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的一元與多元

回答: 新照舊影(846)YMCK10252021-01-08 20:06:15

我們一方麵要享受價值多元,另一方麵可能要忍受價值多元| 何懷宏 一席第818位講者

 何懷宏 一席 2020-12-28

 

 

何懷宏,哲學家。

 

去有一句話說“真理越辯越明”,不一定是這樣的,真理有時候越辯越糊塗。一般來說,爭論你說服不了對方,或者至少在言辭上說服不了對方,他可能要過後,甚至過了一些年才會明白,可能是影響聽眾,影響旁觀者。我們沒有必要去過多地卷入這樣一種有些時候相當無謂的爭論。



 

 

價值的一元與多元
2020.10.24 北京
                             


 

今天我要講的主要是價值與規範,也就是一元和多元的關係。我想從問題講起。

 

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高科技的網絡時代,應該說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是我們有時候也會感到一些困惑,甚至是失落。互聯網它能夠連接世界,但是並不一定能連接內心,有時候甚至也可能把我們推遠。

 

各種推送、算法,包括微信,我們有親人群、同學群,但是慢慢我們在有些群就覺得很不自在了,不願意說話。他和我的價值觀不太合,也許開始就那麽一點點異質的東西,後來分歧越來越大,很難溝通。

 

另外一方麵,我們的技術、設備,像手機、電腦等等不斷更新換代,越來越高大上,大家都可以發言,但是你會發現我們的語言並沒有隨之提升,很多惡語、謾罵、人身攻擊、侮辱女性,你都看得很不舒服,怎麽這麽幹淨的屏幕就出現這麽髒的字眼?

 

這種種的問題或者是亂象,到底是因為什麽?是因為我們不夠高尚?還是不守規矩?這就涉及到價值和規則。

 

 

古今價值之變

 

前麵說的高尚,這可能是追求一些崇高的價值,但價值也可能包含一些比較低次要的或者瑣碎的,我喜歡吃什麽飯菜,喜歡開什麽車等等。但是最高的是比較終極的關切,就是關於善、好,值得我們追求和珍視的東西。

 

剛剛我提的問題,那到底是因為我們不夠高尚還是不守規矩,更重要的問題是在哪方麵?

在傳統社會其實這個回答比較簡單,就是要要求高尚。但是在特定的社會會有一些不一樣。

 

比如在西方中世紀社會,追求的是永生、聖徒這樣一種聖潔的生活。在中國漫長的傳統社會裏麵,追求的可能就是像孔子儒家、君子道德、希聖希賢這樣的一種道德。

 

但是我們切不要忘記,傳統社會的結構和現代社會有根本的不一樣。傳統社會,無論西方和中國,都是等級社會,少數統治或者少數治理,它不會要求社會所有的成員都追求高尚。

 

IMG_5252.JPG
 
孔子過去有句話,“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傳統社會,一般主要的道德是在君子那裏,君子做榜樣,以身作則,庶民甚少談論道德。其實就是風俗,就是說少數人你要高標準要求自己,然後去影響感化一個社會的風俗。
 
西方也有句話,“貴族行為理應高尚”,就是貴族不能太功利、太物質,最重視的應該是精神性的東西——榮譽。一般的平民甚至上戰場都沒有份,沒有資格。
 
在傳統社會裏麵,雖然這樣一種高尚是少數人鼓勵他們去追求的,但是它能夠成為一個社會主導的價值追求
 
但是現代社會,我們知道,它發生了一個巨大的變化,它是一個導平等的社會,這個社會所有的價值追求,在不妨礙、不侵犯別人同樣合理的價值追求的範圍內,都是可以的,甚至是不分高下的,每個人都可以追求自己所理解的幸福。
 
但是每個人幸福的內容是不太一樣的。有的可能覺得不斷增長的財富是自己最大的幸福,有的可能覺得天倫之樂是自己最大的幸福,還有一些人覺得藝術的創造或者精神的創造是自己最大的幸福,還有一些希望能夠在道德上完善自己,等等。這都不一樣。
 
人各有誌,但是過去的誌,也就是價值追求,它是相對一致的,而現在一律平等。價值平等,這意味著什麽呢?意味著價值要出現多元,就是說向不同的方向追求,大家都是合理的,都有它的合理性。
 
當然這裏會帶來一個問題,就是這種合理性,我們說都是合理的,但是它有沒有稍微有差別,可不可以做一點高下優劣的評價?甚至不能用優劣,但至少有沒有高低的差別?
 
如果徹底堅持多元論,可能連這個都要否認。你不能評判別人的價值觀,大家都是合理的、平等的。
 
 
會不會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種占據主流的價值追求?
 

還有一點就是,如果價值平等、價值多元,比如說開始一段時間,大家得到了喚醒和解放,

都覺得可以追求自己的價值,但是這個社會會不會慢慢地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種占據主流的主導的價值追求?

 

和前麵我們所說的傳統社會人為的價值意願不一樣,在一個價值平等觀的引導下自然而然形成的,

會不會依然是一種主流的主導的帶有一元性質的價值觀?我覺得可能會。

 

這個時候就看數量取勝了,看多數人追求什麽。這樣的話就有點不幸了,為什麽呢?

如果你的價值觀不是屬於多數,而是屬於少數,你會不會覺得有點壓迫感,或者冷落,或者疏離,或者邊緣化?

 
 
 

比如你生活在一個小縣城,你可能慢慢會覺得,我不願意一輩子就活在這種功利物質的世界,

我在小縣城很孤獨,也沒有多少朋友。

 

很多人為什麽要到大城市來?為什麽要做北漂?哪怕生活上要艱苦得多。

可能就是因為在大城市,他覺得比較容易找到和自己誌同道合的人,所以他就來了。

 

當然在京城,像北京那個名字一樣,居住大不易,但是他確實有這麽一種內心的渴望。

所以我經常說到,一方麵我們要享受價值多元,另一方麵可能要忍受價值多元,

包括忍受我剛才所說的自然而然形成的某種價值一元。

 

在古代傳統社會裏麵,也有一些受到壓抑的價值。比如說在中國幾千年的傳統社會裏麵,

人文的知識分子會受到禮遇,比較容易出頭,但是科技的工匠發明家可能就受到冷落,被無形中壓抑了。

 
現在社會,依然有這樣的你覺得孤獨、寂寞、冷清,這樣的一些時候,這個時候怎麽去處理?
 

也許恰恰是因為我們經曆過這樣一種古今之變的認識,會使我們的心地坦然一些,就是覺得不管怎樣,

這就是現代社會必然的結果我們既然要平等,又要尊重每個人作為主體的權利,那麽隻能這樣,

我隻能是說努力去尋找自己的同道,甚至努力保持一種心靈的開放,哪怕我不願意接受他們的價值觀,

但是我能夠理解,能夠寬容,不激烈不激憤。

 
但是我嚐試要過另外一種生活,這是我的努力。
 
 

當然更重要的就是,現在不太可能在信仰上形成統一,我們這個社會它要保證不分崩離析,

它總還是要有某些共識,但這個共識不可能再像過去一樣建立在某種信仰之上。

 

過去西方有基督教社會,我們有儒家社會,它可以建立在一個信仰上、一種價值上,

但現在價值平等、多元,我們不可能建立在這上麵。

另外我們現在也不可能完全建立在一種自然而然形成的一元上,因為自然而然形成的很可能就是物欲橫行,功利滔滔。

 
IMG_5253.JPG
 

當然實際上我們今天的社會已經相當適應了這種共識,為什麽呢?因為今天社會,不論什麽政府,不論什麽國家,

基本上都要把經濟建設作為中心,都要不斷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是相當適應了。

 

但是這個肯定還不夠,我們知道功利、物質的追求,經濟利益的追求,第一它肯定有一個多少算夠的問題,

有沒有止境。第二個,經濟利益它是實實在在的,你多別人就會少,會有一個競爭而發生利益衝突的方麵,

不會說總是和諧的。

 

當然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調整,但是衝突仍然不可避免,競爭仍然不可避免。

甚至競爭就是一個社會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你不可能完全遏製競爭。

那麽這就會有利益衝突,這個利益衝突沒有辦法用利益本身來解決,它肯定還要考慮另外的一些道德的原則,

所以就要有一些規則來進行調整。

 
 
正義就是一套規則體係
 

另外還有比這更重要的,我們說正義是什麽?從現代社會來說,在一個平等的社會,它應該努力做到使各種人,

各種誌願、各種追求的人,能夠各得其所,各盡所能,享受自己的貢獻所帶來的收益,等等。

 

但是還有一些更重要的問題,是從古到今不可避免的。

比如首先是生命安全。生命的安全,這個從傳統社會來說,它的正義觀首先是“報的正義”。

 
一個是報仇,別人侵犯了你,你要複仇;還有一個叫報酬,別人為你服務了或者給你東西交換,你要回報別人。
 
這是報的正義,它的原則基本上可以說是對等的,所謂對等就是別人侵犯了你,你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命還命。
 

開始是自己這樣幹,後來國家產生了,國家來做惡人,國家把自行報複的權力收束起來,你自己不能去報複,

通過國家來報複,你自己不能再去殺死仇人,除了你在直接的自衛狀態中可以正當防衛,

其他你不能夠做,這是傳統的正義。

 

現在的正義呢,它越來越走向一個分配的正義

首先是rights,就是權利的分配,然後是利益的分配、機會的分配,這個時候它越來越走向一個平等,

甚至是均等的原則。那麽這些問題它都涉及到規則,也就是說在現代社會,規則可能比價值更為重要。

 

正義就是一套規則體係,我們不能因為我們追求的信仰,在我們看來是多麽的珍貴、多麽的高尚,就去侵犯規則。

這裏最重要的規則是什麽呢?那就是不可殺人,不可欺詐,不可盜竊和搶劫,不可強暴、性侵,這樣一些基本的規則。

 

從古到今都是這樣過來的,沒有這些規則,可以說人類社會文明延續不到今天。

你去看所有大宗教的經典,所有國家的憲法,都是要把這些先說明,都是共同的、一致的。

 

好像是五年前,查理周刊的事件,編輯部有十多個人被殺。

前幾天法國又發生一起,一個中學曆史教師被從車臣來的一個伊斯蘭極端分子給斬首。

在這個凶手看來,他覺得他是在維護一種崇高的信仰,維護一種他認為的最高的價值,但是他能夠去殺人嗎?

 

這就是規則,這是最基本的規則。

所以這個我們可能要牢記在心,不要被動聽的言辭、蠱惑的理論所欺騙,好像在某種高尚理論裏,

甚至烏托邦理論裏,我們就可以做某些平常不能做的事情,比如殺人,比如搶劫,這個是有很慘痛的曆史教訓。

 

有些規則意識,必須要我們從小事上培養。前不久我還看到一係列照片,西藏很多聖山聖湖,有好多好多垃圾。

有些地方明明有垃圾桶,可有的人就順手一扔,而且是扔到人很難到達的懸崖旁邊,清潔人員要撿起來很費事的,

為什麽這麽容易就能做到的事情我們不做?

 

我現在也是覺得,在公共場合,我們這一代是經過文化大革命的。

文化大革命的時候規則被破壞得很厲害,甚至在文革結束的時候,我覺得我的規則意識還沒有健全。

 

新的一代我覺得比我們就好得多,也許這是我們起步地方。我們盡可以追求我們的崇高的價值,但不強求別人。

另外我們也必須遵守某些普遍的規則、規矩,這是在各個時代都免不了的。

 

當然回到我們最開始所說的,比如說我們遇到,包括網絡上,我們的價值觀和別人不一樣,

但我們還是應該盡量保持心靈開放,盡量地理解;還有一個是犯不著過多地去爭論,

因為有時候你是說服不了別人的。可能還有一些杠精,你永遠說服不了他,他就是想跟你爭,沒有必要。

 

另外我覺得,永遠不要惡語傷人,不口出惡言。

我們現在網絡上有很多監管,這個監管為什麽不監管那些明顯的誹謗、人身的攻擊,

甚至說是非常惡毒的、非常侮辱人的話,為什麽這方麵不管一管?

我倒是覺得這方麵可以讓我們的網絡稍稍幹淨一點。

 

過去有一句話說“真理越辯越明”,不一定是這樣的,真理有時候越辯越糊塗

一般來說,爭論你說服不了對方,或者至少在言辭上說服不了對方,他可能要過後,甚至過了一些年才會明白,

可能是影響聽眾,影響旁觀者。我們沒有必要去過多地卷入這樣一種有些時候相當無謂的爭論。

 
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追求我們自己想要的生活。
 
好,謝謝大家。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