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的中國美人有多敢穿?

90年前的中國美人有多敢穿?

搜索下載一條 一條 2021-12-30 07:55
 
“歌舞皇後”為燙發殞命,
第一“豔星”引領“透視裝”風潮,
聲勢浩大的“標準美人加冠典禮”……
民國短短38年間,
人們對美的渴望與追求到達頂點,幾近瘋狂,

催生出異常綺麗的中國風尚。

 
 

1940年代旗袍

 

1920年代中期倒大袖上衣

5年來,
27歲的時裝插畫師廉子雎
從各地的老居民家和名人宅邸中,
收藏了近百餘件
民國時期最典型、極致的時裝,
翻遍了老雜誌、舊報紙、老照片,
係統地梳理、科普民國時尚,
在社交網絡上獲得眾多關注。

 

 

民國女星胡蝶

 

廉子雎向我們展示的部分藏品

11月末,廉子雎向一條展示了他最為珍視的藏品,
暢談民國一代美人的時髦秘史,
與浮華背後,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
撰文   朱玉茹   責編   陳子文
 

 

 

阮玲玉與留存至今的1930年代同款服飾
 

 

我從小就對曆史中的服裝很感興趣,大學讀服裝設計專業,大家大多關注西方的時尚發展,咆哮的20年代、浮華的30年代、綺麗的40年代……而同時期我們中國近代的時尚是怎樣的風貌,卻很少被提及,或是被一筆帶過。

 

 

廉子雎在翻看民國時尚書籍
大學期間,我開始大量搜集當時的一手資料,老雜誌、老報刊、老照片、老電影,還有最關鍵的,當年真實的時裝。
民國資料大多無法直接檢索,隻能一頁頁、一本本、一年年地去翻看,沒有捷徑。雖然費勁,但總有令你眼前一亮的東西,聞所未聞的前衛造型、令人咋舌的時尚八卦、詼諧幽默的描述方式……

 

 

民國時期前衛、精致的時裝

1910年代初,貴族的華服流到街頭,時裝不再隻是一小部分人的專利,而開始成為大眾生活的一部分。
時尚的潮流,由此率先在上海誕生。

 

 

民國初年時髦的青樓女子(上排)與戲曲名伶潘雪豔(下排)

一開始,“時髦”一詞是專門來形容青樓女子和戲曲伶人的。作為第一批在社會上“拋頭露麵”的女性,她們不斷變換花樣,掀起了一陣“奇裝異服”的風潮。
女學生最先模仿她們,良家婦女雖心中不屑,也經不住美的誘惑,紛紛穿起了“新式時裝”。

 

時尚社交名媛周稚芙

 

阮玲玉

到了20、30年代,電影明星、社交名媛成為了新的時尚風向標,張織雲、殷明珠、周璿、胡蝶、徐來、阮玲玉、李麗華……

潮流變更之快幾乎到了“無日不翻新”的程度。一有新的流行出來,所有人都趨之若鶩。那時的人們對於時尚和美的向往和追求是遠超現代人想象的,非常瘋狂。

上海灘的“歌舞皇後”浦驚鴻因為燙發殞命,年僅17歲。當時風頭正盛的她正跨界拍電影,在殺青之日一時興起,想燙卷發驚豔登場,卻一不小心引燃衣角,又打翻火酒,瞬間被大火吞沒。摩登女郎們雖哀歎,卻揚言“燙發出人命,做鬼也風流。”

 

 

民國時期的時髦女性與傳世實物

短短38年間,時代的風起雲湧,催生出異常混亂多變,卻精彩紛呈的中國風尚。不少當時的設計、工藝即便放到今日,依舊令人震驚。

5年來,用自己的本職收入去係統地收藏、梳理、科普民國時尚,就是希望能把這些曆史中被忽略掉了的、細枝末節的美展示出來,用它們拚湊、還原出一個大時代的風貌。

 

 

 

 

民國早期流行窄瘦的平板身材

1910s

整個1910和1920年代,主流依舊是延續漢族女子“上衣下裳”的兩截穿衣形式。

 

 

阮玲玉“含胸微駝”的拍照姿勢

民國初年,流行襖裙、襖褲,崇尚“窄瘦纖長”。大部分城市雖已廢除了纏足,但束胸的風氣卻似乎愈演愈烈。大胸闊臀被嘲笑是粗俗之態,難登大雅之堂。時髦人士、電影明星拍照,都是“含胸微駝”的姿勢。
同時,女裝將袖子收窄縮短,露出手腕,在當時已是非常大膽的突破。

 

梅蘭芳代表性時裝新戲《鄧霞姑》中的元寶領造型

 

1910年代上海街頭的時髦女性,衣領與鼻尖平行

浮誇之至的元寶領風靡一時。最高可以和鼻尖平行,緊緊貼著麵頰。雖然穿著很不舒服,卻把姑娘們都削成了瓜子臉,被戲稱為“民國瘦臉神器”。

 

 

1920年代初期,時髦女郎穿著馬蹄領、方領、圓領襖裙(右)

1920年代早期,張愛玲之母穿雞心領上衣(左)

1920s

1920年代,五四運動的影響下,中國女性解放思潮興起,一場轟轟烈烈的廢領運動就此展開。索性把整個立領去掉,借鑒西方的時尚元素,出現了雞心領、海軍領、鑽石領……
不過當時的女子大多身材瘦削,很多人認為無領反而暴露了最不雅觀的部分。因此,廢領之風沒能持續多久。

 

 

 

1920年代倒大袖上衣

圓角式短衣,喇叭口的倒大袖是這一時期的大熱款式,透過袖口,女性的手臂若隱若現。下身再搭配纖細嫵媚的長筒裙,便是當時著名的“上海裝”。

 

 

1920年代後期“上海裝” 

我的收藏中就有這樣一套,上衣為緞麵的分割海浪紋,下身是蕾絲的波點提花。當時的人不論對於色彩、麵料,還是圖案的搭配都相當大膽,越混搭越時髦。
1926年,旗袍才真正登上中國時尚舞台。
在很多現代人的印象中,旗袍總是和凹著誇張的S曲線,開衩到幾近大腿根部的性感,甚至是物化女性聯係在一起。這些都是和真實的曆史背道而馳的。

 

 

旗袍的最初形態(上)與後期的旗袍(下)

旗袍的起源是一批先進女性模仿男性穿長衫,弱化性別特征,反抗傳統女性形象。

後來幾經改良,與旗人的袍服、西方的時裝相融合,才慢慢演變成了大家所熟知的模樣。

整個民國時期,旗袍都是平麵剪裁。不是緊身得讓人去適應衣服,而是你的身體曲線是怎樣的,衣服就會呈現怎樣的形態、風格,這也是我們中國服飾的一個智慧。

 

阮玲玉身著高領旗袍及1930年代旗袍實物

1930s

30年代,旗袍成為大都會中女性普遍穿著的時裝。
高領之風重新興起,“竹筒狀”硬領緊緊包裹頸部,比民初的元寶領還要束縛百倍。追求時髦的摩登女郎在大暑天也堅持穿著,常被勒出一道道青痕。
立領開口處的盤口多達4、5排,緊緊抵著下頜,塑出天鵝頸,非常優雅。
領子越來越高,衣袖則是越來越短。30年代末期已經開始流行抹袖和無袖旗袍,衣長一直到腳麵。

 

 

1932年《開麥拉電影圖畫雜誌》評價:“阮玲玉的乳峰最高,但不盡善美,還須利用乳罩把它抬高起來。”

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電影明星阮玲玉女士,她在銀幕上引領了旗袍的潮流,尤其對格紋旗袍情有獨鍾。

 

 

女星李麗華
與此同時,女性要求解放胸部,追求自然曲線之美,電影明星率先做出示範。
當時的娛樂新聞甚至會公開談論女明星的胸部,還時常有八卦爆料女明星在乳罩內填充棉花,被人識破落荒而逃的糗事。

 

 

40年代誇張的墊肩,及傳世實物

1940s

戰爭全麵爆發後,所有束縛身體的、不實用的部分均被去除。旗袍領子越低越時髦,長度縮短到及膝,小開衩,方便行動。
時裝的重點轉移到肩部。當時的墊肩就像是一層厚厚的鎧甲,平而闊,放大女性的輪廓,相當浮誇。
張愛玲曾感歎,“像一張床——簡直是請人躺在上麵!”還有報紙幽默地描述,“從正麵望去,像是泰山玉皇頂看日出,一顆太陽浮在水平線上。”

 

 

1940年代典型的墊肩裝束搭配

就這樣,中國女人的肩膀第一次高高聳起,打破了千百年來古典美人的削肩審美。
同時期的發型也是非常張揚,塑造蓬勃的精神麵貌,賦予女性力量。

 

 

女星李紅

勝利發卷,靈感來源於戰鬥機360度的旋轉特技,是一種勝利或慶祝的標誌。

 

 

女星陳娟娟(左)與李麗華(右)

兩地相思式,好似兩地分離的戀人,暗含著戰亂時代與愛人相聚的期盼。

 

 

女星李麗華

一見生財式,背後看像一個大元寶,頗具中式趣味。

 

 

高聳入雲的鬢發

 

民國38年間女性形象的變化

還有一種在頭頂堆砌層層疊疊的發卷,像是頂著一座上海國際飯店。

其實縱觀整個民國時尚的變遷,中國女性從最開始的弱柳扶風,慢慢地呈現出一個更加挺拔、獨立、自信的麵貌。

 

 

 

我收藏的民國時裝大部分都是出自民間,到老居民家中去收的。近幾年上海的舊城改造,老一輩大規模搬遷,讓很多之前一直被珍藏的他們父母的老衣服出現在了大家的視野中。
到現在,我收藏了大概百餘件,基本涵蓋了各個年代、款式、風格,都是最極致、最典型的。

 

 

1920年代長馬甲,內搭倒大袖上衣

這件1920年代中期的長馬甲,是李鴻章家族女眷的衣物。上麵的花紋極具動態感,像是玻璃窗上蔓延的冰花,又似錦鍛被火焰燒過留下的灰燼。

 

 

1920年代中期倒大袖上衣

同一時期這件織緞圓擺倒大袖上衣,出自鴛鴦蝴蝶派代表人物周瘦鵑先生的蘇州舊宅。水波紋、閃電、菱形、橢圓,集合了當時最摩登的幾何元素,非常具有參考意義。
身邊很多時尚圈的朋友,看到這些幾百年前的中國時裝後都驚歎不已。
那一代的設計師、裁縫,在我看來是真正的無名英雄。他們絕不是簡單的模仿、拚湊,而是創造了一種新時代的中式摩登美學,既有對自身文化的解構和提煉,也有對外來文化的接納和本土化。

 

 

1920年代後期上衣

球形圖案取自傳統的皮球花,邊緣蜿蜒的曲線引入古玉壁的造型元素,同時又將西方的art deco幾何藝術融入其中,在衣身四周點綴上舶來的亮片和珠釘……

 

 

1930年代前期旗袍

棕櫚葉樣的扇形,是埃及的壁畫中經常出現的幾何元素,但是在這裏它的布局又是中國獨有的,叫散花結構,仿佛花瓣漫天飄落……
我後來也有做一些1:1的手繪複刻,重構的過程中就發現,它每個角落都有不同的設計,背後所花的心血真的難以想象。
圖案設計之外,民國時期的麵料也別出心裁,有非常多層次,很多細節在特定角度、光線下才會浮現出來,觀賞起來頗具趣味。

 

 

1930年代織金蕾絲時裝裙

20年代末30年代初期的蕾絲時裝裙,上身是旗袍式,下身嫁接西式裙裝樣式。蕾絲內紡入金屬絲線,在光線下熠熠生輝。
這是當時非常流行的“透視裝”,是由中國第一代“豔星”楊耐梅引領的,非常大膽,內搭吊帶襯裙,穿上後好似一幅“裸體畫”。

 

 

1920年代美人氅
在晚宴和舞會中,時常會看見如此著裝的時髦女郎。她們一般會再搭配一件美人氅,也就是鬥篷。精致的印花都藏在內裏,為的就是在脫下來的一瞬間驚豔眾人。

 

 

1940年代塑料線旗袍

到了40年代,由於戰爭造成的物資短缺,設計師將塑料線織到衣服裏,打造出富有光澤的新型麵料來代替絲綢,相當前衛。
其實很多人習慣於去關注西方、學習西方的時尚,反而忽略了我們中國曾經如此精彩的近代時尚文化,我覺得是非常可惜的。


 

 

 

幾年前,我有幸收到一本1934年出版的《摩登婦女美妝術》,翻開細讀,被裏麵的內容嚇了一跳。

 

 

1928年《北洋畫報》中展示的各部位“美的標準”

它其實是整合了當時對美的定義和理解,服飾、妝容、發型等等都包含在內。裏麵對眼耳鼻口,甚至是指甲,都有明確的怎樣才算是美的標準,就像法律條文一樣。民國的雜誌、報紙裏也能看到不少類似的內容。
1935年,在上海曾舉行過一場聲勢浩大的“東方標準美人加冠典禮”,為期三日,極為盛大。

 

 

徐來加冠華服

這場盛會的女主人公,便是靠“裸浴”鏡頭一舉成名的徐來。當時的人稱讚她”好比秋天裏的西子湖,楓樹林的紅葉,印進了每個人的心扉。”

 

 

葉秋心

後來,電影屆又推出“模範美人”葉秋心和她擂台PK,再加上每年固定評選的“電影皇後”,簡直是爭奇鬥豔。當時甚至有文章對“標準美人”的身體尺寸都進行了精確的規定。
由此可見,民國時期其實是一個審美十分刻板、一元化的時代。然而,我們真正去了解當年女性的實際情況,她們的服裝,還有影像中的姿態,看見的美卻是千人千麵,沒有絲毫被所謂的標準所束縛。
反觀今天,一個推崇多元化審美的時代,卻是千篇一律的網紅臉、網紅款,這應該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廉子雎收藏的民國時裝,細節滿滿

當時還是量體裁衣,每一件衣服都融入了原主人對於美的理解,和她的生活情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達。
滾邊、圖案、珠飾、搭配,每一處你都能看到她們的小心思、小想法。所以我們常說見衣如見故人,這也是為什麽有這麽多民國服裝能被如此完好地流傳至今的原因。

 

 

1920年代中期倒大袖上衣

2018年,一位上海的老爺爺因為腎病,隻能變賣保留近百年的他母親的衣服來湊醫藥費。當時他打開給我看,我一下就呆住了。衣服幾乎是嶄新的狀態,金色的圖案像是貼了一層金箔,這麽多年過去依舊光彩熠熠。
這不僅是一件服裝,更是一個情感的紐帶、傳承的紐帶。

 

 

作為一個當代人,去關注民國時尚,我不覺得自己是在研究一些距離很遠的東西,它是流淌在我們中國人血液當中的一個基因。
這個圈子目前還是非常小眾,大家真正開始關心也就是這三四年的時間,我們所有人都是在一個共同學習、探索的過程中。
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加入進來,把這份獨特卻被遺忘很久的時代之美重拾起來,延續下去,傳遞給更多人。
 

文中民國服飾為廉子雎收藏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