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散的歐盟 瀕死的北約…是怎麽被俄羅斯救活的?

二大爺:離散的歐盟 瀕死的北約…

 

是怎麽被俄羅斯救活的?

 

在剛剛結束的布魯塞爾北約峰會上,雖然會議的結果並不出人意料,但是歐美所展現出來的步調一致、政策同步,卻是二戰以來絕無僅有的。或者可以說,歐盟和北約自誕生以來,就沒有這麽團結過。

這一切,都得益於俄烏戰爭。我之前提出一種說法,這是一場改變今後至少三十年世界地緣政治格局的戰爭,甚至會永久改變國際政治版圖。而歐盟和北約的滿格回血,正是這種影響之一。甚至可以說,離散的歐盟、瀕死的北約,都是被俄羅斯救活的。

在很多人的認知裏麵,“北約東擴”是俄烏戰爭的罪魁。基本邏輯是:北約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軍事同盟,他的存在以及不斷的擴張威脅到了俄羅斯的安全,才導致目前的戰爭。

很遺憾,從事實的角度,這種說法倒置了因果。大家都知道北約的成立,根本的假想敵是當時以蘇聯為首的華約集團。冷戰結束之後,由於華約的解散,北約在理論上已經沒有了對手,特別是國際舞台上繼承了蘇聯衣缽的俄國,由於多年來經濟疲弱不振,一度被歐美都認為掀不起大浪。所以北約在進入21世紀後,既然已經沒有了對手,其存在是否還有必要屢屢被人提出來。

特別是主導歐盟事務的法、德兩國,在經濟和軍事上希望歐盟擺脫美國影響,成為世界重要一極的想法也是公開的秘密。甚至連美國最鐵的盟友英國,也懷有異誌。比如法德為了削弱美國在北約的主導地位,去年還在歐盟的防務會議上,大力倡導“歐洲防務自主”——說白了就是歐洲的事情歐洲說了算;英國早在2013年就繞開北約成立一個比較鬆散的,在北約之外的所謂的“遠征軍集團”,其根本目的也是要繞過美國的主導,實現歐洲防務的自主。

 

歐盟內部的分歧其實更不必說,英、法、德這三個大國曆史宿怨很多,各懷自己的小算盤,都想當主導。英國人為了保證自己的政策獨立性,甚至還退出了歐盟。法國、德國在政治、經濟事務上和美國暗地較勁,幾乎都談不上同步了。法國總統馬克龍在2019年接受英國《經濟學人》雜誌采訪時公開稱,歐洲要掌握自己的命運,因為北約正在經曆“腦死亡”。

而德國明知道俄國是美國的死對頭,但是在近年來和俄國打得火熱,和美國鬧僵也在所不惜,一定要上馬依賴俄國能源的“北溪”工程。是俄國的能源真的那麽香嗎?恐怕不是——德國希望脫離美國影響,掌控歐洲話語權的野心也不是什麽秘密了。連葡萄牙這種小國,其《公眾》日報這個月還發文高呼:“北約解散,歐盟方得自主”……就在俄烏開戰前不久,西班牙《先鋒報》還發表題為《2030年北約還能否存在?北約的威脅來自其內部》的評論,認為北約的存在隻不過是起到了美國人“壓倒歐洲人”的作用,毫無必要。

 

而美國人自己,其實在俄烏戰爭之前,也對北約十分不滿。因為歐洲國家都是富國,但是長久以來享受美國的保護,不僅不感謝,還在防務支出上比較吝嗇,北約軍費的一半,是美國掏的。2016年川普還在競選總統的時候,提出的競選綱領之一就是“解散北約”,因為川普認為“北約剛剛建立時,美國很強大,我們用北約保護歐洲,北約花了美國太多錢,不能再這麽幹了!”在更早的時候,在2008年美國國會議員羅恩·保羅就已經提出,為了避免美軍陷入跟自己無關的戰爭,北約該解散了。美國《國家利益》雜誌還發文稱,北約是因為冷戰而成立的,冷戰已經過去很多年了,北約已經過時了。

 

你看,這就是俄烏開戰前離散的歐盟,瀕死的北約。但俄國人卻用停留在19世紀開疆拓土的思維和野蠻,一次次的為他們續命。控製白俄成為附屬國,2008年入侵格魯吉亞,2014年入侵克裏米亞,至今還在騷擾摩爾多瓦……3月25日,俄議會議員謝爾蓋·薩沃斯佳諾夫更是公開叫囂,為了“更完整”地確保俄羅斯的安全不受威脅,除了烏克蘭以外,波羅的海3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摩爾多瓦以及哈薩克斯坦,都應被俄羅斯納入“去軍事化及去納粹化的目標”。波蘭為優先考慮的下一個目標。

 

這些極為露骨,明目張膽的擴張傾向,使得北約不僅為存在找到了理由,更間接證明蘇聯垮台後,以俄羅斯為假想敵的合理性。而烏克蘭2月的一聲驚世炮響,為歐盟和北約都送來了數十年未見的回春妙藥。實在沒有哪種威脅,比俄烏戰爭更能讓人相信歐盟團結和北約存在的必要性了。同時也讓整個歐洲都明白,他們確實還離不開美國,在全球軍事平衡上,離開美帝,歐洲目前還不具備獨當一麵的能力。

 

可以說,正是俄國人自己的野蠻和愚蠢,喚醒了歐洲自二戰之後沉睡已久的危機意識,擱置了一切內部的爭端,下定了抱團對抗的決心,也大大加強了美國在北約的領導地位——這些都是美國平時萬般努力而不得的。美國人為了讓歐洲各國增加國防預算,分擔歐洲防務經費,這些年喊破了嗓子,但是沒有一個回應。盛怒之下的川普2020年還幹脆撤了在德國的1.2萬名駐軍——你們不願出錢,老子不給你看家了……而現在,美國一句話沒說,歐洲各國的國防預算普遍調高至GDP的2%以上,德國甚至快馬加鞭,即將轉身成為軍事大國。

這裏我們要誠實的說,俄烏戰爭在國際政治領域其實有多個受益方,比如早就想擺脫憲法束縛、發展軍備但是沒有好的理由的德國和日本;早就想擺脫俄國威脅加入北約但之前不敢的瑞典、芬蘭;在俄國的陰影下很想向歐洲靠攏但別人不敢接納的烏克蘭、格魯吉亞、摩爾多瓦;早就看俄國不順眼,和俄國在外交和軍事層麵都對著幹的英國、波蘭、荷蘭……等等,但是,最大的受益方,當屬“躺贏”的美國。

 

為什麽這麽說呢?

第一,脫身歐洲防務。我前麵說了,美國求之不得的一直想甩掉的歐洲防務經費支出的包袱,不費吹灰之力,解決了。此後美國可以從歐洲防務中抽身,完成自己目前的戰略轉移;

第二,避免兩線對抗。中俄作為兩個世界性的大國,也同時是美國人遏製的最大目標,在克裏米亞戰爭之後,美國人首要的目標是俄國,但是製裁存在諸多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缺口,對俄的打擊很有限;而2018年中美關係逆轉之後,美國又確定了亞太優先、圍堵中共的戰略,因此不得不更進一步的放鬆了對俄國的製裁和打壓,拜登上台後甚至一度和普丁走得很近,試圖減少雙線對抗的壓力,集中精力在亞太地區;而現在普丁的瘋狂,讓全世界都抱了團,全麵對俄國的製裁和打擊等於為美國輕鬆解決了西線戰鬥;

第三,大大強化了美國的單極地位。實事求是的說,雖然拜登上台後力圖扭轉川普事情的“美國優先”戰略,四麵緩和和盟友的關係,重塑美國的溫和形象,但是成效並不顯著。西方盟友各懷異誌,並不買賬。但是俄烏戰爭開啟之後,法、德、日這些大國還是意識到,要解決諸如俄烏戰爭這種二戰以來最大的國際危機,目前沒有這個管閑事的“世界警察”的主導和參與,還是不行。所以這場戰爭把這些國家至少是目前緊密的團結在老拜登周圍,大大強化了美國的領導地位;

第四,美國能源地位加強。伴隨著歐洲和俄國的全麵脫鉤,美國的能源出口、軍火出口以及金融地位都會大大受益。特別是天然氣的出口會大增,這更進一步的捆綁了歐洲和美國的利益。

昨天,老拜登在波蘭的講話中,他不僅罵普丁是“屠夫”,還有一句脫稿的口語,極為淩厲:“看在上帝的份上,普丁不能再掌握權力了”,從事後國務卿和白宮發言人的不斷圓場中,這種公開謀求俄國領導層變動的話語,此前美方上下其實都是極力避免的。但也可以看出,現在的老拜登確實是信心滿滿,從“賤民”到“屠夫”,罵得無所顧忌。俄國人的世紀大昏招,給了老拜登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

當然,其實要成為受益方,現在也不晚,關鍵是看會不會站隊。但是很大概率,俄國的豬隊友,還是會站在一起當攪屎棍。

我之前說過,其實國際政治並沒有我們先想象的那麽複雜,他就像生活中我們的人際關係一樣——惡棍可能一時得誌,但最終碰壁難以善終,這是大概率的結果。一個國家的內政、外交,往往是互為一體的。俄國人今日在國際舞台上深陷泥沼,僅僅歸結於北約東擴,那真的是太看得起北約了。根本問題還是出自俄國人自己。不修內政專事掠奪,這樣的路子,從來沒有人走通過。

某種程度上來說,在這場戰爭中,我們既要感謝烏克蘭人,又要感謝俄國人。烏克蘭人的拚死抗爭,不僅為自己的國家贏得了世界的尊重和光明的未來,也為所有小國樹立信心,為世界至少將贏得30年的和平;而俄國人的利令智昏,不僅徹底葬送了500年來沙皇的野心,也為在台灣問題上蠢蠢欲動的中共提前展示了一個代價高昂的失敗版本,鄭重宣告用武力改變疆土的時代必將成為曆史。

2022/3/27

讀者推薦

 

 

===========================================================

 

二大爺:帝國家書:一個普通家庭的生與死

 

 

公元前225年,秦國拉開滅楚戰爭的大幕。大將李信帶領20萬秦軍攻入楚國,遭遇楚人激烈的抵抗,在淮陽(今天的河南周口淮陽區)陷入苦戰。秦軍中的兩個本是親兄弟的小兵分別給自己的大哥寫了一封家書。

這兩封寫在木板上,戰火中的價值萬金的家書不僅安然抵達了八百裏外的故鄉——秦國南郡安陸(今天的湖北孝感雲夢縣),而且被收信人最終帶進了自己的墳墓,成為今天我們能見到的中國史上最早的書信實物——雲夢睡虎地秦簡。這使得我們今天有幸窺見生活在那個龐大帝國的底層民眾的血淚和悲哀。

你想成為《大秦賦》中無比自豪的秦人嗎?如果你仔細讀完這兩封家書,也許沒有回答的勇氣。

jiashu

這個普通的秦國底層家庭沒有姓氏——按照秦律貴族才有稱姓的資格,百姓隻能有名。但從信中可以得知,有兄弟三人,大哥“衷”在家贍養母親,二弟“驚”和小弟“黑夫”均在前線征戰。其中“驚”剛剛新婚不久。

秦國法律,男子15歲就開始算人頭稅,17歲一律要服兵役。身高超過六尺五寸(約相當於今天的1.5米)就可結婚。從二弟新婚、小弟初次服役的情況可以推斷,小弟“黑夫”可能正好17歲,二弟“驚”不會超過20歲。兩份家書字跡飄逸且相同,顯然是兩兄弟托軍中書吏寫的。

第一封家書是叫做“黑夫”寫給大哥的。他在信中問候了母親、家人、以及各種親友,主要說兄弟倆現在因為戰況困在淮陽,生死難料。因為缺乏夏衣,請求母親要麽做衣服寄來,要麽直接寄錢來;他特別叮囑母親,千萬不要寄少了。另外“黑夫”還很關心搏命換來的軍功有沒有換來相應“爵位”,官府有沒有落實獎勵。如果落實了一定要告訴他。

這封信告訴我們很多殘酷的事實:秦人服役早而重——3個兒子的家庭,2個得上戰場,而且都是剛成年的年輕人;更誇張的是,服役顯然是完全是義務,不僅沒有後世熟悉的兵餉,而且連基本的衣物都要自己準備!很可能國家隻提供武器和口糧,或者基本的完全不能滿足換洗需要的粗陋製服。

你看慣了兵馬俑英姿颯爽盔甲整齊的造型,沒想到這才是曆史的事實。秦王的統一大業,底層的民眾不僅要出命,而且還要出錢。這等於把戰爭的大部分成本都轉嫁在底層民眾的身上。民眾唯一的希望就是前方的子弟博命換軍功,用“爵位”換取後方相應的賞賜和地位。

那麽家裏有沒有給兩兄弟寄錢呢?

第二封家書是二弟“驚”寫給大哥的。這封信口氣就急促多了。情況似乎變得極為嚴峻。信中“驚”因為沒有收到錢物,再次催促母親給錢。而且明確要錢“五、六百”,布料“二丈五尺”。他以絕筆的口氣在信中說,兄弟倆現在是借錢過活,如果再不還錢就要死了,連用三個“急急急”。他似乎已經預見了兄弟兩不妙的結局,安慰家裏人說,你們要是占卜得了凶兆,那不過是因為我居於“反城”中罷了。另外他也很擔心自己的新媳婦,叮囑大哥不要她去離家太遠的地方撿柴火……

從第二封信中,我們可以肯定,家裏在收到第一封信後,沒能給他們寄錢。他們索要的“五、六百”錢很多嗎?

在同一地區、另一個秦國官吏“喜”墓中出土的“睡虎地秦簡”中還有大量秦國法律文書,其中,《金布律》記載:秦國一件夏天穿的衣服,值錢五十五,一件冬天穿的衣服,值錢一百一十。兄弟兩人跟家裏要的“五、六百”,也就是十件夏衣的錢——並不多,按理一般家庭勉強都能承受,何況他們家是立過軍功有爵位賞賜的。

親兒子、親兄弟在前線生死未卜,家裏如果拿得出這點錢,會猶豫嗎?會吝嗇嗎?顯然不會。家裏沒有寄錢的唯一原因隻可能是,確實沒錢!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秦國年年征戰對底層民眾帶來的盤剝何等嚴酷。收信的大哥“衷”在陪葬器物中還有文房用具,墓地也和官吏的墓地挨在一起,這說明他知書識字,那個年代絕不會是最底層的人家。但就是這樣的人家,居然拿不出十件夏衣的救命錢!

在第二封家書中,“驚”還專門提到了“新地城多空”,“故民有為不如令者”,翻譯過來就是,秦國新占領的城市和土地,人民幾乎都跑光了,而且反抗激烈,不聽秦人號令。這跟山東六國人對秦國的評價完全符合——“天下苦秦久矣”“不樂為秦民”,沒有一個國家,沒有一地臣民喜歡秦國。人民用腳說話。

那麽“黑夫”和“驚”這兩個為大秦拋頭顱、灑熱血,但卻為一點小錢困擾的普通小兵在曆史中隻留下了這兩封瑣碎而真實的家書,他們最終結局怎麽樣呢?

毫無疑問,戰死了。因為如果他們安然返鄉的話,大哥“衷”是完全沒有必要在死後還要把兩個弟弟的書信作為陪葬。中國人的陪葬習慣都是選值錢的,或者生前最喜歡、最珍視的東西陪葬。隻有兄弟都戰死的情況下,大哥才會把這兩封在當時並不值錢、但對個人是最珍貴的家書帶入地下長眠。這其中,我們真切的感受到作為大哥,失去兩個弟弟之後的那種感受和心情。史書也記載了秦軍因為被前後夾擊,第一次攻楚大敗而歸,被殺了七個校尉,死傷無數。可以作為一種印證推測兩兄弟的結局。隨即秦國又發動60萬大軍,再次攻楚。

真正的結局就是,一個普通的秦國家庭,最終兩個兒子戰死沙場,留下一個老母親,一個哥哥,還有一個新婚不久卻成為寡婦的女人。解讀完這兩封家書,讀者諸君有何感想?

我們能夠看到的曆史,幾乎全是大人物的曆史,你翻遍各種史書,看遍各種重要事件,也很難發現小人物,特別是普通的底層人物的影子。是秦始皇統一了中國嗎?不全是。是為他所驅使、當炮灰的千千萬萬個“黑夫”、“驚”這樣的血肉之軀,以家破人亡的代價演繹了曆史。但曆史從來沒有他們的位置。

所以很多普通人看不清自己在曆史中的位置,錯誤的把鋪墊帝王將相的功業當做自己的使命,產生可笑的錯位。比如去年底有個深圳的女老師說打台灣“我愛人,包括我家孩子,每人捐一個月工資”;打美國“我們全家每人捐五個月的工資。打他!”

捐工資是一定的。但更有可能的是,你要捐出你的丈夫、兒子。胡錫進也說過類似的話,但是人家兒子在加拿大。他可以假捐,你作為草民,必須真捐。有一句流傳甚廣的話是這麽說:你喜歡戰爭的唯一原因,是你沒經曆過戰爭,甚至也不懂得戰爭。

“黑夫”和“驚”在信中掛念的母親,雖然誰也不知道結果和心情,但是一個母親的感受絕對不用猜。她一定不會在兒子殞命在八百裏之外的荒野的時候,自豪的說“打楚國”!因為楚國人民其實和你根本沒有仇。大秦征服的地盤再多、再廣,跟你一個草民有關係嗎?你不還是出不起十件夏衣嗎?甚或,你最終連兒子都出不起。

唯一能夠自豪的人隻有嬴政。所有的枯骨最終都變成一人的疆土,所有的臣服,都擴展了奴隸的數目。所謂的“大秦賦”,完全是建立在萬千枯骨上的一個人的頌歌。他必須也理所當然的要誇讚、推崇這樣的征服。

其實真正讓我們今天對這兩封2246年前的家書感到動容的地方在於,在其中我們看到了正常人的窘迫和掛念。字裏行間從頭到尾沒有為大秦“開疆拓土、南征北戰”的豪情,也沒有所謂“舍小家為大家”的矯情,通篇都是家長裏短,對母親、對兄長、對妻子,對親友的掛念,以及現實的涉及生存的錢和物。為我們清晰的勾勒出殘酷戰爭中普通底層民眾的真實生存狀況。這些情感,對今天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其實都是可以共情的,是我們完全可以感受到的。

沒有最好的戰爭,也沒有最壞的和平。如果我們今天在人性上的反饋,還不如2246年前的普通人,身為魚肉卻有刀俎的思維,本為韭菜卻有歌頌鐮刀的衝動,那真是無論如何也笑不出來的悲劇。

2021/3/10

來源:作者臉書

所有跟帖: 

感人的頻死體驗 -YMCK1025- 給 YMCK1025 發送悄悄話 (212 bytes) () 04/02/2022 postreply 20:06:3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