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檔案館:資料分類和鏈接

來源: 冬綠 2024-01-20 12:55:5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5621 bytes)

 

 

https://minjian-danganguan.org/zh/resources

 

 

https://www.chinaindiefilm.org/

華語獨立影像資料館

 

華語獨立影像資料館源自一項英國藝術與人文研究署資助的研究項目中國獨立電影:國家、市場與電影文化。該項目由餘瓊教授(紐卡斯爾大學)負責。這個研究項目主要探討在過去三十年間,中國獨立電影與國家及市場的關係如何影響它的生產、傳播與接受。該項目的諸多成果與活動之中,最核心的便是這個影像資料館的建立。資料館不但致力於對獨立影像文化的保存與傳承,而且希望提供一份現當代中國社會變遷及普通民眾生活的曆史紀錄,一份主流話語體係之外的、不可多得的紀錄。 華語獨立影像資料館與大批獨立導演、策展人、業界夥伴及文化機構緊密合作,幫助中國獨立電影被全世界更多觀眾看到、關注,並增強世界對中國的電影文化與產業的了解。

 

https://www.yhcw.net/

中國大饑荒檔案館

 

該網站建於 2000 年,旨在提供有關大饑荒的中國學術研究成果。該網站擁有寶貴的文獻資料,尤其是2008 年大饑荒 50 周年國際研討會的文獻資料,包括重大事件年表、原始文獻以及有關大饑荒的文章。該網站已數年未更新,但仍是研究中國當代史的有用資源。該網站中文版。

 

https://repository.duke.edu/dc/memoryproject

民間記憶計劃口述史

 

民間記憶計劃口述史的藏品包括 2009 年至 2016 年采訪的數字視頻記錄和書麵文件。采訪由吳文光在中國北京經營的電影工作室——草場地工作站的相關電影製作人進行,其采訪內容均為中國人講述20 世紀中期中國農村生活,主要是大饑荒期間的經曆,也包括土地改革和集體化、大躍進、四清運動和文化大革命。至今已有150 多名青年電影製作人加入了該項目,自 2010 年以來,他們走訪了中國各省 246 個村莊,采訪了 1100 多名老年村民。該作品集有中英文兩種版本,采訪以中文進行。

 

https://digital.library.pitt.edu/collection/chinas-cultural-revolution-memories-the-CR10-project

記憶中的文化大革命

 

本視頻集收錄了對文革親曆者的采訪視頻,還包括對文革後出生的年輕人的采訪,討論他們如何了解這一曆史事件。訪談以中文進行,也有英文字幕和筆錄。

 

https://ccrhm.org/

中國文革受難者紀念園

 

該文集由芝加哥大學東亞語言文明係教授王友琴創建。該網站收錄了文革受害者的姓名和故事,以及王教授的其他學術出版物、證人證詞和受害者或其家人撰寫的回憶錄。該資料集有中英文兩種版本,但許多文件隻能用中文閱讀。

 

https://pekinger-fruehling.univie.ac.at/en/the-chinese-democracy-movement-of-1978-1981/

北京之春” - 回顧1979-1981年的中國民主運動

 

該網站包含照片、訪談和文件,記錄了 1978-1981 年的中國民主運動(又稱北京之春)。自2013年以來,維也納大學的歐普雷博士(Helmut Opletal)在中國、法國和美國采訪了約30位前民權活動家和當代觀察家。在這個網站上,他還介紹了他對 "北京之春 "運動相關資料的研究和分析,包括最新出版物、文件、照片、音頻和視頻文件。這些資料可以用英文、中文和德文瀏覽,訪談可以用英文和中文閱讀或觀看

 

https://www.maoistlegacy.de/db/users/login

毛澤東時代遺產數據庫

 

該數據庫是 “毛澤東遺產:政黨獨裁、過渡時期司法和真相政治項目的一部分: 該項目由德國弗萊堡大學的丹尼爾·裏斯(Daniel Leese )指導。該網站包含經過精心整理的數千份有關毛澤東時代遺產問題的文件和圖片。除官方文件外,還有內部分發的示範案例集、口述曆史訪談記錄和其他相關材料。該項目的一個主要目的是研究和展示中國共產黨的戰略以及毛澤東逝世後重大政策變化帶來的社會後果。

 

https://vanishedarchives.org/

消失的檔案 - 67暴動記錄

 

《消失的檔案》是一部關於1967年香港暴動的紀錄片,暴動指的是英國殖民統治時期香港發生的一場大規模反政府抗議活動。這部紀錄片由羅恩惠執導,於 2017 年在香港上映,試圖發掘和呈現有關抗議活動遺失 ”的非官方資料。紀錄片以粵語講述,配有中文字幕。除紀錄片外,該網站還收錄了導演的筆記以及關於影片製作過程的信息。

 

https://library.csun.edu/SCA/OldChinaHands

中國通檔案館

 

中國通檔案館由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的羅伯特·戈斯坦德教授(Robert Gohstand )於 1996 年建立,目的是保存和宣傳 20 世紀初曾在中國居住和工作過的許多其他國家和文化背景的人的遺產。檔案包括信件、日記、照片、明信片、書籍、期刊和報紙。藏品有英文版。

 

https://tm.ncl.edu.tw/index

台灣記憶

 

台灣國立中央圖書館創建了這一數字藏書,用於分析和建立與台灣有關的曆史文本、圖像和其他文獻的解釋性信息,時間跨度從 18 世紀到 20 世紀。這些文獻揭示了 19 世紀日本殖民統治和清朝統治下的台灣社會,以及現代台灣的政治。該藏品目前包含 267,000 多件藏品和 278 萬多頁圖片,有英文和中文兩種版本。

 

http://beijing.virtualcities.fr/Presentation/Overview

虛擬北京

 

該作品集通過使用數字技術、H-GIS 和視覺資料來探索 20 世紀 20 年代至 40 年代北京的曆史。該項目的主要視覺資料包括兩個攝影集。第一套是西德尼·甘博(Sidney D. Gamble)的作品集,甘博是一名社會學家和傳教士,1917 年至 1937 年在中國生活,其工作重點關注北京最貧困的人群。第二批藏品來自德國攝影師海達·莫裏森(Hedda Morrison),她從 1933 年開始在中國生活,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除了視覺資料外,還有市政府警察局和社會事務局的記錄,以及記錄城市普通居民日常生活的新聞記錄。藏品旨在向觀眾傳達中國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傳統和習俗。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