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軍事:趙構為何殺嶽飛:被兵變嚇破膽 怕嶽飛步此二人後塵

趙構為何殺嶽飛:被兵變嚇破膽 怕嶽飛步此二人後塵
趙構對待嶽飛“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為什麽會有兩種極端情況呢?其中原因,值得深思。紹興三年(1133),嶽飛率軍大破李成,穩定了長江荊、襄等地的亂局。趙構聞訊,下詔授予嶽飛“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製置使,封武昌縣開國子”。

製置使相當於節度使,宋承唐製,節度使是鎮守地方的最高官職,掌握數州民政與財政大權,是實職。從趙匡胤兩次杯酒釋兵權後,宋代的節度使之職已經成為榮譽虛銜,而且隻是遙領,人則留在朝堂,有事與官家談天說地,無事回府中歌兒舞女享受人生。“武昌縣開國子”這個職務一旦授予,世代相襲,哪怕是後人犯了罪,也可以罪減一等從輕處罰。宋時爵位分五等:公、侯、伯、子、男。嶽飛出身農家,成為子爵後,身份地位與從前截然不同。

按宣和四年(1122)嶽飛20歲從軍計算,這個時候嶽飛年齡不會超過32歲。而立之年即官拜節度使之職,一百多年來,除了宋太祖趙匡胤之外,嶽飛是第二人。

到了紹興五年(1135)初,隨著嶽飛收複州縣地的不斷增加,嶽飛又被擢為武昌郡開國侯,實現了普通官員夢寐以求的“馬上封猴”理想。嶽飛母親也被封為國夫人。不久,嶽飛消滅了南宋心腹之患楊幺,完全控製了長江上遊沿岸的“鄂諸水軍”。趙構龍顏大悅,加封嶽飛少保、進封鄂國公。這個時候,趙構將嶽飛倚為幹城,解衣衣之、推食食之。

這個時候的嶽飛感君王知遇之恩,一門心思的精忠報國。根本不會想到短短數年後會被扣上謀逆的帽子而遭冤殺。趙構對嶽飛動了殺心,是有曆史原因的。首先,眾所周知宋的建立是趙匡胤陳橋兵變,輕而易舉的從孤兒寡婦手中奪取後周政權的。因此,兩宋統治者生恐有人步其後塵,崇文抑武的國策就是出於這種未雨綢繆的心理。最初的趙構,心機並沒有後來那樣深,僥幸登基作了皇帝並沒有完全進入角色。很快,他就領教了武夫跋扈的厲害。

第一次深深刺痛趙構內心的,是史稱“明受事件”的苗劉兵變。建炎三年(1129),南逃至杭州的趙構喘息略定,苗傅與劉正彥兩個將領就發動了兵變。苗傅出身將門,父祖在神宗朝長期經略邊疆,立有戰功,本人在抵禦遊寇李成的戰鬥中表現出色。劉正彥的父親在靖康年間為國捐軀,算是烈士後裔,不久前招降了遊寇丁進,也立有功勞。苗劉二將這次發難,原因是趙構寵信宦官,賞罰不公,二人逼迫趙構禪位給三歲的皇太子趙旉,由隆祐太後垂簾聽政。

趙構無奈隻得宣告退位,出居顯忠寺。在隆祐太後、朱勝非等大臣與張俊、韓世忠等人內外協同努力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粉碎了這次兵變,趙構複辟。這段曆史,今人稱為“建炎複辟”。此次事件暴露出的殘酷事實,對趙構的觸動更大。那就是表麵上看趙構是南宋皇帝,但真正屬於他、隻聽命於他的軍隊卻沒有一支。他必須盡快建立起一支忠心於自己的武裝力量,不再隻是任人擺布隨意左右的“旗幟”。

第二個跳出來打他臉的人不是武夫,而是文臣。趙構在南京(河南商丘)繼位為君,最為倚重的大臣是杜充。杜充是哲宗紹聖年間的進士,在南宋初年任汴京留守使,和遊寇交過幾次手,仰仗手下有嶽飛這樣的猛人,取得過幾次小勝。趙構南撤時,任命其為江淮宣撫使,將抵抗金軍南侵的重任交給了他。

紹興元年(1131),杜充帶了近兩萬兵馬投降了金人。趙構心中又愧又悔,史載“不食者累日”。武將不能倚靠,文臣也不靠譜,到底誰才能讓他放心使用呢?又想讓馬兒跑得快,又不想給馬吃草,這事情著實讓人為難。而接著酈瓊叛降偽齊事件,幾乎令趙構內心崩潰。四萬餘淮西宋軍集體投敵,更證明了祖宗家法的正確性——武夫一旦重兵在握,遺禍無窮!紹興七年(1137),隨著軍事實力的增長,宋廷對金議和的砝碼也重了幾分。為加強中央集權,他開始不著痕跡地收繳兵權。

順利收繳劉光世軍權後,聽從張浚建議,趙構派兵部尚書呂祉出任監軍,劉光世舊部王德為都統製,酈瓊為副統製。張浚自以為得計,哪知王德與酈瓊有宿仇,呂祉到了軍中,正是二將鬧得不可開交之時,呂祉勸解無效,隻得偷偷上疏,告訴趙構光是摻沙子不行,必須要派大軍進駐,否則王德酈瓊爭下去遲早會激起兵變。哪知道走露風聲,被酈瓊知道了小報告的內容,酈瓊一不作、二不休,先下手為強綁架了呂祉,率四萬淮西軍集體投奔了偽齊劉豫。

消息傳來,朝野震動,趙構立即叫停了所有軍事行動。接二連三的兵變,令趙構頭痛不已。他下定決心通過和議,一攬子解決宋金問題。交納歲幣、議和稱臣可以保證偏安政權的穩定,與時刻小心提防大將隨時發動兵變相比,麵子算個屁。然而,就在趙構力主和議的時候,嶽飛卻不識時務的大唱北伐恢複的反調,明明是僅此一家,別無分號的“趙家軍”,嶽飛硬生生調教出了一隻戰必勝、攻必克的“嶽家軍”,這讓趙構情何以堪?如此一來,悲劇終於不可避免的上演了。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