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為什麽不會暴雨成災?zt

來源: 江上一郎 2012-07-23 08:18:5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1153 bytes)

巴黎為什麽不會暴雨成災 -實拍下水道博物館 (2012-07-22 12:56:20)

 

天氣預報早就提前通知了昨天的大雨,所以一天都沒敢出去,在微博上看人間冷暖,被最基層普通人的善舉所感動。這幾年每到夏天,北京總會遭遇“幾十年不遇”的大雨,短短幾個小時就能水流成河、交通癱瘓,立交橋下各種被淹的車輛,漂浮的車牌,都成了照片在網絡上熱傳,今年甚至有個老外奮不顧身在大雨的積水中遊泳,博得不少眼球。其實不止北京,中國很多其他內陸城市近幾年也顯露出類似的問題,“到北京、成都、武漢去看海”已經成了網絡上最無奈的調侃。

暴雨中突然想起了另一座號稱“國際大都市”的名城巴黎,不是因為風景,而是曾經參觀過的一座奇特的“下水道博物館”。很幾乎沒有在網絡和其他媒體上聽到過巴黎暴雨成災的消息,是因為巴黎幹旱少雨嗎?為了保險起見,我特意搜索了一下巴黎的年平均降水,大約600毫米,和北京差不多。立刻又發現幾條官媒的辯解成北京降雨很不平均,過於集中。。。好吧,我信了,既然大家都懂這個道理的,就不要總用平均收入、平均住房麵積等來解讀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狀態。



巴黎的城市明顯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規劃,而且百年來嚴格遵守當初規劃的原則。整個城市除了幾座超高層建築,其他就像一塊被整齊切割的蛋糕,幾乎看不到私搭亂建,也沒人為了建新房賺錢而強拆老房子,也許有人有這種想法,但在一個公正民主的製度下也隻能是做白日夢。



在巴黎光鮮亮麗的繁華街道下,居然埋藏著一套異常複雜的城市下水管網,保證城市能夠正常運行。據資料上說巴黎的下水管長度超過2300公裏,超過了巴黎地鐵的總長度。水道縱橫交錯,密如蛛網,在19世紀就已經基本建造完成,是巴黎市政建設的一大亮點。



我想除了專業人士,沒有一個普通人沒事願意去下水道裏鑽來鑽去。在北京,對下水道的認識就是那些隔三差五就要被刨開的大溝,毫不誇張的說每隔一段時間市政、通信、環衛。。。各種部門就會選擇不同時間挖開同一條馬路。另外聽到最多的就是某井蓋被盜某人不慎掉入下水道,或者某人進入下水道因為吸入有毒氣體暈倒。國外一些電影裏倒是經常出現演員在下水管道互相追逐的場麵,雖然也是陰森恐怖,但我一直懷疑那寬闊的下水道是否是導演特意布置的場景。



雖然沒機會去探訪北京的下水道,幾年前卻在巴黎有幸參觀了獨一無二的下水道博物館。這座當年為巴黎世博會而開放的博物館,恐怕也是世界上唯一對公眾開放的下水道。坐落在塞納河邊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如果不是這個小小的售票亭,幾乎就擦肩而過。票價已經記不太清,反正不超過5歐,附近的入口小到可憐,幾乎就是個真正的下水道入口。



但順著彎曲的樓梯下到地下幾米深,就別有洞天了。寬闊的地下隧道,好像進入了某個巨大的礦井,各種粗細管道縱橫。



人在下麵完全可以直立行走,拱廊下陳列著各種與巴黎下水道有個的展品,就好象進入了某個畫廊。此時我想起了小時候和小夥伴偷偷去地下防空洞“探險”的經曆,那時候備戰備荒,北京很多單位地下都建了巨大的地下人防工事,我們經常偷偷鑽下去,點燃油氈照明,想看看地下是不是有鬼,鬼倒是沒找到,就是在裏麵踩了幾攤屎,印象中父母單位的地下防空洞非常巨大,有幾扇厚厚的大門,始終也沒走到過頭,有不少房間,甚至還有個小型電影院。這其實也不新鮮,明朝就修了十三陵的龐大地宮,我們不缺創造奇跡的能力,隻不過沒用到正地方。



中間是汙水道,旁邊給維修人員留下了行走的通道。下水道博物館中的設施還是在被真正使用的,至今依舊為巴黎市民服務。這裏的氣味並沒有預想中的那麽刺鼻,甚至可以說基本沒什麽異味,不知是因為下水流動的原因還是為了遊客做過特殊處理,反正不能讓遊客進來就被有害氣體熏暈過去。



能參觀的路線有限,很多管線隻能遠觀,但從中也足以看出巴黎下水道係統的龐大和複雜。



有些奇怪的路標時刻提醒遊客哪裏可以去哪裏有危險。



這些下水道的地下通道居然也被標注了道路名稱,就跟地麵上的巴黎一樣,讓維修人員能夠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甚至有傳言說,在巴黎如果不小心把硬幣或戒指掉入了下水道口,可以很容易據地麵的街道信息在下水管道中找到對應的位置。

 

博物館中展示了下水道工作人員的全套裝備,武裝到牙齒。不知道巴黎下水道工人的收入如何,在北美這也算個高收入的職業。



裏麵也有些模擬管道工人工作的場景,解說員也是在市政係統工作的普通工人。


展示各種清理垃圾使用的工具,開鑿下水道時使用的機械設備



巨大的清淤船。在19世紀能開鑿出如此規模巨大,規劃整齊的下水道係統,真的是值得敬仰的。



印象比較深的是這種大球,是用來清理管道中的各種汙物,在管道中滾來滾去,加快了水流速度,隨之把各種雜物也就容易被衝走了,這種方法現在仍在使用。



曆代工人們使用的靴子



工人們使用的各種奇特的工具



如同一座地下迷宮,雖然我們隻能看到他的一小部分,但基本展示了巴黎下水道係統的全貌。

陳列著從高盧時代、中世紀、文藝複興時期、第一帝國和七月王朝、近現代巴黎下水道等幾個曆史時期的圖片、模型。

到了現代,下水道也進入了計算機和電子控製的時代。



下水道博物館已經成為巴黎的一道獨特的景觀,很多歐美遊客都興致盎然,甚至不少好像都是與建築城建相關的專業人士。



汙水在腳下兩三米寬的水道裏麵嘩嘩流淌,一眼望不到盡頭。



各種管道像人的血管,支撐著這座大都市的運行。遍布全城的排汙口,加上如此強大的地下管網,難怪暴雨也奈何不了巴黎。估計我們去巴黎看海的願望隻能是一個夢了。



曾幾何時,巴黎也是個汙水橫流的城市,塞納河汙染嚴重,每到雨季也是水淹七軍。後來在市長和其他一些工程師的主持下,與19世紀設計建造了這樣一個複雜的下水道係統,將汙水從各個角落收集起來,排出巴黎,避免了對塞納河的汙染。目前,這個有著百餘年曆史的巴黎下水道仍然在市政排水方麵發揮著巨大作用,不得不說這種設計和規劃是值得敬仰的超前之舉。



法國大文豪雨果在《悲慘世界》中曾經有大段情節描述了當時巴黎下水道的情況,成為珍貴的曆史資料。他的名言“下水道是一個城市的良心”,更應該成為每個城市建設者的座右銘。




每個裝修過自己房子的人都知道,比起光鮮亮麗的外表,更重要的是衛生間廚房那些隱藏在後麵的給排水、電路工程,如果忽視、糊弄,後患無窮。城市也是如此,美麗的外表很重要,更需要一顆堅強的心。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