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扔垃圾月入過萬?我們跟了這個上海小哥一個禮拜(組圖)

來源: 縱相新聞 2019-07-10 18:59:04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349 bytes)

不少人都覺得,“垃圾代扔”的需求會越來越大,未來市場上很有可能出現類似外賣這樣專做垃圾代處理的平台。

東方網·縱相新聞 實習生 胡豐逸 樊致遠 記者 丁一涵 汪鵬翀

“垃圾代扔月入過萬,網友紛紛表示要轉行!”上海垃圾分類新政落地滿10天,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找到了一位垃圾代扔小哥,跟隨他體驗一周後,發現現實狀況並非網絡上的那般美好。當然與此同時,記者也聽到了不少關於垃圾分類的好建議。

多為圖新鮮,接單試水

24歲的徐乾有著循規蹈矩的本職工作,平日下班時間喜歡宅在家中看漫畫,上海垃圾分類新規讓他一時興起幹起了“垃圾代扔”。

“在朋友圈看到有個帖子,說有人在大樓門口貼了張代收垃圾的紙,我想著蠻好玩的,就想試試看。”記者是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找到他的,徐乾說,7月1日新政落地之前幾天,他在平台上發布了“垃圾代扔”服務,那時網絡上幾乎還搜不到類似服務,他成了“吃螃蟹”的人。



記者注意到,二手平台上“垃圾代扔”的賣家中,像徐乾這樣有著穩定工作,卻又覺得新興行業“好玩”,想試試水的不在少數。不少人都覺得,“垃圾代扔”的需求會越來越大,未來市場上很有可能出現類似外賣這樣專做垃圾代處理的平台。

已有5位包月客戶的另一名垃圾代扔小哥溫先生(化名)告訴東方網·縱相新聞,如果這一行當有前景,自己會考慮專門開個公司當老板。

另一位“小哥”王先生(化名)則表示,自己所在的小區有很多退休的中老年人,自發幫助有困難的業主分垃圾,他想搞一個長期的平台接單,再分配給中老年人去完成訂單,並給他們一定報酬。當然,也有一些學生想利用暑假的時間來賺些零花錢……

在與二手平台上的“小哥”們溝通過後,記者發現,每人每天的谘詢量都不小,但最終成交並不多,徐乾也不例外,“每天都有兩三個來問的”,但往往會因為離得太遠而拒絕對方。截至目前,他一共有3位包月客戶,每位定價是50元包月,徐乾說這是他一拍腦袋想出來的價格,他的一位客戶表示:“50元包月實在太劃算了。”

相比收入,時間花費大

就這樣,原本的“宅男”開始了每天下班後在外奔波的日子,騎著電瓶車穿梭於不同小區的垃圾房之間。

徐乾有一套“工作流程”,客戶在微信上通知他,他按約定時間上門,一般是在早晨8點、下午5點或是晚上8點左右垃圾房開放的時間段。客戶如果不在家,會提前把垃圾放在家門口,徐乾的任務就是取走垃圾,分好類並扔掉。

7月3日晚7點多,徐乾收到了客戶消息,從位於田林的家中,騎著電瓶車,花了約50分鍾,趕到長寧支路上的小區,記者與他在小區門口匯合後,他熟門熟路地帶著我們進了樓。

這是徐乾第二次跑這家,客戶是位年輕女孩,找他主要是因為自己不高興扔垃圾,垃圾中有不少吃剩的外賣。徐乾拎著四五袋垃圾到了垃圾房,周圍圍了不少誌願者阿姨,盯著他分垃圾。徐乾三下五除二得就搞定了,整個過程不超過10分鍾,不過往返路上需要一個多小時。



第二天下午5點多,徐乾一下班就趕到了位於交通路的小區。新客戶是位年輕的996上班族,徐乾花了點功夫在小區裏找垃圾房,幾個垃圾桶分門別類排列在門口,邊上還有洗手的地方。之後的步驟與前一天一樣,徐乾很快地將垃圾分完類扔掉後,工作就算結束了。這次,他來回也花了一個多小時。

取垃圾、分垃圾、扔垃圾,之後的幾次跟訪過程大同小異。而7月6日晚上卻出了一些狀況,這是徐乾第一次夜裏連趕兩家,新接的一單在東安路,另一家則是交通路上的老客戶。

徐乾解決了東安路這家的垃圾,前往交通路老客戶家卻需要40分鍾,趕過去的路上時不時電閃雷鳴。“一路膽戰心驚,生怕下暴雨。”在交通路與記者匯合時徐乾說。



這次丟垃圾的過程並不順利,徐乾帶著垃圾到垃圾房已是夜裏10點多,管理員盡管最終收下了垃圾,但還是告訴他,原則上晚間8點半以後就不收了。記者問徐乾如果不收怎麽辦,他表示實在不行就隻能帶回自家小區再扔。

奔波了一個禮拜,徐乾坦言這個工作“幹活5分鍾,其餘的時間都在路上”。雖然他的服務範圍設定了離家10公裏之內,但每一單來回路程需要一個小時左右,往往他下午下班後,跑完兩家再回到家就已經晚上8點了,可謂是“不是在扔垃圾,就是在去扔垃圾的路上”。



月入過萬,也許隻在傳說中

經曆了這一周與徐乾一同“垃圾代扔”的體驗,記者明顯感覺到他對於這個“新職業”在想法上的變化:從10公裏的服務範圍縮小到5公裏;從一拍腦袋的50元包月價格,到至少200元包月才有些“賺頭”;從一開始試一試玩一玩,到每天問自己“為什麽要幹這個活”……



如此看來,垃圾代扔並非是個輕輕鬆鬆月入過萬的活兒。那麽,網絡上的標題黨又從何而來?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調查發現,垃圾回收的服務模式並不新鮮,早在2014年,北京便有名為“再生活”的公司推出了“上門收垃圾”服務,支付寶的垃圾回收平台,在2018年也已問世。

不過,這種“上門回收”與“垃圾代扔”有一定區別:這些平台隻負責上門回收部分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

至於客戶找代扔的理由,采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基本有兩種:一是沒時間,另一種則是偷懶圖方便,屬於“懶得分、懶得扔”。但在實際接觸後,不少受訪者表示將來還是願意自己嚐試,“如果養成習慣,每天分一分也花不了多少時間。”

除了以上幾點,小區定點的垃圾收集點少,投放時間結束過早也是“垃圾代扔”興起的原因之一,不少小區的垃圾房隻開到晚上8點半,對於上班族確實並不“友好”。

比如7月8日一早,徐乾連跑了兩家客戶,原本約定8點半在東安路的小區與記者匯合的他,因在路上耽誤晚到了半小時,怕錯過了小區垃圾房開放時間,沒和記者多聊就趕往了第二家。

7月8日早上9點多 東安路客戶小區

上海的垃圾分類已全麵鋪開,對於環境保護來說,垃圾圍城的狀況使得垃圾分類勢在必行。一周的跟蹤采訪,讓我們見證了這份投入遠不及回報的“新工種”的真實狀況。相信隨著習慣的養成和對於垃圾分類政策的慢慢適應,這樣的新工種,最終隻會停留在傳說之中…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