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月子中心的第二天,天還沒亮,沈清便被乳房的脹痛喚醒。她用手一摸,胸口有硬塊。醫生說,這是漲奶,要叫通乳師。對乳房的按摩加劇了漲奶的痛感,她疼地大喊。幾分鍾過去,她癱在床上,前來送骨頭湯的婆婆說:“你們小姑娘,年紀輕輕就是愛作,我生完兒子的第二天就下地幹活了。”沈清沒有力氣理她,很快又睡了過去。
沈清所在的月子中心位於山東的一個小縣城,三十平米的單人間,內置電視機和衛生間。一天提供六餐,定時有醫生來對產婦做檢查。新生兒集中安置在托管室,由護工負責喂奶換尿布。住28天的費用是2萬8,這在人均收入不超過3千的縣城,算一筆巨款。
29歲的沈清是縣城小學的一名語文老師,丈夫在一家機械公司擔任業務經理,負責內蒙古當地的銷售工作,一年隻能回家三次,待的時間不超過一個月。為了盡孝,他把母親接到城裏,與妻子同住,生活上也好有個照應。懷孕之前,兩人相處也算和諧。家裏的菜很少帶葷,隻有過傳統節日或丈夫簽下了大單子,婆婆才買肉慶祝。
2020年10月,沈清在人民醫院生下兒子,五斤七兩。婆婆把小孫子體重不足六斤的原因歸咎於沈清懷孕時吃得太少,缺乏營養供給。產後第二天給兒子喂奶時,她因腰痛請婆婆把床頭搖高,婆婆卻說她裝的。她一氣之下吼了句:“你不懂!能少說兩句嗎?”
婆媳二人的關係在懷孕後慢慢惡化。和大多數孕婦相似,沈清孕吐得厲害,聞到油煙味就惡心,吃不得油膩的肉類,卻開始喜歡吃楊梅,一次吃一大盤。婆婆嫌貴,拐彎抹角道:“這個吃法,還不把我兒子吃窮了。”沈清為了少生氣,裝作聽不懂。婆婆見她沒反應,索性把話挑明:“都當媽了,怎麽這麽任性呢?楊梅這麽貴,你就不能少吃點嗎?”沈清把自己的工資條拍在桌上,昂著頭回了房間。
自那之後,婆婆破天荒的大方起來,早飯是海參鮑魚等補品熬成的湯,傍晚不是雞就是魚。沈清感激婆婆無微不至的照料,卻為這種過於緊密的掌控而窒息。吃飯要吃一大碗,冬天必須穿厚重的碎花棉衣,上下班要坐一位親戚的車,住的地方不能放尖銳物品,手機有輻射要少看。但凡二人意見相左,婆婆便拋出:“都是當媽的人了,要為孩子想,不能任性。”
她處處受到孕婦身份的限製,似乎在婆婆的眼中,她隻是一個孕育孩子的軀殼。為此,沈清多次跟丈夫訴苦,丈夫在說服母親未果後,為沈清訂了當地的月子中心。她來了以後發現,像自己這樣為了避開婆媳衝突,求個清靜的不在少數。
當下國內登記在冊的月子中心,已超過7300所,特別是中小城市,這正在成為一項熱門生意。中小城市的傳統家庭,往往是幾代同堂,生育不僅是家庭大事,也是家庭矛盾的集中爆發期。除了看護環境更為舒適外,月子中心隔絕了生育陋習和家庭煩擾,更加受到孕婦們的歡迎。
住進月子中心後,沈清一下就跟婆婆拉開了一個緩衝地帶,老人家雖常來托管室看孫子,但婆媳的正麵衝突少了很多。懷孕期間,婆婆左右不離,“絕對不能洗頭洗澡”、“月子病跟一輩子”這些陳舊觀念,已被念叨過無數次。
交流下來,沈清發現月子中心不少孕婦都遇上過同款婆婆。在縣城裏,很多婆婆都是從艱苦年代過來的,“我當年都是這麽過的,你怎麽就不行了”是她們在麵對兒媳的口頭禪。
月子中心給這些年輕孕婦們,提供了一個新的去處,讓她們可以脫離觀念衝突的家庭現場。至少,可以有一個短暫的喘息。
孟雪是10月21日從醫院轉入月子中心的。她23歲,留著長發,說話聲音軟噥,帶著點南方口音。生產前一個月,她在與丈夫的爭執中被扇了一個耳光,便賭氣訂下了月子中心的一個單人間。
白天產婦們的房間擠滿了前來探望的親戚,唯有孟雪的房間冷冷清清。在與護工的閑聊中,她麵露苦澀,歎息道:“我遠嫁到這裏,自己再不挺起來,那能靠誰啊?”
兩年前,21歲的孟雪在丈夫的花式追求下,與之結合。孟雪的父母評價她丈夫“不是過日子的人”,她卻不惜與父母斷絕關係,跟隨丈夫回到家鄉。可婚姻的不幸,在結婚時已初露端倪。
孟雪曾向丈夫表露過想擁有一件婚紗的心願,丈夫租了一件給她,不僅款式陳舊,尺寸也大了幾碼。她看著腰部上的夾子,心底別扭卻又不好說些什麽。婚禮後緊接著是公婆的催生,“最好生一男一女,趁著現在年輕,趕緊生”。她算著排卵期和丈夫同房,又去寺廟燒香求子。懷孕後,又應丈夫的要求辭職在家養胎。
名曰養胎,其實洗衣、做飯、打掃衛生全成了她一個人的活,連廚房的油瓶倒了,婆婆也要招呼她去扶。孕期身體不舒服,孟雪歇在床上,家中便無人做飯。公婆認為她“耍性子”,在一次家庭聚餐中,公開指責:“要不是懷著孩子,早趕你出去了,在我家白吃白喝,還當自己是大小姐呢?”
她總念及丈夫對她的好,沒有翻臉。漸漸地丈夫也變了,不僅很晚回家,出差的次數多了,也不再願意和她說話。她疑心是不是丈夫在外有了女人,卻又害怕去驗證。有一天她讓丈夫買盒草莓給她,而丈夫卻不耐煩地將她反鎖在臥室門外。
在次日清晨的爭吵中,她望著丈夫猙獰的臉,忽然想到幾周前的產檢,查出孩子胎位不正,順產困難。在還未征求她的想法前,丈夫已堅決地表示困難也要順產,隻因地方傳言:順產的孩子聰明。
孟雪摔門離家時,正值秋天,涼風吹得她瑟瑟發抖。一個人挺著大肚子去酒店辦入住手續時,她從前台的目光中意識到自己像一個私自懷孕,被父母趕出家的叛逆女孩。可她已經無法打通父母電話了。
她在酒店房間大哭一場,甚至動過跳樓的念頭。但一想到肚子裏的孩子,又軟下心來。她打電話給醫院,要求盡快剖腹產。生產時雖有朋友陪護,但大多時間她隻能忍著傷口扶著牆上廁所,強撐著喂奶。她羨慕同房的產婦,忍著眼淚為自己打氣。這期間,丈夫從未給她打過一次電話。有一回,她厚著臉皮把電話撥過去,得到的回答是“你別鬧了”。她把丈夫的電話拉黑,沒再聯係過。
在懷孕最初,孟雪曾瀏覽過當地的月子中心,也是因費用問題按下不表。在月子中心,遠離丈夫家庭的孟雪的身體有所好轉,心情也暢然許多。12年的學習生涯中,她是出了名的問題學生;而在每天早上八點的育嬰課上,她是最認真的一位母親。她用歪歪扭扭的字體在紙上寫滿了聽課筆記,一頁筆記有半篇的拚音,讀起來尤為費力。她把筆記本放在床頭,每天早上都要複習一遍。
月子中心會免費提供產婦服和寶寶的衣服,還有諸如中藥洗頭、健康瑜伽、按摩、針灸等保健項目。這些額外的服務收費不低,家庭條件一般的多數產婦都不會消費。
在護工介紹下,孟雪結識了沈清和陶姐。因年紀小,她頗受照顧。經過陶姐的開導,孟雪決定在月子過後帶孩子回家待一段時間,請求父母的原諒。
03
月子中心在小城裏很緊俏,多數房間都是產前就被預定好的。像梁田這樣生產後在家做了幾天月子,又轉來月子中心的產婦不多見。
10月11日淩晨,34歲的梁田在縣醫院生下女兒。她本打算順產,忍著宮縮的痛直到宮口開到六指,產檢護士傳來噩耗,孩子從頭部靠近宮口變為臀部靠近宮口,倘若順產,孩子會有窒息的風險。丈夫緊急簽了協議書,梁田被送上手術台,實施剖腹產。順轉剖讓她受盡折磨,而真正的戰鬥是從出院後開始打響的。
梁田生長在一個單親家庭,父母離異後她一直跟著母親生活。母親的控製欲極強,她不能有自己的主見。
丈夫是在相親時認識的,一張大眾臉,性格沉悶。梁田並不喜歡他,而母親卻勸她:“他工作穩定,人憨厚老實。這是第一位的。”結婚後,她常向丈夫抱怨母親,木訥的丈夫始終無法理解妻子的心思。
母親一聽女婿要請月嫂,便自告奮勇地來照顧女兒坐月子。老一輩的人照顧孩子都很傳統,母親習慣把孫女的手腳捆綁起來,包成一個直筒的粽子,說是這樣孩子睡覺踏實,長大了腿直。又說小孩要仰臥睡覺,睡個扁頭,扁頭福氣足。而梁田認為不能束縛身體,孩子剛吃完奶,仰臥睡容易嗆奶。母女倆在怎麽照顧孩子方麵沒少爭吵,而母親總仗著自己的經驗,拒絕讓梁田接手。
在飲食方麵,母親為梁田調配的月子餐是不沾油腥的,她每天除了喝粥就是水煮白菜,連鹽也不放。一頓飯根本吃不出什麽滋味。而母親卻說坐月子就是要吃得清淡,對孩子好。出院後的第八天,梁田趁母親出門買菜的空檔,偷偷訂了一份外賣,終於飽嚐了一回肉的滋味。
母親回來看到未及時處理的外賣盒後,放下菜,厲聲指責梁田:“不聽話,以後有的罪受”。梁田試圖爭辯:“媽,你聽我說,坐月子就是要補充營養,生孩子這麽受罪的事,生完後不補充營養怎麽行呢?”母親氣地拍桌,“你為什麽不聽我話呢?我也是為你好啊!”
梁田等母親冷靜了一會兒,把一本坐月子的書遞給母親,想著讓她學習一些正確的坐月子的知識,緩和一下母女矛盾。然而,母親接過後便把書扔到地上,蹲下身哭了起來:“你就是嫌你媽沒文化,可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道理,媽還能害你不成?”
等丈夫晚上回來,梁田執意搬進了月子中心。其實,隻要是讓她能遠離母親就好。
調查顯示,大部分中國消費者對坐月子的消費價格較為敏感,36.86%的人希望在坐月子期間的花費(針對產婦及寶寶的護理)不超過1萬元,大多數家庭即便有入住意向,在高額費用麵前,也不得不止住腳步。
考慮到經濟不寬裕,也還是有越來越多的孕婦選擇在月子中心排隊。住進月子中心後,梁田拒絕了母親陪護的提議。有時母親來看望她,總不忘念叨一句“孩子要平躺著睡”,梁田便用護工的話反駁:“專業人士說了,側躺也行。”
獨自一個人,讓梁田放鬆下來,她覺得最好的坐月子方式就是:安靜,歇一歇。
作者 | 江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