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問90後為什麽不生孩子

來源: YMCK1025 2018-02-04 14:49:2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343 bytes)
回答: 想得開放得下才能活得舒坦。柳橋人家2018-02-04 04:05:13

別再問90後為什麽不生孩子

文/ 黃昱曦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中國新聞周刊(ID:chinanewsweekly),係作者授權“清南”發布 ,如需轉載請與作者本人聯係

“寧可生青蛙也不會生娃。”

 

“想當媽養隻青蛙就好了,幹嘛費那勁去生個娃?”

 

90後熱衷雲養蛙,但拒絕生孩子。

 

有人調侃說,最近大火的養蛙遊戲可能是“生育意願測試器”,為了鼓勵年輕人趕緊生個娃。

(此新聞僅為調侃)

 

玩笑背後的現實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出生人口為1723萬,比2016年減少63萬,比預測出生人數少了至少300萬。並且,二孩數量反超一孩,也就是說,2017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占半數以上。

 

生二胎的往往是70後、80後,不排除她們積壓的生育願望在此時集中釋放,但適齡的第一批90後,為什麽連一胎都不想生了?

恐婚恐育的90後

 

“我對婚姻和生孩子,有著日常恐懼。”

 

最近,短片《為什麽越來越多的女人不想生孩子》刷爆社交網絡,在戳中無數媽媽淚點的同時,也讓未婚的年輕人更加遲疑。

 

年輕人對於婚姻的恐懼,或許來自網絡的發展及媒體的呈現:以前網絡不發達,對婚姻、生孩子的認識沒有現在這麽深刻、生動。正如網絡不發達時,南方人也不了解北方有暖氣的冬天過得如此舒服。

 

如今上網打開新聞,總能看到“男孩穿特步相親被拒”、“產婦分娩過程中跳樓自殺”、“女方要求全款買房,男方崩潰”、“婆媳鬧別扭,婆婆帶孫子跳河”、“2歲女兒在母親麵試時墜亡”……

你隻能被動接受到這些信息,而你所接收到的關於結婚生子的所有信息,幾乎都是負麵的。他們隻在領證、婚禮、孩子出生的那幾天,表現出喜悅。

 

在這樣的媒體呈現中,90後對婚姻和生孩子的恐懼不斷加深,甚至造成了“結婚生子=遭罪”的刻板印象。

 

就算不看新聞,打開朋友圈、微博,也能看到朋友同事的心酸吐槽。

 

所以不能怪90後太喪,是他們感受到的婚後生活,並不會像童話故事裏那樣美好。

 

網友說:與其喪偶式養娃,不如我一個人玩得開心。

 

晚婚的90後

 

“我連婚都不想結,你叫我生孩子?我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呢。”

 

一個人過得自由自在,為什麽要兩個人過,是貓不好擼、手機不好玩,還是外賣不好吃?

 

90年的小張表示並不想結婚,她享受獨身的生活,不接受“搭夥過日子”的結婚觀念,更不願將就、湊合地步入婚姻。

 

90後對於幸福的價值觀已悄然改變,他們願意自嘲為“單身狗”,並享受這種獨身:有伴侶可以,沒有也行。

 

一位網友說:“老一輩的人永遠也不會明白,為什麽現在這麽多的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孩子,就像我們永遠也不明白,為什麽一定要結婚。”

 

然而在張媽媽看來,女人過了25歲就不好找對象了:什麽時間就得做什麽事,該讀書的時候讀書,該結婚了就得結婚生子。

 

與母親的觀念不同,90後小張並不能接受人生像張時間表一樣的安排:老一輩覺得二十三歲得談個對象,二十四五就結婚,二十六七就得生個孩子,三十歲之前最好把第2個孩子也給生了。

 

“可前提是我媽21歲步入社會參加工作,而我研究生畢業已經25了。”

 

隨著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年輕人步入社會開始自立的年齡被推遲,即便按照所謂的人生時間表生活,結婚生子的年齡也得推遲了,這也就造成了中國人的晚婚化。

 

據中新網報道,2017年,江蘇人平均初婚年齡為34.2歲,其中女性34.3歲,男性34.1歲。而2012年,江蘇人平均初婚年齡29.6歲,2015年32.4歲。除江蘇外,廣東、上海等地的初婚年齡也一再推遲。

 

結不起婚、養不起娃的90後

 

“就算我想結婚生子,我也沒錢啊。”

 

據民政部的數據,2016年各級民政部門和婚姻登記機構共依法辦理結婚登記1142.8萬對,比上年下降6.7%。此外,2013年至2016年,中國的結婚率連年下降,從2013年9.92‰下降到2016年的8.3‰。

 

90後不結婚生子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結婚成本和養育子女成本太高。

 

哪怕是在外人看來經濟條件不錯的留學生家庭,也麵臨著結不起婚的問題。92年的海歸名校碩士小王,有個談了7年的初戀女朋友,在朋友們看來,這段關係早就可以結婚生子了。

 

但他還沒有結婚的原因,依然是因為“沒錢”。雖然有錢沒錢是個相對概念,但在小王看來,高房價使他望而卻步。

他與女友在北京工作生活,父母在老家二三線城市,北京的房價是老家的5-10倍。巨大的收入與房價懸殊,使得即使依靠家裏也買不起北京的房子。

 

 “掏光父母一輩子的積蓄付個首付,我不忍心;但沒房就結婚的話,我也不想讓心愛的人跟著我吃苦受委屈。”這種矛盾的心理,是許多90後選擇晚婚的原因。

 

結婚還隻是第一步,生孩子、養孩子的投入都是巨大的,5000塊一個月的幼兒園,還有學區房、培訓費,擔心給不了孩子好的教育,“想到這些,我甚至失去了為人父母的信心。”

 

網友說,不是雙職工養不了孩子,雙職工帶不了孩子,保姆請不起,待業待不起,你說咋辦?總不能人人都回老家吧。

 

 

所以,與其問90後為什麽不想生孩子了,不如問90後怎麽才結得起婚,生得起孩子?

 

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曾在《低欲望社會》一書中,感歎日本年輕人不願結婚生子,即使政府給出補貼和政策福利,出生率依然趕不上老齡化速度,認為日本陷入了“低欲望社會”。

 

有網友回複:不是低欲望,而是對未來的恐懼超過了欲望。

 

來源公號:中國新聞周刊(ID:chinanewsweekly)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