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號戰車”已經啟動,它瞄了誰?

如鬆:“日本號戰車”已經啟動,它瞄了誰?

 

日本有明顯的地理和經濟弊端。

從地理特點來說,遠東地區的中俄是兩個幅員遼闊的國家,中國人口眾多,雖然不能說俄羅斯人口眾多,但它也算是人口大國,中俄相對日本這樣的孤懸海外、地理狹窄、資源匱乏的島國來說在戰略縱深、人口、資源等方麵都占據了無與倫比的優勢,一旦遠東地區的地緣局勢惡化時日本就會感受到嚴重的壓迫。朝鮮半島處於遠東的心髒部位,如果日本占領了朝鮮半島,就可以在陸地上與中俄對峙,就可以緩解這種壓迫感;相反,如果中俄控製了朝鮮半島,就可以對日本形成更嚴重的壓迫,甚至還可以通過對馬海峽威脅日本,所以,朝鮮半島是各地區大國爭奪的焦點。見下圖。

目前,印太地區的軍備競賽已經可以用如火如荼來形容,部分人甚至認為戰爭已經是一觸即發之勢,日本肯定感受到了這種強烈的壓迫感。特別是其他大國的海空軍實力飛速發展以至於可以封鎖日本列島周邊的海域和領空時,日本感受到的就不再是壓迫感而是窒息感。其它國家的艦隊每一次繞日本列島的航行、其它國家的空軍每一次在日本周圍的領空巡航,在日本人的心中湧現出來的都將是生存危機!

日本的地理弊端很難改變。

從經濟來說,日本是資源十分匱乏的國家,自己所需的能源幾乎完全需要外購,其他原材料也嚴重依賴外購;同時,日本作為發達國家又十分依賴出口,綜合這兩個因素決定東海——灣灣內海和外海——南海——馬六甲海峽就成了日本的生命線。一旦亞太地區的地緣局勢惡化導致這條生命線受到其他大國的威脅,日本立即就會感受到存亡危機。

日本的經濟弊端也很難改變。

也就是說,一旦遠東、亞太地區地緣局勢惡化到無法調和的時候,為了自己的生存日本就必須奮勇一戰以爭奪海上的控製權。

其實,地處歐洲的英國作為島國麵對不同時期歐洲大陸的霸權國家(法國、德國等)也有一樣的被壓迫感,但在第一次英法百年戰爭中遭到挫敗之後,基於歐洲大陸國家數量眾多、每個國家在人口和領土麵積上都是中小國家、國家之間的矛盾無法彌合以及中西歐大陸基本是一馬平川等特點創建了自己的大陸均勢策略,全力發展自己的海軍爭奪海上霸權,在大陸上推動力量均衡,最終讓自己獲得了不斷發展的戰略空間。

雖然從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就在師從英國,但日本麵對的大陸局勢與英國卻截然不同,也就無法套用一樣的策略。

俄羅斯將自己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歐洲方向之後,中國就成了該地區大象一般的存在,而且這隻“大象”在過去的兩千年中都是該地區的霸主,再加上該地區的地理條件十分複雜,喜馬拉雅山脈將南亞次大陸與東亞大陸隔離開來,南亞國家和東亞國家很難互相製衡,英國的大陸均勢策略在東亞大陸就很難發揮作用。

就基於上述局勢,一旦遠東地區的地緣平衡被打破、地緣矛盾無法調和時,日本就會與中俄直接發生正麵戰爭。這種戰爭不僅發生在海上,還會爆發在陸地上,源於這是國家間的全麵的戰爭。

由此我們就看到,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崛起的兩場主要戰爭中,無論是1894年甲午戰爭還是1904年的日俄戰爭,日本都首先攻擊對方的海軍,力爭解除對日本地理和貿易上的威脅,這是日本的地理、經濟特點所決定的;同時戰爭又不會僅僅局限在海上,還會爆發在陸地上,成為全麵戰爭。

就基於日本自身的地理、經濟弊端與國家的海洋戰略,日本對海軍的發展尤其重視。

英國是依靠海洋立國的國家,基於英國文化的傳承,美國、澳大利亞等國也異常重視海軍建設,但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卻是日本建造並率先服役的。

最初的航空母艦是水上飛機母艦,它的誕生與飛機的出現直接關聯。1910年,世界第一架水上飛機Fabre Hydravion在法國研製成功,法國軍方隔年便開始改裝適合水上飛機進行軍事行動的軍艦,該軍艦在1913年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在橫須賀船廠將英國貨船“萊新頓”號改造成若宮號水上飛機母艦,並於1914年8月23日完工並服役,該艦在前桅和後桅前部各有一個用鐵架帆布搭成的機庫,搭載4架水上飛機執行軍事任務。

由於水上飛機母艦並沒有飛行甲板,還算不上是真正的航空母艦,但日本很快就在此基礎上建造了世界上的第一艘真正的航母——鳳翔號。

鳳翔號航母於1919年開始建造,僅僅三年後的1922年就下水服役,鳳翔號由此成為日本的驕傲,而當時世界第一的英國海軍其航母在1923年才開始服役。鳳翔號滿載排水量已經高達一萬噸,航速25節,日本當時的航母技術已經領先於美國。到二戰時期,日本已經擁有25艘航母,就是依靠這強大的海上力量,日本建立起幅員遼闊的海上帝國,見下圖。

人們一般認為在過去兩百多年的世界曆史中拿破侖法國、兩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德國、冷戰時期的蘇聯是英美霸權地位的威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法國、德國和蘇聯從沒有也沒能力威脅英美的霸權地位,源於英美霸權的基石在海上,而法國、德國和蘇聯的力量主要體現在陸地,也就無法在海洋上威脅英美。相反,全盛時期的日本已經控製了遼闊亞太水域,這才是英美海洋帝國的真正威脅,源於它威脅了英美立國之本——海上權益。

但時過境遷,今天的日本已經融入了英美文化圈,英美日共同成為海洋力量的基石。

也所以,美國在二戰太平洋戰爭中打敗了日本之後,立即拆分了三菱重工等日本大型軍工複合體,源於這些軍工複合體成為日本爭霸海洋、建立起強大海陸空三軍的基石。

因此,日本是個真正的海洋國家,國家力量的著眼點永遠是在海上,海上力量的建設永遠是日本的基礎國策,這是由日本的地理特點和經濟特點所決定。一旦(有敵意的)它國海軍有能力封鎖日本列島並意欲斬斷日本的海上運輸線路時,日本注定會首先向這些(有敵意的)國家發動攻擊,目的是控製自己周圍的海域並保護自己海上航線的穩定——這不是可能,而是必然。

今天,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局勢在加速惡化,主要國家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劇,軍備競賽正在如火如荼,我們在另外一個場合上已經看到日本已經走上了再武裝的道路。

首先,隨著近年來亞太地區的局勢日趨緊張,美國對日本越來越倚重,由於自身軍工產能不足再加上美日之間的高度信任,美國已經將包括F35在內的很多高端軍事裝備轉移到日本來生產,以至於坊間認為最好的F15、F35並不是來自於美國,而是產自日本,源於日本的材料工程具有很高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日本擁有的工匠精神。如此一來包括三菱重工、富士重工在內的重工企業又再次重組為大型的軍工複合體,日本已經具備了再武裝的軍工基礎。

其次,今年上半年,日經指數大約下跌了一成,但觀察同期三菱重工、富士重工(斯巴魯)這些典型軍工股的上漲走勢,仿佛就可以看到這些巨型的軍工複合體在快速地製造最尖端的軍事裝備,日本全社會也在將資金源源不斷地投入到這些軍工複合體中,或者說,再武裝之路已經是日本全社會的共識。

就個人的觀點,既然日本社會已經在資本上形成共識,就可以輕鬆修改現行憲法,因為鈔票與投票本質就是一張票。

雖然美國不斷炒作中國可能會發動五統戰爭,但事實上,通過三菱重工等大型軍工複合體的股價上漲走勢就可以明確地觀察到,一個重新武裝的日本正在快速回歸,基於其地理和經濟特點,基於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經驗,它更有動力首先發動攻擊。

提醒中國,應該戒備日本。

 

 

================================================================

 

如鬆:警告!這座囚籠已經囚住了所有人

 

在前麵的文章(2022-06-20,如鬆:糧食危機幕後的黑手,普京是不是偷糧賊?)中已經論述過貨幣加速貶值、高利率、高通脹和高商品價格之間的關係。

很多國家的經濟學課程中會告訴人們,商品價格上漲推動了通脹,然後央行就需要加息也就有了高利率,似乎商品價格上漲是通脹上升和利率上漲之源,也就是說是需求決定了商品價格,然後又決定了通脹和利率。

這種說法實際上不值得一駁。

商品的價格無論怎麽變化,商品都是不變的,該是一噸鋼材還是一噸鋼材,該是一方木材還是一方木材,價格的變化隻能來自於貨幣價值的變化,說商品自身是推動價格、通脹和貨幣利率的源頭顯然是一種謬誤。

無論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需要某種商品(比如木材),如果市場上流動的貨幣數量是恒定的,這種商品的價格就不會改變,源於貨幣才是衡量價格的標尺,所以人的需求並不能決定價格,而是貨幣的數量決定了價格。如果你非要說是需求決定了通脹和價格,那也是貨幣的需求決定了價格。

再有,有統計數據表明在英國執行金本位的二百年中通脹幾乎為零,社會上的主要商品價格幾乎沒有改變,但在告別金本位之後通脹在長期持續,這說明通脹和價格都是貨幣在發揮作用,它就是貨幣貶值的結果。

所以,通脹本質上就是一種貨幣現象。

既然通脹本質上是貨幣現象,最終它就是一種稅!

一種商品的生產成本和企業的經營毛利固定之後,稅收增加價格就會上漲,反之亦然,這是常識。

如果一個社會的貨幣存量是100塊,商品的平均價格是100,不考慮商業銀行的杠杆因素,當政府向市場增加50塊的貨幣投放之後,平均價格就會變成150。而政府重新投放的這50塊,就是政府的收入,政府的所有收入本質上都叫稅。

所以,通脹也是一種稅,可以稱呼為“通脹稅”,它與增值稅、所得稅等並無多少差別,隻是通脹稅的征收範圍更廣泛,它會落在所有人頭上,是普征。

當代的幾乎所有國家,如果要提高增值稅、所得稅、燃油稅等稅種,一般會導致民意的反彈,但政府不通過加稅來增加收入又沒法玩下去,就隻能不斷征收通脹稅,征收通脹稅的幅度越高,該國的平均通脹率就越高,商品與服務價格的漲速就越快,利率也就越高。所以就看到上周津巴布韋的基礎利率已經從80%提升到200%,這就是津巴布韋不斷加征通脹稅的結果。

為什麽全球從蘇聯解體之後幾乎都進入了低利率時代?(下麵的圖分別是美國、法國和日本的曆史通脹走勢圖),源於蘇聯和華約這一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組織之一解體之後,世界就進入了和平時代,軍費支出就大幅下降,各國不必再依賴太高的通脹稅就可以維持政府的運轉,所以歐美主要央行都開始盯住2%這一比較低的中期通脹目標。

俄烏戰爭明顯已經是一場涉及到價值關的戰爭,四十多個國家在援助烏克蘭抵禦俄羅斯,這四十多個國家已經在事實上卷入了戰爭;也有不少的國家在以各種各樣的隱形方式在援助(以金援為主)俄羅斯,它們事實上也卷入了戰爭。也就是說,世界上多數的主要國家都已經卷入了戰爭。

與此同時,歐洲的地緣政治局勢因俄烏戰爭而徹底改變,德國已經開啟了再軍事化,不僅在大幅提升軍費占GDP的比例,快速更新國防軍的裝備,還在立陶宛遭到俄羅斯的威脅之後主動要求指揮住立陶宛的北約軍隊抵抗俄羅斯,德國這個軍事巨人正在重新崛起;波蘭等歐洲國家也開始大幅提高軍費以重建或擴大自己的常備軍,歐洲已經走上了軍事化之路。

俄烏戰爭爆發之後美國在歐洲的駐軍已經增加了十萬人。據相關媒體報道,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宣布北約決定將成倍擴增其快速反應部隊,從目前的約4萬人增至30萬人以上,主要部署在歐洲東部,防備俄羅斯的軍事威脅。

歐洲的軍事局勢在快速惡化之中。

軍事的緊張局勢絕不僅僅體現在歐洲,亞洲的局勢惡化的更為嚴峻。印太地區的主要國家正在比拚軍艦的質量和下水的速度,也在比拚飛機和導彈的數量和質量,甚至還在進行太空軍備競賽,主要國家之間的軍備競賽正如火如荼,隻差那聲槍響進而引爆一場大戰而已。

蘇聯解體之後的和平局勢已經徹底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軍備競賽與戰爭時代的重新到來。而軍備競賽和戰爭是各國財政部長們支票簿的粉碎機,將導致各國的財政飛速流血。

政府不會創造絲毫的社會財富,也不可能養活哪怕一名戰士,當各國財政飛速流血之後,政府就隻能重新加征通脹稅(加征其他稅種也一樣,起到的都是通脹加劇的效果),當高通脹稅來臨之後,帶來的當然就是高通脹以及商品價格的高速上漲和高利率。基於現代的軍備競賽與戰爭都是高強度的,不僅單件軍事裝備的價值非常高,自動武器對彈藥和裝備的消耗速度也非常快,一旦主要國家之間的熱戰打響,就會對國家財政會形成殘酷的絞殺,很可能會導致主要國家的財政崩潰(即通脹失控爆發惡性通脹),也很可能會導致全球主要儲備貨幣利率被動對標津巴布韋的貨幣利率,到那時千萬也不要奇怪,這都是現代高強度、高烈度軍備競賽和戰爭惹的禍。

2020年8月,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宣布,美聯儲一致通過有關“長期目標和貨幣政策戰略聲明”的更新,將正式引入“平均通脹目標”的政策,即意味著美聯儲將允許通脹率高於2%,本質上就是廢掉了中期通脹目標2%,為美國政府加征“通脹稅”打開了綠燈,緊隨其後,歐洲和日本都在放縱(推動)通脹大幅超越原來設定的2%的中期通脹目標,目的都是為了加征“通脹稅”,這既是各個高債務的需要,也是應對今天軍備競賽和戰爭時代來臨的需要。

歐亞大陸及其周邊動蕩不安的地緣局勢與美國、歐洲、日本央行的行動高度吻合,這可能才是真正的戰略協調行動。

因此,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通脹稅將大幅爆發的時代,所有人都行走在高通脹的熊熊烈火中,誰都無法逃脫高通脹稅這一囚籠。

什麽東西才是抵禦高通脹的最終手段?巴菲特已經給出了答案。

在2022年股東大會上,有聽眾問他:如果選擇一隻股票來抵禦高通脹,你會選擇什麽?

巴菲特說:應對高通脹,最應該做的是投資自己。

個人的理解是,政府既然要征收更高的通脹稅,這個社會上的任何人就都不可能逃脫,政府也不會讓任何人有機會逃脫,源於如果有避險通道在發揮作用時政府就無法征到高額的通脹稅,這就是美國政府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期沒收民間黃金的緣由。此時,隻有個人的無形資產(自己的教育水平、才能、認知以及依托上述無形資產為社會提供的獨到服務)才不會貶值。因此,投資自己讓自己的無形資產不斷升值就是抵禦高通脹的最好方式,沒有之一。

我們有幸進入了大爭之世!

所有跟帖: 

宇宙之外到底是什麼 ? 科學家承認宇宙是個巨人的大腦 ! ? -YMCK1025- 給 YMCK1025 發送悄悄話 (212 bytes) () 07/09/2022 postreply 13:09:3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