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強地震,東部大洪水?

來源: YMCK1025 2022-01-12 18:38:54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293 bytes)

如鬆:青藏強地震,東部大洪水?

 

根據北京大學錢維宏教授等人的研究,中國南澇北旱與南旱北澇有70年一個循環的規律。從1910年~1940年,我國夏季降水是南方多,北方少;從1940年~1980年,我國夏季降水是南方少,北方多,合計70年;從1980年到2010年,我國夏季降水又是南方多,北方少,從2010年開始又進入了南方少、北方多的時間段,即進入了南旱北澇的時期,這個周期的到來與拉馬德雷現象直接相關,這就是我們所處時代的大背景。

人民網報道,1月8日1時45分,在青海海北州門源縣發生了6.9級地震,震源深度為10千米。經過研究分析,此次門源6.9級地震位於青藏高原東北緣祁連山地震帶中東段,震源機製顯示為走滑型,距離最近的斷層是托勒山北緣斷裂帶,相距約3千米。

門源位於青海與甘肅河西走廊的交界地帶,下圖紅線處:

根據新華社報道,2021年5月22日2時4分,青海果洛州瑪多縣發生7.4級地震,這次地震也是走滑型地震,發震斷層為巴顏喀拉地塊北側東昆侖斷裂帶東段的一條分支,瑪多—甘德斷裂。下圖紅線是青海果洛州瑪多縣的位置。在瑪多縣東偏南方向的鄰縣就是瑪沁縣,黃河源頭就位於該縣:

下麵要說一個很多人深有體會的概念,熱島效應。

熱島效應是一個地區的氣溫高於周圍地區的現象,比如城市與郊區相比就有熱島效應,對此我們所有人都有所體會。熱島強度有明顯的日變化,表現為夜晚強、白天弱,當然還與季節、城市特點和氣候條件有關,北京是冬季最強,夏季最弱,春秋居中,上海和廣州以10月最強。年均氣溫的城鄉差值約1℃左右,如北京為0.7~1.0℃,上海為0.5~1.4℃,洛杉磯為0.5~1.5℃。

城市的熱島效應比較容易理解,但寒風凜冽的高原也一樣有熱島效益。近代地理學的開創者之一、德國科學家洪堡在1799至1804年間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考察時就曾經發現,赤道附近的高山雪線,居然比中緯度的青藏高原許多高山的雪線還要低200米左右。例如:位於四川甘孜州境內的貢嘎山西坡雪線高5100米左右,而靠近赤道的厄瓜多爾基多附近的高山雪線僅約4800米多一些。這顯然違背了常理,由於赤道地區的熱量較高,高山雪線通常應該從赤道向兩極遞降,到達極地附近時就會降至海平麵的高度。

據此,洪堡就提出了青藏高原的“熱島效應”理論。

整個大氣層由地麵往上分為對流層、平流層、臭氧層、中間層、熱層和散逸層,再往上就是星際空間了。顧名思義,位於對流層上方的平流層空氣是圍繞地球平滑流動的,當超級火山噴發將大量的火山灰噴入平流層之後,火山灰就會在平流層內長時間停留對太陽輻射起到阻隔作用,這會導致地球氣溫驟降,給人類帶來嚴重的自然災害,這在曆史上已經被多次證實,這也是科學家一直都在努力研究黃石火山、長白山火山、富士山等超級火山活動動態的原因之一。對流層就是人們生活的空間,它的厚度不一,平均為12公裏,它的高度因緯度不同而不同,在低緯度地區(赤道附近)平均高度為17~18公裏,在中緯度地區平均為10~12公裏,高緯度地區(極地附近)平均為8~9公裏,夏季又高於冬季。對流層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是地麵,或稱為“下墊麵”,青藏高原由於下墊麵抬升,相當於把“火爐”升高了,故其熱量較同緯度、同海拔高度的其它地區高得多,甚至比赤道附近的同海拔地區也要高得多,這就導致青藏高原的高山雪線比赤道地區還要高。

如果青藏高原(或附近)發生強度達到一定等級的地震,就相當於地殼能量在加速向外釋放,相當於“火爐”更旺了,就會強化熱島效應。此時,由於地下釋放的攜熱水汽更多,冬季的雪就更大,夏季的雨也更大,雪山融化的速度也更快,就容易在相關流域造成大洪水。

所以就看到有這樣的統計學現象,青藏高原(或周邊)的七級以上地震與東部地區的洪水具有比較好的對應關係,1842年6月新疆巴裏坤發生7級地震,次年(1843年)黃河中遊發生特大水災;1932年12月甘肅昌馬發生7.5級地震,次年(1933年)黃河中遊發生特大水災;1957年12月蒙古國西南部靠近中國新疆地區發生8.3級大震,次年(1958年)黃河中遊發生特大水災;1974年7月在蒙古國和新疆交界處發生7.2級地震,次年(1975年)在河南發生特大水災。專家還發現,雲南、緬甸一帶一旦發生7級以上地震,長江流域往往發生特大水災。如1931年、1954年、1998年長江流域特大水災發生的前半年,在雲南、緬甸地區都有大地震出現。

另外一個因素也很重要。月亮軌道與地球赤道之間的夾角稱為月亮赤緯角,最大值為28.5度,最小值為18.5度,變化周期為18.6年。18.6年就是典型的潮汐周期。對中國大陸來說,在最小值時有利於升溫,最大值時有利於降溫,而厄爾尼諾有利於升溫,拉尼娜有利於降溫,在最小值時中國大陸地下釋放的攜熱水汽少,容易形成幹旱,而最大值時中國大陸地下釋放的攜熱水汽多,與來自北方的冷空氣交會時就容易形成大規模降雨和水災。所以中國曆史上大多數旱災都發生在最小值時期,而最大值時期就很容易爆發大洪水,這都有相關的統計數據可以證實。

下一次月亮赤緯角最大值時期是2023-2025年,中國大陸的洪澇災害很可能會在這一時間段達到盛期,而今年恰是邊緣年份,會深受這一盛期的影響。

中國大陸正處於南旱北澇的曆史階段,今年也正處於洪澇災害盛期的邊緣年份,以這樣的視角看待去年5月青海瑪多縣發生的7.4級地震和今年1月8日門源縣所發生的6.9級地震,就讓今年在黃河流域發生大洪水成為比較危險的事件,請該流域的朋友們對今年的氣候變化保持高度的關注,避免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

所有跟帖: 

金字塔的功能竟然是…… -YMCK1025- 給 YMCK1025 發送悄悄話 (212 bytes) () 01/12/2022 postreply 19:53:5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