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一聲令下,大戰一觸即發?

如鬆:普京一聲令下,大戰一觸即發?

 

 

2月21日,普京召開俄羅斯安全理事會議聽取內閣成員的意見,多數成員讚成立即承認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個“共和國”獨立,隨後普京簽署法令承認這兩個“共和國“”為獨立國家。媒體隨後報道說,普京下令俄軍作為“維和部隊”進駐這兩個“共和國”。

烏克蘭軍隊有守土之責,俄烏戰爭已呈一觸即發之勢。

為什麽烏克蘭局勢如此敏感以至於一些國家的領導人認為一旦打響就將是一場大戰?源於烏克蘭和克裏米亞一直都是歐洲乃至世界的地緣政治焦點,曾多次引爆大戰。

俄羅斯算不上純粹的的歐洲國家:

第一,土耳其處於歐亞之間,但更被認為是亞洲國家,可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位置比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更靠東,加上俄羅斯在亞洲的麵積更大(占四分之三),所以從地理上它算不上純粹的歐洲國家;

第二,雖然俄羅斯認為自己繼承的是東羅馬帝國的衣缽,但俄羅斯的前身——莫斯科大公國隻是欽察汗國內部的一個公國,屬於蒙古帝國的一部分,即便後來擴張成俄羅斯帝國之後,繼承的依舊是蒙古人創建的國家體製。

第三,雖然一般認為俄羅斯人是發源於北歐人種中的羅曼人,但在欽察汗國的統治下,文化和人種都有所改變。

或許就因為這些原因,雖然俄羅斯一致認為自己是歐洲國家,但歐洲卻一直認為俄羅斯算不上是純粹的歐洲國家。

在身份認同上,有兩個位置對俄羅斯至關重要,一個就是聖彼得堡(上圖紅點處),從聖彼得堡可直接進入歐洲腹地;一個就是黑海邊緣的克裏米亞,從克裏米亞既可以向歐洲的巴爾幹等地輻射影響力,也可以從土耳其海峽進入地中海,對歐洲大陸產生影響力。這兩個地方都增加了俄羅斯的歐洲身份認同。如果失去了這兩個地方,相對歐洲來說俄羅斯就是一個位於北極周邊的內陸國家,歐洲的身份就更淡甚至被歐洲所遺忘,這是俄羅斯不願意接受的。

所以,克裏米亞是俄羅斯歐洲身份證的一部分。

欽察汗國分裂之後,成吉思汗長子術赤的一個後裔於1430年在克裏米亞建立了汗國。1502年欽察汗國徹底崩塌,克裏米亞汗國成為欽察汗國繼承人——繼承了大統。此時是奧斯曼帝國鼎盛時期,從1478年到1700年,克裏米亞汗國一直是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

俄羅斯從莫斯科大公國擴張成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大帝國,在歐洲方向上主要掠奪的就是奧斯曼帝國的地盤,克裏米亞當然也是俄羅斯的目標。

18世紀之前,俄羅斯作為一個封建農奴製國家不管是文化、經濟還是人口素質都很落後,以至於讓小小克裏米亞汗國的德夫列特一世大汗在1572年攻占了莫斯科,捉拿了十五萬人(用於販賣),屍骸塞滿了莫斯科河,最終還一把火燒了整個莫斯科城。

直到彼得一世(1682年至1725年在位)改革、潛心向歐洲學習之後,俄國的國力開始上升並逐漸成為強國。

風水輪流轉,此後的俄羅斯開始通過武力向第聶伯河流域等地擴張,不斷攻占奧斯曼帝國的領地。1700年俄羅斯通過武力迫使奧斯曼承認克裏米亞獨立並讓其成為俄羅斯的附庸國。1783年俄羅斯通過法律正式將克裏米亞半島納入了自己的版圖。

但這隻是克裏米亞故事的上半場,更精彩的是下半場。

1783年以後的很長時間,俄羅斯在巴爾幹和黑海方向上的擴張停止了,實力不足或許是原因之一,更主要的是拿破侖戰爭打響了。

法國大革命讓法國推翻了封建君主專製製度建立起共和製度,此後就是拿破侖戰爭時期,這是一場封建君主專製製度與共和製度的戰爭,前者以俄國、奧地利、普魯士為代表,英國雖然已經是資本主義國家,但卻是這一方的支持者與組織者,後者當然就是大革命之後的新興法國。

拿破侖率領下的新興法國時刻都想著如何統一歐洲,為此發動了一係列的戰爭並基本統一了中、西歐地區,但拿破侖明白隻有把俄羅斯踩在腳下,才能徹底征服海峽對麵的英國實現歐洲的統一。

1812年,拿破侖做出了一個現在看來錯誤的決定——入侵俄羅斯。

戰神拿破侖在遠征俄羅斯的過程中相繼獲得了斯摩棱斯克戰役、瓦盧蒂諾戰役、維捷斯克戰役等眾多戰役的勝利,擊垮了阻擋他的俄軍,9月16日法軍占領了莫斯科。看起來拿破侖已經達成了自己的戰略目標,拿破侖自己也這麽認為。

法軍既然占領了俄羅斯的首都,再加上俄軍大量的有生力量已經被消滅,拿破侖認為亞曆山大一世隻能妥協、投降。

拿破侖未料到的是,迎接他的不是降書順表,卻是俄軍的焦土戰術和莫斯科大火。最終,俄羅斯草原的酷寒、後勤補給不足再加上俄軍的騷擾徹底擊垮了法軍,讓拿破侖損失了跟隨自己征戰了多年的40萬精銳軍隊,慘敗而歸。

趁著戰勝之勢,俄國與英國等國一起組建起第六次反法同盟。拿破侖在萊比錫會戰中再次戰敗,1814年4月6日拿破侖被迫退位並被放逐到意大利的埃爾巴島,波旁王朝複辟。雖然此後又出現百日王朝,但很快又被英、俄等國聯合絞殺。

由於在剿滅法蘭西共和國的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時的沙皇亞曆山大一世被歐洲人譽為“歐洲的救世主”,俄國人開始以“歐洲憲兵”的身份閃耀登場。

在維也納會議上,作為“歐洲救世主”的亞曆山大一世主導了戰後的歐洲秩序安排,同時,俄羅斯與普魯士和奧地利又結成“神聖同盟”,作為同盟領袖的亞曆山大一世又有了“神聖王”稱號。

俄羅斯在歐洲的地位逐漸進入了鼎盛時期。

雖然法蘭西共和國被絞殺,但共和的火種既然已經點燃就必然會星火燎原,此後陸續發生了1821年的希臘獨立戰爭、1820年革命、1830年革命和1848年的歐洲革命這一係列的資產階級革命。尤其是1848年的歐洲革命可以說是歐洲曆史上最大規模的武裝革命運動。第一場革命於1848年1月在意大利西西裏島爆發,作為革命先驅的法國自然不甘落後,立即就爆發了二月革命,再然後就是德意誌革命、丹麥革命、奧地利革命、匈牙利革命、瑞士獨立同盟戰爭,等等,資本主義革命的烈火熊熊燃燒在整個歐洲大陸,共和的浪潮風起雲湧。

英國、荷蘭、葡萄牙等是少數幾個能夠順應曆史潮流進行有效改革、避免事態激化的國家。但俄羅斯雖然並未進行有效的改革、完整地保留著封建君主專製製度,但也避開了這場大革命浪潮的衝擊。其做法是保留更多的封建特權讓貴族效忠沙皇,再加上俄羅斯農民民智未開並任勞任怨,也就避開了這場大革命的衝擊。

在這一係列革命中,英國看熱鬧不嫌事大采取的是支持的態度,法國在拿破侖三世上台後也支持革命,而普魯士、奧地利則被本國的革命鬧得焦頭爛額,相反沙皇卻成為舊秩序的維護者,他出動軍隊先幫助普奧鎮壓了德意誌革命,然後又順勢再鎮壓了意大利革命。所以,當時的俄羅斯是鎮壓歐洲革命的總後台,讓“歐洲憲兵”更加名副其實——這個憲兵維護的是舊製度。

這是俄羅斯的鼎盛時期,基於對歐洲問題的立場不同英法與俄羅斯也開始對立。

此時,奧斯曼帝國內部已經開始瓦解,在巴爾幹半島的統治搖搖欲墜,而俄羅斯的勢力已經達到鼎盛,此消彼長之下,俄羅斯開始想辦法與奧斯曼帝國爭奪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即由黑海進入地中海的水道,簡稱土耳其海峽,見下圖)的控製權。

要與奧斯曼爭奪土耳其海峽就需要找借口,當時俄羅斯的借口就是要求在奧斯曼境內建立俄羅斯的保護地以保護東正教徒,這個要求當然被奧斯曼蘇丹所拒絕。俄羅斯在蘇丹拒絕後立即采取軍事行動,1853年俄羅斯與奧斯曼帝國斷交並開始攻占位於多瑙河流域(上圖紅點處)的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

俄羅斯的戰略目標很清楚,控製了巴爾幹半島再控製土耳其海峽,俄羅斯就不再是窩在北極邊緣的內陸大國,而是一個直麵地中海的海洋大國。

這時的英國正處於鼎盛時期,如果作為“歐洲憲兵”的俄國成為直麵地中海的海洋大國,就嚴重威脅了英國的海洋利益。雖然在拿破侖戰爭中法國戰敗,但它依舊是全球排第二位的殖民大國,俄羅斯也威脅到了法國的利益。

從地緣政治上,俄羅斯也走到了英法的對立麵。

是可忍孰不可忍,英法開始聯合起來找機會修理俄羅斯。

克裏米亞半島(也稱克裏木)就成為遏製俄羅斯擴張活動的焦點(下圖),一旦占領了該地,俄羅斯海軍就喪失了在黑海的基地,就無法奪取土耳其海峽並向地中海擴張,向巴爾幹半島擴張之路也被掐斷。因此,英國、法國、奧斯曼帝國和撒丁王國開始進攻俄羅斯的克裏米亞半島。所以,這絕不是世人所認為的一城一地、一個半島的爭奪戰,而是英、法、俄羅斯這三大強國間的地緣決戰!爭奪的是歐洲霸權和海洋霸權。

1853年7月,俄羅斯出兵占據多瑙河流域,正式打響了克裏米亞戰爭。10月,奧斯曼土耳其向俄羅斯宣戰,1854年3月底英國、法國與奧斯曼帝國結盟,共同對俄羅斯宣戰,1855年撒丁王國加入這個同盟。1854年9月,聯軍在克裏米亞半島登陸並圍攻俄羅斯黑海艦隊基地塞瓦斯托波爾要塞(上圖),英法聯軍在圍攻349日後占領塞瓦斯托波爾,俄軍投降並退出克裏米亞半島,俄羅斯也在同時失去了巴爾幹,這是俄羅斯曆史上最慘重的一場失敗。

克裏米亞戰爭導致俄羅斯擴張的腳步被打斷;奧地利、普魯士和俄羅斯之間的神聖同盟被瓦解,俄羅斯從此失去了“歐洲憲兵”的光環。雖然俄羅斯最終通過談判保住了克裏米亞的控製權,但不能在黑海和克裏米亞駐軍。

這是一場決定19世紀後期歐洲格局的戰爭,俄羅斯被趕回了北極附近的陸地,英法強化了自己的海洋強權並奪回了歐洲強權地位。

所以,克裏米亞就是海洋強權與俄羅斯之間進行歐洲與世界爭霸的“鐵門栓”。

俄羅斯也因這場戰敗失去了北美殖民地。

戰後,俄羅斯擔心自己的北美殖民地與英國殖民地(加拿大)接壤而遭到英國的乘勝追擊而搶走,迫切地希望內戰剛結束的美國能夠出價接手,這既可以讓美國牽製英國,又可以在短時間套現大量現金重建損失慘重的軍隊及慘遭戰爭蹂躪的經濟。美國最終以720萬美元的友情價獲得了後來被認為是史上最劃算的不動產交易——這就是今天美國的阿拉斯加州,見下圖。

克裏米亞還是歐洲大陸強權與俄羅斯之間進行歐洲爭霸的“定海神針”。

曆史上,作為歐洲強權國家的法國和德國都曾經入侵俄羅斯,而烏克蘭就是進攻俄羅斯的必經之路,而克裏米亞就像“定海神針”一樣遙控著這條通道,所以在烏克蘭和克裏米亞曾經多次爆發大戰。這其中最著名的是蘇德戰爭中的基輔戰役,德軍圍殲了蘇軍66萬人,這是曆史上最大規模的包圍戰。

一戰與二戰,俄羅斯(蘇俄、蘇聯)都是戰勝方,克裏米亞又回到了蘇聯的手中。

由於有了烏克蘭,蘇聯才能將自己的力量延伸到東德等中歐地區、東歐和巴爾幹地區,由於有了克裏米亞,蘇聯就可以將自己的力量投放到地中海、印度洋,也才有進行美蘇爭霸時期的蘇聯帝國!

烏克蘭是歐洲強權國家爭霸歐洲的大通道,克裏米亞是“定海神針”;同時,克裏米亞又是海洋國家與俄羅斯爭霸世界的“鐵門栓”,因此克裏米亞就是歐洲乃至世界的地緣中心之一,是大國爭霸的焦點。

蘇聯解體後,雖然克裏米亞歸屬於烏克蘭,但烏克蘭與俄羅斯維持緊密關係而且烏克蘭同意俄羅斯租用塞瓦斯托波爾港作為黑海艦隊的基地(每年租金約1億美元),這種結果俄羅斯可以接受。但2013年烏克蘭倒向歐洲之後,俄羅斯就將失去克裏米亞,向地中海和巴爾幹半島擴張的道路被封閉,也失去了麵向歐洲方向的屏障,甚至還丟失了歐洲國家的身份證,這就爆發了2014年3月的克裏米亞自治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市獨立事件,讓克裏米亞又回到了俄羅斯的懷抱。

但烏克蘭是獨立的主權國家,今天的世界是民族主義崛起的時代,以烏克蘭的觀點來說,克裏米亞被俄羅斯分裂出去是不被接受的,它時刻都會準備武裝奪回克裏米亞。而西方認為克裏米亞是烏克蘭的一部分,當烏克蘭加入北約之後向克裏米亞發動進攻時俄羅斯該怎麽辦?基於北約有共同防務的條款,難道俄羅斯為了克裏米亞向北約開戰嗎?這對俄羅斯十分不利。但如果不能對北約開戰(也就不能對烏克蘭開戰)就會讓烏克蘭奪取克裏米亞。

再考慮到烏克蘭在俄羅斯與歐洲之間的戰略地位,所以俄羅斯極力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

俄羅斯為什麽承認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兩“共和國”獨立?

這可以製造烏克蘭的領土糾紛,在北約的條款中有領土糾紛的國家就不能加入北約,這是普京的最低目標;進一步還可以爭取更高的目標,那就是以烏東兩“共和國”、克裏米亞和白俄羅斯為基地奪取整個東烏克蘭地區,或者通過特殊戰法直接顛覆烏克蘭現政府組建起由自己控製的政府。這都可以保護克裏米亞,又在俄羅斯與歐洲之間建立地緣屏障。

今天的俄羅斯麵對的是英美所主導的北約強權,取代的是克裏米亞戰爭時的英法強權。克裏米亞戰爭時英法強權的盟友是奧斯曼,今天北約的盟友換成了烏克蘭。兜兜轉轉了175年之後,曆史的車輪仿佛又回到了1853年。

克裏米亞既是“鐵門栓”又是“定海神針”,牽動著歐美所有政治、軍事、經濟強國的地緣利益,一旦戰火燃起,就很容易牽動各方並最終演化成一場大戰!

所有跟帖: 

宇宙已發生大事,眾神紛紛下世轉生 -YMCK1025- 給 YMCK1025 發送悄悄話 (212 bytes) () 02/23/2022 postreply 18:01:1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