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男性穿女裝就會引起議論,但反之似乎不會?

來源: YMCK1025 2021-12-20 18:33:36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43382 bytes)

 

 

為什麽男性穿女裝就會引起議論,但反之似乎不會?

《唐人街探案2》

 

作者 / 這是eno

希望大家不要在每個涉及到男女的問題下大展拳法。

這是一個科學可以解釋的現象,並且還是藝術類專業在大概高中階段就會涉及到的內容。

首先,要明確一點。

那就是我們所說的男扮女裝有「變態感」,是指下圖左邊這種。

「男扮女裝」容易產生變態感的,大多是扮的「年輕」女性。

但「老年」女性扮相,通常不會有變態感。

所以就這個問題,我們來弄清楚這樣幾件事。

1. 為什麽「女扮男裝」可以被接受;

2. 男女容貌都有哪些特點;

3. 男女服裝都有哪些特點;

4. 麵相粗曠或者顯老的人,日常穿搭中需要注意什麽;

5. 為什麽「男扮女裝」會有變態感;

* 全文約 6800 字,重點部分已加粗。


一、「輪廓」,「內容」與「預期」

先來給大家介紹一個人。

可能隻有繪畫專業的,才聽說過這個名字。

他就是人們譽為「新印象主義」的代表人物 —— 喬治·修拉。

不過很可惜,這位藝術家 31 歲就英年早逝了。

甚至有人認為,修拉的逝世標誌著「新印象主義」的結束。

看到這兒,可能有人會問,這和我們今天要講的,「男扮女裝」看起來很變態有什麽關係嗎?

別急,咱們繼續往下看。

在我心裏,修拉更像是一位「科學家」。

因為除了繪畫,他還對「光學」和「色彩理論」特別關注,並做過大量的實驗。

比如修拉最具代表性的「點彩畫法」。

他隻用印刷中的 CMYK 四原色來作畫,用小色塊來做堆砌。

這種畫法,就是利用了人類視網膜分辨率低的特性,最終讓人感知出一個整體形象。

今天各種顯示器的成像原理,就是受到「點彩畫法」的啟發。

在 1882 和 1883 這期間,修拉主要致力於素描的創作和研究。

並開創了一種新的輪廓表達法。

修拉在藝術領域,不僅開創了自己獨有的風格,同時還通過研究得出過很多重要結論。

這其中,有兩個理論和男扮女裝會有「變態感」有關。

我們先說第一個。

即:我們在識別某件物品的時候,往往是先通過「輪廓」,然後才是「內容」。

甚至,隻需要輪廓就可以了。

比如下圖,大家應該都能看出,有個女人在舞台中央唱歌,然後台下坐著很多觀眾。

各位美術專業的朋友,你們想想以前畫畫的時候,老師是不是都一再強調「輪廓」和「形」的重要性!

接下來,再來看一個例子。

下圖的剪影,即代表人物的輪廓。

即使我們沒有看到這個人的五官,但我們還是可以通過輪廓看出來,這是個女人。

但是,當這個人的五官全部露出來之後,大家再來看看,還是女人嗎?

是不是覺得特別失望,有種當頭一棒的感覺?

所以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修拉的第二個研究成果。

即:輪廓為「心理預期」,而內容則是「預期達成」。

當我們在看到黑色的剪影時,其實我們心理預期的,是一個女人。

但是,當人物的五官完全顯露出來之後,我們會發現實際看到的和預期的,產生了落差,所以感到不適。

拉修的很多作品,都用到了這種強調人物輪廓,同時模糊人臉的方式,來讓觀看者產生遐想。

 

 

二、「格式塔心理學」與「預期落差」

看到這兒,肯定有人會問:女扮男裝不也是與預期不符嗎?為什麽不會覺得不適呢?

所以接下來,咱們再來聊聊「格式塔心理學」。

「格式塔心理學」是西方現代心理學的主要學派之一。

它主張人的大腦的運作原理,屬於「整體論」。

舉一個生活裏很常見的例子。

比如因為新冠,大家紛紛戴上了口罩,於是滿大街的人顏值都提升了一個檔次。

這就是因為「格式塔心理」讓我們用最優的方式,去腦補被口罩遮住的下半張臉。

很多女生在視頻的時候,喜歡隻露出半張臉,因為覺得這樣更好看。

這也屬於「格式塔心理學」的範疇。

很多露半張臉的網圖頭像,之所以讓人覺得好看,也是利用了「格式塔心理學」的最優腦補機製。

更多例子,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格式塔心理學」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

除了前麵提到的「視覺」與「設計」之外,「格式塔心理學」還被用在治療心理疾病上。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關於「格式塔心理學」,簡單來說就是:

人類在識別某些物品的時候,會先根據「已有條件」,然後「結合個人的經驗」,最後再用「最優的方式」,去綜合腦補出一個形象。

再來看一個例子。

下圖浴盆裏的女生,頭上戴著的鮮花,身上穿著粉色長裙,還有身後五官端正的劉德凱大叔......,這些都屬於「已有條件」。

我們會根據這些「已有條件」,再結合每個人的生活經驗,腦補出浴盆裏的人,起碼應該是一個有著年輕麵容的女生。

即便她可能不好看,但必須是年輕的。

哪怕她不年輕,但起碼不能比劉德凱還要老。

但是,當我們把黑色麵罩去掉之後,卻發現是西門大媽。

這倆人的搭配,不僅完全沒有達到我們的預期,甚至還有一點違背論起到的,所以讓人感到不適。

所以你們看,不僅是男扮女裝會讓人覺得不適。

當一個人的裝扮或者容貌與環境不匹配時,比如麵相老的人刻意扮嫩,同樣也會讓人感覺到不適。

現在我們回過頭去,再去看看前麵的黑色剪影。

當我們在看到這個女性輪廓的黑色剪影時,更嚴謹的說法是:

我們期待的,並不一定是一張好看的臉,而是一張有「女性化特征」臉。

 

很明顯,王寶強的臉並不符合「有女性化特征」這個定義。

同樣,我們可以再來看看同為唐探裏的男扮女裝造型。

劉昊然是不是明顯就比王寶強看起來好多了。

劉昊然雖然也是男的,但他的臉相較王寶強來說,就明顯更「清秀」。

「清秀」也是女性化容貌的特征之一。

所以,劉昊然的女裝扮相,會比王寶強的看起來少了很多「變態感」。

 

三、男女服裝的「兼容性」差異

現在來說為什麽「女扮男裝」更容易讓人接受。

這也和男裝有著更高「兼容性」的設計特點有關。

關於男女裝的設計特點,由於篇幅有限,我隻說重點部分。

女性服裝,大多以「增量」為主要裝飾手段;而男裝的設計,大多都以「減量」為主。

我拿男女生衣櫥裏常見的 POLO 衫來舉個例子,大家就會明白了。

下圖裏的這件 POLO 衫,就是很典型的「男款」。

因為周身沒有出現過多的裝飾物。

但是,當我把衣服前門襟的扣子,由 2 顆變成 3 顆後,大家再來看,這件衣服是不是就變得秀氣了。

多出來的那顆扣子,並沒有什麽實際的「功能性」。

這種不具備功能性的裝飾手段,常見於各種女裝。

這就是前麵我說到的「增量」為主要裝飾手段。

現在,我繼續給這件衣服增加一些「不具備功能性」的裝飾,看看衣服的氣質會不會發生改變。

每當我給這件衣服增加一處「不具備功能性」的裝飾之後,這件衣服就開始變得越來越女裝化。

還有西裝這種男性化十足的服裝,也是帶暗條紋的會比純色的看起來更精致。

因為條紋就是一處「不具備功能性」的裝飾。

此處插入一個小帖士:男生要想避免把西裝穿出房產中介的感覺,也可以選擇帶暗條紋。

因為這些不具備功能性的裝飾元素,能讓衣服看起來更精致,但不宜過多。

女裝裏的「蕾絲」,還有女生的美甲,都是典型的「不具備功能性的裝飾」。

由於篇幅有限,更多內容我就不展開說了。

女性服裝,大多以「增量」為主要裝飾手段;而男裝的設計,大多都以「減量」為主。

擯棄了那些「沒有功能性的裝飾」之後,男裝雖然看起來會更單調,但卻有著更高的「兼容性」。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基本款」。

這也是女生穿上男裝之後,更容易讓人接受的原因之一。

 

 

 

四、男女容貌的「容錯率」差異

除了男裝的高兼容性之外,「女扮男裝」不會有變態感,也與女性容貌的「高容錯率」有關。

大家有沒有發現,剛出生的嬰兒,光從麵相上來看,是分不出男女的。

下圖裏的這個小寶寶,就曾經出演過成龍的《寶貝計劃》。

他的名字叫「蔡誌強」。

我們再來看看蔡誌強長到七八歲時候的樣子。

下圖左邊是原圖,右邊是我給他 P 了長發的效果,是不是頓時就像個小姑娘了。

很多小孩子,哪怕是長到十歲左右,隻要不是在裝扮上刻意強調性別區分,是很難分辨出男女的。

但是,當我們到了青春期,男生們因為雄性激素和睾丸酮的共同作用,麵部的男性化特征會開始逐漸明顯。

下圖是大概十五歲的蔡誌強。

而這時候的女生,五官上不會有太大變化。

女生的變化通常都體現在身體上。

簡單來說就是:青春期之後的麵容走向,是男生越來越男性化,而不是女生越來越女性化。

大部分女性,尤其是我們東亞地區的女性,麵部特征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保持著這種「幼態化」的特征。

而「幼態化」本身,就是一種「高容錯率」容貌的設定。

我給大家舉一個日常穿衣的例子,大家就會明白什麽叫「容貌的高容錯率」了。

下圖裏,這個小男孩身上穿的牛仔外套,就非常有廉價感,因為洗水非常不自然。

但因為是穿在小孩子身上,所以不會給人感覺有什麽問題。

牛仔外套自然的水洗做舊效果,應該是「上淺下深」的,比如下圖的這件牛仔外套。

大家注意看肩膀處的顏色。

陽光中的紫外線,還有書包肩帶的摩擦,都是會讓牛仔外套肩膀先褪色的。

可能很多人說不出具體原因,但還是會下意識的感覺到,哪些洗水自然,哪些洗水不自然。

但你們看,同樣是洗水不自然的牛仔外套,穿在成年人身上,就會給人滿滿的違和感和廉價感了。

這種小孩子能做,但是大人不能做的例子,我們生活裏非常常見。

「女扮男裝」不會產生變態感。

因為大部分的女生,在容貌上就具備一定的「幼態感」。

我們天然的,會對外貌具有「幼態」特征的人更加包容。

所以,「女扮男裝」我們的接受度相對會更高一些。

 

 

 

五、刻意扮嫩 —— 「不適感」的來源

前麵說到了,大部分女性,尤其是東亞女性,本身在容貌的設定上,就具備一定的「幼體感」。

換句話來說就是,男性的容貌,本身就比女性看起來更成熟。

所以,男扮女裝這件事的不適感,還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

強行的讓成熟的容貌,和幼態的裝扮,集中在一個人的身上。

簡單來說就是:麵相偏老的人,如果「刻意扮嫩」,也會讓人感覺不適。

香港有個演員叫溫兆倫,年輕的時候非常紅。

年輕時候的溫兆倫,唇紅齒白的非常帥。

也是他開創了長得好看的人演奸角的先河。

但年紀大了之後,溫兆倫的五官開始逐漸衰老。

這時候,他再留一頭長發,就會看起來很不舒服了。

因為「長發」與「劉海」,就是一種非常典型的「女性化」特征。

但是我們看,剪短了頭發的溫兆倫。

不說看起來年輕了吧,起碼整個人看起來正派了不少。

電影《泰坦尼克號》裏的老 ross,也是短發會比長發看起來更舒服。

大家回憶一下身邊,你們一定找不出來留長發好看的老婆婆。

「長發」配「老相」,不僅不會讓人顯得更年輕,反而還會讓人看起來更不舒服。

最近這幾年,抖音上出現了一股子「折騰老年人」的風潮。

相信平時刷抖音的,應該都看到過。

當然,那是別人自家的事,咱們作為外人不從道德層麵去評價。

但就從打扮上來說,真的不好看。

有些甚至會讓人覺得很變態。

這就是因為前麵我說到的,強行的讓成熟甚至是衰老的容貌,和女性化或者幼態的裝扮,同時體現在一個身體上,所產生的不適感。

所以此處,再強調一遍:麵相長得老,千萬別「刻意扮嫩」。


 

 

六、性向不明 —— 「變態感」的來源

有細心的朋友應該注意到了,前麵我用到的詞,是「不適」,而不是「變態」。

所以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這種「變態感」來自於哪裏。

我們先來看幾個電影裏經典的變態角色。

電影《綠裏奇跡》裏,有個心理變態的獄警。

因為喜歡看犯人受電刑折磨,所以在行刑時,故意違規操作,導致現場慘不忍睹。

注意看這個人的「唇色」還有「發型」。

西方人的五官,是非常典型的「男相化」五官。

比如高眉骨、深眼窩、直鼻梁、剃不幹淨的胡茬子......

而「紅唇」和「額頭前麵散亂的頭發」都是女性化特征。

在全臉五官都偏男性化的時候,突然出現一兩個女性化細節時,這個人就會看起來很變態了。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裏,總想著要後入安迪的變態三姐妹之一。

這人的五官,整體是非常男性化的,而且淡眉也會讓人覺得凶狠。

可是,他皮膚的顏色卻異常紅潤,甚至是「粉嫩」。

整體男性化的五官,再搭配上偏女性化的膚色,這個人就會看起來很變態了。

電影《唐人街探案 2》裏,拿人做獻祭的法醫,也是長著一張變態臉。

所以這人一出場,我就知道不是好人。

同樣,也是男性化的基本五官,搭配了「大眼睛」、「長發」、「粉嫩膚色」這些女性化特征。

我簡單的處理了一下。

大家看,哪怕他的膚色沒這麽偏粉,或者眼睛沒這麽大,整體的「變態感」都會少很多。

可能有人會說,你上麵舉的這些例子都是外國人,中國人會不一樣。

為了滿足各位的好奇心,我們再來看看中國電影裏的一些變態角色。

電影《金瓶梅》裏,有一個史上最著名西門慶。

為了突出西門慶的變態感,化妝師特意給演員單立文塗了深色的唇膏。

而且在人物的造型上,也是用到了前額散亂的頭發,這種女性化特征。

我們再來看看生活中的單立文。

一點也不變態。

男扮女裝之後,讓人覺得有「變態感」的原因,都是因為五官的性向不明。

同樣,我們還是拿唐探 2 來舉例子。

最左邊的劉昊然,相貌年輕而且秀氣,所以穿女裝時,整體的變態感是最少的。

最右邊的肖央,雖然畫了紅唇,但是皮膚很白,沒有胡須,臉也被假發遮住了很多,所以看起來稍微好一些。

中間的王寶強,紅唇加眼影,還有臉上沒剃幹淨的胡茬子,當這些矛盾的性向特征都集中在一起時,就會感覺是三個人裏最變態的。

很多男明星,都會在中年之後,利用胡子來人為的增加麵部的男性特質,尤其是在留長發的時候。

比如張震,在步入中年之後,留長發就一定會同時留胡子。

因為胡子是一個非常明顯的「男性特質」。

胡子可以使五官性向更明確,並且降低長發的女性化特質。

這種「長發」配「胡子」的例子非常多。

年輕時候的木村,長發造型非常陽光帥氣。

但年紀大了之後,衰老的男性化容貌,再配上長發這種減齡的女性化特征,就會給人感覺怪怪的。

但是,留起了胡子的木村,再留長發明顯就看起來好了很多。

還有金城武也是,年紀大了之後,留長發就一定會同時留胡子。

 

 

 

 

 

 

七、男子花 40 萬把自己整成變態臉

寫到這裏,比較了解我的朋友肯定會知道,我又要開始提那個人了。

因為「變態感」這三個字,在這個人的臉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為什麽總是提到他,這裏就不多做解釋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這篇:心醜的人外表可以看出來嗎?

提示一下,建議從第五章開始看,就知道為什麽我會盯著這個變態臉不放了。

前段時間,我在微信視頻號裏,看到一個叫老李什麽校長的人發的視頻。

幫大家翻譯一下標題上的英文簡寫。

一個在「整容」上花了 43 萬的男人,拿這「錢」花在追女生上他不好嗎。

不瞞大家說,他這條視頻,我看了四五遍。

因為一開始,我真的分不清他是在自黑還是對自己這張臉很滿意。

直到視頻最後他說:大家感興趣也可以谘詢我。

看完這條視頻之後,我一度懷疑自己瞎了。

因為我既沒看出這錢花哪去了,也沒看出他變好看了。

如果說,此刻視頻裏的這張臉,是已經變好看了的,我不敢想象沒變之前是什麽樣的。

直到打開評論區,我才知道,自己沒瞎。

原來覺得難看的,不止我一個。

好奇心驅使著我,又去搜了這個人更多的視頻和照片,無一例外的都很辣眼睛。

這是他剛割完雙眼皮的樣子。

這是他燙頭時發的迷惑微博。

還有下麵這組爆照,也一度讓我對自己的語文水平產生了懷疑。

因為我記得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以饗(xiang)讀者」。

而「飧(sun)」這個詞,是晚飯食物的意思。

莫非這個變態臉想表達的是自己秀色可餐?

或者說發自拍給讀者是一種恩寵?

當然,也有可能是他在「洗粉」。

吐槽歸吐槽,正事還是要說的!

為什麽他看起來不僅醜,而且還變態呢?

原因也是一樣的:他長得實在太一言難盡了。

我很少見到一個人的臉上,同時匯集著這麽多不同性向的五官。

首先,他的濃眉和鼻子,都是非常典型的男性化特征。

尤其是鼻子,都快趕上嘴巴的寬度了。

但是,他新割的「歐式大平行」,還有額頭前麵散亂的頭發,卻都是典型的女性化特征。

尤其是他飽滿的唇形。

我無法想象,被這張嘴親一下是多麽惡心的一件事~

當這些明顯的男性化特征,與另一些明顯的女性化特征,同時都匯集到一張臉上時,這人就會看起來很變態。

效果類似前麵我提到過的西門大媽。

這個人的變態感,除了來自我前麵說的「五官性向不明」,還因為他刻意「扮嫩」。

他知道自己長得又老又醜,所以希望用劉海這種「減齡元素」,讓自己看起來更年輕。

有關為什麽長得老的人不能刻意扮嫩,前麵我們已經說過了,這裏就不再重複了。

現在,我們把前文提到的那些影視劇裏的變態角色,都匯總在一起,看看有沒有什麽共同特征。

發現沒,那一縷劉海絕對是變態臉的靈魂。

最後,我們結合前麵說到的,來給這個變態臉重新設計一下他的形象,看看會不會有所改變。

換上沈穩的深色之後,變態臉看起來正經了一點點。

再來看看留一點胡子的「小變態」

是不是整個人看起來正派了不少?

 


 

 

 

所有跟帖: 

洞中的白骨 -YMCK1025- 給 YMCK1025 發送悄悄話 (212 bytes) () 12/20/2021 postreply 20:10:5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