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中國人吃過的恐龍

來源: 都是國貨 2018-07-12 08:28:11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8843 bytes)

那些年,中國人吃過的恐龍

 

吃貓、吃狗、吃保護動物?這些都是小兒科。

 

文|尼洋

 

如果要比吃過什麽動物,即使放眼世界,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想必也不會懼怕任何對手。

 

集市上的野味攤位

 

但向來以彪悍著稱的俄國人卻有一項讓大多數中國人望塵莫及的記錄:他們還吃過已經滅絕了的古生物——猛獁象。

 

比如古生物學家阿列克謝·季霍諾夫,就曾坦言自己吃過一小塊在西伯利亞冰原下冷藏了數萬年的猛獁象肉,蘇聯時期更是有科學家集體品嚐的傳說。

 

 

不過,這種科學的饋贈注定隻屬於一小撮學者,而中國人發揚群眾路線,吃過的古生物無論數量還是種類,都遠比俄國人要多。

 

龍的傳人吃「龍骨」


 

在傳統中醫裏,有一味重要的藥材被稱為「龍骨」,現代中醫藥學著作一般都會明確說明:所謂「龍骨」其實就是一些新生代哺乳動物,如象類、犀類、三趾馬、牛類、鹿類的骨骼化石。

 

來源: 中國藥品生物製品鑒定所、廣東省藥品檢驗所編著《中國中藥材真偽鑒別圖典》

 

以上例舉的,隻是「龍骨」裏的常見物種,而自古以來,被中國人當作龍骨入藥的其實還有不少的恐龍化石

 

在 1957 年發現、轟動古生物學界的合川馬門溪龍就是典型一例。在被地質勘探人員發現前,其化石已因雨水衝刷露出地表,就被當地村民當成藥材「龍骨」,拿錘子敲去不少。

 

合川馬門溪龍複原圖,及最初發現的化石遺骸

 

2007 年河南白堊紀恐龍化石群發掘成果發布會上,中科院古脊椎所的研究者介紹,當地村民長期把恐龍化石當作藥材「龍骨」,大量化石遭到破壞。村民拿「龍骨」熬湯給頭暈及腳抽筋的小孩喝,或專治骨折等傷病。

 

 

傳統的「龍骨」,甚至還包括古人類的遺骸。我們熟知的「北京人」「山頂洞人」等古人類化石,就先後發現於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這一地名清晰地顯示了它在此之前的功能。

 

北京周口店龍骨山

 

記載了殷商時期重要曆史信息的甲骨,也曾一度作為「龍骨」被眾多藥商收購。隻不過僅有三千多年曆史,尚未石化的殷商甲骨,還不能達到傳統中醫典籍中記載的「舔而粘舌」的標準,因此也隻能被視為「次品」,甚至「贗品」。

 

 

由於是自古以來就廣為群眾認可的傳統,中國人消耗的龍骨數量也十分駭人。

 

據稱,早年間在廣東地區,四五十歲的男子一般都要以龍骨煎湯,每日飲用,以資補養。僅 1955 年一年,中國內銷和出口的龍骨總量就達到了 120 萬斤左右;1956 年,甘肅天水藥材公司在秦安地區僅一個月時間就收購了 8 萬斤龍骨。

 

更為直觀的描述或許來自古代文獻。根據地方誌的記錄,山西蒲阪在唐宋時期還是盛產龍骨之地,但到了清代就已經變得「絕不聞」,也就是說有很多地方的古生物化石到清代時就已經被吃光了。

 

如果把自古以來中國人吃掉的古生物化石連起來的話,長度不一定會輸給「香飄飄」奶茶。

 

然而,他們真的知道中藥「龍骨」其實是古生物化石嗎?

 

除了龍,「天地間何物之骨有若是之巨?」


 

國人真正意識到所謂「龍骨」其實是古生物化石的時間並不長,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中國人一直認為能夠治病強身的這味藥材就是神獸「龍」的骨頭。

 

《本草品匯精要》康熙校正本中的龍骨圖樣

 

而中國人以「龍骨」之名吃化石的曆史也已經長達近 2000 年:

 

 

甘肅武威出土東漢初期的醫簡中記載使用「龍骨」的藥方

 

在最早記載龍骨的《神農本草經》《吳普本草》之類的醫書中對於「龍骨」的注解往往就稱其為「龍死之骨」。

 

這些記載中的龍之所以會死,是因為龍作為想象中的神獸,無論是外觀還是特性,在早期也一直在經曆著變化。魏晉以前的傳說中,龍雖然是靈異神獸,但也和其他鳥獸一樣有生有死。

 

西漢龍紋瓦當

 

不過,隨著「龍」在華夏文化中的地位不斷上升,與道教信仰中「神仙」世界的聯係加強,往往與仙人並存的「龍」也徹底被「神化」。

 

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中藥材「龍骨」的存在就成為了悖論。「龍」既已為「神」,自然擁有不死之身,那麽所謂「龍死之遺骨」的「龍骨」又是怎麽來的呢?

 

這樣的理論障礙並沒有難住老中醫們,早在南朝時就有人做出了解釋:所謂龍骨,「皆是龍蛻,非實死也。」

 

在自然界中見慣了蛇蛻皮、蟹蛻殼的人們很快接受了「龍骨」即為「龍蛻骨」的邏輯,這種觀念也一直持續到了近代。

 

「蛇蛻」同樣是一味中藥材

 

但無論是「死後遺骨」還是「生前蛻骨」,留存世間的龍骨如此之多,卻從未有人親眼見過真龍,自然就有人對這種生物的存在提出了質疑:

 

若謂蛻斃,則是有形之物,而又生不可得見,死方可見;謂其化也,則其形獨不能化。

——北宋,寇宗奭:《本草衍義》

 

隨地掘之,盡皆龍骨,豈真龍之骨有若此之多?

——明,倪朱謨《本草匯言》

 

但這類思辨也隻能停留在「質疑」的層麵,不能給出其他合理解釋的懷疑者們最終往往也隻能妥協於「造化不可盡知」。

 

甚至到清末民初,一些對西方科學呈開放態度的近代中醫也還是因為對古生物學知識一無所知而堅持認為「龍骨」就是「龍」的骨頭,並反問懷疑者:「天地間何物之骨有若是之巨?」

 

曾倡導中西醫匯通的近代名醫張錫純曾於 1924 年發表《龍骨解》一文堅持「龍骨」即使「龍」的骨頭

 

好在,不久之後就有人回答了他的問題。

 

別傻了,你們吃的都是化石


 

並不意外,最早證實中藥「龍骨」就是古生物化石的還是外國人。

 

早在十九世紀中後期,一些試圖尋找「過渡型化石」以延展進化論的西方人就在分析中國中藥鋪裏「龍骨」的來源,一些研究論文也得出明確的結論:所謂「龍骨」就是一些古脊椎動物的化石。

 

到了二十世紀早期,伴隨著越來越多的西方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來華工作或者考察,「龍骨」的身份更是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比如在 1921 年,美國古生物學家格蘭傑就在四川萬縣的中藥鋪裏詢問「龍骨」產地,還在產地周邊常年挖掘龍骨的居民幫助下挖掘出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並在之後的五年間陸續運回了美國。

 

1953 年,幾個美國古生物學家根據這批材料發表的研究成果表明這批化石中包含了無頸豪豬、東方劍齒象、大靈貓、中國犀等十餘種古脊椎動物。

 

 

常被認為是「龍齒」的東方劍齒象牙齒化石

 

與此同時,中國本土的第一批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也開始向社會普及所謂「龍骨」即是古生物化石的真相。

 

1926 年《自然界》雜誌上的相關文章

 

1933 年《科學》雜誌上的相關文章

 

不過,盡管這個真相在當時的一些知識分子間已經獲得認可,普通大眾對於「龍骨」的認知卻並沒有改變。作為一味重要的藥材,「龍骨」的市場依然緊俏。比如 1934 年的山西省實業廳就曾要求沁縣政府呈送當地龍骨樣品以評估其實業開發價值。

 

直到 1950 年 5 月,中共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古跡、珍貴文物、圖書及稀有生物保護辦法》《禁止珍貴文物圖書出口暫行辦法》等規定,才第一次由政府明確規定「古生物化石受地方保護,嚴禁任意采掘與出口」。

 

 

相關規定

 

看上去,所謂「龍骨」似乎終於要擺脫被煎煮服用的命運,恢複身為「古生物化石」的尊嚴。

 

隻可惜,曆史的進程往往比我們想象的要更加曲折。

 

曆史轉折中的「龍骨」

 


 

和很多寬泛的政策一樣,雖然當時的政務院已經明確表態要保護「古生物化石」,但並無太強約束力的幾項「辦法」,在具體到身份模糊的「龍骨」采掘時,完全沒有形成有效的約束。

 

「龍骨」作為中藥「十劑」中「澀劑」的代表藥材,其巨大的需求量帶來的利益依然支撐著采掘和貿易活動,中醫藥界也完全沒有否定「龍骨」的藥材屬性和藥用價值。

 

更重要的是,此時的大部分「龍骨」開發並不能算作「盜掘」,因為他們往往都具有官方背景。

 

比如 1951 年,山西保德縣縣政府製定的「生產計劃」就毫不避諱地將「龍骨」列為重要副業生產物,由縣聯社土產公司統一從當地農民那裏收購,並從上海出口銷往香港和海外。

 

據不完全統計,僅 1955 年一年,全國內銷和出口的「龍骨」總量就高達 120 萬斤之多。

 

麵對這樣的現狀,痛心疾首的古脊椎動物學家們開始全力呼籲保護仍在不斷流失的古生物化石。

 

20 世紀 50 年代古脊椎動物學家們倡導保護「龍骨」的一些文章

 

為了提高可行性,一些學者甚至嚐試退而求其次地尋求「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式的解決方案,提出「龍骨的采掘必須合理,既要滿足藥材上的需求,同時也要顧及科學研究的一方。」

 

直到 80 年代以後,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製定,采掘龍骨才被正式定性為違法行為,盜掘者可能麵臨被處以最高 50 萬元的罰金和追究刑責的後果,這類行為才開始減少。

 

2011 年 11 月,國務院法製辦和國土資源部召開宣傳貫徹《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新聞發布會

 

不過,貨源緊缺導致的價格上漲卻也吸引了不少不法分子鋌而走險:

 

 

與此同時,服用「龍骨」的危險也開始引起關注,國家藥典委員會編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在 80 年代之後也不再收錄「龍骨」。

 

化石的形成就是經過長久的年代,動物骨骼本身所含的有機質被它周圍所接觸的礦物質替代所形成的。因此,假若周圍含有有毒元素或化合物,那麽化石本身也就帶有毒素,隨便服用是非常危險的。

 

龍骨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有些對人體或許無害,且可能是藥效的來源,但像釷、鈾這樣的元素,倘若含量過高,必定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一些龍骨樣本中的鈾元素含量甚至已經達到了鈾礦的級別。

 

——50年代以來的一些研究中指出的「龍骨」藥用的潛在危險

 

麵對這樣的形勢,中醫藥界也終於開始明確表態響應。除了以「科學的方式」證明「龍骨」中包含的微量元素的對一些疾病的治療有效以外,尋求「龍骨」的替代品也成為中醫藥界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牡蠣殼、磁石、酸棗核、豬骨等都成為備選。

 

不過,在探索成熟替代品的同時,研究者們也沒有放棄龍骨的使用。相反,通過多年的研究,「龍骨」的功效還在傳統認知的基礎上,進一步給更多疾病的患者帶來了福音。

 

 

部分「龍骨」藥效研究學術論文

 

本文主要參考了陳元朋,《「生不可得見」的「有形之物」——中藥材龍骨的認知變遷與使用歷史》,《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017.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