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九成人不願意以房養老?以房養老到底劃不劃算(組圖)

來源: 央視財經 2018-09-10 21:45:47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984 bytes)


“以房養老”是否劃算?潛力何在?9月10日晚,《央視財經評論》邀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劉衛民以及財經評論員萬喆做客演播室,深入解析。



以房養老 為何遇冷?

劉衛民:傳統的養老理念和養老模式改變難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劉衛民:從中國人的養老理念上來講,經常講養兒防老,以前很少聽說要通過房子來養老;另外所謂獨生子女一代,雖然將來可能的確會出現一個子女來贍養多位老人的局麵,但當下對他們的父母來講,現在還沒有迫切到一定要通過以房養老來補充養老金這樣一個階段。

萬喆:以房養老本來就是補充作用 不必強求“熱”



財經評論員 萬喆:以房養老這件事在很多發達國家都有,它是養老保險體係多種方式中的一種。即便在最成熟的美國,這部分占比可能也就是1%的樣子,相當於多一個選擇。所以不要說它怎麽這麽冷,而是說本身就不必強求它熱。另外,以房養老在美國上個世紀60、70年代就有,但真正多起來是2000年以後;日本也比較類似。這個過程其實比較長。

以房養老 從哪破題?

劉衛民:要充分考慮供需雙方兩種心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劉衛民:一個是老百姓怕虧,第二個保險公司怕賠。老百姓希望保險產品的設計,能夠既保證晚年有一個高品質的養老生活,同時關心保險產品到期以後,相應處置如何保證托管人的權益?當然現在也有,比如保險公司明確提出不參與房子升值這一部分的收益,多出來的收益仍然返還給相關繼承人或受益人。而對保險公司來說,這種長期持續性支出,最終一次性拿到收益的業務,也需要進一步提高在金融創新,產品設計,精算能力等方麵的能力。

萬喆:產品設計層次要更豐富更有針對性



財經評論員 萬喆:發達國家的以房養老,針對的主要人群是不一樣的。比如美國,以房養老麵向的是相對中產一點的,他覺得遺產稅又貴,而且親情關係不像東亞社會特別近,所以把房子拿來養老,提高一下生活質量;而在日本,是收入在某一個水平線之下的才有資格申請,實際上有福利保障的意味;新加坡又不一樣,可能老人過去的房子比較大,現在建一個小的公寓,設施也不錯,你就可以把大房子抵押或租出去換成小的養老,也是一種變現。咱們國家比較大,如果在產品設計上層次再豐富一些,可能會更好一些。

以房養老 全國範圍怎麽推?

劉衛民:以房養老要與居家養老相結合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劉衛民:以房養老歸根到底是商業型保險,當下的關鍵,是要探索和發展出適合中國老年人自己的以房養老模式,換句話說,應該和我們居家養老的理念,包括居家養老的配套服務相結合。比如保險產品,除了提供單純的錢以外,能不能把一些養老的服務包括吃飯、日常照顧等,附加在以房養老的產業上麵,這樣可以滿足大家更多的需求。

萬喆:人口結構變化會推動養老需求結構變化

財經評論員 萬喆:人口結構現在實際上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這個變化會推動各種需求發生變化。有人就會有在當下把房產變現的需求,在英國這叫資產釋放計劃,就是說一個資產可以把它的價值釋放出來,使得你現在就可以利用它,以房養老就是這樣。所以這個人口結構變化、經濟結構變化也帶動了需求結構的變化。隨著整體配套慢慢推進,這方麵的需求相信也會不斷發生變化。

劉衛民:讓以房養老成為多層次養老體係的有效補充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劉衛民:從中國養老保險體係設計上來講,要讓以房養老成為多層次養老體係的有效補充,在基本養老、年金這些之外,還要給消費者提供有效的一種補充。這就要通過政策設計、保險產品的金融創新,為他們提供一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萬喆:養老工作剛剛開始 多多重視市場需求



財經評論員 萬喆:從最早計劃經濟政府統包,然後走向市場經濟,慢慢就有了政府、社會、企業年金包括個人儲蓄,然後商業貸款等等保險其他的模式,不斷豐富。這個市場真的是剛剛開始,發現發掘並滿足市場需求是關鍵。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