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黃少強老師

來源: 陳湃專欄 2012-09-19 14:45:5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413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陳湃專欄 ] 在 2012-09-21 08:40:3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悼念黃少強老師

 

 

昨天接到黃少強老師女兒的電話,說黃老師入了醫院,我打算今天下午與內子到醫院探望他老人家。可是今天上午,接到他女兒的電話,說黃老師已經在醫院辭世。聽到這個突然而來的不幸消息,使我悲痛不已,暗然下淚。黃老師一生不平凡的經曆,一幕幕地展現在我眼前,使我不得不提起這枝禿筆,寫下這篇悼文。

 

教學改革堪稱頌  國語推行實可誇

 

在柬埔寨柴楨省省會柴楨市西北麵24公裏與波羅勉省交界處,有一座北燕市,這個小市鎮最奇特之處,就是近百戶居民全部是清一色的廣東東莞華僑,沒有一個潮州人、客家人、柬埔寨人與越南人(隻有河對麵有幾家越南人)。這些鄉親們仍然保持著半封建式、純樸的東莞家鄉風俗。在教學上還是“子曰學而時習之”的私塾學堂,不知國語、常識、算術、體育等課程為何物。直至一九五零年黃少強老師持其合格的教師證,向有關當局申請立案,在北燕市開辦了“實用學校”,才使該鄉的教育製度,迅速趕上時代的步伐。

“實用學校”共有小學一至四年級六十多名學生,黃少強老師一人擔負起全部教學課程,采用國語(普通話)教學。起初有部分家長們看到音樂、體育勞作課,認為是“勤有功,戲無益”,而有些微言。但不久,他們看見自己的兒女能嘰嘰咕咕的講起新潮的國語,又識字,又會計數,又有禮貌,便喜形於色,大加讚賞。於是,一股學習國語的熱潮很快吹遍全市。晚上男女青年提著油燈去學校要求學習新文化,學習講國語。不到一年,全市青少年男女幾乎全部會講國語,成績斐然。

我出生在離北燕市不遠的波羅勉省白米村。那裏隻有我叔伯等四、五戶人家,沒有教師,是家父權當老師教子侄讀書,但學的也是三字經、千字文與《成語考》等古文,後來到了北燕市才進入“實用學校”讀小學二年級,黃少強老師是我新文化的第一個啟蒙者,我的國語與國語拚音就是在那時學會的。由於我逢考必甲,又是聽話的優等生,黃老師非常喜愛我,把我當作他的得意門生,有些學生的作業交我幫他改。周末他回柴楨時,還叫我為他看守學校。他還為我起了一個“陳誌超”的筆名(我的真名是陳旺祺),但這個筆名我一直不敢用,一是我“誌”沒有“超”;二是這個“超”字廣州音與家父“陳晃釗”之“釗”字同音。

黃老師有使不完的幹勁,除白天、晚上都要教學外,還組織音樂班,成立舞獅隊、籃球隊等。每年八月中秋還舉辦提燈巡行慶祝晚會,他親自帶頭隨行隨唱,鄰近鄉村的中、柬人士都來觀賞,熱鬧非常。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隻憑自已一人之力,居然舉辦起一個節目多姿多彩的大型遊藝晚會,轟動遠近,獲各界好評。短短一年,“實用學校”之名風行四鄉。第二年,從四鄉來求學的人劇增至百人以上。黃老師特地從越南茶榮市聘請了一位丁群珍女教師來助陣,如虎添翼地把教學工作推向新台階。他還到越南西貢買回不少圖書,成立了一個小圖書館,使我第一次閱讀到《愛的教育》、《天方夜譚》等書,又買回一架風琴回來教學生,使也也學會了彈風琴。於是,書聲、歌聲、樂聲處處可聞,使一個沉靜、守舊、封建式的異國小市鎮,呈現出一片熱氣騰騰的新氣象。可惜好景不長,黃老師隻教了兩年,因政局混亂逼使“實用學校”停辦。黃老師雖然離開教學崗位,但後來接任者仍用“實用學校”之名,繼續沿用新式教學,直至柬共進入,把北燕市夷為平地,“實用學校”才永遠消失。時隔六十多年的今天,一提起此事,北燕人仍然不會忘記黃少強老師對該市的貢獻。

 

茹苦含辛承父業  袖長善舞振家聲

 

黃少強老師不但是個出色的教育者,而且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父親黃錫記在柴楨市隻是個做銅鐵的小手工業者,勞碌一生,進展不大。黃老師停執教鞭後,回家改行經商,繼承父業。他眼光獨到,看準了交通運輸與建築行業將有較大的發展,於是下決心將店鋪改營五金、建築器材、電器和汽車零件。果然四季興隆,財源滾滾,生意越做越大,後來竟成為政府定點的供應商。就是說,柬埔寨政府在柴楨所需要的器材,專向黃老師店鋪購買。不出十年,他已成為腰纏萬貫的著名商賈,使人刮目相看。 

 

滿腹經綸通四語  一腔熱血著雙書

 

黃少強老師少年聰敏,渴望上進,家境清貧阻止不了他求學之心。他小時在柴楨拜馮先生為師,學習古文。後得親友資助,負笈越南堤岸,先後攻讀於平善、知用、義安學校。後來專讀法文兩年,旋又鑽研國語和越語。在求學時期,他囊螢映雪,孜孜不倦,每考成績必佳,素為師長器重和同學羨慕,是苦學成材之士。在生意滔滔,日理萬機,而又社交頻繁的年代,他已進入中年。常雲 “人到中年萬事休”,而他卻是“人到中年更學求”。不管怎樣忙碌,每天晚上,他都堅持學習柬文兩小時,風雨不改,長年累月,持之以恒。經過數年的苦學,終於又給他吃透了一門外語,成為精通華、越、法、柬四國文字的專才。使人驚奇的是,他隻業餘讀了幾年柬文,竟然能在兩年的時間內,先後出版了《棉華字典》、《棉語必讀》兩本中、柬對照的著作,轟動僑社。對華人學習柬語,對促進中柬文化交流,作出貢獻。當時我在柴楨市旺寧家兄的“新興百貨商店”工作,黃少強老師叫我把貨品的中文名字例出交給他,作為柬文字典詞匯一部份之用。

 

昔日風華獲獎章 今朝伏櫪為華群

 

黃老師對僑社教育、慈善、公益事業,出錢出力,全力以赴。他曾任柴楨“華僑公立學校”和“華僑總會”董事、理事;“華青體育會”理事等職。自從他當起“中聯體育會”主席後,業務大進:籃球、乒乓球隊常與外省球隊一較高下,聲威遠播。他又成立了管弦樂隊和中國京鼓隊,喜事助興,白事致哀。每年春節,中聯醒獅隊還到各個家庭賀歲。最使黃老師欣慰的,是“中聯體育會”建成一間麵積相當大的會址,奠下了永久基業。該會還受僑胞妥托,管理華僑墓園。在黃老師推動下,鄉親們大解善囊,在墓園內建立一座避風雨亭,亭內編入了先人名單,以資考核。可以說,當年黃少強老師對促進中柬友誼,對促進僑社的團結與進步,做了大量的工作,做出應有的貢獻。因此,在一九六二年和一九六四年,他先後榮獲柬埔寨皇國政府禦頒銀質勳章和騎士勳章兩枚,為當地華僑爭得了榮譽。

黃少強老師一九八零定居巴黎後,他就以“老驥伏櫪”的姿態,投身僑社義務工作。他是“嶺南文娛體育會”的中堅;又是“法國華裔互助會”第二屆理事;又是“法國廣肇同鄉會”(近年改為“法國廣東會館”)建會主要發起人之一兼首屆至三屆理事;又是“歐洲龍吟詩社”第三屆至第五屆秘書長。舉凡福利、文教、舞獅、戲劇、歌唱、舞蹈、魔術、介紹婚姻、紅白喜事等,他都“理”,是位名符其實的理事。一九八六年,廣東東莞東坑鎮發動建校,他主動把節省下來的二萬法郎捐助一間課室,為振興教育,培育人材,竭盡全力。其熱愛鄉梓之心,從中可見一斑矣! 

他的女兒說他是“吃自己飯,做別人事”的人。這雖然是說笑,但是,這句話正好反映出黃老師“公而忘私”、“助人為樂”的高尚品德。如果社會上有更多“吃自己飯,做別人事”的人,則巴黎僑社的福利事業,將會搞得更好。

尊師愛道是我做人的根本。可惜交往了半個世紀以上的這位良師益友,今天以九十高齡離我而去,怎能使我不悲傷!

黃少強老師,走好!在另一個世界,繼續做你“吃自己飯,做別人事”吧!

2012914 於巴黎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陳湃六國遊之63:到元朗購物(圖)
  • 七律 江山自有人才出
  • 六國遊之64:到黃大仙探望表兄(組圖)
  • 六國遊之65:地震驚魂(圖)
  • 法國廣東會館23周年華誕隨筆(組圖)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