡單?令人牽一匹馬來,活活開膛破肚,取出馬腸來下酒,馬要哀號痛苦很久才會死掉。
後來,張氏兄弟事敗被殺,張易之、張昌宗二人被百姓碎割其肉。其肉肥白好像豬的脂肪,百姓帶回去煎著吃了。張昌儀在洛陽被打折雙腿,被人活活摘取心肝,良久才死。他的頭顱被傳送回長安城,百姓奔走相告,高興地稱之為“走馬報”。
這三兄弟真讓人惡心,據說個個長得很帥,把武則天這個老太婆哄得團團轉。近來年來有些人對武則天頗有溢美之詞,我對她卻深惡痛絕,要不是她死後李隆基迅速奪得政權穩定了局麵,武則天這老妖婆將會和慈禧齊名,其凶殘歹毒、寡廉鮮恥、善用詭計、窮奢極欲、裝神弄鬼、陰鷙醜惡甚至超過了慈禧,客觀地看一看史料,就會知道了。
唐 張鷟《朝野僉載》
98、石雞山傳說
晉永嘉之亂,天下烽煙四起,郡縣無定主,到處弱肉強食,百姓流離失所。宜陽縣(今屬河南洛陽市)有一個姑娘名叫彭娥,父母兄弟一大家子十幾口,被長沙賊攻擊,倉皇逃難,或死或傷或被抓走,慘不忍睹。彭娥正背著器皿去打水,聽說強盜將至,趕緊返回,但家裏宅院牆壁已經坍塌不堪,根本無法避險,無奈之下,一不做二不休,硬著頭皮和強盜拚命,沒兩下就被強盜抓住,將她趕到溪水邊,脅迫她相從,彭娥厲聲斥責拒不答應。強盜怒了,舉刀就要殺她。彭娥見溪邊有座大山,石壁高達數十丈,氣勢不凡,就仰天呼救:“皇天菩薩山神土地,你們顯顯靈吧,我有什麽罪過,要這麽慘死?”遂掙紮著逃脫,直衝石壁而去,那石壁頓時裂開一條縫來,寬達數丈,腳下道路平坦得就像磨刀石似的。強盜們緊隨其後,大山又合並在一起,就像起初一樣,強盜都被夾死在石壁之內,隻有腦袋伸出來,都麵目猙獰恐懼。彭娥隱居深山,從此再也沒有出來。彭娥打水用的器皿化成石頭,形狀像雞,當地百姓都稱這座山為石雞山,山下潭水稱之為娥譚。
美好的傳說啊,浪漫而又善良,還夾雜著一絲無奈。中國很多鄉野山川溪流湖泊潭水,都有類似的傳說。感動之餘,總覺得悲愴。
南朝 劉宋 劉義慶《幽明錄》
注:
永嘉之亂是指晉朝懷帝統治時期中原地區發生的戰亂,這時期國內主要矛盾從漢族統治階級內部矛盾轉化為漢族統治階級與割據的少數民族分裂勢力之間的矛盾。從晉懷帝永嘉元年的307年到311年五年中,由於晉朝國內沒有武備、從永嘉三年起連續遭受旱災、蝗災等嚴重自然災害、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等因素影響,使內遷割據都城附近的匈奴集團占領洛陽,晉懷帝被匈奴軍隊俘虜,並且在次年遇害,史稱“永嘉之亂”。
石雞山風光(今河南平頂山境內)
<img src="http://img1.laibafile.cn/laiba/images/35208566/12699382881836453128/A/1/m.jpg">
99、張老
張老是揚州六合人,經營菜園子為生,孤身一人勤勞儉樸,小日子過得也算湊合。鄰居韋恕,南朝梁武帝天監年間(502年四月—519年十二月,是梁武帝蕭衍的第一個年號)從揚州府衙幕僚任上返回故裏,隱居清修,膝下隻有一女,到了成婚的年紀,韋恕找來當地的一位超級媒婆,請她幫忙為女兒找個好人家。
張老聽到這個消息,眉開眼笑,專門守在韋府門外,等媒婆出來,一把拉住她,非要請她到家中喝酒不可。媒婆見盛情難卻,隻好從命。來到張老的菜園子裏,張老殷勤備至,早準備好了酒肉果蔬,雖不是什麽珍品佳肴,但也費了不少心思。媒婆見慣場麵,坐下就胡吃海塞起來,一點也不客氣。酒至半酣,張老陪笑道:“聽說韋家要嫁女兒,求於幹娘,是不是啊?”
媒婆點點頭,但她是何等聰明的人啊,喝酒的心情馬上就沒了,詫異地看著張老。
張老說道:“我雖然老邁,但經營這菜園子多年,頗有家資,豐衣足食綽綽有餘,請幹娘去跟韋大人說說,把他女兒嫁給我吧。”
媒婆當場差點沒把吃的東西都吐出來,一拍桌子,罵罵咧咧地走了,口中自然都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之類的話。張老也不生氣,隻憨憨一笑。
幾天後,張老再次找到媒婆,還是說非韋小姐不娶,看來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了”。
媒婆很是無奈,但抬手不打笑臉人,看張老一臉誠懇的笑,也隻得沒好氣地說道:“你這老頭子,也太不自量力了,哪有書香門第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嫁給你這麽一個看菜園子的糟老頭子的?沒錯,韋大人清廉自守,家境不富裕,可你知道嗎,多少士大夫人家的貴公子都排著隊等著求娶韋小姐呢?何況是你?我吃你一頓酒,怎麽惹這麽一檔子事呢?你別再自取其辱了好不好?”
張老說:“就求幹娘跟韋大人說一下,要真不答應,也就算了,我絕不再為難你了。”
吃人家的嘴短,媒婆畢竟吃了人家的酒席,沒辦法,隻得答應為他傳句話。結果是很明顯的,媒婆話沒說完,韋恕已是勃然大怒:“你這老太婆居然看不起我,我就是再窮,也不能把女兒嫁給一個賣菜老頭子!他*****了,我看你的腦子也都是漿糊!混賬!豈有此理!是可忍孰不可忍!忍了又忍還是不能忍!氣死我了!”
媒婆嚇壞了,趕緊賠禮道歉,說道:“都怪那個糟老頭子,非逼我傳話,不然,借我十個膽也不敢這麽胡說八道啊!”
韋恕順口說道:“你去告訴他,想娶我女兒,除非拿五百緡(每緡是一千文錢,五百緡在當時是一個很大的數目)錢做聘禮!也不看看自己的德性!”
媒婆一聽就樂了,這下好了,回去告訴那老頭兒,還不得把他嚇死。不料,張老聽到這個數字,居然滿口答應,不一會兒,就推著車子載著滿滿一車錢到了韋府。韋恕傻眼了,當時就想抽自己幾個嘴巴,但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也是無可奈何。韋恕痛心地跟家人說道:“我剛才不過隨口一說,覺得一個種菜的,哪兒來的這麽多錢?真沒想到,他居然頃刻就把錢運來了,我多年為官,還不如一個賣菜的,真是羞死人了!現在反悔已經來不及了,可怎麽辦才好啊!”躊躇半天,還是硬著頭皮對女兒說明情況,沒料想,韋小姐也沒什麽怨言,很冷靜地答應了婚事。韋恕不禁驚呼:“難道這是天意?”
張老就這麽娶了如花似玉的韋小姐,老夫少妻,誰見了都別扭,但兩口子倒也安然度日。張老依舊照料菜園子,施肥除草,剪枝澆水,收菜賣菜,照樣忙得不亦樂乎。韋小姐在旁協助,毫無愧色。親朋好友很是厭惡,但也無可奈何。幾年間,鄰居、好友、親戚無不責怪韋恕,紛紛說道:“大人清廉,可是君子固窮啊,怎麽甘於下賤,紆尊降貴,把千金小姐嫁給那麽一個玩意兒?難道不怕外人戳你的脊梁骨?現在木已成舟,的確是沒辦法了,可你不能讓他們兩口子走得遠遠的,眼不見心不煩啊!你不嫌丟人,我們這些人都嫌丟人啊!”
韋恕也是心煩意亂,於是準備酒菜,請張老和女兒來吃飯。席間,韋恕微露其意。
張老起身敬酒,說道:“我夫妻二人一直沒離開這兒,就是擔心嶽父大人疼愛小姐,不忍她遠行。現在既然您也有這想法,我們明天就離開,我在王屋山下有一處莊院,正好搬到那兒居住。”
第二天一大早,夫妻二人辭別韋恕,張老交代說:“嶽父大人要是思念小姐,可讓大舅哥去天壇山南邊去找我們。”韋恕點頭。
張老攙扶妻子坐到驢上,給她壓低鬥笠帽簷,自己拄著拐杖跟在後麵,黯然離去。韋恕目送,心中很不是滋味。
此後數年,音訊全無。韋恕哀歎不已,想著女兒命苦,嫁給那麽一個倒黴催的,這會搬到山裏住,不定如何蓬頭垢麵滿麵煙塵呢。實在放心不下,就派大兒子韋義方前去探望。
韋義方一路風餐露宿,終於來到天壇山南麓,遇見一個昆侖奴,駕黃牛在田地裏耕種。韋義方問道:“這附近有沒有一個張家莊啊?”
昆侖奴好像認識韋義方,趕緊行禮,說道:“大郎好久不見了,主人的莊子就在前麵,我帶你去。”
於是,昆侖奴放下手邊的活,帶著韋義方一路東行。先翻過一座山,溪流潺湲,青山綠水,沿路十餘處都風景宜人氣象萬千,非人間景象。韋義方暗自詫異。繼續前行,又過一座山,抬眼望去,見河北岸一座豪宅,亭台樓閣,花木繁盛,雲蒸霞蔚,鸞鳥孔雀飛翔其間,仙樂飄飄絲絲入耳,不禁心曠神怡。
昆侖奴說道:“這就是張家莊了。”
韋義方不禁瞠目結舌,傻子一般隨著昆侖奴進門。門房小廝都穿紅色衣服,衣飾鮮亮,謙恭地迎接韋義方到了中廳,韋義方環視四周,屋內陳設雅致,古色古香,香爐內焚著異香,芬芳馥鬱沁人心脾。忽然,環佩叮當,兩個青衣丫鬟出來迎接,笑道:“大郎,請隨我等前行!”韋義方緊隨其後,小心翼翼地走著,見回廊兩側侍立著十幾個青衣丫鬟,都有傾國傾城之貌。不一會兒,一位器宇軒昂的青年男子出來,頭戴遠遊冠,身穿紫錦袍,足踏衝天履,款款而來,韋義方仔細查看,吃了一驚,原來這人是張老!眉目相仿,容貌偉然,已是返老還童!
張老笑道:“人世間勞苦異常,水深火熱,身未清涼,愁苦之火又來襲擾,不勝其煩沒完沒了。於是,就和令妹隱居此地,躲避世俗煩惱。大哥稍等片刻,令妹在梳頭,一會就出來了。”
韋義方支支吾吾,緊張得說不出話來。
不一會,丫鬟挑簾報道:“娘子梳妝完了,這就出來了。”
韋小姐娉婷而出,姿容絕世又勝於前,服飾之盛,難於言表。
兄妹二人寒暄片刻,韋義方這才放鬆了幾分。四處張望,見其大堂是沉香木做的大梁,玳瑁裝飾門框,碧玉做成窗戶,珍珠串做簾幕,台階平滑如鏡,都呈碧綠色,不知是什麽材料打磨成的。總之奢華景象,非人間所能有。
兄妹天壤之別,寒暄幾句也就無話。不一會兒,酒宴準備好了,請韋義方入席,張老夫妻相陪。韋義方看滿桌琳琅滿目,珍饈美味精美芳馨,不可名狀。韋義方也不客氣,放開大吃一頓,張老和韋小姐略吃了幾口也就罷了。酒足飯飽之後,丫鬟服侍韋義方到內廳歇息。
第二天一大早,張老就來跟韋義方聊天。一個青衣丫鬟湊到張老耳邊嘀咕,張老笑道:“家裏有客人,現在去那兒玩,晚上怎麽回得來?”轉過臉來對韋義方說:“我妹妹想去蓬萊山玩兒,令妹也要跟著去,恐怕晚上才能回來,大哥可在此休息。”說罷,張老離開。韋義方好奇,也就跟了出去。見庭院中忽然騰起五色祥雲,鸞鳳在空中飛舞,絲竹之樂飄飄渺渺。張老和韋小姐各乘一隻鳳凰,其餘的幾十人乘仙鶴,徐徐飛上半空,往東而行,漸漸消失在天際,唯有仙樂飄飄還在空中彌散。韋義方羨慕不已,感慨萬千。幾個青衣丫鬟隨侍左右,殷勤伺候,韋義方連呼過癮。到了傍晚時分,仙樂之聲徐徐飄來,片刻之間,張老等人已經落在庭院中央。張老和韋小姐連連道歉,說道:“獨居在這兒很是寂寞,可是這神仙府邸,不是凡俗人久留之地,大哥命中注定有此福緣,但也不能在這兒呆太久了,明天我們就得道別了。”
韋義方也很是遺憾,但也無可奈何。兄妹二人話別,不過說些問候父母的話而已。張老拿出二十鎰(古代計量單位,一鎰合二十兩)黃金,還有一個舊鬥笠,交給韋義方,說道:“這些金子聊作盤纏,嶽父家貧,如果將來缺錢,可以拿著這個鬥笠到揚州北門賣藥的王老家取一千萬貫錢,他見了鬥笠,自然會給你的。”韋義方拜別,還由那個昆侖奴送出去,直到天壇山外。
韋義方滿載而歸,詳述見聞,一家人都沸騰了。親朋好友也很快知道了,羨慕、嫉妒、恨的人都有,有說張老是神仙的,有說是妖怪的,不一而足。韋恕一家也不以為意。
五六年後,一家人胡吃海塞也不幹活賺錢,金子已經花差不多了。想拿鬥笠去揚州取錢,又擔心不靠譜。有鄰居說道:“沒有字據,就憑一個破鬥笠就能取那麽多錢,開玩笑吧?”韋恕也不由點頭稱是。但後來,實在日子過不下去了,韋恕叫來韋義方,催著他去取錢,韋恕說道:“你去試試,就算拿不到錢,也沒損失,怕什麽啊?再說,萬一取到錢呢?”
韋義方無奈,隻得夾著鬥笠前往揚州。進了北門,找到王家藥鋪,拿出鬥笠來。王老說道:“是有這麽一回事,不過,我得看看鬥笠是真是假。”
韋義方這才放下一半心,說道:“老人家盡管驗看,如假包換。”
有一小姑娘出來,說道:“張老以前來過這兒,帽頂壞了,還讓我縫來著,當時沒有黑線,我是用紅線縫的,我的手藝,一看便知。”小姑娘拿著鬥笠仔細查看,果然是真的。於是,令人用車滿載銅錢給人送了回去。韋家滿心歡喜,街坊鄰裏這才相信張老是神仙。
後來,韋恕又思念女兒(也許是思念金子),再讓韋義方去天壇山尋訪。韋義方故地重遊,卻一點也記不清路徑,隻見峰巒疊嶂山水千萬重,處處陌生。韋義方問山裏的樵夫,沒人聽說過什麽張家莊,韋義方隻得悻悻而歸。韋家上下都明白,仙俗疏途,不是你想見就能見的。又去尋訪王老,連藥鋪都不見了。
又過了幾年,韋義方在揚州閑逛,路過北門,忽然迎麵走來那個昆侖奴,不禁喜出望外,一把拉住不放。昆侖奴說道:“大郎,家裏可好?夫人雖然不能回娘家探望,但你家裏的事無論大小,夫人都了如指掌。”說著,掏出十鎰金子交給韋義方,說道:“夫人讓我給你的。我家老爺現在跟王老在這邊酒家飲酒,您等一下,我好進去通報。”昆侖奴進去,韋義方就坐在酒旗下麵等,一直等到天都黑了,還不見昆侖奴出來。韋義方不耐煩了,徑直進了酒家,四處查看,酒家客滿,人聲鼎沸,但就是沒有張老和王老,也找不到昆侖奴的身影。韋義方不禁意興闌珊,離開酒家。忽然想起那十鎰金子,趕緊掏出來仔細看,果然是真金,在夕陽下熠熠閃光。(這家人個個貪財!)韋義方攜金而還,一家人又高興了很久。此後,再也沒有張老和韋小姐的消息。
貞元年間(785年正月—805年八月,是唐德宗李適的年號,共計21年)的進士李公,後來做過鹽鐵院知事,聽到他的屬下韓準在大和(827年─835年,唐文宗李昂年號)初年跟他的外甥談論奇聞異事,說起過此事,玄怪非常,李公後來命我把它寫了下來。
唐朝後期牛李黨爭,禍國殃民紛亂擾攘,嚴重削弱了唐王朝中央機樞的威權和運作效率,使江河日下的唐朝逐漸滑下萬劫不複的深淵,而其始作俑者之一的牛僧孺,卻是個大才子,他寫的《玄怪錄》,乃是唐傳奇的經典之作。其文筆之絢爛、想象力之瑰麗、寫作技巧之高超,對後世誌怪小說影響深遠。《張老》就是其中名篇之一。
唐 牛僧孺《玄怪錄》卷一
《張老》原文:
張老者,揚州六合縣園叟也。其鄰有韋恕者,梁天監中,自揚州曹掾秩滿而來。有長女既笄,召裏中媒媼,令訪良婿。張老聞之喜,而候媒於韋門。媼出,張老固延入,且備酒食。酒闌,謂媼曰:“聞韋氏有女將適人,求良才於媼,有之乎?”曰:“然。”曰:“某誠衰邁,灌園之業,亦可衣食。幸為求之,事成厚謝。”媼大罵而去。
他日又邀媼,媼曰:“叟何不自度,豈有衣冠子女,肯嫁園叟耶?此家誠貧,士大夫家之敵者不少,顧叟非匹。吾安能為叟一杯酒,乃取辱於韋氏?”叟固曰:“強為吾一言之,言不從,即吾命也。”媼不得已,冒責而入言之。韋氏大怒曰:“媼以我貧,輕我乃如是?且韋家焉有此事。況園叟何人,敢發此議!叟固不足責,媼何無別之甚耶?”媼曰:“誠非所宜言,為叟所逼,不得不達其意。”韋怒曰:“為吾報之,今日內得五百緡則可。”媼出,以告張老。乃曰:“諾。”
未幾,車載納於韋氏。諸韋大驚曰:“前言戲之耳,且此翁為園。何以致此,吾度其必無而言之。今不移時而錢到,當如之何?”乃使人潛候其女,女亦不恨,乃曰:“此固命乎。”遂許焉。張老既娶韋氏,園業不廢,負穢钁地,鬻蔬不輟。其妻躬執爨濯,了無怍色,親戚惡之,亦不能止。數年,中外之有識者責恕曰:“君家誠貧,鄉裏豈無貧子弟,奈何以女妻園叟?既棄之,何不令遠去也?”他日恕致酒,召女及張老。酒酣,微露其意。張老起曰:“所以不即去者,恐有留念。今既相厭,去亦何難。某王屋山下有一小莊,明旦且歸耳。”天將曙,來別韋氏:“他歲相思,可令大兄往天壇山南相訪。”遂令妻騎驢戴笠,張老策杖相隨而去。絕無消息。
後數年,恕念其女,以為蓬頭垢麵,不可識也,令其男義方訪之。到天壇南,適遇一昆侖奴,駕黃牛耕田,問曰:“此有張老家莊否?”昆侖投杖拜曰:“大郎子何久不來?莊去此甚近,某當前引。”遂與俱東去。初上一山,山下有水,過水連綿凡十餘處,景色漸異,不與人間同。忽下一山,其水北朱戶甲第,樓閣參差,花木繁榮,煙雲鮮媚,鸞鶴孔雀,徊翔其間,歌管廖亮耳目。昆侖指曰:“此張家莊也。”韋驚駭莫測。俄而及門,門有紫衣人吏,拜引入廳中。鋪陳之華,目所未睹,異香氤氳,遍滿崖穀。忽聞珠珮之聲漸近,二青衣出曰:“阿郎來此。”次見十數青衣,容色絕代,相對而行,若有所引。
俄見一人,戴遠遊冠,衣朱綃,曳朱履,徐出門。一青衣引韋前拜。儀狀偉然,容色芳嫩,細視之,乃張老也。言曰:“人世勞苦,若在火中,身未清涼,愁焰又熾,而無斯須泰時。兄久客寄,何以自娛?賢妹略梳頭,即當奉見。”因揖令坐。未幾,一青衣來曰:“娘子已梳頭畢。”遂引入,見妹於堂前。其堂沉香為梁,玳瑁帖門,碧玉窗,珍珠箔,階砌皆冷滑碧色,不辨其物。其妹服飾之盛,世間未見。略敘寒暄,問尊長而已,意甚魯莽。有頃進饌,精美芳馨,不可名狀。食訖,館韋於內廳。明日方曙,張老與韋生坐,忽有一青衣,附耳而語。長老笑曰:“宅中有客。安得暮歸?”因曰:“小妹暫欲遊蓬萊山,賢妹亦當去,然未暮即歸。兄但憩此。”張老揖而入。
俄而五雲起於庭中,鸞鳳飛翔,絲竹並作,張老及妹,各乘一鳳,餘從乘鶴者十數人,漸上空中,正東而去,望之已沒,猶隱隱聞音樂之聲。韋君在後,小青衣供侍甚謹。迨暮,稍聞笙篁之音,倏忽複到。及下於庭,張老與妻見韋曰:“獨居大寂寞,然此地神仙之府,非俗人得遊。以兄宿命,合得到此,然亦不可久居,明日當奉別耳。”及時,妹複出別兄,殷勤傳語父母而已。張老曰:“人世遐遠,不及作書,奉金二十鎰。”並與一故席帽曰:“兄若無錢,可於揚州北邸賣藥王老家,取一千萬,持此為信。”遂別,複令昆侖奴送出。
卻到天壇,昆侖奴拜別而去。韋自荷金而歸,其家驚訝。問之,或以為神仙,或以為妖妄,不知所謂。五六年間金盡,欲取王老錢,複疑其妄。或曰:“取爾許錢,不持一字,此帽安足信?”既而困極,其家強逼之曰:“必不得錢,亦何傷?”乃往揚州。入北邸,而王老者方當肆陳藥。韋前曰:“叟何姓?”曰:“姓王。”韋曰:“張老令取錢一千萬,持此帽為信。”王曰:“錢即實有,席帽是乎?”韋曰:“叟可驗之,豈不識耶?”王老未語,有小女出青布幃中曰:“張老常過,令縫帽頂,其時無皂線,以紅線縫之。線色手蹤,皆可自驗。”因取看之,果是也。遂得載錢而歸,乃信真神仙也。其家又思女,複遣義方往天壇南尋之。到即千山萬水,不複有路。時逢樵人,亦無知張老莊者,悲思浩然而歸。舉家以為仙俗路殊,無相見期。又尋王老,亦去矣。後數年,義方偶遊揚州,閑行北邸(邸原作邙,據明抄本改)前,忽見張家昆侖奴前曰:“大郎家中何如?娘子雖不得歸,如日侍左右,家中事無巨細,莫不知之。”因出懷金十斤以奉曰:“娘子令送與大郎君,阿郎與王老會飲於此酒家,大郎且坐,昆侖當入報。”義方坐於酒旗下,日暮不見出,乃入觀之,飲者滿坐,坐上並無二老,亦無昆侖。取金視之,乃真金也,驚歎而歸。又以供數年之食,後不複知張老所在。
100、上清珠
唐肅宗李亨年幼的時候,被唐玄宗所器重,每每將他抱在膝上,審視良久,對武惠妃說道:“此兒有異象,將來必定是我們李家一位有福天子。”特命人取來上清寶珠,用絳紗包裹,係在他的脖頸上。上清寶珠乃是開元年間罽賓國(又作凜賓國、劫賓國、羯賓國。為漢朝時之西域國名。位於印度北部。即今克什米爾一帶之地)進貢的,潔白無瑕光芒耀目,夜晚置於房間內,舉室亮如白晝。光影浮動之中,可見仙人玉女、雲鶴絳節的情景,極為神奇。
後來,唐肅宗即位,內廷寶庫夜間往往出現神光,掌庫的官員很是驚訝,趕緊上報皇帝。唐肅宗笑道:“那一定是上清寶珠了。”馬上命人把上清珠拿出來,見絳紗還在,睹物思人,不禁為之淚流,他把寶珠遍示近臣,說道:“這是我兒時,明皇賜給我的。”唐肅宗感慨良久,親手把上清珠存放在翠玉函內,放在自己的寢宮之內。每當四方出現水旱災害或者兵革相向,唐肅宗就虔誠地向上清珠祈禱,無不靈驗。
克什米爾還產夜明珠,倒是第一次聽說。
從“瑞龍腦香”到“上清珠”,大唐真是繁花似錦令人神往啊!
唐 段成式《酉陽雜俎 物異》
101、群魔亂舞
邢大將,保州人,緊鄰邊塞天高皇帝遠,年輕時凶猛剽悍心術不正,靠打家劫舍巧取豪奪發家,後從軍,投機取巧,積累微勞,並用錢財賄賂長官,才當上大將。因而趾高氣揚,自鳴得意,橫行鄉裏飛揚跋扈。
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兩天)那天,邢大將帶領全家人去祭祀祖墳,祭祀禮畢,他就放浪形骸,把祭祀祖先的酒喝得精光,醉眼迷離間,看見一隻小白鼠跳躍在鬆柏之間,趕緊令人去抓。白老鼠也真奇怪,看見人追,就膽小不敢動,俯首帖耳被抓住,被邢大將帶回家中。這老鼠全身毛色雪白,隻有眼睛和四隻腳是紅色的,煞是可愛。邢大將視為珍寶,不停把玩逗弄。
不料,當天小白鼠就不見了,找遍家中每一個角落都不見蹤影。邢大將懊惱不已,不停地責罵家人。
這時,家中開始出現變異——鍋碗瓢盆自己跳起來,叮當亂響,家居擺設也都自己變換位置,扭曲糾纏在一起,家裏養的貓狗都突然會說人話,厲聲大罵邢大將卑鄙無恥。一家人嚇得渾身篩糠,不敢動彈。臥室內牆皮脫落,掉下來的土變成一個個小人兒,好像土偶一樣,惟妙惟肖,還會說話走路,也都是罵罵咧咧的。過了五天,小人兒們都長大了,長成一群胡人強盜的模樣,絡腮胡子邋裏邋遢,一臉凶相目露凶光,不停地索要酒肉,邢大將也不敢違拗他們,要什麽給什麽,一家人小心伺候,稍遲一步或者有些怨言,立馬被痛罵,聲如洪鍾,震得人頭皮發麻。邢大將徹底絕望了,敢怒不敢言。仔細思量,這才想明白,自己年輕時經常幹這種缺德事,回想當年舉動,跟眼前這些鬼怪如出一轍,如今報應到了。
就這樣,邢大將家群魔亂舞,一家人苦不堪言,整整鬧了一年多,邢大將終於體力不支心力憔悴,一命嗚呼。奇怪的是,他這一死,所有怪物統統消失了。邢大將苦心積累一生的財產,早已消耗殆盡了。
注:
保州是遼朝與高麗的戰爭遺留的邊界爭端。地理位置位於鴨綠江東岸,今天北朝鮮平安北道義州市。
南宋 洪邁《夷堅誌》
最早的應該是《太平廣記》裏記載的唐朝的版本,叫嘉興繩技,最有名的是印度的通天繩法術。現代也有魔術師表演類似的東西。
這我還沒聽說過,查一查。謝了!
102、惻隱之心
沈觀察夫妻二人都病死了,留下一個年幼的兒子,寄養在親戚家,沒了靠山,小孩人憎狗嫌,養父母非打即罵,境況慘不忍睹。沈觀察的小妾嫁給了史太常,聽說先夫幼子受欺淩,動了惻隱之心,經常悄悄地讓身邊的丫鬟婆子送一些吃的用的給小孩。後來,史太常知道了,也沒在意,感慨說:“這也是人之常情啊!”
錢塘季滄州曾經說過一則奇聞:有一個寡婦孤苦無依,病臥家中無人照料。就喊鄰居老太太幫忙做點飯充饑,但叫了半天也沒回音。忽然,一個靚麗少女進來,微笑著說道:“我是新搬來的鄰家女,聽見姐姐喊叫,知道你病臥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就告訴我爹娘,來你這兒幫忙做飯,伺候你。”寡婦感激不已。少女留下來細心照料她,衣食湯水,煎藥打掃,無不精心。一直伺候寡婦三四個月,毫無怨言。寡婦病愈,非要跟少女一塊回家拜謝其父母,少女再三推辭,寡婦執意要去。無奈之下,少女隻得說明實情:“我不敢欺瞞姐姐,實不相瞞,我是一個狐仙,你丈夫在世時跟我相好一場,也是郎情妾意花前月下。現在他去世了,你孤身一人病臥在床,我感念舊情,又憐惜姐姐守節義氣,這才假冒鄰家女來伺候你,你可千萬別生氣啊!”寡婦不禁一怔。那狐仙留下幾錠銀子,嗚咽啜泣地離開了。
惻隱之心,不僅人皆有之,連狐仙也不例外啊,令人感慨!
《閱微草堂筆記》
103、家畜說話
一、
晉朝兗州刺史宋處宗,買了一隻打鳴的公雞,估計這公雞長得漂亮,羽毛鮮亮神氣活現的,宋處宗視公雞如寶貝,精心飼養。經常把公雞放在窗台上,觀賞嗬護,疼愛有加。這公雞也算知恩圖報,忽然開口說話,和主人談天說地起來。那公雞也不是一般的雞,絕對是雞中的“教授”,學識淵博無師自通,才思敏捷口若懸河,談論魏晉玄學,更是出口成章字字珠璣,每日聊天,宋處宗都獲益匪淺,學問和口才都大有長進,從此,公雞成了宋處宗的老師兼高級幕僚,奉為上賓。
南朝 宋 劉義慶《幽明錄》
二、
聶鬆岩曾說過——山東即墨有個書生姓於,騎毛驢進京趕考,半路上歇腳,在一高崗前的樹蔭下閉目養神。驢就栓在樹上。忽然,毛驢四處張望,不無感慨地長歎一聲,說道:“哎,轉眼幾十年過去了,青山依舊,草木蔥鬱,可惜物是人非了!前麵的村子都不認識了!”
於生激動不已,跳了起來,仔細打量毛驢,說道:“哎呀,這跟宋處宗那隻公雞似的(這哥們兒挺博學啊,還看過《幽明錄》),會說話啊!長路漫漫旅途寂寞,你能陪我聊聊天也好啊!”
不料,毛驢像什麽都沒發生似的,裝傻充愣,低頭吃草。
那哥們急了,反複開導,甚至討好毛驢,要跟驢結拜兄弟照顧它一輩子,但驢還是不買賬,呲牙咧嘴一通驢叫,就是不肯開口再說一句話。
難道是他聽錯了?
不能啊,我剛沒睡著,聽得真真的!
於生怒了,拿鞭子抽驢,驢也急了,撒潑打滾狂叫喚,還想咬他。於生怒不可遏:“你這畜生,敬酒不吃吃罰酒!”
於生順手抄起地上一根樹棍,痛打毛驢,居然把驢的一隻腿都打斷了。不能代步,於生隻好把瘸腿驢賣給驢肉湯館,悻悻然地步行進京了。
清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
我在想,那哥們要是對毛驢好點,當寶貝養著,沒準毛驢一感動,就會再說話了。
104、顓頊
五帝之一的顓頊姓高陽氏,他是黃帝的孫子,昌意的兒子。昌意曾到黃河邊上,忽然風雲突變,黃河水流急速湍急,漩渦陡生,一條黑龍飛騰而出,鱗爪飛揚噴雲吐霧,昌意不動聲色淡定地看著它,一副帝王尊榮。黑龍為之懾服,背上的玉圖掉了下來,昌意輕輕接在手中,黑龍頓時消失。昌意仔細端詳玉圖,一時不能解。一位鶴發童顏的老人款步而來,微微一笑,昌意見他骨骼清奇器宇不凡,趕緊向他請教,老人說道:“你將有麟兒降生,其子必主水德而王天下,震古爍今彪炳千古。”
十年後,顓頊降生,生下來就有異相,手心有龍紋,手背有玉圖,令人嘖嘖生歎。當晚,昌意仰觀天象,見北辰星落下,不禁心頭狂喜,明白自己這個兒子將來前途真的不可限量。
後來,顓頊繼承王位,四方祥瑞,萬國來朝,域外海外的藩國,跨越千山萬水也要來參拜顓頊。顓頊統轄四方,製定禮儀,後宮井然,百官有序。文官賜給鍾磬,武官賜予兵器。鍾稱為“浮金”,磬名叫“沉明”,都是稀世珍寶,用羽毛輕輕一拂,就能聲震百裏。有一種石頭可以漂浮在水麵上,像浮萍一樣輕盈,用它作材料製成磬,都不用精雕細琢。到了外藩雲集朝貢的時候,鍾磬齊鳴,紅鍾大呂其音清密,飛揚九天雲霄之上,恰似鯨魚渡海歌唱,又似大海揚波雄渾壯魄。
顓頊還有秘密武器——曳影劍,威力極大,能騰空飛翔,千裏之外擊中目標,每發必中,中之必亡。倘若四方有起兵造亂的,曳影劍就能上天入地片刻之間呼嘯而至,一舉擊潰叛軍。曳影劍即便放置不用的時候,也會在劍匣內發出虎嘯龍吟之聲。(想想看,這多麽像導彈啊!)
溟海極北之地,是勃醍國,國中百姓都穿羽毛做的衣服,沒長翅膀也能飛翔,白天走在陽光下也沒有影子,都能活一千歲。他們餓了就吃黑河裏的水藻,渴了就喝陰山上的桂脂。乘風飛翔,踏浪而來。但到了中原,天氣炎熱,他們的羽毛衣服就會脫落,無法騰空了。他們來朝見顓頊,見他麵南背北不怒自威,兩側都是馴服的豹子,王旗上也是精美的豹紋,宮宇雄偉氣象萬千,所有人都為之傾倒。勃醍國使者獻上黑玉做的玉環,色澤純黑熠熠閃光,又奉上黑馬一千匹,都神駿非常。顓頊很高興,賞賜無算。得知他們羽毛盡落不能返鄉,就親自駕駛鐵輪船(天啊,太超前了吧?都有輪船了?),泛過黑水河,抵達極北絕域,當地百姓歡呼雀躍呼之為神。
闇河北岸,有紫桂成林,果實像棗一樣,是神仙種植的。韓終曾到此采藥,賦詩一首:“闇河之桂,實大如棗,得而實之,後天而老。”也就是說,吃了紫桂的果實,可以長生不老。
《拾遺記》的作者是前秦時期的隱士王嘉,史書記載王嘉有方術,隱居清修不問世事,前秦王苻堅多次請他出山做官,但都遭到拒絕,後被後秦王姚萇所殺。《拾遺記》不但文采飛揚,而且想象力極其豐富,甚至都有點科幻色彩,令人咂舌。就像本篇中的“曳影劍”,像極了當今的導彈。鐵輪船更是匪夷所思,須知王嘉可是生活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啊!還有,書中有“淪波舟”,可以潛於水下行進,就是現在的潛艇。“貫月槎”可以飛翔九天之外抵達月球,不正是“宇宙飛船”嗎?看來他不僅是隱士,更是時空穿梭者啊,可惜生活在戰亂年代,最後慘遭橫禍,留下的著作也極少,就連《拾遺記》也殘缺不全,幸虧被南朝梁蕭綺整理收集,否則,這麽一位古聖先賢,就要被淹沒在曆史的塵埃裏了,足可良歎啊!
前秦 王嘉《拾遺記》
104、黃雀報恩
東漢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縣)人楊寶,性情善良。九歲時,到華陰山玩,見一隻黃雀被鴟梟(也就是貓頭鷹)欺負,墜落於地,身上傷痕累累,在地上掙紮哀鳴,但始終飛不起來,又被螞蟻咬齧,苦不堪言。楊寶善心大發,將黃雀拿起來,抱在懷裏暖著,帶回家中,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房梁上。半夜,黃雀忽然慘叫,楊寶點燈查看,見有蚊子騷擾黃雀,叮咬它的傷口,於是將它拿下來,放進裝頭巾的盒子裏,給它喂小黃花。這麽細心照料十幾天,黃雀漸漸傷愈,羽毛也豐滿起來,煞是可愛。而後振臂飛翔,白天出門晚上歸來,仍舊住在巾盒內,如此很多年,黃雀成了楊寶的最忠實的夥伴。
忽然有一天,黃雀帶了一群小鳥飛來,鳴叫不已,繞堂盤旋飛了好幾天才離開。楊寶覺得很奇怪,但不以為意。半夜三更時分,楊寶正在讀書,一位黃衣童子飄然而至,說道:“我是王母娘娘的使者,當日奉命去蓬萊辦差,半路被貓頭鷹所傷,承蒙您的救助,我才得脫大難,王母娘娘知道您的善舉,特命我前來賞賜。”楊寶再三拜謝。黃衣童子將四枚玉環相贈,說道:“這玉環乃是至寶名器,可保您子孫品行高潔富貴榮華,位列三公(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四世不衰。”
後來,楊寶博學仁孝之名大聞於天下,舉孝廉入仕做官。楊寶的兒子楊震,楊震的兒子楊秉,楊秉的兒子楊彪,祖孫四代都位列三公,成為舉世矚目的名門望族。楊震去世下葬的時候,有一隻大鳥從天而降,無數隻黃雀尾隨其後,哀鳴許久才飛走。舉世皆驚,都說是楊家仁孝感動天地,才招來鳥兒祭奠。名士蔡邕聽說此事,曾感慨道:“昔日黃雀報恩而至,奇哉!”
這就是鼎鼎大名的“結草銜環”典故的由來啊!
南朝 梁 吳均《續齊諧記》
是啊,白龍魚服魚蝦可戲啊!王母娘娘的使者化作小黃雀,再沒回複本身之前,恐怕沒有神力,隻是個黃雀,所以才會被貓頭鷹所辱。很多古代傳奇都是如此。
106、鵝籠書生奇幻錄
東晉年間,陽羨(今江蘇宜興)人許彥,背著家養的幾隻鵝去集市上賣,途徑綏安山,遇見一個十七八歲的書生躺在路邊呻吟,許彥心善,問他怎麽了,書生說腳受傷了,疼痛難忍。許彥想幫他,書生笑道:“那我鑽進你的鵝籠裏,你背我到集市上醫治不就行了?”
許彥還以為他開玩笑,背後鵝籠那麽小,他一個大小夥子怎麽可能鑽的進去呢。書生笑了笑,輕輕一跳,真的進了鵝籠。許彥扭頭去看,書生的樣子也沒縮小,跟幾隻鵝坐在一起,鵝也沒驚。更奇怪的是,許彥也不覺得沉,不禁有點犯嘀咕。
那書生輕敲鵝籠:“走吧,哥們兒,還等什麽呢?”
許彥覺得這書生麵善,肯定不會害自己,也就坦然繼續前行。
走了很久,許彥放下鵝籠在一棵大樹下歇息,那書生也從鵝籠內出來。長夜漫漫百無聊賴,書生說道:“哥們兒,要不我弄些酒菜喝幾杯吧?”
許彥說:“那敢情好,不過——”
“不過”還沒出口,那書生已經從嘴裏吐出一個大銅盒子,打開一看,裏邊酒菜齊備,珍饈美味琳琅滿目。盤子碟子都是銅製的,古樸典雅,菜肴異香撲鼻,世所罕有。
許彥也不客氣,拿起來就吃喝起來,二人推杯換盞,不一會兒已是酒意微醺。書生又說:“這麽喝酒也沒啥勁,我有美女相隨,把她叫出來陪酒你看怎麽樣?”
許彥自然說好了。書生一笑,又從嘴巴裏吐出一位小美女來,年約十五六,衣飾華麗,清麗脫俗,大大方方地坐了下來,陪二人喝酒聊天,許彥也樂開了花,不時略近芳澤心猿意馬。
那書生有點喝醉了,躺下就睡著了。
美女湊近許彥,趁勢拋了個媚眼,說道:“我跟這書呆子雖然結婚了,但感情早就破裂了。”
許彥一聽,心跳加速,還以為美女要勾引他。
美女接著說:“我也帶著一個帥哥呢,我老公已經醉得不省人事了,我把情人叫出來喝酒,你待會可別亂說話啊!”
許彥不禁瞠目結舌,美女也從口中吐出一個男子,二十三四歲模樣,相貌英俊,舉手投足間儒雅風流,和許彥寒暄片刻就熟了,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話匣子一打開,天南地北海闊天空地聊了起來。
那書生在一旁翻了個身,大家都有點緊張,小美女趕緊又吐出一個帳篷,把書生罩住。小美女無奈地說:“不行了,我老公得我陪著睡覺啊,要不你們先聊吧。”說罷,鑽進帳篷和書生共寢。
那位帥哥不以為意,悄聲對許彥說:“這小美女雖然待我有情有意,可惜就是有老公了,搞得我很不爽啊!我也帶了一個妞,這會趁他們倆人睡著了,我把她叫出來私會片刻,你可別說漏了啊!”
許彥也隻好點頭答應。
那帥哥也口吐一位美女出來,二十多歲的樣子,豐滿豔麗妖冶動人,坐下來就舉杯飲酒,跟那帥哥調笑親昵了很久,許彥在一邊看得羨慕不已,心癢難耐。
忽然,帳篷內那位書生有動靜了,帥哥警覺,說道:“不好,這二人要醒了,春宵苦短啊!”搖頭歎息,把身邊的豐滿美女吞進口中。不一會兒,帳篷裏的小美女出來,對許彥說:“我老公要醒了,你待會可別亂說話啊!”說罷,將大帥哥也吞了進去。獨自坐到許彥身邊,若無其事的樣子。
那書生伸著懶腰從帳篷裏走出來,笑道:“喝多了小睡片刻,讓你枯坐喝酒,真是不好意思了!今天不早了,我們該分別了。”說話間,把小美女吞了,又把大銅盒子以及酒壺碗碟都吞了進去,隻留一個銅盤,直徑二尺左右,雕飾精美別致,捧著送到許彥麵前,說道:“倉促間也沒什麽好東西,這個銅盤您留著做個紀念吧。”許彥推辭再三,隻好留下。那書生忽地不見了。
太元年間(376年-396年,是東晉皇帝晉孝武帝司馬曜的第二個年號,共計21年),許彥做了蘭台令史,把這個銅盤送給侍中張散,張散仔細觀察銅盤的銘文,上麵寫著“永平三年製”。(永平三年是公元六十年,東漢明帝年號。)
這一篇“鵝籠書生”是《續齊諧記》中最傳神也最有名的一篇,為後世文人所重視,現在讀起來,仍覺得妙不可言。據說此事來源於佛經故事,我沒有考證到原始出處,但該故事之浪漫、新奇,足令人浮想聯翩。
注:
蘭台:漢代宮內藏書之處,以禦史中丞掌之,後世因稱禦史台為“蘭台”。東漢時班固曾為“蘭台令史”,受詔撰史,故後世亦稱史官為蘭台。又唐中宗曾改“秘書省”為蘭台。
南朝 梁 吳均《續齊諧記》
上篇《鵝籠書生》按照古文原文翻譯,應該是屏風而不是帳篷,我倒覺得帳篷嚴實一些,而屏風似乎沒那麽隱秘,所以就寫成帳篷了。
107、空山石響
山東高唐縣郊外有一座鳴石山,絕壁陡直高聳入雲,人們敲打山石,竟能發出清澈悅耳的聲音,聞之令人心曠神怡。晉太康年間(280年四月-289年,是西晉皇帝晉武帝司馬炎的第三個年號,共計10年),隱士田宣在山穀之下清修避世,餐風飲露怡然自得,沒事的時候,經常有節奏地敲打山石,叮叮咚咚,空山幽穀間頓時仙樂飄蕩。每次敲打山石的時候,田宣總隱約看到絕壁之上,有個白色身影在窺視,跟著韻律翩翩起舞,樂聲停止才離去。(多麽像《天龍八部》上麵無量玉璧的仙人身影啊!)
田宣覺得好奇,就找來山裏的樵夫,教他擊打山石,自己爬到山上守候。那白衣人果真又來了,田宣一把拉住不放,非要問他是什麽人不可。
白衣人笑道:“在下姓王,草字中倫,衛國人,周宣王(周朝第十一位王。在位時間(前827 -前781 )。姬姓,名靜(一作靖),周厲王之子,死後被追諡為世宗)時入少室山學道,因為經常奉師命去蓬萊、方丈等仙島,經過這裏,聽到這空山石響,沁人心脾,一時好奇,這才飛身降下偷聽的,兄台勿惱啊!”
田宣哪裏還敢“惱”?高興還來不及呢!在這荒山絕壁隱居是為了什麽?難道真的想當打擊樂大師啊?當然是想尋仙求道啊。這下遇到真神,無論如何不能錯過了!
田宣當即下跪,請他教授道術。王中倫本不願答應,可誰讓自己是個打擊樂迷呢,白聽人家敲石頭那麽多天,總得意思意思啊!無奈之下,留給田宣一枚雀卵石,飄然騰雲而去。
田宣手捧雀卵石研究半天,終究不明所以,後來怕丟了,含在嘴巴裏,這才發現小石頭的威力,居然不覺得饑餓!如此,含著雀卵石一百天,一直神清氣爽不飲不食,不但不餓,精神頭兒反而更好了,於是乎,田宣繼續演奏山石打擊樂,比以前更賣力了,可惜的是,神仙再也沒來過了。
我敲,我敲,我敲敲敲。
敲個仙樂飄飄,敲個神仙來到,敲個長生不老,敲個地動山搖——
唐 段成式《酉陽雜俎》
108、通天犀纛
東海(今屬江蘇連雲港)人蔣潛,一日來到不其縣(今屬山東青島),途徑一處山林,忽然聞到惡臭難當,撲鼻而來,定睛一看,樹下一具屍體已經腐爛,幾隻烏鴉飛上飛下啄食屍體,一個小侏儒,不過三尺高,在勉力驅趕烏鴉,但身小力薄,烏鴉也不懼他,剛趕走不遠就又折回,侏儒不勝其煩。蔣潛覺得奇怪,在一旁看熱鬧,忽然瞥見屍體頭頂插著一根通天犀纛(用通天犀牛角做成的冠簪,一般隻有貴族才能擁有),蔣潛不禁眼一亮,這根通天犀纛可是個寶貝,起碼價值幾萬錢。那侏儒很識趣的不見了,蔣潛四下看看沒有人,上前拔下通天犀纛,做賊般急急離開。回身看時,隻見很多烏鴉墜下,拚命啄食屍體,再也不見侏儒驅趕。
蔣潛為了巴結差事,把通天犀纛獻給了武陵王司馬晞(字道叔,東晉元帝司馬睿第四子),謀求一官半職,司馬晞接過寶貝歡喜異常,當即佩戴,不料,沒幾天就死了。臨終前,司馬晞覺得這物件不祥,布施給了前來做法事的和尚。
後來,王武剛花了九萬錢從和尚那裏買來通天犀纛,後來輾轉落到了褚太宰(褚澄(?—499),字彥道,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生活在南朝宋齊年代,出身於名門望族)手裏,褚太宰又把它送給了南齊豫章王蕭嶷,豫章王得了這不祥之物後,也很快薨逝,其妻江夫人把通天犀纛斷成幾截打磨成發釵。這一斷可不打緊,江夫人每夜都做噩夢,一個小侏儒繞床啼哭,哀痛欲絕地說道:“為什麽把我斷成幾截,我招誰惹誰了?我要上天庭告狀,懲罰你!你等著!你會有報應的!”
江夫人自此臥床不起,不到一個月被折磨致死,死後,通天犀纛打磨成的釵也就消失了。
我不禁想起了薩拉熱窩事件費迪南大公遇刺時乘坐的那輛轎車,據說也是被詛咒了,先後收藏這輛車的很多人都死於非命,後來被某博物館收藏才消停。
這枚詭異的通天犀纛也很類似,它好象不是被詛咒的,而是有靈性的,甚至它本就是那侏儒的化身,原本忠心護主,但主人死於非命,屍體被烏鴉啄食自己都無可奈何,而後流落無數主人之手,心懷怨毒也就無可厚非了。最可恨的就是那個蔣潛,可惜原文沒說他的下場,倒是後來倒黴的幾位達官貴人,無端暴死,冤冤相報,似乎沒那麽準確啊!
南朝 梁 吳均《續齊諧記》
性格隻是一方麵,主要還是西晉司馬家族的腐朽和黑暗啊。另外,嵇康是曹魏皇族駙馬,司馬家早視其為眼中釘肉中刺了。
109、諸般染鋪
王錫文在京師臨安府的時候,有天在街上閑逛,看見一個男子推著一輛小車,車上擺放著一個瓦罐,瓦罐很普通,略有花紋而已。車兩側有架子,上麵搭著十幾條五顏六色的布條,很是鮮亮,旁邊立一木牌,寫道:“諸般染鋪”。那哥們兒放聲吆喝,意思是可以拿白白布來染顏色,頃刻就能染好,而且價錢很便宜。街上行人被他車上懸掛的布條所吸引,都嘖嘖生歎,說染的顏色很漂亮,比附近大染莊染的色澤都好。但是,所有人都很疑惑,見他就帶一個瓦罐,顯然隻是一種顏料罷了,而且瓦罐內隻是渾濁的濃稠液體罷了,並不見奇,都搖頭不敢相信。
那哥們兒笑道:“諸位不信也在情理之中,這樣吧,誰家有白布,可以免費試驗一下。”
附近一中年婦女見有便宜可占,趕緊顛顛兒地從家裏拿出一塊白布,遞給那哥們兒,說要染成翠綠色。那哥們兒拿起白布就丟進瓦罐內,頃刻撈起來瀝幹水,果真翠綠鮮亮色澤溫潤,所有人都驚呆了,齊聲叫好。
旁邊閑漢也拿出一塊白布來,故意刁難說道:“哥們兒,我要染成紅色,血紅血紅的那種!你要做得到,我給你三倍價錢!”
那哥們兒笑了笑,點點頭,接過白布如法炮製,撈出來一甩,果真染成血紅的顏色!
圍觀群眾沸騰了,閑漢無奈地掏出銀子,灰溜溜地走了。
廣告效應出來了,很多人拿著白布、白絹紛至遝來,或紫、或黃、或綠、或藍,總之顏色不一而足,都是投進這一個瓦罐內,頃刻立得,顧客都是滿意而歸讚不絕口。
整整染了一整天,那哥們兒賺得盆滿缽滿,稱心而去,有好事者偷看他車上的瓦罐,染料居然還沒有用光。
王錫文也是百思不得其解,須知即便是染坊染布匹,也得浸泡在染料缸內足足一天才能達到顏色效果,而且顏料必須分門別類,決不可混搭才行,這街上男子的“諸般染鋪”真是神鬼莫測啊!
這事我確信是真實的,可是,也太神了吧,古代劉謙?那誰是托呢?
至於王錫文,名不見經傳,估計是作者洪邁的朋友。
南宋 洪邁《夷堅誌》
110、鹹陽宮異物
公元前206年,劉邦進入鹹陽,秦三世子嬰獻上傳國玉璽,自縛於城外,秦亡。劉邦約法三章,百姓為之雀躍。而後,劉邦巡視鹹陽宮,遍查府庫珍寶,金玉珍寶不計其數,看得劉三兒眼花繚亂瞠目結舌。
其中一件寶貝極為精美,是一盞青玉做的五枝燈,高七尺五寸,雕成蟠螭(是龍屬的蛇狀神怪之物,是一種沒有角的早期龍)的模樣,用嘴巴銜著燈,燈一點燃,蟠螭的鱗甲都會豎起來,好像要飛動一樣,燈柱上刻著星宿圖,群星璀璨閃亮滿室通明。
還有銅人十二個,惟妙惟肖,端坐於幾案上,每人手中都拿著一件樂器,琴、瑟、築、笙齊備。案幾之下安裝著兩根銅管,彎曲向上數尺高,開口都在案幾後麵,其中一個銅管內有根繩子,有手指粗,想要演奏樂曲時,令一人一邊吹空管,一邊抽動繩子,十二個銅人就會自動合奏樂曲,就像真人樂隊演奏的一樣動聽悅耳。
還有一張古琴,長六尺,安裝了十三根琴弦,二十六根係琴弦的繩子都用七寶(七寶為紅玉髓、蜜蠟、硨渠、珍珠、珊瑚、金、銀,稱為“西方七寶”,這裏該是代稱珍寶)裝飾,刻著銘文“璠嶼之樂”。(璠嶼指的是最珍貴最華美的玉)
另有一根玉管長二尺三寸,二十六個孔,輕輕吹動就能產生幻影,眼前車馬山林,河流山川,宛若置身其中,隻要停下來,幻影馬上就不見了,玉管上的銘文為“昭華之琯”。
最神奇的莫過於一麵方鏡,寬四尺,高五尺九寸,鏡內外都透出光芒,人走上前去照,人影卻是倒立著的,用手拍心口,五髒六腑立刻清晰得纖毫畢現,極為詭異,卻對人沒什麽損害。隻要有病,以手掩心來照,就能知道毛病出在哪兒了。據說,秦始皇還用這麵銅鏡照宮女嬪妃,哪個女人有邪心異誌,鏡中影子必定膽張心動,秦始皇就會毫不猶豫殺掉她。
後來,項羽大軍趕到,劉邦不敢和項羽火拚,把珍寶封存入庫秋毫無犯,還軍霸上。鴻門宴後,項羽趾高氣揚地開進鹹陽宮,將珍寶掃蕩一空,還火燒阿房宮,大火三月不絕。這些珍寶也就不知所蹤了。
玉管就是古代的幻燈片了,奇哉!
那麵神奇的方鏡,多麽像如今的X光機啊!太科幻了吧!
還有十二銅人仿真樂隊,恐怕現在也很難做到吧?
作者寫得如臨親見,相信應該是真實的。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奇珍異寶不知所蹤,多少“高科技”失傳,想來真是令人遺憾啊!
《西京雜記》
漢 劉歆(撰)
東晉 葛洪(集)
最近看了一個紀錄片《獵戶座陰謀》,短短二十分鍾,但精彩紛呈,他的觀點我很讚同——一、我們現在的地球人並非第一代地球人,之前已經滅絕三到四代了,否則古籍以及考古發現很多古代“高科技”產品,居然是我們現代所無法企及的!二、當今科技水平超出我們一般大眾的想象,隻是為了利益集團的暴利,這才隱藏著不讓大眾利用。
因此我就覺得上文中《鹹陽宮異物》有可能是真的,道理也在於此。
111、大孤山龍
南宋年間,陳晦叔曾任江西轉運使,下車伊始,便率一隊人馬駕一座軍艦浩浩蕩蕩地去轄地四處巡查,經過吳城(今屬江西永修縣)的一座廟,上岸進廟休息,見廟中所供神像殘破不堪籍籍無名,就不大在意,態度倨傲,沒有參拜進香,更沒有供奉祭祀。晚上登船準備繼續前行,江麵上頓時風雨大作掀起驚濤駭浪,兩個桅杆都被折斷,船夫和軍士們想盡千方百計這才維持住平衡,座艦才免於傾覆。第二天才勉強抵達南康(今屬江西贛州)。船夫是本地人,久曆風雨深明就裏,就向陳晦叔稟告,請他派人拿一頭豬去昨日廟裏祭祀,否則還會有危險。
陳晦叔說道:“既然如此,我還吝嗇一頭豬嗎?”就立刻派人去辦,但心裏很不忿,嘀嘀咕咕罵罵咧咧。
祭祀的人回來,陳晦叔立即下令開船,但剛剛離岸,就被一陣大風刮了回來,如此四五次,船就是不能前行一步。船夫又請陳晦叔親自去祭拜,陳晦叔急了,怒斥船夫,說道:“我堂堂朝廷大員,執掌一省大權,豈能懼怕這小小毛神?船要是還不能開動,我先斬了你!”
船夫嚇得渾身哆嗦,知道再勸無用,隻得硬著頭皮再次開船。這才勉強繼續前行。
到了第三天,船行至大孤山附近,忽然天昏地黑,風雨交加雷電響徹天空,巨浪滔天,船被掀起幾丈高,而後又被甩下無底深淵,如此幾次,座艦幾乎被撕裂。閃電光亮之下,隻見一頭巨龍出現在水麵上,和桅杆一般高,眼大如鬥,射出耀眼的光芒,巨龍四周,無數麵目猙獰的鬼怪飛騰環繞在空中。
船上所有的人都嚇得麵無人色,知道命不久矣。船夫很有經驗,讓所有船工和軍士都把衣帶綁結在一起,一方麵彼此有個照應,另一方麵即便是船沉被淹死,屍體也比較容易被找到。所有人都淚如雨下,隻得照辦。
殿前司檢兵將官牛信以及幾個武官蜷縮在另一個船艙,見狀都要商量著跳下船逃命,甲板上跑下一個老頭,白發如雪頭戴青巾,頭頂挽著一個小髻,看上去鶴發童顏仙風道骨,對諸位武官說道:“不關你們的事,諸公不要害怕。”說罷就不見了。
陳晦叔知道自己是罪魁禍首,避無可避,隻得穿戴齊楚,強自鎮定地來到甲板上,匍匐跪下,顫聲說道:“我罪無可恕,請上仙息怒,饒過這一船隨從吧!上仙若能垂憐,饒恕於我,我這就派人重修廟宇四時祭拜香火不絕,並獻佛經一千卷供奉上仙。”陳晦叔聲淚俱下,態度極為誠懇。不一會兒,巨龍漸去,風雨也漸漸消散,轉瞬之間已是豔陽高照風平浪靜。大家看四周景色,才發現船已經逆流而上行駛了四十裏。
陳晦叔劫後重生,感慨萬千,一邊驚魂未定地擦著冷汗,一邊吩咐屬下趕緊去安排重修廟宇,從那之後,陳晦叔逢廟必拜,待人接物也溫文儒雅謙恭有禮,高官厚祿一生不絕。
注:轉運使——宋太宗時於各路(宋朝的路相當於省)設轉運使,稱某路諸州水陸轉運使,其官衙稱轉運使司,俗稱漕司。轉運使除掌握一路或數路財賦外,還兼領考察地方官吏、維持治安、清點刑獄、舉賢薦能等職責。宋真宗景德四年 (公元1007年)以前,轉運使職掌擴大,實際上已成為一路之最高行政長官。
我不禁想起一件趣事,2003年夏天,我在拍我的第一部電視劇《緊急追蹤》的時候,當時是在河南林州的山區,山裏有座寺院叫覺仁寺,是我們的外景地之一,寺院不大,但依山而建,也稱得上雄偉,因為當地旅遊事業正在起步階段,遊客很少,香火不旺,我們劇組去幾十個人,寺裏的尼姑很是高興。布景的間隙,我就發現寺大門外有一株很粗大的銀杏樹,一問居然有上千年的曆史了,我見銀杏樹樹枝上都懸掛著很多布條,詢問尼姑,尼姑說施主隻要布什點錢,把名字寫在一塊布條上,綁在銀杏樹枝上,許個願,然後繞樹走三圈,就能心想事成。我當時二話不說,就掏了十塊錢,拿布條寫了自己的名字,然後虔誠地許願,雙手合什,繞樹開始轉圈。這時候,我們組裏一個演員,看見我在轉圈,就跑到我身後,也跟著我轉,尼姑在一邊說他:“你沒布施錢,不能許願!”那哥們兒絲毫不在乎,一笑置之,就是不掏錢。正在這時,怪事出現了,一隻馬蜂很凶狠地從我頭頂上方飛過,準確無誤地叮在我身後那哥們兒的右眼眼皮上,那哥們兒“哇”地慘叫一聲,捂著眼睛就蹲在地上。組裏很多人來看,他放下手,右眼皮已經腫得老高了。尼姑在旁解說情況,組裏人已是全信,紛紛掏錢許願。問題是那位演員哥們兒,馬上就要拍他的戲了,眼皮腫得像玉米粒,已經不接戲了,可怎麽拍啊?導演急了,讓那哥們兒去求尼姑,乖乖地掏了十塊錢,也繞樹許了願。尼姑用不知什麽草藥給他擦了傷口,很快就消腫了,拍攝這才沒被耽擱。
想想看,跟前麵的大孤山龍的故事有些類似吧?雖然故事格局差遠了,一個是巨龍一個是馬蜂,但道理都是一樣的。
萬物皆有靈,你可以不信它,但絕不能褻瀆它,就是這個道理。
阿彌陀佛!
《夷堅誌》
112、樊噲問祥瑞
西漢開國大將樊噲,是呂後的妹夫,生性粗魯豪邁,沒什麽文化,但絲毫不以為恥,經常向別人求教。
一天,他又想不通一件事,就問陸賈:“聽說古往今來的帝王都是受命於天,上天事先都會降下吉祥的征兆,到底是不是真的啊?我讀書少,你可別唬我。”
陸賈笑了笑,一本正經地說:“當然是真的了。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都有征兆,何況是帝王興衰大事?”
樊噲狐疑:“是嗎?我還第一次聽說呢,快跟我說說,待會哥們兒請你喝酒!”
陸賈說道:“比如說,眼皮跳就是要有好酒好肉了,也就是有人請客,不瞞你說,我剛才還眼皮跳呢,這不你就來請我了!燈火突然跳動冒燈花,就要得到意外之財。喜鵲門前叫,貴客馬上就來到!蜘蛛爬滿屋,喜事來招呼!所以啊,你隻要眼皮跳,就得趕緊祈禱;燈冒火花,就趕緊跪下來參拜;喜鵲盈門,趕緊拿東西喂它;蜘蛛爬滿屋,可千萬別打,乖乖等它們爬走為妙。這樣才能靈驗!”
樊噲傻眼了:“糟了,昨晚打死一隻蜘蛛!”
陸賈暗笑:“一隻沒事。你聽我說嘛!”
樊噲心悅誠服:“你說你說,到底讀過大書啊,就是比俺這粗人牛啊!”
陸賈狡猾地笑了笑,接著說道:“小事兒都有征兆,何況天下大業帝王尊位?非得是天命所歸不可!天降祥瑞,就是上天降下來的珍寶信物,伏羲王天下,龍馬背河圖出黃河,大禹攝九州,神龜負洛書出洛水,就是這個道理,非有德者不能得!強求不來的!”
樊噲思索再三,恍然大悟:“哦,難怪劉三兒那德行,居然能得天下當皇帝!項王英雄蓋世,卻自刎烏江,這上哪兒說理去呢?”
陸賈笑道:“行了,別想那麽多了,哪兒吃去?”
樊噲嗬嗬一笑:“你剛才眼皮跳,有沒有馬上跪地祈禱啊?”
陸賈傻眼:“你什麽意思啊?”
《西京雜記》
拜天神佛聖請天上三萬六千六百六十個正神到位
玉皇大帝、觀音菩薩、王母娘娘寫下這封信,請世人傳告。信中的事發生在南山區西建學校。一位女生徐見在路遇到一位老大娘,背個包袱走得滿頭大汗,她對小學生說:“請幫我把包袱放下來。”小學生背過包袱向前走去,不一會兒,小學生回頭一看,老大娘不見了,包袱變成一封信,她覺得怪怪的,就走到學校裏,把信交給了校長,信寫到:“王母娘娘到人間,請世人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不論男女老少,保全家平安,若說壞話、不信的話,觀音今後給一個報應。”初時這位校長不信,後來他想真有不傳出去罪過是無邊的,其中信的意思是今年五月初五有毒蛇虎狼橫路;九月初九日,更有不利現象,死屍遍地,風雨不順,有屋無人住,晝夜不安,夫妻不和,有米無人煮,兒女不相識,有飯無人吃,難過太平年,吃食都有毒,相信的人有搭救,不信十月歸天,相信者把信帶在身邊,相信全家平安。這封信是玉皇大帝、觀音菩薩傳給人們的,請注意五月十五日、二十五夜間有人敲門不能搭理,隻要每人把信帶在身上,可保平安,善男信女把信傳揚出去或抄出去,急速傳給眾皆知,可保全家平安。安度晚年福康安,一帆風順。附王母娘娘的一封信講:信的開頭寫如來佛祖、王母娘娘、玉皇大帝、觀音娘娘四位大聖,因時不若手民通知萬民不要愁,生死土加上十愁:一愁風雨不順,二愁有屋無人住,三愁人間不平等,四愁夫妻不圓,五愁兒女不見麵,六愁死人不相見,七愁屍骨無人埋,八愁兒女不齊全,九愁有飯無人食,十愁難過太平年。看了信之後,若相信為好,如來佛祖、觀音娘娘、王母娘娘、玉皇大帝勸你如能吃可免此災難,困為今後未滅人,若二月初二吃素的免災,三月十五日男女不要坐門坎,不能到處大小便,五月有神下殺妖,凡行善者保,行惡者則亡,五月觀音有藥:用生薑三片,紫草、胡根少許服,在七月十七日要防妖精作怪,九月間死人無數,十月雞狗不叫的妖怪擾亂。請每日上香,請念如來佛祖、觀音娘娘、王母娘娘、玉皇大帝。冬月初一,可見 瘋 狗上街,大雨傾盆,點清香一柱插門前,可免此災,請將此信傳給別人越多越好,傳一人保本身,傳十人保兒女,傳百人保全家,傳千人保千人,傳萬人保萬人,生命不期而來,救眾生,凡事念默如來佛祖、觀音娘娘、王母娘娘、玉皇大帝,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救眾生。此信不但利人、利民,請多抄送,行善者保,行惡者自取滅亡,觀音娘娘、王母娘娘請各位哥煙民注意:七月九日太歲老君下凡,二杯清茶,三杯酒,中午十二時拜敬,六月十九日供青果,七月十七日供青果,九月二十九日有人敲門不開,十二月二十一日有妖怪下來,晚上八時要關門。
沒看明白啥意思啊?
113、曲水流觴
晉武帝司馬炎詢問尚書郎屬官虞仲洽:“三月三日上巳節水邊洗濯辟邪的儀式,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
虞仲洽說道:“漢章帝的時候,平原縣(今山東省西北部)徐肇,三月初一生了三個女兒,三月三日就都夭折了,一村人都覺得怪異,是不祥之兆,徐肇就把三個女兒的屍體抱到水邊洗濯,來驅除邪穢,由此而流傳,至今不絕。”
晉武帝說:“你說的要是真的,看來不是好事啊!”
尚書郎束皙說道:“虞老二知道什麽,胡說八道嘛!我來告訴陛下上巳節的由來吧。當年周公建成洛邑,在洛水邊宴請賓客,就把酒杯放在水麵上,任其漂流而去,成為一時佳話,古詩雲:羽觴隨波流,說的就是當時的盛況。秦昭王時,上巳節修褉,大宴群臣於河曲(今屬山西省忻州市,山、陝、內蒙交界處,黃河由此折向東流),一個金人從黃河波濤之中浮起,獻上水心劍,說道:大王能稱霸西戎。而後,秦昭王吞並西戎之地,稱霸諸侯,雄視天下,就將此地命名為曲水。西漢東漢沿襲成風俗,上巳節就成為重要的節日。”
晉武帝笑道:“原來如此啊!”
各賜二人五十金。虞仲洽明明說錯了,反而升為城陽(今屬山東青島)縣令,真是奇怪了。
注:上巳節是中國漢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俗稱三月三,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後來固定在夏曆三月初三。“上巳”最早出現在漢初的文獻。《周禮》鄭玄注:“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據記載,春秋時期上巳節已在流行。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就是寫的當時的情形。
南朝 梁 吳均《續齊諧記》
傅抱石《修褉圖》
<img src="http://img2.laibafile.cn/laiba/images/35208566/12706119731187413313/A/1/m.jpg">
晉武帝問尚書郎摯虞仲洽:“三月三日曲水,其義何旨?”答曰:“漢章帝時,平原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俱亡,一村以為怪。乃相與至水濱盥洗,因流以濫觴,曲水之義,蓋自此矣。”帝曰:“若如所談,便非嘉事也。”尚書郎束晰進曰:“摯虞小生,不足以知此。臣請說其始。昔周公成洛邑,因流水泛酒,故逸詩雲:羽觴隨波流。又秦昭王三月上巳,置酒河曲,見金人自河而出,奉水心劍曰:令君製有西夏。及秦霸諸侯,乃因此處立為曲水。二漢相緣,皆為盛集。”帝曰:“善。”賜金五十斤,左遷仲洽為城陽令。
114、昆侖奴
唐代宗大曆年間(766年-779年,唐代宗李豫年號),有一位姓崔的年輕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父地位顯赫,跟當朝一品元勳關係很好。崔生當時做千牛衛(唐代設左右千牛衛,為禁衛之一),算得上少年得誌。他父親聽說一品元勳生病了,就讓他攜帶厚禮去看望。
崔生當時稱得上青春偶像,麵如冠玉目似朗星,性情耿直,談吐儒雅不凡,語調清雅,稱得上才貌雙全,可謂“玉樹臨風勝潘安一朵梨花壓海棠”。
來到一品元勳府中,朱門廣廈奢華無比,崔生也有點心旌神馳。絕代佳人卷簾相迎,請崔生到內堂說話。一品元勳和崔生落座,賓主之間進行了融洽的交談,並對雙方感興趣的話題展開了非正式的討論。期間,三位容貌絕世的美女端著純金的盤子款款入內,盤子裏盛放著用蜜水浸泡過的桃子。一品元勳令其中一位紅衣美女舉著盤子送到崔生嘴邊,請他食用,崔生很害羞,不好意思吃,紅衣美女微微一笑,用湯匙舀了一塊送到崔生嘴裏,崔生隻好吃了下去,紅衣美女衝催生嫣然一笑,侍立一旁。崔生三魂出竅七魄不存,完全被紅衣美女所吸引了。一品元勳說道:“賢侄再有空,可要常來啊,別疏遠老夫啊!”
崔生這才回過神來,點頭稱是。一品元勳令紅衣美女送崔生出門。臨別依依,崔生回身看她,那美女眼含淚光也是戀戀不舍,她舉起纖纖素手伸出三根手指,又連續翻了三次手掌,然後指了指胸前的一麵小圓鏡,輕聲說道:“你可要記清楚了!”紅衣美女回身而去,崔生也隻得悵然離開。
崔生回到家中,跟父親匯報情況之後,就回到書院,已是心醉神迷惆悵不已,容貌清減茶飯不思神情恍惚,顯然是害了相思病了。情思難解,他賦詩一首:
誤到蓬山頂上遊,明璫玉女動星眸。
朱扉半掩深宮月,應照璚芝雪豔愁。
周圍的人看了這首詩,都不明所以。
崔家有一個昆侖奴名叫磨勒,看出崔生有心事,就很關切地問道:“郎君這是怎麽了?你有什麽心事,何不告訴我呢,我好為你分憂解難啊!”
崔生歎息一聲,說道:“我的心事,告訴你沒用!”
磨勒說:“你說吧,我一定能為你解除煩惱。”
崔生也想找個信賴的人傾訴,就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
磨勒笑道:“這是小事一樁啊,郎君何不早點告訴我,自己鬱悶這麽些天,都瘦了。”
崔生又告訴他紅衣美女臨別的手語,說自己百思不得其解。
磨勒笑道:“這有何難?一品元勳家中有十院歌姬,那姑娘豎起三個指頭,就是說自己住在第三院,反掌三次,三五一十五,說的就是十五那天,胸前小圓鏡代表月亮,十五皓月當空嘛,約你那天見麵呢!”
崔生喜出望外,問道:“那你怎麽幫我?”
磨勒道:“後天晚上就是十五夜,請郎君準備好深青色的絹帛兩匹,給你做緊身夜行衣。一品元勳家中有惡犬守住歌姬院門,那可是純種雪山藏獒啊,警惕如神,凶猛似虎,普通人進去就會被咬死。這世上除了我,沒人能打死這條惡犬,我今晚就去殺了它,免得礙手礙腳。”
崔生欣喜不已,好酒好肉款待昆侖奴。
酒足飯飽之後,磨勒拿著錬椎起身離去。頃刻返回,就說惡犬已除,沒有障礙了。
十五晚上三更時分,崔生穿上深青色緊身衣,被磨勒背在背上,騰空而起穿房越戶,轉瞬之間越過十幾重院落,來到第三歌姬院外。繡樓門戶虛掩,燈還亮著,透過窗戶,看見紅衣美女在歎息,不施粉黛不戴首飾,愁容慘淡滿腹哀怨,口占一首詩:
深洞鶯啼恨阮郎,偷來花下解珠璫。
碧雲飄斷音書絕,空依玉簫愁鳳凰。
磨勒四處查探一番,知道護衛已經歇息,周圍寂靜無人,就解下崔生,推著他掀開門簾而入。
紅衣美女見崔生真的來了,歡喜異常喜極而泣,二人執手相看,脈脈含情。
紅衣美女說道:“郎君聰明絕頂,果真洞察我手語的意思,隻是不知道你有何神術,居然能來到這裏?”
崔生就說是磨勒背著他飛來的。紅衣美女問道:“磨勒現在何處?”
崔生:“就在簾外守護。”
紅衣美女請磨勒進來,用金杯盛酒請他喝。
紅衣美女含淚說道:“我家本是富戶,世代居住在朔方(唐代方鎮,治所在靈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肅靈武),一品元勳仗勢欺人,強取豪奪,逼我做侍妾,我忍辱蒙垢,苟且偷生,就是想逃出牢籠。在這裏雖然錦衣玉食榮華富貴,雲屏綺羅繡被珠翠,但是被逼無奈非我所願,日日惆悵鬱結。郎君的仆人有神術,何不請他幫忙救我出去呢?如果我重獲自由,當服侍郎君一生一世,雖死無悔。”
崔生悶悶不語。
磨勒說道:“看來這姑娘是真心實意的,郎君不要惆悵,小事一樁了。”
紅衣美女愁容頓解,她讓磨勒先將這些年積攢的金珠寶貝私房錢帶出去,如此來回三趟才運完。隨後,磨勒背起崔生和美女飛騰而出,越過十幾道院落,府中警衛渾然不覺。
崔生將紅衣美女匿藏在書院,好生纏綿起來。
第二天天亮,一品元勳家鬧翻了天,戒備森嚴之下居然逃了歌姬無人察覺,凶猛無比的神犬居然斃命,一品元勳極為驚駭,說道:“我家深宅大院門戶森嚴,來人居然飛來飛去神不知鬼不覺,肯定是俠士所為!算了,一個歌姬而已,何足掛齒?這事不可聲張,免得招來災禍。”
美女住在崔生家兩年多,夫妻恩愛。春花爛漫時節,二人趕著馬車到曲江(位於今西安城區東南部,為唐代著名的曲江皇家園林所在地,境內有的曲江池、大雁塔及大唐芙蓉園等風景名勝古跡)踏青遊玩,被一品元勳家仆人暗中認了出來,立馬趕回來報告。一品元勳很驚訝,請崔生過府責問,崔生當時就慫了,把事情的本末一一道來。
一品元勳怒道:“這個歌姬罪無可恕!不過既然已經跟了公子兩年多了,送給你也無妨,這事可以免予追究!不過,你那個昆侖奴神勇非常,一旦為惡危害甚大,我要除掉他以免後患無窮!”
崔生也不敢為昆侖奴爭辯。
一隊裝備精良的軍士很快包圍了崔府,嚴陣以待捉拿磨勒。磨勒手持匕首,飛過高高的院牆,身姿如雄鷹一般,軍士們張弓引箭,箭矢如雨,但沒有一支箭命中的。磨勒頃刻之間已經飛遠了,不知所蹤。崔家舉府上下驚駭不已,都不知道磨勒有此神技。
一品元勳聽說磨勒逃脫,既後悔又擔心,懊惱不已,日夜令軍士嚴加看守,闔府上下人人自危戰戰兢兢,但過了一年也沒事發生。
十幾年後,崔家有人看見磨勒在洛陽集市上賣藥,容貌未改,依舊那麽英武雄健。
昆侖奴,不愧真英雄!主人背叛,一品元勳加害,返回去殺之易如反掌,但就是仁義,不願意或者不屑於傷他們分毫!身懷絕技卻寧肯賣藥為生也怡然自得,境界之高令人歎服!
此一篇,不愧唐傳奇經典之作!
唐 裴鉶《傳奇》
我國的許多地方都出土了唐代黑人俑,20世紀40年代,西安地區出土的唐代黑人俑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隨後唐代黑人俑被不斷發現。為了查明唐代黑人來源問題,葛承雍教授遍查了各種史料,並在唐代黑人俑最多的西安幾個曆史博物館和文物庫房進行了仔細的辨認,與同行討論磋商後,提出唐代黑人來源不是非洲而是東南亞和南亞的新解釋。這一論文發表在最近出版的學術刊物《中華文史論叢》上。
葛承雍仔細分析了非洲黑人和南海黑人的區別,盡管他們都體黑卷發,但兩者在外形上有差異。被稱為“昆侖奴”的南海黑人不是非洲的尼格羅人種,而應該是尼格裏托人,又叫矮黑人,一直到現在這些類似非洲黑人的部落和種族仍散居在馬來半島以南的諸海島上。
當時黑人為什麽會來到中國呢?葛承雍教授說,一種是作為年貢送往京城長安,一種是作為土著“蠻鬼”被掠賣到沿海或內地,還有一種是跟隨東南亞或南亞使節入華被遺留者。
許多人知道唐代詩人張籍寫過一首詩叫《昆侖兒》:
昆侖家住海中州,蠻客將來漢地遊。
言語解教秦吉了,波濤初過鬱林洲。
金環欲落曾穿耳,螺髻長卷不裹頭。
自愛肌膚黑如漆,行時半脫木綿裘。
早在唐朝,長安就已經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了,各種膚色的人滿街走,見怪不怪。當時流傳的一句行話,叫做“昆侖奴,新羅婢”。新羅的婢女等同於今天的菲傭,受過專業訓練,乖巧能幹;而昆侖奴個個體壯如牛,性情溫良,踏實耿直,貴族豪門都搶著要。
許多人不知道在中國唐朝時期黑人奴仆和黑人藝人很多。“唐代還有黑人?”當我和許多朋友談到葛承雍教授關於唐代黑人來源問題的研究成果時,他們的臉上馬上顯現驚訝懷疑的表情。他們似乎並不關心葛承雍教授研究的“從哪裏來”這個主要問題,而更關心唐代中國有很多黑人這種說法是否屬實。我和幾位日本人談起這個問題時,他們更是難以相信,一再問:“有什麽證據嗎?”葛承雍教授是國家文物局下屬的文物出版社的副總編輯,他說,確實很少有人知道這件事,甚至連他的同事都提出了同樣的疑問。
也難怪,我們學過關於唐朝的曆史,看過關於唐朝的電影和電視劇,讀過關於唐朝的小說,但是似乎從未發現唐代黑人的影子。
電視劇《大明宮詞》裏有一段情節表現了這個事實:
太平公主與韋氏瀏覽於街頭,旁邊叫賣的商販吸引著她們。最終,太平公主拉著韋氏來到一處賣麵具的攤位前。
太平公主:這是什麽麵具?黑如鍋底,鼻子這麽寬……
攤主:公子不知,這叫昆侖奴麵具,大海盜王世傑剛剛從海那邊販回來一批昆侖奴,個個體壯如牛,卻性情溫良,踏實肯幹,一到長安就被貴族豪門瓜分殆盡。如今,上街能帶兩個昆侖奴保鏢,是世家少爺們最時興的玩意兒!小姐何不趁過節也買兩個麵具,趕趕時髦?
當時許多人在看過這段後向葛教授請教關於昆侖奴的問題。原來唐朝人所稱呼的昆侖奴就是黑人奴仆。在唐代各類史書和筆記小說中,“昆侖”二字甚至作為形容詞用來描述臉麵烏黑的中國人。
<img src="http://img1.laibafile.cn/laiba/images/35208566/12706582880050841676/A/1/m.jpg">
作者:黑貓曆險記 回複日期:2010-4-8 0:15:00 313#
帝曰:“善。”賜金五十斤,左遷仲洽為城陽令。
--------------
這50金是賜給束皙呀,漢代尊右,左遷是降職嘍~。尚書郎變縣令不是中央下放到地方了嘛。
ps:八音盒是不用電滴,是一種齒輪帶動的小玩藝,人力轉動把手來發音~
多謝了,兄台不愧為達人啊!
昆侖奴連環畫
<img src="http://img1.laibafile.cn/laiba/images/35208566/12707025891285190102/A/1/m.jpg">
115、元稹烹鯉得鏡
丞相元稹曾鎮守江夏(今屬武漢),秋日傍晚,登黃鶴樓遠眺,遙望江漢匯流,浩浩蕩蕩,依稀間,遠處水麵上有星星閃光,若隱若現,不禁狐疑。元稹喚來親隨,令他前去查看查看。
親隨趕緊下樓,駕一葉小船徑直向閃光處行駛,走近一看,卻隻是一艘小漁船,閃光已經不見了。親隨問船夫:“可曾看見附近有閃光出現?”
船夫說道:“沒有啊,剛才我抓了一隻鯉魚,別的什麽都沒看見啊。”
親隨無奈,隻好花錢把那隻鯉魚買了回去。
返回黃鶴樓,元稹令廚子把鯉魚剖開,魚肚子裏居然掏出兩麵小銅鏡,都隻有古時候的大銅錢那麽大,兩麵小銅鏡還能扣在一起合二為一,鏡子背後凸現兩條龍來,雖然很小,但是龍的鱗甲、爪子、胡須、龍角都惟妙惟肖非常精致。打開來,又分成兩麵,就會閃耀熠熠光芒。元稹視其為珍寶,白天隨身攜帶時時把玩,晚上放在臥室內存頭巾的盒子裏。元稹去世之後,這兩麵小銅鏡也就不知所蹤了。
關於銅鏡的傳說很多,古人認為銅鏡日日照人,就能吸收人的精氣神,逐漸也就有了靈性。前麵我寫到的《敬元穎》的“夷則之鏡”出自穀神子的《博異誌》,也屬名篇。還有《破鏡重圓》的故事,亂世兒女飄零之後重逢,也實在令人感慨。而本篇的小銅鏡,則另辟蹊徑,雖小卻精致靈動,再加上和大詩人元稹息息相關,無疑增添了它的浪漫傳奇色彩。
唐 皇甫枚《三水小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