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多種一一胡塗醫

來源: yanlan 2016-10-06 13:58:2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5553 bytes)

 

“人有多種”,這句話是我們在家裏互相揶揄的習慣用語,一般是用來表示“異議”或對周遭一些不合理的事兒表示“理解”。每每遇到不合己意的事,我們往往會異口同聲來一句“人有多種”,大家哈哈一笑,省去很多不必要的爭吵。事實上,“人有多種”這句話,考據起來,應該出典於《黃帝內經》第一篇《上古天真論》的末尾。從這一篇開始,廣成子和黃帝師徒兩人便把人分成多種——有真人、至人、聖人、賢人等。

 

說起黃帝和廣成子,就不能不提一下《莊子》。在《莊子·在宥》中,莊子說黃帝做了十九年天子,政治上十分有成就,詔令下來,天下通通執行,威望如日中天。黃帝聽說廣成子先生在倥侗山上修道,便前往拜見他,向他請教宇宙大道之理。大名鼎鼎的黃帝,卻被廣成子老先生劈頭蓋臉狠罵一通回去。廣成子老先生罵黃帝這位賢明的君主是壞人、心理不健康的人,他說對你黃帝這樣的人,我老人家怎麽能說大道之理呢?(《莊子·在宥》:“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語至道?”)。黃帝被罵得如此難聽,不但不動怒,反而虛心懺悔,暫棄王位,搭個茅房,把自己隔離起來,閉關三個月,反省懺悔,返觀內照之後再去拜會廣成子(《莊子·在宥》:“黃帝退,捐天下,築特室,席白茅,間居三月,複往邀之”)。今天的各級官員,要是也有如此胸懷,何愁中華民族不複興?嗬嗬。

 

沒想到黃帝此時再去,廣成子還是理都不理他,隻管自己呼呼大睡(《莊子·在宥》:“廣成子南首而臥”。)。沒辦法,黃帝隻好恭恭敬敬,從他睡的腳下,低頭跪著爬過去叩頭請教(“順下風膝行而進”)。這次不敢再請教大道之理,隻敢問問如何讓這個肉身活得長久(《莊子·在宥》:“治身奈何而可以長久?”)。這時廣成子老先生才蹶然而起,說你小子還算會拐個彎來問問題,我老人家這就給你講講“至道”!(《莊子·在宥》:“善哉問乎!來!吾語女至道”)。——每次讀這篇《在宥》,我都感慨萬千。貴為天子的黃帝,求道還如此謙卑,而明師們考察傳人,也從來都是老實不客氣,該罵就罵,不留情麵。要不是有黃帝如此謙恭下問,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也不可能靠著一本《黃帝內經》祛病延年了。當然,後代的讀者,總說《黃帝內經》成書於春秋戰國時代,小時候讀曆史,教科書上還說是廣大人民群眾的集體智慧,說《黃帝內經》是假托黃帝之名而作。 倒是北宋熙寧年間醫名大著的朝廷高官林億先生說的一句公道話頗合我的胃口。他說若非大聖上智,怎麽可能如此通達大道?戰國那些人有啥子本事?並說,《黃帝內經》這麽厲害殊勝的經典,最應該出自遠古的得道高人!(皇甫謐《針灸甲乙經·林序》“非大聖上智,孰能為之?戰國之人何與焉?大哉《黃帝內經》??最出遠古。”)。

 

那麽《黃帝內經》是如何分別“人有多種”的呢?且看《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第一篇原文:

 

黃帝曰:餘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掣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

 

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胡塗醫同樣把上麵這些話給串講一下。

 

黃帝曰:餘聞上古有真人者”,黃帝說的“上古”,恐怕不是我們現在曆史學上的時間了,黃帝距今大約四千多年,他講的“上古”和“中古”,少說也離我們現在幾萬年。他說上古的時候,那些得道的高人們,他們才是真正的人,我們現在似乎都是“假人”了。黃帝說的,類似佛學的“真我”與“假我”。這些“真人”們,能夠“提掣天地”。所謂“提掣天地”,就是《陰符經》裏說的,“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天地仿佛在我一掌中,萬物變化,也像生於自身。“真人”能夠把天地萬物握在手裏、心裏。

 

把握陰陽,呼吸精氣”,他們洞悉自然界的規律,掌握著天地陰陽變化的機理,能夠把握光速(參見《中醫掃盲——“陰陽”他說(續完:)》,懂得呼吸整個天地間的精華之氣。

 

獨立守神,肌肉若一”,千百年來人們總把這句話注解為真人們能夠超人獨處以保持精神內守,其實“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恐怕說的不隻是“獨處”,真人們固然能夠獨處,他們更能夠處眾而超然!“獨立守神”其實是用功、修行的方法,是指生活中、尤其是練功時超然獨立(比如站樁),心裏的念頭永遠專一,類似於佛學說的“不動定”,心如明鏡不動,清淨明朗。這樣才能夠“肌肉若一”,全神肌肉骨骼都仿佛與大宇宙渾然一體,精力、內力綿綿不絕。

 

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所以才能夠與天地同壽,長生不老,永無終結!

 

此其道生”,得道的真人們,必定可以有此征候,有可以與天地同壽的“特征”產生。

 

中古之時,有至人者”,中古的時候(反正是距今好幾萬年前的事兒了:),比真人稍為差一等的,就是“至人”。

 

淳德全道”,他們德、行都十分合道,所以他們“德全不危”(參見《德全不危 ——《黃帝內經》點滴 1》)。

 

和於陰陽,調於四時”,他們一切行為,深和陰陽大道,總跟天地陰陽,春夏秋冬四季相調和。

 

去世離俗,積精全神”,他們懂得擁有一顆出離心,離開世俗紛擾,不去糾纏男女情懷,這樣才能夠“積精全神”,養好自己的精、氣、神這人身三寶,專門去養精蓄銳、去修持。

 

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如此修持成功之後,他們可以不買飛機票不坐宇宙飛船,而遊行於天地之間,時間、空間也對他們沒有任何製約,可以聽到一切,看到一切,類似於佛門所說的擁有了五眼六神通,尤其是“神足通”、“天眼通”及“天耳通”,看來神通非究竟,早在佛法傳來中國之前,中國的老祖宗就在《黃帝內經》裏說了,他們隻是“至人”而已,還沒有成佛、成真人。

 

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黃帝在這裏再次強調,這是由修道、練功而獲得的。

 

亦歸於真人”,這類人遲早也會歸入到“真人”的行列中去,隻是還要好好修持才行。

 

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其次就是比較“普通”的“聖人”了,他們看上去不修道,也不練功,隻是自然而然地在天地間安適、祥和地生活,他們懂得注意冷暖氣候的調整,注意衛生及身體乃至周圍環境地調節、保養。

 

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即使是世俗間的吃喝玩樂,他們也能夠隨緣自在,該住五星級酒店就住,該乘坐商務艙就乘坐,當仁不讓。但值得一提的是,他們不管世俗之事如何,均無恚嗔之心,世俗之事,在他們心裏不起漣漪。

 

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所以他們既沒有表現得神奇怪異,也沒有非要去出家修行,同普通人一樣穿衣吃飯。

 

舉不欲觀於俗”,當然,他們的行為舉止也與普通人不太一樣,人們拚命去賺錢去當官,他們能避則避,盡量不受世俗牽製,不看人臉色行事。

 

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他們不會使身體因為外在的俗事而辛勞,生活其實過得很簡單、恬淡、清淨。他們也不會使心內有壓力、仇恨、怨尤等負麵情緒。

 

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他們以恬淡、快樂作為生活要務,以自然、自由自在的生活為滿足。

 

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因為具備了這些修養,他們身體不容易衰疲,精、氣、神都很足,精神不會散亂,這樣也可以活個百來歲。

 

其次有賢人者”,再其次呢,比“聖人”更差一等的,就是頗有修為的“賢人”了。

 

法則天地”,賢人懂得因天之序,合道而行,不像我們現代人這樣日夜顛倒。

 

象似日月,辨列星辰”,他們上通天文,下達地理。賢人懂得觀察日月星辰的運行與人體氣機進行取象比類,懂得分辨星辰的位置以及其運行狀況對人體的影響。他們的生活跟從太陽和月亮,晝夜分明,該睡則睡,該起則起,該練功就練功,該幹啥幹啥,從不亂來。

 

逆從陰陽,分別四時”,賢人懂得如何對付天地陰陽的消長,懂得在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以及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分別應該如何“過”。如何適應節氣、四季、氣候的變化來吃喝玩樂行走坐臥等等都搞得清清楚楚,並依此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他們努力將自己的方方麵麵生活,安排得合乎上古時代的做法,追隨上古真人,力求使生活合於上古人,合於自然之道,合於修道的真人們,這樣壽命也可以很長,甚至也可以自己把握壽命到極致的年齡。

 

可見,“真人”最牛!他們能與天地同壽,長生不老。“至人”次之,但也可以算是半個“真人”,他們能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懂得如何增益、延長自己的壽命。再其次是“聖人”,他們看上去不修道,也不做工夫,但是獲得恬淡自然,最“差”的是“賢人”,也能夠做到“我命在我不在天”,讓自己活到極致的年齡。我們現代人呢?在養生修道方麵比老祖宗們差得太遠了!但老祖宗留下來的經典,卻給了我們上求醫道、大道的無比信心。

 

祝福大家龍年吉祥,元宵快樂,做個好人!

 

胡塗醫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