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和百度聯合投資的無人駕駛車將於2021年運作
自動駕駛技術今年大熱,但其實很多時候,概念的不明。會造成你以為的“自動駕駛”可能並不是你以為的那樣。
當不少人對福特的印象還停留在美係傳統汽車大廠,以及聲浪暴躁的美式肌肉車野馬(參配、圖片、詢價) 的時候,福特宣布:將會在 2021 年為車輛共乘提供多輛全自動駕駛汽車,並且為了發展自動駕駛技術,福特將會把矽穀團隊的成員數量增加一倍,投資 4 家初創公司並且將自己的自動駕駛試驗場擴建兩倍以上。
此次福特宣布將會在 2012 年投入商業運作的自動駕駛汽車,是與 Google 無人車類似的無方向盤以及油門及刹車的全自動駕駛汽車。目前這項技術正搭載在混動版的福特 Fusion (國內及歐洲版本叫做蒙迪歐(參配、圖片、詢價) )上進行試驗。
在三年之前,福特就開始部署在混動版 Fusion 上試驗自動駕駛的計劃。當時福特還是曾經表示,多數自動駕駛功能將會在 2025 年之後部署。三年之後,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逐漸火熱,顯然福特也已經坐不住了,將全自動駕駛汽車的商用時間,直接提到了 2021 年。
與福特一起投資完全自動駕駛必備技術的,還有一家中國公司:百度
在確定了自動駕駛將會在 2021 年商用的消息後,又有消息傳出,與福特一起投資全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的,還有一家中國公司:百度。
此次福特和百度聯合投資的公司叫做 Velodyne,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洲的Morgan Hill。該公司表示,將會利用此次獲得的 1.5 億美元資金,擴大產品設計和生產能力,進一步降低激光傳感器的製造成本。
激光掃描裝置可以算得上是全自動駕駛汽車必備的一項技術。被人熟知的 Google 自動駕駛汽車也使用了激光掃描裝置。通過車頂部的激光掃描裝置,車輛可以對掃描周圍環境,以識別出周圍障礙物以實現自動駕駛的輔助功能。
雖然用在車頂的激光雷達功能“逆天”,但價格高昂,Velodyne 曾經推出的激光雷達光定價就達到 7 萬美元,這樣的價格顯然不適合用與全自動駕駛汽車的量產,所以想要發展全自動駕駛汽車技術,大幅降低激光雷達的成本,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因為對於全自動駕駛汽車來說,激光雷達幾乎是必備之物,與傳統雷達不同,激光雷達可以通過激光往返的時間進行測距,通過數據計算來繪製高精度 3D 地圖對汽車進行定位,並且在黑暗環境中能夠保證車輛的正常運行,這個是目前使用在汽車上的大多數普通雷達不能實現的。百度與福特共同投資,顯然也是看重了激光雷達在不可缺少性。
福特自動駕駛的夜間測試
事實上,福特為了試驗激光雷達的可靠性,已經在今年開始試驗夜間無人駕駛以及在雪天等惡略天氣下測試自動駕駛。並且把無人駕駛的測試車輛在今年已經增加到了 30 輛,計劃在 2017 年增加到 100 輛。
你以為的“自動駕駛”可能並沒有達到你以為的水平
作為今年的一個技術熱點,自動駕駛在今年十分火熱,不少人談起自動駕駛,估計都會提到特斯拉的“Autopilot”。而在今年特斯拉的第一起“Autopilot”導致的車禍致死事件發生之後,無論是媒體還是社交網絡上,對於“自動駕駛”的唱衰聲就沒有斷過。
但事實上,對於很多人來說,你以為的“自動駕駛”其實並不是真正的自動駕駛。多數人被廠商的文案所迷惑了,很多的自動駕駛其實嚴格來說,隻能算得上是半自動駕駛輔助係統而已。
雖然前段時間有消息稱國內將會出台一份自動駕駛標準,但目前所為人認同的,主要還是由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和美國高速公路安全局(NHTSA)對自動駕駛的分級。為了讓自動駕駛的分級更加直觀,整理了這樣一張圖表:
福特表示,自己即將在 2021 年上線商用的自動駕駛車輛具備 SAE 美國車輛工程協會定義的第四階段自動駕駛能力,也就是說福特推出的將會是一款幾乎無需人為介入的全自動車。而號稱“Autopilot”的特斯拉自動駕駛,其實隻能算是在 2 級左右的水平。因為特斯拉在 Autopilot 上還是使用的傳統雷達,不能達到監控範圍的全覆蓋。
不過上周有消息也傳出,為了實現更強功能的自動駕駛,特斯拉也計劃更新自動駕駛硬件,在車輛四角安裝聲波雷達,以實現類似於激光雷達的效果。
麵對自動駕駛這一未來,傳統汽車大廠也坐不住了
在幾個月前接受 The Verge 專訪時,福特的 CEO Mark Fields 曾經這樣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們不想讓舊派作風影響到汽車智能化的發展。
作為傳統汽車大廠,近些年的福特,一直把自己定位為一家科技公司,以汽車為平台探索出行這一領域的新方向。
為了發展自動駕駛,福特除了與百度一起投資激光雷達廠商 Velodyne,還收購了一家位於以色列的計算機視覺及機器學習公司,以強化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麵的專長並提升計算機視覺。並且投資了一加地圖公司用來增強高精度 3D 地圖的繪製能力。
顯然,發展新一代出行領域的傳統汽車大廠也不隻有福特,奔馳、寶馬、沃爾沃都在自動駕駛或電動車領域持續發力,試圖在下一代出行技術正式普及之前搶占技術先機。國內的一些互聯網企業,對出行領域的基礎技術進行投資,無非也是想在技術徹底成熟之前,先跑馬占地,之後收獲更多利潤。
2013 年時,福特還說全自動駕駛技術 2025 年後才有希望,到了 2016 年,正式發布商用的自動駕駛時間就提前到了 2021 年,5 年時間,隨著技術的提升出行領域的發展還會越來越快。
當燃油車的車輪與方向盤滾動百年,下一個時代的全自動汽車如今真的已經離我們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