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恩的大龜(圖)

來源: 舊城東 2020-06-01 15:59:24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515 bytes)

從古到今,善有善報的故事層出不窮。這裏跟大家介紹兩則溺水獲救的神奇故事,一則發生在唐代初年,一則發生在距今百年左右,很值得我們看看。
(一)唐代巨龜報恩奇跡

這則真實的曆史故事,記載在唐代《廣異記》裏。

故事主人翁是劉彥回的父親,他曾擔任湖州刺史。劉刺史在任內時,下屬在銀坑裏抓到一隻身長一尺的大龜。下屬把大龜獻給他,群官也都來慶賀,眾人還說吃了這龜對身體大有益處,甚至還有人奉承吃了可以長壽一千歲。

劉刺史謝過下屬,推說自己不是能吃此大龜的人。隨後,他親自騎馬把大龜送去放生。

十多年後,劉刺史離開了人世。兒子劉彥回擔任房州司士,掌理工役的事。有一次房州發生了超大的洪水,大水氾濫,平地盡沒,放眼望去,遠近一片汪洋,周圍除了水還是水。劉彥回一家人心中惶懼,不知如何是好。
這時,不知從哪裏遊來了一隻大龜,似乎在示意他們跟著它走的樣子。劉彥回與家人商量說,龜是靈物,此時出現,一定是來幫助我們逃生的,我們快跟著它走吧!

一家三十餘口就尾隨大龜,所經之處竟然都是可以趟過去的淺水處,就這樣走了十餘裏路終於到了幹爽的陸地,避免了滅門之災,全家人驚喜交加。隻是,讓他們不解的是,此大龜從何而來,為什麽專門來救他們這一家族人。

那天晚上,劉彥回夢見大龜告訴他說:“早年我落難銀坑,蒙受使君(尊稱“刺史”)的恩惠,所以特地來報恩。”原來是劉彥回的父親的好生之德,放生大龜,福蔭了後代。

(二)巨龜報恩洗滌眾人心

一百多年前,台灣最北端基隆到金山(那時稱“金包裏”)一帶的北海岸。

那是件大船難,載有上百餘人的“大福丸”號船在野柳海麵觸礁沉沒,被海水吞沒了90多人,16歲的少年林清祺是少數幸存者之一。林清祺的獲救甚為神奇,成了各大報的頭條新聞,原來他是被一隻大烏龜救回一命的!

林清祺當時還是個中學生,往返住家和學校之間都是搭“大福丸”。那天是金包裏的大廟會——黃曆4月6日迎天上聖母遊境的日子,乘船的乘客特別多。他也和許多人一樣返鄉趕廟會,沒想到竟然遭遇了畢生難忘的船難。

船隻觸礁沉沒後,落水的林清祺處於半昏迷狀態,隨著海水起起伏伏。突然,他隱約感到自己的身子好像被托起。這一驚,他清醒過來,往身下一看,不得了,是一隻大海龜把他托了起來!

林清祺燃起了生的希望,緊緊抱住海龜的頸部不鬆手。老海龜不緊不慢的穩穩的把他送到岸邊。這奇景吸引了岸邊越來越多的人。

當老海龜靠岸時,岸邊的人潮突然發出驚呼,原來海龜背上刻著“益源號放生”五個大字,而“益源號”正是林清祺父親的商號。
林清祺的父親林查某在金包裏的大街上經營“益源號”商鋪,販賣布裝、雜貨,在當地非常有名。大家都知道林查某是個慈善家。就在“大福丸”號船難事故的前一年,林查某經過當地集市,看到了漁民正在拍賣網獲的一隻500多斤重的巨大海龜。他看到命在旦夕的海龜睜著淚眼,昂頸叩首求救,心中非常不忍,當下就以巨金買下這隻巨龜,又雇工立即把巨龜運到海邊放生。為了確保這隻巨龜不再被人捕起遭到宰殺,林查某囑咐工人在龜背上刻了“益源號放生”五個大字。

“放生”這個詞在現代墮落社會裏是個很時髦的名詞呢,那些想從放生中獲得長壽或物質利益的人,經常用黑心錢到野生市場去買一些活物回來放生,導致有人把捕捉動物、海物供人放生當成了職業。

這樣“放生”的人算不算是善有善報呢?不算。按照佛家講,這是“有為”,做事動機不純。在神佛眼裏,與行善根本是兩碼事。

什麽樣的人才被認可達到了“行善”的標準?碰上了需要救生的事,出於慈善之心去做了,這是算的。

林查某用重金去贖那隻巨龜時沒想過回報,更沒想過後代是不是可以受益。因此,林查某得到了福報,不但兒子溺死前獲救,他自己還延了壽。據報導,早年他曾算過命,得知自己的壽命是60歲,救龜之後竟然無病無痛活到88歲。

這個善有善報的神奇故事在當時當地的許多居民和外來遊客中流傳甚遠,起到了洗滌人心的作用。

今天,你看了這個真實的曆史故事,有什麽想法,會怎麽去做呢?

更多請看,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