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的宗族械鬥有多誇張?

來源: 都是國貨 2020-02-08 20:02:31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570 bytes)
【華南的宗族械鬥有多誇張?】

宗族械鬥早在明朝就已出現,到了清朝,福建漳泉地區和廣東潮汕地區成為頻繁械鬥的戰場。爭執的原因大都雞毛蒜皮,但械鬥往往經年累月,慘烈程度遠超一般意義上的群架。例如光緒三十三年,福建惠安縣村民因賭債糾紛械鬥,牽連大小兩姓幾十個鄉,延續 3 年,死於械鬥者達 160 多人。光緒末年,福州長樂縣的玉田、東渡兩鄉為爭奪水源,械鬥時間更長達 4 年。

漳、泉地區的械鬥給清廷帶來了巨大的維穩壓力,雍正十二年,皇帝專門頒布詔書嚴禁械鬥,詔書中提到:「漳、泉二府……曆來為國家宣猷效力者,實不乏人。獨有風俗強悍一節,為天下所共知,亦天下所共鄙。」

宗族是中國社會特有的親屬製度。宋代實行完整的科舉製之後,官僚階層流動加快,傳統的世家和士族不複存在,為此,以範仲淹為代表的士大夫在家鄉設立義莊,救濟族人,並為科舉考生提供資助,寄望於延續家族的政治勢力。

宋代的宗族隻是初具雛形,到了明代,國家出於社會控製的需要,把宗族與裏甲製結合,作為建立地方社會秩序的基礎,《朱子家禮》等理學經典也為宗族構建提供了一整套指導理論。官方與民間合力,逐步建立起一套包括宗法、祠堂、族田、族學、族譜在內的嚴格的宗族製度。

中國北方曆史上迭遭戰亂,並發生了數次人口大遷徙,而南方家族的血脈延續相對穩定,因此南方人的宗族認同遠比北方強烈。時至今日,南方農村仍有大量的單姓村落,而北方農村絕大多數都是多姓氏混居。

除了更強的宗族認同外,農業生產的南北差異,也是宗族械鬥主要出現在南方的原因。長江以北的主要農作物是小麥,對水利灌溉的依賴較小,除了特定時節,一家一戶大多能獨立完成耕作。而南方的水稻種植更依賴灌溉也更要求協作,血緣紐帶因此更加牢固,為爭奪水源和農田,各宗族也更易產生矛盾。而且,南方沿海地區人口遠比北方稠密,宗族之間的生存競爭更加激烈。

連續數百年的殘酷爭鬥,有些地方的軍事化程度之高,甚至連正規武裝都不是對手。民國十三年, 福建安海發生黃、顏、張械鬥, 駐泉州北洋軍閥孔昭同派兵鎮壓, 結果反遭村民武裝反抗, 軍隊被打死 27 人。

1949 年後,宗族製瓦解,但南方強大的宗族文化在 1978 年後迅即死灰複燃。宗族械鬥的頻率和烈度也很快恢複到清朝的水平,規模甚至還要更大——械鬥雙方由不同宗族擴大到不同姓氏,有時還會拉來「相好姓」。

很多地方宗族械鬥甚至演進出一套成熟的交戰規則。譬如首先會在祠堂集體宣誓,然後統一著裝手持各種冷熱兵器進入戰場,地點多限定在參戰族姓的田界範圍內,作戰樣式有田野對攻,有扼守工事的陣地戰——有些地方土木作業挖掘的壕溝可寬達三米,深兩米。

宗族械鬥高發區都有一套完備的社會動員和保障體係:戰死者會在祠堂內按烈士規格設祭後下葬,其家屬子女及因械鬥喪失勞動能力者由族中供養,參戰主要成員若事後被警方追責,會有其他族人主動頂包,甚至替其服刑。

由於「同姓不通婚」,參與械鬥的不同宗族姓氏難免彼此是親戚,為此,械鬥規則明確規定,一切服從宗族利益,戰場上親戚熟人照打不誤。為防止有人下不了手,很多械鬥都選擇在晚上進行,有些更加謹慎的械鬥者上場前還要化妝。

有如此強大的械鬥文化做支撐,碰到真正打群架時,北方人幾乎不可能是南方人的對手——在「中立的日本戰場」,來自福建的黑社會團夥不但讓東北黑幫根本沒有話份,甚至日本本土的黑社會也要禮讓三分。

原作者:黃章晉 鮑君恩

 

所有跟帖: 

華南人的宗族認同遠比北方強烈, 不是因為什麽血脈關係,而是因為文化上的閉塞和落後 -yzout- 給 yzout 發送悄悄話 (129 bytes) () 02/08/2020 postreply 20:23:1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