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小民(572)

來源: YMCK1025 2022-10-19 17:59:1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14276 bytes)

我,高考英語30分,出國殺豬後,攻克英語轉行開卡車,現在年薪百萬

自PAI 自PAI 2022-10-17 22:44 Posted on 北京

338

大家好,我是曹哥,在加拿大工作的安徽老鄉。別看我現在英語說得還不賴,二十年前真是被它害慘過。1999年高考,我英語隻考了30分,把總成績拖得連三本線都沒夠著。從民辦大專畢業後,我一直沒找到滿意的工作。無論東莞的電子廠,還是江蘇的汽配廠,我在裏麵幹的都是苦活累活,工資從來沒上過兩千。

混了幾年之後,女兒出生了,為了老婆孩子,我決定冒險出國打工。2007年冬,我到加拿大一家食品廠做起了殺豬工。看到身邊會英語的人紛紛跳槽,我也開始逼自己學英語,後來順利轉行卡車司機。這些年,我拉過很多危險品,還經曆過幾次死裏逃生的大事故。十五年時間,一個毫無背景的窮小子能擁有現在的富足生活,可想而知我付出了什麽。

 

這是我在加拿大的家,現在一家三口都住在這裏。

在異國他鄉的人,家人永遠是心底最大的動力。如果不是當年家裏條件太差,我可能也不會走上這條路。我的老家在安徽樅陽,是貧困縣下麵的貧困鄉,貧困鄉裏的貧困戶,總之就是一個窮字。那時候人均隻能分個一畝三分地,尤其是我們這種孩子多的家庭,光靠種地很難吃飽飯。

1981年我出生的時候,上頭已經有一個哥哥兩個姐姐。記得小時候二姐闌尾炎肚子疼,爸媽不舍得上醫院,愣是讓她忍了一個多月,最後疼得路都走不了了,才喊我舅借錢去看病。到了醫院,醫生說再晚兩天都不敢保證能救活。這件事讓我體會到了“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感覺。窮怕病,這個道理我到今天都還記得。

 

我老家的村子,小時候一到雨天,屋裏到處都是接雨的鍋碗瓢盆。

因為要幫襯家裏,我哥和倆姐都早早輟學打工了,我成了唯一在上學的獨苗。小學初中,我的成績都還行,高一身體不好,耽誤了一些課。到了高二,同學們對英語老師教得不滿意,鬧著要罷課,我陰差陽錯地成了領頭羊。結果是我被老師冷落,自己也不願意學了,高考隻得了可憐的30分,把總分拉得慘不忍睹。

本科沒戲,民辦大專一年學費1900塊,家裏沒錢,我媽就到處找親戚借。親戚們一聽我上的是大專,還是民辦的,都不願意給。我表哥自己不借就算了,一塊吃席的時候他還跟桌上人說,一個民辦大專有什麽好上的,他們家這條件,估計借了都難還。當時我爸也在桌上,你說他得有多尷尬?

隻有我媽堅持讓我去報到,她說既然能上,砸鍋賣鐵也要去。她求了好幾家親戚,才給我湊齊學費和生活費。之後整整一年,我們家都沒買過豬肉。

入校之後,我心裏憋著一股兒勁,想參加自考拿個本科學曆。除了平時聽老師上課,我另買了很多書自學。沒想到因為學習刻苦,我還因此追到了女朋友。

那姑娘看我為人踏實,就想跟我一直走下去。我說我家太窮了,她說沒事,兩個人一起掙唄,又不求大富大貴,將來一起買個小商品房過日子就行。結果呢,大專剛畢業,我就害得人家跟著吃了不少苦頭。

 

上大專時和同學的合影,右邊是我。

畢業前,我原本已經在學校的校招會找到了工作,我爸非不讓去,說我叔喝酒的時候說過,讓我畢業後去廣州找他,他能給安排工作。我叔是老牌大學生了,據說在廣州一家公司做領導,算我們老家混得好的,怎麽著都能幫親侄子一把。我懷著憧憬去的,沒想到碰了一鼻子灰。

為了套近乎,我媽讓二姐送我去,理由是二姐輟學後給我叔家看過小孩,她去更有麵子。見到我叔之後,他對我們卻並不熱情。當時我帶了一包衣服一包書,尋思著讓他幫忙找個活兒幹,我一邊工作,一邊繼續把自考的課考完。我叔看到書包後冷笑,說你正路子考大學都沒考上,還自考呢!你來我這兒吃住行,但工作你得自己找。

我一聽傻了,剛出校門什麽都是陌生的,我咋找呢?我在廣州轉悠了一個月,都沒找到合適的工作。後來女朋友也來了,我倆又找了兩周,還是沒找到。女朋友明顯感覺我叔越來越冷淡,就跟我說,既然人家不歡迎咱,咱還是走吧,於是我倆又回到了南昌。

 

在廣州陳家祠拍的遊客照,來的時候很興奮,走的時候很失落。

錯過了校招會,回南昌更難找工作,我隻能先去餐館做服務員,培訓期間沒有工資,還不包吃住。女朋友在賓館負責打掃衛生,打掃完了偷偷到食堂打剩飯回來給我吃。沒剩飯的時候,我就一塊錢買上四個饅頭,啃完扛一天。有次出門女朋友想吃西瓜,我一看竟然要兩塊錢一個,趕緊拉著她走了。

給家裏打電話的時候,我媽一聽我吃不上飯,讓我趕緊回去。我說我已經畢業了,就是死到外麵也不會回去,丟不起那人。一直在南昌堅持到過完2003年春節,我和女朋友才在同學的介紹下去了東莞。那是一家台商開的家具廠,一個月工資六百,包吃包住,睡的是十幾個人的大通鋪。

這個廠子最大的缺點是夥食特別差,給員工做的飯簡直是豬食,難吃就算了,吃不完還不讓扔,保安見你倒飯就嚷嚷。為倒飯這事我跟保安打了一架,到月底隻好辭職走人了。那年正鬧非典,人才市場全部關門。最難的時候,我和女朋友兜裏隻剩100塊錢,花75塊在小賣部樓道鋪床睡了一周,剩下的留著填肚子。

後來同學幫忙提供了一個短期能住的地方,才給我爭取到找工作的時間,靠著大專學曆,我應聘上了一家電子廠的小組長。廠裏每天要開早會,領導總愛在會上罵人,工人生著病也要完成任務,否則就不讓下班。在那個地方,連吃飯都分等級,組長在單間裏吃,夥食比工人好得多。我實在看不慣這些人的嘴臉,也狠不下心罵工人,結果自己先被淘汰了。

 

在東莞打工時的我,那時候看著年輕,穿得成熟。

失業之後,我去張家港投奔發小,跟他在一家韓國人開的鑄造廠幹了一年,期間和女朋友把婚禮辦了。婚後我換到一家大型軸承廠繼續當組長,這個崗位本來有機會去日本培訓,同事知道後通過賄賂領導的方式搶走了機會。我去找科長大吵了一頓,又找到總經理理論,可總經理隻會和稀泥,我一氣之下又回到了車間。

與此同時,我還在堅持自學本科課程,每天下班都學到淩晨一兩點。六月大熱天,我在燈下看書舍不得開電扇,衣服都濕透了。我媽那時候也在江蘇,白天照顧懷孕的兒媳婦,晚上心疼得在我旁邊扇扇子,剛開始我沒注意,學完一抬頭才知道她已經扇了一個多小時。

2007年3月,我終於考完了自考本科的所有科目,隻差見導師寫論文了。就在這個時候,我心裏又有點打鼓,因為從現實角度來看,我感覺語言可能比學曆更值錢。

和廠裏同事交流的時候,我發現本科畢業的員工每月有500塊的學曆補貼,要是英語流利,能額外多1000塊的語言補貼,還有機會跟外國客戶接觸,年薪給開到十萬左右,升職加薪也更容易。我這個大專生每個月隻能拿1700,即便日後升到科長,一個月也不過5000,還是比不過人家會英語的。

 

在張家港打工期間照的相,那時候我24歲。

我想起來以前閑聊的時候,發小說他看到過出國打工的廣告,還攛掇我一塊出去掙點錢攢個首付,學好英語回來好拿高薪。趁休息的時候,我拉著發小去了趟勞務中介公司,中介給我們推薦了一個去加拿大食品廠的項目,聽著挺正規,要麵試、筆試、體檢......反正總共七輪篩選,被選上了一年起碼能掙二十萬。後來聽說中介費要五萬八,發小就找借口沒再去。

說實話我心動了,不過當時也有點猶豫,不知道這是機會還是騙局。我老婆和我媽聽了都不想讓我去,那陣子我女兒剛出生,因為先天性心髒病在上海住了一個多月的院,我在醫院地板上睡了一個月,每天被住院費催得焦頭爛額。想來想去,我還是覺得這是個機會。

下決心的時候,我哭得稀裏嘩啦,跟我媽說你放我出去吧。我要是不出人頭地,這輩子都會被人瞧不起。出去是好是壞,我無怨無悔,隻有走這一步險棋,咱家才有可能翻身。

我媽看我眼淚直流,心軟同意了。我老婆這邊還是不放人,她說孩子才剛出生,你這個當爹的不能不在身邊。我跟老婆說,孩子一場病把這幾年的積蓄花掉了,我不出去就買不起房子,你的衣服、包啊這些也都要錢。她還是不同意,我說如果這次聽你的,那以後啥事都我說了算。她一想,說那你還是去吧。

 

2007年6月大女兒出生不久,一家三口合照。

家裏人都同意後,我開始踏踏實實準備麵試。最後兩輪體檢和麵試要去濟南找加拿大那邊的老外,上車前中介讓先把五萬八的中介費交了。我當時手裏還有點錢,是孩子住院時哥哥姐姐們借給我的,孩子看完病剩下的剛好夠中介費。我怕上當受騙,攥著錢不敢交,聽說麵試不過會給退,我才一直等所有人都交完之後,最後一個交了錢。

一路上我都心情忐忑,擔心要是遇上騙子就完了。直到大巴車開到濟南見到老外,我才確定這是個真的項目。當時全國各地來了有一千多號人。麵試上的直接簽合同,沒麵上的當場退錢。通過了體檢、體能測試和筆試後,我也拿到了合同,跟一起報名的人開心地合了張影。

 

我(右一)和同一批出國務工人員合影,有些人至今還在殺豬廠上班。

2007年11月,去加拿大的簽證下來了,我和一起報名的同胞從全國各地去了北京坐飛機。走之前我老婆眼淚汪汪地說,你不要被人當豬仔給賣了。我說你放心吧,就是死我也要爬回來,我一定會回來接你們。

飛機從首都機場出發,一直飛了13個小時才到達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多倫多,接著又轉大巴去工廠所在的布蘭登。到地方已經是晚上了,天上下著大雪,把我凍夠嗆,安排好賓館趕緊睡了。

第二天要跟宿舍房東簽合同,沒想到公司先幫大家墊付了半個月房租,每人還發了一袋米、一袋麵、一張50加幣的購物券。房間裏配的是席夢思床墊,還有暖氣片和地毯。

 

背後就是公司的廠房,那個鎮一共有五萬多人口。

周一上班後,我先被帶著了解了自己的崗位。說是殺豬工,其實不用殺,隻要把冷凍過的生豬擺在平台上,用切割機分割成塊。試過以後,我發現這個工作並不輕鬆。

相比那些歐洲和非洲員工,我體格小太多了,同樣的勞動強度他們幹著合適,對我來說就算是極限,隻能咬著牙堅持。每次倒班的時候,我就跟虛脫了一樣。由於一直接觸冷凍豬肉,每天早上醒來我手指頭都是僵的,得用熱水泡軟了才能捋直。

因為是新人還不熟練,剛開始我每小時隻掙10加幣,好處是工資一周一發,入職第二周我拿到了300塊加幣,當時匯率是1:7,相當於周薪2100元人民幣!想想之前累死累活一個月,工資才1700,這才一周就拿了這麽多,感覺真是來值了!大夥兒也都高興壞了,趕緊給家裏打電話報平安。

隨著動作越來越熟練,我的工資漲到了每小時13加幣,工作頭一年,我就攢了3.2萬加幣,換算成人民幣有22萬。春節我回了趟國,把家裏外債全部還清,把老婆孩子都接了過來,平時花錢也不像以前那樣緊緊巴巴的了。

 

這是我在車間幹活的照片,箱子裏裝的是掛豬肉的鐵鉤子。

和工友熟悉之後,我也對加拿大這個國家有了更多了解。比如說這裏的毒品問題,我們公司就有幾個老外喜歡抽大麻,這在從小接受禁毒教育的我們看來簡直不可想象。

不過人家是印第安人,抽了也不犯法,有好幾次他們請我嚐一口,我都拒絕了。相比美國的槍支泛濫,這裏的槍管得還算嚴,惡性事件不多,經濟不好的時候偷車事件比較多,總體還算安全。

按說工廠條件不錯,安全也沒什麽問題,在這穩穩當當幹下去挺好,但我發現流水線上的老外越來越少。一打聽,發現原來人家會英語,找到更掙錢的工作都走了,這事一下子刺激了我。一位當地老華人知道後,每周都免費給我們幾個中國同胞安排一次英語課,不過學起來還是太難了。

後來我們認識了住在附近的一位五十多歲的白人女士,她平時會去教會做誌願服務,聽我們抱怨英語不好學,便主動提出每周六免費教我們三個小時英語。

這位女士很細心,從發音開始教起,還自掏腰包買資料複印好給我們三個。有時候天氣不好,她知道我們都沒車,就開車過來把我們接到她家,學完再送回宿舍,所以我們都習慣叫她加拿大媽媽。

有次周六我們去她家沒人,就在門口等,過半個小時她出現了,說早上把上課的事忘了,到公司想起來又專門請假趕了回來。給我們上完課,她又匆匆忙忙趕回公司。這位加拿大媽媽讓我很受感動,人家分文不收,這麽義務幫我們,再不努力就是自己的問題了。

 

我和加拿大媽媽的合影,她個頭比我還高。

除了跟加拿大媽媽學,我還報了更專業的學習班。工廠中班是下午2點到淩晨1點,下班一到家我就趕緊睡覺,第二天早上8點起來先上課,12點上完課抓緊吃飯,接著又去上班,這種狀態一直持續了兩年。

其實學習不難,重要的是堅持。老師從ABC開始教,有些人覺得沒意思就沒再去,後來覺得來回跑太累了,或者想多加班掙錢,又走了一些。堅持到最後隻剩我在內的三個人,我們就每天互相打氣,鼓勵自己把英語熟練,爭取早點離開這裏多掙點錢。

當時我在流水線上割肉一年底薪有3.2萬加幣,算上加班最多一年拿了4.6萬加幣,合人民幣快30萬。按說也不少了,但我聽說我們廠的一個工友學了電工後,薪資一下翻了快三倍。這對我們幾個同事激勵很大,平時吃飯的時候,聊的都是怎麽學技術,怎麽轉行。

那陣子我了解過不少專業,有同學喊我去學護士,說男護士特別吃香,缺點是時間成本太大,要先到普蘭頓大學學一年英語,再學四年護士,無論從時間上還是經濟上我都做不到。

學電工倒是可以一邊學一邊上班,但也要兩三年才能學出來。綜合個人情況,我決定去學開卡車,卡車司機危險性高一些,好處是掙得多,而且從學習到拿駕照隻要六周時間。

 

同事和我一起學的開卡車,這是在駕校練車的照片。

駕校前兩周筆試,後四周上路。我笨鳥先飛,提前兩個月買了書,邊上班邊學習,每天隻睡三四個小時,後來站著都打瞌睡。駕校咖啡免費,我就拚命喝咖啡,喝到咖啡都不頂用了,頭像炸開一樣疼,隻好請假專心學習。

2011年6月份,我順利通過筆試和路考,拿到了大卡車的駕照,緊接著就開始找工作。在加拿大卡車行業,新入行沒人介紹是很難找到工作的,我投了很多簡曆都沒音信,就去問給食品廠拉豬的運輸公司。他們說不缺人,我沒事就去問,一直問到第三個月終於願意招人了,我趕緊把殺豬的工作辭了。

上崗前有一周的新人培訓,剛培訓完就下大雪,我沒經驗,公司不敢派活兒,臨時給我安排洗車的工作。洗車的時候濺得身上到處是豬屎,真是又髒又累又臭,啥時候能開車也不知道。沒幹多久,我又在網上投起了簡曆。

兩個月之後,我接到一通電話,說可以邀請我拉罐裝液態化肥。對方是個農場主老板,有四十多個員工,自己一家五口人做管理。老頭管財務,老太太管後勤,三個兒子分別負責修理機械、收售糧食、管理車隊。每次我忙完,老太太都會對我說,“感謝您幫我們掙錢。”其實我更感謝他們一家人,拿駕照半年了,這是我得到的第一份司機工作。

有天早上六點,我卸完化肥發現車陷進淤泥裏了,調度說拖拉機要到下午四五點才回來,我一聽很著急,這不浪費一天嗎?於是我就找了把鐵鍬,一個人在那挖,弄得汗流浹背。渾身是泥。

折騰到十一點多,突然發現有人帶著拖拉機來幫我拉車。對方說農場經理在攝像頭裏看到我一個人努力挖了很久,就打電話調了車來幫我。我說太感謝了,他說,不,是你的努力感動了我們。

 

加拿大的農場,地多人少,都是大規模集約化生產。

這件事對我影響特別大,我對農場工作的工作更加盡心盡力。有次連續開車累到胃出血,純靠意誌力回的家。我老婆看到我吐血了,哭著說咱不開車了,我說沒事,死不了,休息兩天又繼續上路。最後不得已離開那裏,是因為出了一次大事故。

那是2012年7月,我剛買了房和車,8月份老婆生了老二,小孩腸梗阻手術後要在保溫箱裏待三個月。這三個月裏做了至少三次手術,最後還是沒保住。那段時間我壓力很大,吃不好睡不好。有天拉著半罐液態化肥下坡,一個急刹車把車尾兩個罐子給晃翻了,連帶著車頭翻進了溝裏。

幸虧我安全帶係得緊,警察和急救員見我隻受點擦傷特別驚訝,給我渾身上下檢查了四次,問我要不要去醫院,我都拒絕了。一個六十多歲的老警察擁抱了我,說我太幸運了,他做了幾十年警察,第一次見到經曆過這種事故還沒什麽事的。

老板趕來後說人沒事就好,車不用管。他問我害不害怕,還敢不敢繼續開,我說敢,但是車子報廢了,新車要下年一月份才回來,這麽長的時間我不能閑著。小孩還在保溫箱,車貸房貸一個月要一千多加幣,一件件事壓得我滿頭是包。那些天我感覺自己都有點抑鬱了,每天就呆呆地坐在門口,看著外麵下大雪。

 

當時的車和房,右邊的車頭是公司的。

朋友們知道後都來幫我,有一個好哥們直接把銀行卡給了我,說裏麵有錢,你拿去用吧,讓我特別感動。有了錢我壓力沒那麽大了,緩過勁兒趕緊找了個送貨的工作。沒多久,拉豬的運輸公司又打電話要我去上班,這次我培訓一周終於能上崗了。跑了一趟,就發現這個活兒比之前幹的都要辛苦。

入職培訓時講過,一車豬死3頭是ok的,死4頭以上要寫報告,死6頭以上是非常嚴重的事,要寫很詳細的報告。曾經有位兄弟因為天熱一車豬都死了,他被控“虐待動物”判了半年刑期。下雪天太冷,時間久了豬很容易被凍死。我們走的省道鏟雪不及時,我也隻能冒著雪趕路,開在上麵心驚肉跳的。

說實話,在交通基建這方麵,加拿大這邊完全沒法和國內比,這邊很多爛路,因為地廣人稀、人工成本高,平時也不怎麽維護。有時候遇上罷工,也堵得人沒一點脾氣。最可笑的是,有條爛路原本都要修了,後來因為修路要鋸掉一棵樹,環保組織天天派人蹲在那樹上,就一直沒修成。關鍵那樹就是年紀大一點,也不是什麽稀有品種,加拿大的森林裏有的是。遇上這種扯皮還是挺煩人的。

 

加拿大特別愛下雪,這是我拉油的時候車陷到雪地裏,在等待救援。

運豬那段時間,我渾身上下都被染得是豬味,頭發毛孔裏都是,自己有時候聞不見,別人一聞就臭得不行。幹到第三個月的時候,我又想換工作了。這次,我找了個拉平板車的工作。

公司老板很直接,說你是來麵試的第一個中國人,試一下看看,不行就不要你了。這句話算把我的鬥誌激起來了,我很努力地去幹,很快得到老板的信任,後來陸陸續續給公司介紹了好幾個中國司機。

這位老板有40輛車,身價起碼幾千萬加幣,但他幾乎不休息,他兒子也跟我們一起開車。兒子說,老爸的錢是老爸的,他要自己努力掙錢。人家衣食無憂,英語比我好,背景比我好,體能比我好,這樣都還在努力,我憑什麽不努力?一想到這些,我就幹勁十足。

 

我在運輸公司開的平板車,長23米。

我每周工作時間50小時起步,超了按1.5倍算加班費。剛開始公司讓我一周上五天休兩天,後來上六天休一天,等熟練了才可以加班。那年我拿到手8萬加幣,相比在殺豬廠翻了一倍多。我在那幹了兩年,走的時候老板對我說:隻要你想回來,隨時都可以。

說實話我也舍不得離開,但之前幹活兒都是在本省,現在拉平板可以滿加拿大跑,見的世麵更廣了。這時候我才發現我們那個小鎮太小了,我想起我那個沒保住的孩子,如果在大的城市有更好的醫療條件,也許就能保住。

這麽一想我就迫切地想離開那裏,到更大的城市去。我跟老婆說,咱們不能在這溫水煮青蛙了,古時候說“孟母三遷”,咱不能光說說,幾萬公裏都來了,這幾千公裏還出不去嗎?老婆聽了全力支持我。

決定好之後,我們把房子賣了,我給老婆孩子重新租了間小房子,把自己用的鍋碗瓢盆扔車上,一個人去了加拿大工資最高的地方——卡爾加裏。走前我跟老婆說,你等我,三個月後我回來接你。

到了卡爾加裏,我幸運地進了加拿大最大的罐裝運輸公司Trimac。這也我是第一次進大公司,試用期期間,公司安排了一個白人培訓員帶我,他和我一起上早晚班。這個白人兄弟工作非常努力,他每天早上兩三點就起來幹活,我睡不醒,他就讓我睡,自己把車開到地方裝滿油,等我睡醒了再自己把車開回來。

他教我的時候極其有耐心,每一步都講得很細。他說,工作是自己選的,要認真對待它,努力把它做好。我在這家大公司最大的感受就是,以前我總覺得我們中國人是世界上最勤勞的,但我到了這邊才發現,比我們勤勞的人還有很多。

 

新公司第一年的年會,我得了最佳新人安全獎,獎品是一個14K金的記念獎牌。

我剛到那陣子正好是原油市場開始下跌的時候,剛開始還能拿個十幾萬,後來工資一路跌倒八萬多加幣,最後公司合同也到期了,隻好把我們都裁員了。我又找了一家公司,曾經最多一個月運了41趟,那一年掙了13萬加幣,刷新了我的收入記錄,可惜公司沒多久倒閉了。

後來我找了份拉炸藥的活兒。炸藥是危險品,不能隨便停車,也不能離規劃路線太遠。我們跑的大都是山路,有時候還要上洛基山脈,那真是山路十八彎,培訓的時候聽說之前有輛車就不小心開到溝裏去了,結果二次爆炸把救護員和消防員都傷到了。每次開車的時候,我都一直提醒自己要小心,沒想到還是出事了。

那次上山時是個大晴天,下山的時候下起了雨夾雪,路麵結了一層冰。我車上拉著20噸炸藥,下坡的時候車突然就失控了,一直加速度往下跑,一踩刹車就打滑。右邊是萬丈深淵,滾下去必死無疑;左邊是山,撞上去也是個死。我遠遠看到對麵有輛車正慢慢往上爬,來不及多想,一把方向打過去撞向了他的車尾。

最後我倆的車都報廢了,炸藥沒事,我被公司開除了。當時我心情非常低落,再一想,遇到這種事能保住命就很不錯了。況且也沒有人責怪我,同事們都來安慰我,還問我要不要去讓心理醫生輔導輔導,我覺得沒必要就沒去。

 

在油田裝油,這是被開除後另找的一家公司。

為了多掙點,我後來除了拉油,還拉過很多危險品,比如強酸強堿。這東西沾到身上就腐蝕,培訓的時候我才知道公司以前因為操作失誤和事故死過好幾個人。我想著隻要細心點不出錯,裝備齊全應該沒問題。

油田係統屬於特殊行業,超時加班也在法律的許可範圍內,所以我經常連著五六個星期不休息。沒想到還有比我更拚的老外,有位白人同事一連12個星期都沒休息。不過,按年算的話,我去年還是幹到了全公司裏程第一,拿到了16萬加幣。

我是公司第一個幹到第一的中國人,年底,公司CEO親自給我打電話嘉獎我,還親筆給我簽了一張3000加幣的獎勵支票。我們一個團隊的調度、銷售都因為我得到了額外獎勵。

去年我還全款買了輛車頭,稅後花了7.1萬加幣。有了車之後,我和幾個朋友一起組了車隊。一開始找的都是小活兒,也不怎麽掙錢。後來前公司的主管找到我,給了我一批拉木頭的活兒,比市場價高很多,我最高一天就能掙7000加幣,連續幹了有四個月。

這件事讓我意識到,隻要你好好幹,努力踏實點,身邊的朋友都會主動給你機會,路會越走越寬。今年到目前為止,我的收入已經超過20萬加幣,按人民幣相當於年薪百萬了。

 

這是我自己公司的第一趟貨,那天特地拍照留了紀念。

現在我跑的裏程數比以前少,工作也比以前輕鬆,掙的錢還多了,因為之前的合作關係能更好地維持下去,這是最重要的一點。接下來這幾年,我還打算再買兩個車頭,把公司做大。

我把這想法跟老婆說了,她很支持我。說咱最難的時候飯都吃不起,兜裏隻有一百塊。現在一百萬咱都有了,怎麽也比那會兒容易。就算真賠了,大不了重新再來唄。

這麽多年,我老婆為這個家付出了很多,我在外麵跑車都是她照顧家裏。其實她比我能幹,跟我來到加拿大之後,在食品廠上了兩年班就開始轉學廚師,每天還堅持學英語到半夜一兩點,門門考試都拿第一。她畢業後在餐廳、超市都上過班,每一任主管都很賞識,有次主動提出想提拔她做管理,我老婆為了照顧家裏給婉拒了。

 

我和老婆孩子的照片。

今年上半年我回了趟國,想把父母接過來。可惜我媽有冠心病,不能長途顛簸。我想年紀大了,不來也罷。現在家裏的情況比過去好多了,就算有啥事也不用怕。

我記得小時候我媽說過一句話叫“富貴保全家”,我這輩子沒機會當官,能做到的就是努力多掙錢。這幾年嶽父嶽母買房、小舅子結婚、姐姐在合肥全款買房,我們都幫了忙。家裏人需要我的時候,我能站出來為他們做點事,這就挺知足了。

明年我就43歲了,但我還想變得更優秀。這一路走來我看到了太多優秀的人,比如免費教我英語還那麽負責的加拿大媽媽,不啃老的公司老總兒子、對工作非常熱愛的白人培訓員......這些人至今還在影響著我。如果要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那我希望將來能繼續在這個行業做下去,爭取做成加拿大最大的華人運輸公司。

*本文由曹哥口述整理而成,文中照片除特殊注明外均由曹哥本人提供。

*本文在今日頭條首發。     

 

 

 

我,高考英語30分,出國殺豬後,攻克英語轉行開卡車,現在年薪百萬

自PAI 自PAI 2022-10-17 22:44 Posted on 北京

338

大家好,我是曹哥,在加拿大工作的安徽老鄉。別看我現在英語說得還不賴,二十年前真是被它害慘過。1999年高考,我英語隻考了30分,把總成績拖得連三本線都沒夠著。從民辦大專畢業後,我一直沒找到滿意的工作。無論東莞的電子廠,還是江蘇的汽配廠,我在裏麵幹的都是苦活累活,工資從來沒上過兩千。

混了幾年之後,女兒出生了,為了老婆孩子,我決定冒險出國打工。2007年冬,我到加拿大一家食品廠做起了殺豬工。看到身邊會英語的人紛紛跳槽,我也開始逼自己學英語,後來順利轉行卡車司機。這些年,我拉過很多危險品,還經曆過幾次死裏逃生的大事故。十五年時間,一個毫無背景的窮小子能擁有現在的富足生活,可想而知我付出了什麽。

 

這是我在加拿大的家,現在一家三口都住在這裏。

在異國他鄉的人,家人永遠是心底最大的動力。如果不是當年家裏條件太差,我可能也不會走上這條路。我的老家在安徽樅陽,是貧困縣下麵的貧困鄉,貧困鄉裏的貧困戶,總之就是一個窮字。那時候人均隻能分個一畝三分地,尤其是我們這種孩子多的家庭,光靠種地很難吃飽飯。

1981年我出生的時候,上頭已經有一個哥哥兩個姐姐。記得小時候二姐闌尾炎肚子疼,爸媽不舍得上醫院,愣是讓她忍了一個多月,最後疼得路都走不了了,才喊我舅借錢去看病。到了醫院,醫生說再晚兩天都不敢保證能救活。這件事讓我體會到了“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感覺。窮怕病,這個道理我到今天都還記得。

 

我老家的村子,小時候一到雨天,屋裏到處都是接雨的鍋碗瓢盆。

因為要幫襯家裏,我哥和倆姐都早早輟學打工了,我成了唯一在上學的獨苗。小學初中,我的成績都還行,高一身體不好,耽誤了一些課。到了高二,同學們對英語老師教得不滿意,鬧著要罷課,我陰差陽錯地成了領頭羊。結果是我被老師冷落,自己也不願意學了,高考隻得了可憐的30分,把總分拉得慘不忍睹。

本科沒戲,民辦大專一年學費1900塊,家裏沒錢,我媽就到處找親戚借。親戚們一聽我上的是大專,還是民辦的,都不願意給。我表哥自己不借就算了,一塊吃席的時候他還跟桌上人說,一個民辦大專有什麽好上的,他們家這條件,估計借了都難還。當時我爸也在桌上,你說他得有多尷尬?

隻有我媽堅持讓我去報到,她說既然能上,砸鍋賣鐵也要去。她求了好幾家親戚,才給我湊齊學費和生活費。之後整整一年,我們家都沒買過豬肉。

入校之後,我心裏憋著一股兒勁,想參加自考拿個本科學曆。除了平時聽老師上課,我另買了很多書自學。沒想到因為學習刻苦,我還因此追到了女朋友。

那姑娘看我為人踏實,就想跟我一直走下去。我說我家太窮了,她說沒事,兩個人一起掙唄,又不求大富大貴,將來一起買個小商品房過日子就行。結果呢,大專剛畢業,我就害得人家跟著吃了不少苦頭。

 

上大專時和同學的合影,右邊是我。

畢業前,我原本已經在學校的校招會找到了工作,我爸非不讓去,說我叔喝酒的時候說過,讓我畢業後去廣州找他,他能給安排工作。我叔是老牌大學生了,據說在廣州一家公司做領導,算我們老家混得好的,怎麽著都能幫親侄子一把。我懷著憧憬去的,沒想到碰了一鼻子灰。

為了套近乎,我媽讓二姐送我去,理由是二姐輟學後給我叔家看過小孩,她去更有麵子。見到我叔之後,他對我們卻並不熱情。當時我帶了一包衣服一包書,尋思著讓他幫忙找個活兒幹,我一邊工作,一邊繼續把自考的課考完。我叔看到書包後冷笑,說你正路子考大學都沒考上,還自考呢!你來我這兒吃住行,但工作你得自己找。

我一聽傻了,剛出校門什麽都是陌生的,我咋找呢?我在廣州轉悠了一個月,都沒找到合適的工作。後來女朋友也來了,我倆又找了兩周,還是沒找到。女朋友明顯感覺我叔越來越冷淡,就跟我說,既然人家不歡迎咱,咱還是走吧,於是我倆又回到了南昌。

 

在廣州陳家祠拍的遊客照,來的時候很興奮,走的時候很失落。

錯過了校招會,回南昌更難找工作,我隻能先去餐館做服務員,培訓期間沒有工資,還不包吃住。女朋友在賓館負責打掃衛生,打掃完了偷偷到食堂打剩飯回來給我吃。沒剩飯的時候,我就一塊錢買上四個饅頭,啃完扛一天。有次出門女朋友想吃西瓜,我一看竟然要兩塊錢一個,趕緊拉著她走了。

給家裏打電話的時候,我媽一聽我吃不上飯,讓我趕緊回去。我說我已經畢業了,就是死到外麵也不會回去,丟不起那人。一直在南昌堅持到過完2003年春節,我和女朋友才在同學的介紹下去了東莞。那是一家台商開的家具廠,一個月工資六百,包吃包住,睡的是十幾個人的大通鋪。

這個廠子最大的缺點是夥食特別差,給員工做的飯簡直是豬食,難吃就算了,吃不完還不讓扔,保安見你倒飯就嚷嚷。為倒飯這事我跟保安打了一架,到月底隻好辭職走人了。那年正鬧非典,人才市場全部關門。最難的時候,我和女朋友兜裏隻剩100塊錢,花75塊在小賣部樓道鋪床睡了一周,剩下的留著填肚子。

後來同學幫忙提供了一個短期能住的地方,才給我爭取到找工作的時間,靠著大專學曆,我應聘上了一家電子廠的小組長。廠裏每天要開早會,領導總愛在會上罵人,工人生著病也要完成任務,否則就不讓下班。在那個地方,連吃飯都分等級,組長在單間裏吃,夥食比工人好得多。我實在看不慣這些人的嘴臉,也狠不下心罵工人,結果自己先被淘汰了。

 

在東莞打工時的我,那時候看著年輕,穿得成熟。

失業之後,我去張家港投奔發小,跟他在一家韓國人開的鑄造廠幹了一年,期間和女朋友把婚禮辦了。婚後我換到一家大型軸承廠繼續當組長,這個崗位本來有機會去日本培訓,同事知道後通過賄賂領導的方式搶走了機會。我去找科長大吵了一頓,又找到總經理理論,可總經理隻會和稀泥,我一氣之下又回到了車間。

與此同時,我還在堅持自學本科課程,每天下班都學到淩晨一兩點。六月大熱天,我在燈下看書舍不得開電扇,衣服都濕透了。我媽那時候也在江蘇,白天照顧懷孕的兒媳婦,晚上心疼得在我旁邊扇扇子,剛開始我沒注意,學完一抬頭才知道她已經扇了一個多小時。

2007年3月,我終於考完了自考本科的所有科目,隻差見導師寫論文了。就在這個時候,我心裏又有點打鼓,因為從現實角度來看,我感覺語言可能比學曆更值錢。

和廠裏同事交流的時候,我發現本科畢業的員工每月有500塊的學曆補貼,要是英語流利,能額外多1000塊的語言補貼,還有機會跟外國客戶接觸,年薪給開到十萬左右,升職加薪也更容易。我這個大專生每個月隻能拿1700,即便日後升到科長,一個月也不過5000,還是比不過人家會英語的。

 

在張家港打工期間照的相,那時候我24歲。

我想起來以前閑聊的時候,發小說他看到過出國打工的廣告,還攛掇我一塊出去掙點錢攢個首付,學好英語回來好拿高薪。趁休息的時候,我拉著發小去了趟勞務中介公司,中介給我們推薦了一個去加拿大食品廠的項目,聽著挺正規,要麵試、筆試、體檢......反正總共七輪篩選,被選上了一年起碼能掙二十萬。後來聽說中介費要五萬八,發小就找借口沒再去。

說實話我心動了,不過當時也有點猶豫,不知道這是機會還是騙局。我老婆和我媽聽了都不想讓我去,那陣子我女兒剛出生,因為先天性心髒病在上海住了一個多月的院,我在醫院地板上睡了一個月,每天被住院費催得焦頭爛額。想來想去,我還是覺得這是個機會。

下決心的時候,我哭得稀裏嘩啦,跟我媽說你放我出去吧。我要是不出人頭地,這輩子都會被人瞧不起。出去是好是壞,我無怨無悔,隻有走這一步險棋,咱家才有可能翻身。

我媽看我眼淚直流,心軟同意了。我老婆這邊還是不放人,她說孩子才剛出生,你這個當爹的不能不在身邊。我跟老婆說,孩子一場病把這幾年的積蓄花掉了,我不出去就買不起房子,你的衣服、包啊這些也都要錢。她還是不同意,我說如果這次聽你的,那以後啥事都我說了算。她一想,說那你還是去吧。

 

2007年6月大女兒出生不久,一家三口合照。

家裏人都同意後,我開始踏踏實實準備麵試。最後兩輪體檢和麵試要去濟南找加拿大那邊的老外,上車前中介讓先把五萬八的中介費交了。我當時手裏還有點錢,是孩子住院時哥哥姐姐們借給我的,孩子看完病剩下的剛好夠中介費。我怕上當受騙,攥著錢不敢交,聽說麵試不過會給退,我才一直等所有人都交完之後,最後一個交了錢。

一路上我都心情忐忑,擔心要是遇上騙子就完了。直到大巴車開到濟南見到老外,我才確定這是個真的項目。當時全國各地來了有一千多號人。麵試上的直接簽合同,沒麵上的當場退錢。通過了體檢、體能測試和筆試後,我也拿到了合同,跟一起報名的人開心地合了張影。

 

我(右一)和同一批出國務工人員合影,有些人至今還在殺豬廠上班。

2007年11月,去加拿大的簽證下來了,我和一起報名的同胞從全國各地去了北京坐飛機。走之前我老婆眼淚汪汪地說,你不要被人當豬仔給賣了。我說你放心吧,就是死我也要爬回來,我一定會回來接你們。

飛機從首都機場出發,一直飛了13個小時才到達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多倫多,接著又轉大巴去工廠所在的布蘭登。到地方已經是晚上了,天上下著大雪,把我凍夠嗆,安排好賓館趕緊睡了。

第二天要跟宿舍房東簽合同,沒想到公司先幫大家墊付了半個月房租,每人還發了一袋米、一袋麵、一張50加幣的購物券。房間裏配的是席夢思床墊,還有暖氣片和地毯。

 

背後就是公司的廠房,那個鎮一共有五萬多人口。

周一上班後,我先被帶著了解了自己的崗位。說是殺豬工,其實不用殺,隻要把冷凍過的生豬擺在平台上,用切割機分割成塊。試過以後,我發現這個工作並不輕鬆。

相比那些歐洲和非洲員工,我體格小太多了,同樣的勞動強度他們幹著合適,對我來說就算是極限,隻能咬著牙堅持。每次倒班的時候,我就跟虛脫了一樣。由於一直接觸冷凍豬肉,每天早上醒來我手指頭都是僵的,得用熱水泡軟了才能捋直。

因為是新人還不熟練,剛開始我每小時隻掙10加幣,好處是工資一周一發,入職第二周我拿到了300塊加幣,當時匯率是1:7,相當於周薪2100元人民幣!想想之前累死累活一個月,工資才1700,這才一周就拿了這麽多,感覺真是來值了!大夥兒也都高興壞了,趕緊給家裏打電話報平安。

隨著動作越來越熟練,我的工資漲到了每小時13加幣,工作頭一年,我就攢了3.2萬加幣,換算成人民幣有22萬。春節我回了趟國,把家裏外債全部還清,把老婆孩子都接了過來,平時花錢也不像以前那樣緊緊巴巴的了。

 

這是我在車間幹活的照片,箱子裏裝的是掛豬肉的鐵鉤子。

和工友熟悉之後,我也對加拿大這個國家有了更多了解。比如說這裏的毒品問題,我們公司就有幾個老外喜歡抽大麻,這在從小接受禁毒教育的我們看來簡直不可想象。

不過人家是印第安人,抽了也不犯法,有好幾次他們請我嚐一口,我都拒絕了。相比美國的槍支泛濫,這裏的槍管得還算嚴,惡性事件不多,經濟不好的時候偷車事件比較多,總體還算安全。

按說工廠條件不錯,安全也沒什麽問題,在這穩穩當當幹下去挺好,但我發現流水線上的老外越來越少。一打聽,發現原來人家會英語,找到更掙錢的工作都走了,這事一下子刺激了我。一位當地老華人知道後,每周都免費給我們幾個中國同胞安排一次英語課,不過學起來還是太難了。

後來我們認識了住在附近的一位五十多歲的白人女士,她平時會去教會做誌願服務,聽我們抱怨英語不好學,便主動提出每周六免費教我們三個小時英語。

這位女士很細心,從發音開始教起,還自掏腰包買資料複印好給我們三個。有時候天氣不好,她知道我們都沒車,就開車過來把我們接到她家,學完再送回宿舍,所以我們都習慣叫她加拿大媽媽。

有次周六我們去她家沒人,就在門口等,過半個小時她出現了,說早上把上課的事忘了,到公司想起來又專門請假趕了回來。給我們上完課,她又匆匆忙忙趕回公司。這位加拿大媽媽讓我很受感動,人家分文不收,這麽義務幫我們,再不努力就是自己的問題了。

 

我和加拿大媽媽的合影,她個頭比我還高。

除了跟加拿大媽媽學,我還報了更專業的學習班。工廠中班是下午2點到淩晨1點,下班一到家我就趕緊睡覺,第二天早上8點起來先上課,12點上完課抓緊吃飯,接著又去上班,這種狀態一直持續了兩年。

其實學習不難,重要的是堅持。老師從ABC開始教,有些人覺得沒意思就沒再去,後來覺得來回跑太累了,或者想多加班掙錢,又走了一些。堅持到最後隻剩我在內的三個人,我們就每天互相打氣,鼓勵自己把英語熟練,爭取早點離開這裏多掙點錢。

當時我在流水線上割肉一年底薪有3.2萬加幣,算上加班最多一年拿了4.6萬加幣,合人民幣快30萬。按說也不少了,但我聽說我們廠的一個工友學了電工後,薪資一下翻了快三倍。這對我們幾個同事激勵很大,平時吃飯的時候,聊的都是怎麽學技術,怎麽轉行。

那陣子我了解過不少專業,有同學喊我去學護士,說男護士特別吃香,缺點是時間成本太大,要先到普蘭頓大學學一年英語,再學四年護士,無論從時間上還是經濟上我都做不到。

學電工倒是可以一邊學一邊上班,但也要兩三年才能學出來。綜合個人情況,我決定去學開卡車,卡車司機危險性高一些,好處是掙得多,而且從學習到拿駕照隻要六周時間。

 

同事和我一起學的開卡車,這是在駕校練車的照片。

駕校前兩周筆試,後四周上路。我笨鳥先飛,提前兩個月買了書,邊上班邊學習,每天隻睡三四個小時,後來站著都打瞌睡。駕校咖啡免費,我就拚命喝咖啡,喝到咖啡都不頂用了,頭像炸開一樣疼,隻好請假專心學習。

2011年6月份,我順利通過筆試和路考,拿到了大卡車的駕照,緊接著就開始找工作。在加拿大卡車行業,新入行沒人介紹是很難找到工作的,我投了很多簡曆都沒音信,就去問給食品廠拉豬的運輸公司。他們說不缺人,我沒事就去問,一直問到第三個月終於願意招人了,我趕緊把殺豬的工作辭了。

上崗前有一周的新人培訓,剛培訓完就下大雪,我沒經驗,公司不敢派活兒,臨時給我安排洗車的工作。洗車的時候濺得身上到處是豬屎,真是又髒又累又臭,啥時候能開車也不知道。沒幹多久,我又在網上投起了簡曆。

兩個月之後,我接到一通電話,說可以邀請我拉罐裝液態化肥。對方是個農場主老板,有四十多個員工,自己一家五口人做管理。老頭管財務,老太太管後勤,三個兒子分別負責修理機械、收售糧食、管理車隊。每次我忙完,老太太都會對我說,“感謝您幫我們掙錢。”其實我更感謝他們一家人,拿駕照半年了,這是我得到的第一份司機工作。

有天早上六點,我卸完化肥發現車陷進淤泥裏了,調度說拖拉機要到下午四五點才回來,我一聽很著急,這不浪費一天嗎?於是我就找了把鐵鍬,一個人在那挖,弄得汗流浹背。渾身是泥。

折騰到十一點多,突然發現有人帶著拖拉機來幫我拉車。對方說農場經理在攝像頭裏看到我一個人努力挖了很久,就打電話調了車來幫我。我說太感謝了,他說,不,是你的努力感動了我們。

 

加拿大的農場,地多人少,都是大規模集約化生產。

這件事對我影響特別大,我對農場工作的工作更加盡心盡力。有次連續開車累到胃出血,純靠意誌力回的家。我老婆看到我吐血了,哭著說咱不開車了,我說沒事,死不了,休息兩天又繼續上路。最後不得已離開那裏,是因為出了一次大事故。

那是2012年7月,我剛買了房和車,8月份老婆生了老二,小孩腸梗阻手術後要在保溫箱裏待三個月。這三個月裏做了至少三次手術,最後還是沒保住。那段時間我壓力很大,吃不好睡不好。有天拉著半罐液態化肥下坡,一個急刹車把車尾兩個罐子給晃翻了,連帶著車頭翻進了溝裏。

幸虧我安全帶係得緊,警察和急救員見我隻受點擦傷特別驚訝,給我渾身上下檢查了四次,問我要不要去醫院,我都拒絕了。一個六十多歲的老警察擁抱了我,說我太幸運了,他做了幾十年警察,第一次見到經曆過這種事故還沒什麽事的。

老板趕來後說人沒事就好,車不用管。他問我害不害怕,還敢不敢繼續開,我說敢,但是車子報廢了,新車要下年一月份才回來,這麽長的時間我不能閑著。小孩還在保溫箱,車貸房貸一個月要一千多加幣,一件件事壓得我滿頭是包。那些天我感覺自己都有點抑鬱了,每天就呆呆地坐在門口,看著外麵下大雪。

 

當時的車和房,右邊的車頭是公司的。

朋友們知道後都來幫我,有一個好哥們直接把銀行卡給了我,說裏麵有錢,你拿去用吧,讓我特別感動。有了錢我壓力沒那麽大了,緩過勁兒趕緊找了個送貨的工作。沒多久,拉豬的運輸公司又打電話要我去上班,這次我培訓一周終於能上崗了。跑了一趟,就發現這個活兒比之前幹的都要辛苦。

入職培訓時講過,一車豬死3頭是ok的,死4頭以上要寫報告,死6頭以上是非常嚴重的事,要寫很詳細的報告。曾經有位兄弟因為天熱一車豬都死了,他被控“虐待動物”判了半年刑期。下雪天太冷,時間久了豬很容易被凍死。我們走的省道鏟雪不及時,我也隻能冒著雪趕路,開在上麵心驚肉跳的。

說實話,在交通基建這方麵,加拿大這邊完全沒法和國內比,這邊很多爛路,因為地廣人稀、人工成本高,平時也不怎麽維護。有時候遇上罷工,也堵得人沒一點脾氣。最可笑的是,有條爛路原本都要修了,後來因為修路要鋸掉一棵樹,環保組織天天派人蹲在那樹上,就一直沒修成。關鍵那樹就是年紀大一點,也不是什麽稀有品種,加拿大的森林裏有的是。遇上這種扯皮還是挺煩人的。

 

加拿大特別愛下雪,這是我拉油的時候車陷到雪地裏,在等待救援。

運豬那段時間,我渾身上下都被染得是豬味,頭發毛孔裏都是,自己有時候聞不見,別人一聞就臭得不行。幹到第三個月的時候,我又想換工作了。這次,我找了個拉平板車的工作。

公司老板很直接,說你是來麵試的第一個中國人,試一下看看,不行就不要你了。這句話算把我的鬥誌激起來了,我很努力地去幹,很快得到老板的信任,後來陸陸續續給公司介紹了好幾個中國司機。

這位老板有40輛車,身價起碼幾千萬加幣,但他幾乎不休息,他兒子也跟我們一起開車。兒子說,老爸的錢是老爸的,他要自己努力掙錢。人家衣食無憂,英語比我好,背景比我好,體能比我好,這樣都還在努力,我憑什麽不努力?一想到這些,我就幹勁十足。

 

我在運輸公司開的平板車,長23米。

我每周工作時間50小時起步,超了按1.5倍算加班費。剛開始公司讓我一周上五天休兩天,後來上六天休一天,等熟練了才可以加班。那年我拿到手8萬加幣,相比在殺豬廠翻了一倍多。我在那幹了兩年,走的時候老板對我說:隻要你想回來,隨時都可以。

說實話我也舍不得離開,但之前幹活兒都是在本省,現在拉平板可以滿加拿大跑,見的世麵更廣了。這時候我才發現我們那個小鎮太小了,我想起我那個沒保住的孩子,如果在大的城市有更好的醫療條件,也許就能保住。

這麽一想我就迫切地想離開那裏,到更大的城市去。我跟老婆說,咱們不能在這溫水煮青蛙了,古時候說“孟母三遷”,咱不能光說說,幾萬公裏都來了,這幾千公裏還出不去嗎?老婆聽了全力支持我。

決定好之後,我們把房子賣了,我給老婆孩子重新租了間小房子,把自己用的鍋碗瓢盆扔車上,一個人去了加拿大工資最高的地方——卡爾加裏。走前我跟老婆說,你等我,三個月後我回來接你。

到了卡爾加裏,我幸運地進了加拿大最大的罐裝運輸公司Trimac。這也我是第一次進大公司,試用期期間,公司安排了一個白人培訓員帶我,他和我一起上早晚班。這個白人兄弟工作非常努力,他每天早上兩三點就起來幹活,我睡不醒,他就讓我睡,自己把車開到地方裝滿油,等我睡醒了再自己把車開回來。

他教我的時候極其有耐心,每一步都講得很細。他說,工作是自己選的,要認真對待它,努力把它做好。我在這家大公司最大的感受就是,以前我總覺得我們中國人是世界上最勤勞的,但我到了這邊才發現,比我們勤勞的人還有很多。

 

新公司第一年的年會,我得了最佳新人安全獎,獎品是一個14K金的記念獎牌。

我剛到那陣子正好是原油市場開始下跌的時候,剛開始還能拿個十幾萬,後來工資一路跌倒八萬多加幣,最後公司合同也到期了,隻好把我們都裁員了。我又找了一家公司,曾經最多一個月運了41趟,那一年掙了13萬加幣,刷新了我的收入記錄,可惜公司沒多久倒閉了。

後來我找了份拉炸藥的活兒。炸藥是危險品,不能隨便停車,也不能離規劃路線太遠。我們跑的大都是山路,有時候還要上洛基山脈,那真是山路十八彎,培訓的時候聽說之前有輛車就不小心開到溝裏去了,結果二次爆炸把救護員和消防員都傷到了。每次開車的時候,我都一直提醒自己要小心,沒想到還是出事了。

那次上山時是個大晴天,下山的時候下起了雨夾雪,路麵結了一層冰。我車上拉著20噸炸藥,下坡的時候車突然就失控了,一直加速度往下跑,一踩刹車就打滑。右邊是萬丈深淵,滾下去必死無疑;左邊是山,撞上去也是個死。我遠遠看到對麵有輛車正慢慢往上爬,來不及多想,一把方向打過去撞向了他的車尾。

最後我倆的車都報廢了,炸藥沒事,我被公司開除了。當時我心情非常低落,再一想,遇到這種事能保住命就很不錯了。況且也沒有人責怪我,同事們都來安慰我,還問我要不要去讓心理醫生輔導輔導,我覺得沒必要就沒去。

 

在油田裝油,這是被開除後另找的一家公司。

為了多掙點,我後來除了拉油,還拉過很多危險品,比如強酸強堿。這東西沾到身上就腐蝕,培訓的時候我才知道公司以前因為操作失誤和事故死過好幾個人。我想著隻要細心點不出錯,裝備齊全應該沒問題。

油田係統屬於特殊行業,超時加班也在法律的許可範圍內,所以我經常連著五六個星期不休息。沒想到還有比我更拚的老外,有位白人同事一連12個星期都沒休息。不過,按年算的話,我去年還是幹到了全公司裏程第一,拿到了16萬加幣。

我是公司第一個幹到第一的中國人,年底,公司CEO親自給我打電話嘉獎我,還親筆給我簽了一張3000加幣的獎勵支票。我們一個團隊的調度、銷售都因為我得到了額外獎勵。

去年我還全款買了輛車頭,稅後花了7.1萬加幣。有了車之後,我和幾個朋友一起組了車隊。一開始找的都是小活兒,也不怎麽掙錢。後來前公司的主管找到我,給了我一批拉木頭的活兒,比市場價高很多,我最高一天就能掙7000加幣,連續幹了有四個月。

這件事讓我意識到,隻要你好好幹,努力踏實點,身邊的朋友都會主動給你機會,路會越走越寬。今年到目前為止,我的收入已經超過20萬加幣,按人民幣相當於年薪百萬了。

 

這是我自己公司的第一趟貨,那天特地拍照留了紀念。

現在我跑的裏程數比以前少,工作也比以前輕鬆,掙的錢還多了,因為之前的合作關係能更好地維持下去,這是最重要的一點。接下來這幾年,我還打算再買兩個車頭,把公司做大。

我把這想法跟老婆說了,她很支持我。說咱最難的時候飯都吃不起,兜裏隻有一百塊。現在一百萬咱都有了,怎麽也比那會兒容易。就算真賠了,大不了重新再來唄。

這麽多年,我老婆為這個家付出了很多,我在外麵跑車都是她照顧家裏。其實她比我能幹,跟我來到加拿大之後,在食品廠上了兩年班就開始轉學廚師,每天還堅持學英語到半夜一兩點,門門考試都拿第一。她畢業後在餐廳、超市都上過班,每一任主管都很賞識,有次主動提出想提拔她做管理,我老婆為了照顧家裏給婉拒了。

 

我和老婆孩子的照片。

今年上半年我回了趟國,想把父母接過來。可惜我媽有冠心病,不能長途顛簸。我想年紀大了,不來也罷。現在家裏的情況比過去好多了,就算有啥事也不用怕。

我記得小時候我媽說過一句話叫“富貴保全家”,我這輩子沒機會當官,能做到的就是努力多掙錢。這幾年嶽父嶽母買房、小舅子結婚、姐姐在合肥全款買房,我們都幫了忙。家裏人需要我的時候,我能站出來為他們做點事,這就挺知足了。

明年我就43歲了,但我還想變得更優秀。這一路走來我看到了太多優秀的人,比如免費教我英語還那麽負責的加拿大媽媽,不啃老的公司老總兒子、對工作非常熱愛的白人培訓員......這些人至今還在影響著我。如果要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那我希望將來能繼續在這個行業做下去,爭取做成加拿大最大的華人運輸公司。

*本文由曹哥口述整理而成,文中照片除特殊注明外均由曹哥本人提供。

*本文在今日頭條首發。     

 

 曹    哥 | 口述 

 逍遙魚 撰文 

  祖一飛 編輯  

 

 

-THE  END-

 

==============================================================

 

放下驕傲,名校生讀“雙非”研究生

人物作者 每日人物 2022-10-11 20:00 Posted on 北京

 

 

一個畢業於985、211高校的大學生,願意去普通一本乃至二本大學讀研嗎?若是數年前,這大概會成為一條頗有獵奇色彩的新聞。但放至今日,它成為很多人被動甚至主動做出的選擇。

 

“雙非院校碩士報考人數猛增”的新聞開始頻頻出現在大眾視野,以至於催生出“考研倒流”這一名詞——指越來越多畢業於雙一流高校的學生報考雙非院校(非985、211高校)的現象。

 

我們好奇的問題是,這群通過高考打開名校大門實現學曆躍升的高材生,為何會在考研過程中放棄名校光環?當考研演變成“二次高考”,獲得一份碩士學曆究竟意味著什麽?

 

 

 

 

文 | 祁佳妮

編輯 | 楚明

圖 | 視覺中國(除特殊標注外)

 

 

 
 
放下驕傲
 
 

來甘肅一所雙非大學報到的第一天,郭萌有些釋懷了這一切。

 

她本科畢業於教育部直屬的六所師範高校之一,學的是俄語專業。決定考研時,她想跨專業學法律,“想也沒想”就將華東師範大學作為了自己唯一的目標院校。“就要去公認的學法最好的地方。我本科是211,如果讀研的學校比本科要差,那這個研究生讀了也挺沒意思的。”

 

這似乎是絕大多數考研人的天然反應:讀研當然要去比本科更好的地方。對雙一流本科的學生們而言尤其如此,211畢業的就應該考985,985畢業的就要衝清北人複,最次也得留在本校,“降級”讀研未免太跌身份。

 

初試成績出來後,郭萌離華東師大的分數線隻差幾分,但那也足夠篩掉一大批人。

這是2021年4月,郭萌本科畢業的第三年。她在前一年就隨大流報名過研究生考試,想考上海一所211院校的金融專業,看了幾天書後,她發現自己對金融並不感興趣,便棄考找了份工作。等她決定辭職,沉下心來認真備考時,才意識到考研分數線在報名人數激增的幾年裏已經水漲船高。

 

她剛畢業那會兒,新聞還在說考研人數突破兩百萬大關。她2020年備考時碰上疫情,考研人數增到了341萬。而今年考研預報名結束後,已有人預測這個數字會變成520萬。五百萬人做出了一致選擇:考研。

 

對當時的郭萌來說,“二戰”和出國都是相對艱難的選擇。前者考驗抗壓能力與持久恒心;後者則要攻破語言難關,以及獲得巨大的經濟支持。直到兩條路都被堵死,郭萌才想到了調劑。

 

那是“心拔涼拔涼”的感覺,打開調劑係統,郭萌才發現有這麽多名字都沒聽過的大學,而給這些名不見經傳的學校逐個發送調劑申請,很大概率還被無情拒絕。自尊與自信遭受雙重打擊後,她在調劑係統將要關閉的那一周收到了來自甘肅的調劑通知,而後進入複試後被順利錄取,最終接受了這張二本院校的錄取通知書。

 

一個雙一流本科畢業的學生總能從考研調劑這件事上收獲不少人生感悟。郭萌覺得這好像是社會給了自己一巴掌,因為之前都太順風順水了。從小學到大學都是一路按著目標升學,很輕鬆就得到了一份拿得出手的第一學曆。考研滑坡讓她痛苦了很長一段時間,甚至讓她產生了這樣的想法:去不到那個學校,我的人生就是失敗的,沒有希望的。她還安慰自己,“九月份先去讀幾天,實在讀不下去我再退學。”

 

這種強烈的抗拒一直持續到開學報到那一天。她想起老家認識的一個學妹,高中時學習很好,參加過人大保送班的考試,隻是高考失利去了雙非院校。為了彌補遺憾,學妹想考研上人大,但到真正報名那天,她還是改主意換了一所難度較低的學校,可也沒考上。

 

不同於她的沮喪,本科的學弟學妹卻不時對郭萌投來羨慕:學姐你考上研究生真好。她感到“受寵若驚”:自己如此排斥的二本學校竟成了其他人的羨慕對象?這些來自精英大學的孩子們仿佛數年間都放下了心氣,“哪管什麽學校呢?隻要有研究生讀就行”。

 

與郭萌這樣被動降級讀研的人不同,在考研競爭愈發激烈的環境下,也有不少更為務實的雙一流高校學生主動考取雙非院校研究生。

 

KK畢業於天津一所雙一流高校的英語專業,她報考了上海一所雙非大學的漢語教學專業,朋友都笑她“傻”。

 

這種規避競爭的“逆向選擇”卻讓KK成為周圍人裏“一戰”上岸中的極少數,“大家都卷好學校,所以就我上岸了,很多人都『二戰』去了”。有同校的好友“三戰”人大,期間得了抑鬱症,今年結果如何還未能預知,但KK已經快要研究生畢業了。

 

主動降級的KK很清楚自己受不了這種努力多年卻一無所獲的煎熬。除了精神上會高度緊張,家庭也在不斷施壓。爸媽並不支持她考研,父親傳統的大家長式作風令她害怕,“如果這一次考不上,我是不可能在家繼續『二戰』的。”

 

比起那些懷抱著巨大不甘來此讀書的調劑生,KK的心態簡單很多,“我就是想要一個研究生學曆,所以才會考一個不如本科的學校”。

 

在考研這座千軍萬馬衝鋒的獨木橋上,越來越多雙一流高校畢業生不得不接受了在雙非讀研的結果。如郭萌從中吸取到的教訓一樣,“我不能隻做一個驕傲的人”。

 

▲ 2021年12月18日,考研進入最後一周倒計時,上海財經大學圖書館內備考學子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
 
 
 
慶幸
 
 

一種“劫後餘生”的慶幸感,幾乎是很多雙非研究生上岸之後的情緒底色。

 

在一場四五百萬人參加但隻有百萬人入選的考試中,不管上哪條岸,區別大概隻是從“豪華碼頭”降級到“普通碼頭”。隻要能上岸,就好像是能令人喘口氣的幸事了。

 

“能走就走”是考研圈內送給調劑生的一句忠告。畢竟如果今年不走,明年上岸隻會更加遙遙無期。這迫使小唐急切地想要上岸。

 

小唐從川大畢業,考研時以0.06分的差距被本校拒之門外。她來不及懊悔太久就開始申請調劑,考研失利的失落感被巨大的無書可讀的恐懼感所掩埋。參加完福建一所雙非院校的調劑麵試後,小唐不到一小時就被錄取了,她是該專業招收的最後一名學生。這近似於攥住了登上方舟的最後一張船票,“太感動了,有人要我了”。

 

她還不想就此被拋向社會。看看自己本科畢業時的簡曆——在衝浪店做義工,去音樂節當誌願者,去沙漠種樹,盡是在主流評價體係中毫無競爭力的實踐經曆,而同儕們早已擠進各家大廠實習鍍金,畢業後做起了編劇、攝影師和公務員。直到那時,她才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沒有所謂的職業規劃。小唐一直很難邁出找工作的那一步,“大家好像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但我沒有特別想做什麽,我就想多讀一點書,等我想好了這些再出來。”

 

她又補充一句,“(讀研)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逃避就業。”

 

讀研三年,意味著一個迷茫的年輕人又可以退回到學校的象牙塔裏讀書思考,那裏足夠封閉,也足夠安全。雖然就業壓力不會在幾年之後就此消失,但眼前能讓自己暫時規避競爭的方式,或許也隻有去讀一個研究生,哪怕它隻是一所雙非院校。

 

而對想要換專業的同學來說,讀研相當於拿到了一張走向新領域的入場券。雙非與否,在此時更顯得沒那麽重要了。

 

郭萌從211大學畢業後找工作並不容易。俄語的地域性太強,在南方很難找到一份與專業對口的工作。大學四年,郭萌熟讀俄國文豪著作與俄國史,著實陶冶情操,但她進社會才發現自己沒有一點基本常識。她想跨考學一個實用性更強、有更多工作機會的專業,這就想到了學法。

 

法律這樣準入門檻高的行業,幾乎隻有進行係統性學習並通過法考才能將一隻腳邁進去。郭萌安慰自己,就是想要一個法律專業的學曆,隻要達到了這個目的,什麽學校都行,更何況“學校願意給我這個機會讀研,也算是對我的一種饋贈”。

 

讀研之後,“退而求其次”的人生態度似乎從接受雙非院校調劑的那一刻起在她的意識裏悄然滋長。

 

“人生不是隻有一條路,除了讀博,我還可以去律所,也不是隻有那些紅圈所。我進不了大律所,可以進精品所,進不了精品所我就去找一些好團隊。不是隻有成為最好的那一撥人,我才能活得開心。”她說。

 

如今的研究生考試留給雙一流本科生們實現“階層”躍升的機會已經越來越小,郭萌目睹過這幾年的劇烈變化。她2018年畢業時,同班同學中還有不少人流向更好的學府,但現在雙一流學生中成功衝刺名校的人越來越少。與此同時,雙非院校碩士報考人數猛增。深圳大學的報考人數超過人大,而長江大學、青島理工大學等多所學校的研究生報名人數增長率則超過50%。

 

蘭州屬於考研調劑B區,較為寬鬆的限製條件吸納了許多雙一流本科以及法學五院四係的學生們來此讀研。郭萌給學院登記學生信息時發現,除她之外,有不少人來自大連理工、西南政法與西北政法這樣的名校。開學術研討會時,郭萌在雙非院校裏罕見地體會到了學習的吃力感——因為同學們都來自一流大學,她反而沒那麽突出了。

 

她也不再建議本科的學弟學妹們一往無前地衝名校,“眼裏不要隻有北外上外和985,認清現實再做選擇”。

 

▲ 考研季,沈陽某高校圖書館一座難求。
 
 
 
尷尬
 
 

做出去雙非讀研的現實選擇後,學生們往往要在羞恥、尷尬與懊悔的複雜情緒中經曆漫長的心理調適。

 

向旁人介紹起自己的學校都成了一件不那麽光彩的事。郭萌始終不願說出讀研院校的全稱,她隻用“甘肅的一所政法大學”來指代學校,因為早已疲於解釋這背後的心路曆程。曾經她也試過坦然說出院校名字,換來的依舊是他人詫異的驚呼——你跑來那麽遠的地方讀研有什麽意思?她索性用隱晦表達模糊掉層級分明的學校排名。

 

等級與排名總與選拔性考試相伴而生,一場考試就能影響一個人此後多年的人生境遇,人從此被打上了價碼分明的標簽。985,211,雙一流,一本,二本,像磁鐵一樣吸附著各自的方陣。許多人在高考時衝破了這層壁壘,而又在考研時跌下神壇,在一所普通大學看清了這背後的差距。

 

金琉畢業於北師大,調劑來一所位於秦皇島的二本學校讀研。她是體育特長生,對比兩所學校差距最直觀的方式是遊泳池。這所二本學校沒有遊泳池,學生上遊泳課,需要去校外一家和學校達成合作的公共遊泳館。而北師大的遊泳池,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的訓練基地。在此之前,金琉從沒想過雙一流大學與普通大學在硬件設施上的懸殊會如此之大。

 

還有人感知到的是一種生源之間的明顯斷層。優米從雙一流大學的英語專業畢業,去黑龍江一所雙非院校讀研時,發現不是每一個英專生都像她一樣手握專四專八口筆譯的證書,班上同學的四六級成績甚至比非英專生還要低,沒有與她水平相當的人。

 

▲ 優米複習時寫的便利貼。圖 /  受訪者供圖

 

小唐在川大讀書時,校風自由,管理寬鬆。如今讀研,學校僵化的管理製度延伸至每一個角落,宿舍每晚10點半需要準時指紋打卡,學生外出留宿要向家長、導師和輔導員三方請假,回學校若超過門禁時間,還得“求輔導員下樓開門”,無形中給人一種心理負擔。小唐的研究生生活中充滿了“不成問題的問題”——“我要活得小心翼翼,擔心哪天會不會觸犯校規,煮麵鍋被沒收了會不會受到處分,取消我的獎學金評級。”

 

另一些苦惱則非常具體,比如宿舍“太爛了”。KK的學校在上海城區,硬件設施很是老舊,而她住在沒有空調的一樓。上海的冬天陰冷刺骨,學校池塘裏的水漫進宿舍陽台,室內溫度和室外溫度都在零下持平,她蓋三床被子睡覺,“非常艱難”地過完了研一。

 

在高等學府遍布的徐匯區讀書,KK用“夾縫生存”形容自己的處境——自己所處的這所學校旁邊就是複旦、上海交大和華東理工這些名校。“上海不缺人才,而我隻是個雙非。”

 

她無法理解,身邊同學為什麽會把這樣一所雙非院校視作“神聖的殿堂”,“考上之後就像光宗耀祖了,十條朋友圈裏九條半都在轉發學校的信息。”

 

“這就是個普通學校。雖然是我自己的選擇,但我內心很痛苦。”KK說。

 

更令人憂心的是,“雙非研究生”的烙印終將會覆蓋本科光環。

 

郭萌用“學曆不足”定位如今的自己。這有些令人恍惚,大學畢業後她做外貿生意、進互聯網公司,都未曾吃過學曆受歧視的虧。短短兩三年過去,降級去雙非讀研卻讓她看到了與本科時截然不同的世界。簡曆上的學校被分為三六九等供麵試官們挑選審視,滑落至雙非,意味著現在輪到她被篩選、被淘汰了。

 

她考慮過讀博,給一些心儀博導發郵件自薦,對方的回應都有些冷淡。學術成果不夠是一方麵原因,她覺得這其中也有學校給她拖下的後腿,“也許老師們對雙非研究生不是那麽感興趣,我知道大家都喜歡好學校的學生,畢竟學曆是最快的篩選方式”。

 

學曆背後的“階層”差異還會直觀地顯現在工資市場上。KK所在的漢教專業,雙一流畢業生會比雙非畢業生多拿兩千塊補貼金。這兩千塊對KK來說“差很多”。她曾經的學校達到這個標準,如今卻夠不上這個門檻。

 

正在失效的名校光環,有時又像是一種負擔。郭萌最無法忍受的,是任課老師針對名校學生的嘲諷。她繪聲繪色地模仿老師們的語氣,“我知道大家不是心甘情願來這裏的,但你們有沒有想過?但凡當時努力一點,你都不會來這讀書。”

 

這般來自老師的質疑與譏諷很令郭萌寒心,“其他人不理解也就算了,但老師是跟大家同一戰線的人啊!他打心底裏看不起我們,覺得我們是調劑生,就用一兩句話抹殺我之前所有的努力。”

 

她覺得這就像社會對當代年輕人的一種“PUA”——“所有的結果都歸因於你自己不夠努力。可是不努力的人怎麽會考上研究生呢?”

 

 
 
 
 
“剛需”
 
 

研究生考試已經是除高考之外的考生規模最大的選拔性考試。而它的錄取率遠低於本科,隻有不到五分之一的人能夠在這場考試中突出重圍。

 

很多考研人會對此發出感歎,“考研比高考痛苦多了。”

 

在湖南大學畢業的小Y眼中,“高三會更快樂。”因為那時所有的東西都很明確。即使到了高三,你也隻是在重複中鞏固學過的知識。而考研公共課裏的政治、英語與數學,則需要考生在幾個月時間裏從頭學起。對於跨考的同學而言,專業課更是一道難關。

 

從南京師範大學畢業的張淇將考研形容為“一場混戰”。“不同專業,不同分數,考不同學校的人都混在一起考試,你不知道對手是誰,大家都很焦慮,都很痛苦。”

 

張淇今年大學畢業,本科40個同學裏隻有幾個人選擇了工作,剩下的都在考研。考研似乎成了個“像高考一樣的既定事實”,看上去天經地義。在她看來,讀研已經不單是為了鍍金或提升自我。“它是一個敲門磚。沒有碩士學曆,很多工作你就沒有機會。這是硬性條件。”

 

今年夏天,北京朝陽區流出的一份公務員招聘名單顯示,95%的入圍者均是名校畢業的碩士。而應聘城管隊員這一最為基層的工作崗位,最終上岸的5人中也有4人是碩士。

 

為了這塊敲門磚,從本科起就出身雙非院校的同學們有著更為迫切的考研需求。用金琉的話說,考研是雙非學生們的一種“剛需”,近乎“二次高考”。

 

早上8點,圖書館裏就不剩一個空座位了,目光所及之處都是“肖秀榮”的名字與那本考研政治黃皮書。見過二本學生複習考研的盛況後,金琉的眼睛瞪得像葡萄,一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震撼感寫在她臉上,“我就沒見過那樣學習的!”

 

小唐以為川大已經有很多學生考研了,直到來到福建,這所雙非學校考研的人遠超她的想象。沿海地區的學生人均一輛電瓶車。小唐每次去圖書館都看見寬敞的停車場被密密麻麻的電瓶車塞滿。每層樓都是手裏抱書走來走去或是搬著小板凳呢喃背書的學生。

 

渴望通過考研實現學曆躍升的雙非本科生,與渴望通過考研守住學曆驕傲的雙一流本科生,在這同一件事上形成了痛苦的互相映照。沒有人不在為自己的目標努力奮鬥,可現實的是——如大學教師黃燈在《我的二本學生》中所寫,“在大眾化教育的時代,越來越多年輕人獲得機會接受高等教育,但不可否認隻有少數幸運者能進入幾十所光彩奪目的重點大學,更多的則是隻能走進數量龐大的普通二本院校。”

 

考研也是如此。多所高校宣布提高推免比例,這也意味著浩浩蕩蕩的五百萬考研大軍中,更多人將放棄名校幻想,走進數量更多的雙非院校。

 

有個男同學是金琉眼中的“聰明人”。男生本科是東北石油大學,考研一誌願是河北科技師範大學,如此反常且心甘情願的“滑落”,背後其實是再現實不過的考慮。“首先他家就是秦皇島的,學校離家很近;其次他一誌願就填這兒,分數高,獎學金就是他的呀。”在這所學校,一誌願考生的入學獎學金會比調劑生高50%。這多出來的幾千塊獎學金,足夠讓男生放棄優越感,早日看清現實。

 

標簽與學曆“階層”是無處不在的。本科生與研究生,雙一流大學與雙非院校,一誌願考生與調劑生,在這些二選一的選擇題裏每走錯一步似乎都會讓初進社會的年輕人付出不少代價。很少有人能跨越鴻溝,大多數人隻能看見它,然後服從它的規則:那就繼續往上考吧。

 

KK所在的英專就業很難。學長學姐們大學畢業後直接工作的前景嚇退了她,“我上一屆的學長畢業後進了國企,加上雙一流補助,一個月工資才五千多,沒住宿,也不管飯。”

 

一個讓她更加慶幸自己讀了研的案例是——本科室友提前一整年複習備考廈大失敗,當湖南一所雙非院校的調劑申請擺在她麵前時,她沒有去上學。去福州一家外貿公司上班之後,工資到手4500元,經常加班。現在再想考研,卻沒了時間和精力複習。

 

“她挺後悔的。”

 

說出這句話之後,KK覺得自己沒什麽可再抱怨,順利上岸的她已經占盡“便宜”,“我讀個研究生出來,就算什麽也學不到,但考公可能都會比本科生多出一些基本工資,對吧?我就是拿一個碩士學曆,想用這個學曆在社會上找一份工作,給我的錢稍微多一點點。”

 

對於和她一樣的許多普通人來說,這看上去也就足夠了。畢竟,“誰又會後悔有一份研究生學曆呢?”

 

▲ 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考人數為457萬,創曆史新高。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物均為化名;李清揚對本文亦有貢獻。

所有跟帖: 

自己如何快速補財庫 -YMCK1025- 給 YMCK1025 發送悄悄話 (194 bytes) () 10/19/2022 postreply 18:57:1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