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江南Style”:老翁的新魅力

來源: 金融界 2013-05-23 17:08:48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863 bytes)


 

巴菲特近日開始第四次訪華,A股市場巴菲特概念股以飄紅大漲的方式迎接他的遠道而來。其中,他所看中的比亞迪行情資金股吧問診)5月份以來更是以50%的漲幅成為“巴菲特效應”中的代表股票

  盡管巴菲特已達82歲高齡,但他並未打算退休,而且巴菲特的魅力也從未減少,在本月初召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就出盡了風頭。本刊特約撰稿人張峰近距離觀察了巴菲特的係列作為,特為本刊撰寫了下文,並發表在最新一期《中國企業家》雜誌上(2013年第10期,熱銷中,敬請關注!),現特在網絡上與各位網友一起分享。

  5月4日清晨6點35分,僅僅5分鍾內,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Cooperation)近4萬名股東便以接近百米的速度衝入了美國小鎮奧馬哈的CenturyLink中心,要在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股東大會上“朝聖”。

  在這之前的4個小時,為了占座,股東們排起了長隊;而在這之前的24個小時,大家還在美國、德國、加拿大、中國以及世界的各個角落過著忙碌的生活

  開幕式上,每年的“小電影暖場”都讓人開懷大笑。去年“巴老”一本正經地要求4萬股東一起剝開喜詩糖果,拍照上傳至Facebook,在品嚐喜詩糖果的同時,宣布開會。今年的超級笑點是在卡通片裏,他和芒格主持“伯克希爾舞林大會”,以兩人領舞的“江南Style”獲得全場最高人氣;最耐人回味的是改編自“YMCA”舞曲的《伯克希爾股東-BRKA》,歌詞流暢而有深意,讚揚伯克希爾的經理人是最優秀的守護“城堡”的騎士,歌唱股東、經理人同屬一個大家庭,一起創造歡樂和商業的奇跡。

  年會重頭戲是巴菲特和芒格登場回答股東問題。2013年的問答環節有64個問題,大概可分成三類:

  第一類是問及伯克希爾生意的問題,如問到ISCAR、汽車保險公司Geico、IBM等公司的競爭力何在?表達對巴菲特終有一天離開伯克希爾的擔心,接班人的表現,還有位老股東表達了對巴老健康的關心,勸他少吃點糖,全場鼓掌。

  第二類是請兩位智者天南地北地“答疑解惑”,如對美聯儲如何退出QE3(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的看法,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前景,對美國的醫療成本高怎麽看?對歐洲情況怎麽看,對比特幣怎麽看?對於太陽能前景怎麽看?記得有一個股東問:“您的股東大會我來了很多次了,這次我帶全家來了,想幫小女兒問個問題,能否用三句話概括伯克希爾的競爭力何在?”

  第三類是今年特有的,邀請了一位知名的做空投資者,對伯克希爾提出質疑,比如現在買公司越來越貴、投資的都是成熟生意,如何保證回報率?甚至直接質疑巴菲特的人事決定,其長子霍華德·巴菲特是否有能力做好投資和龐大企業的管理。

  巴菲特和芒格的回答,默契、幽默和調侃,使氣氛一次次掀起高潮,時而掌聲雷動,時而笑聲不斷,這恐怕隻有身臨現場的人才能切實感受。

  巴菲特和芒格如今已分別89歲和83歲高齡,但與會者們仍然能夠感受到他們工作的激情。巴菲特辦公室門框上寫著這樣一句話,“今天要像冠軍一樣去比賽”,很多人是為了退休而工作,而他們是為了不用退休,享受樂趣而創建一個事業。

  什麽力量使得如此之多的人從世界各地趕到奧馬哈?什麽力量使這麽多優秀的經理人願意為伯克希爾工作?又是什麽力量使如此之多成功的企業願意被其收編麾下?巴菲特用了一個詞叫做“self selcted”——最讓人阻擋不了的吸引力是內心的向往。

  伯克希爾的成功之處還在於它的文化,誠信、負責、尊重和理性。就企業文化帶來的競爭力而言,伯克希爾很大的一個成功原因是收購了很多優秀的家族公司。巴菲特說,當家族企業出於內部原因想出售的時候,主要考慮企業能否托付給有責任的平台,如果賣給PE,可能會最終賣掉,如果賣給對手,可能會被合並掉,而伯克希爾以負責任和尊重原來的企業傳統出名,在這個領域幾乎沒有對手。這種文化的力量很強大,是伯克希爾的“護城河”。

  做好投資沒有捷徑。會上有人問巴菲特,能否告訴他五個定量的指標,就能判斷出好公司。巴菲特說:“我們把每一筆投資都當作買一個生意,你要了解它的方方麵麵,如商業模式、管理層等等,投資沒有辦法簡單量化。”芒格補充說,投資工作的特點就是關於行業、商業模式、團隊等的知識是厚積薄發、觸類旁通的,持續複盤什麽會有好結果、什麽會有壞結果,積累豐厚了就會有一個近乎直覺的判斷。

  伯克希爾的成功是一個係統作戰,從不是單兵獨鬥。巴菲特在設計伯克希爾係統的時候至少考慮了幾個要點:一是安全和價值,所有的投資出發點首先是“不要虧錢”,這就是為何他對於“高債務杠杆”不屑一顧,對於投機敬而遠之;二是注重逆向投資、理性投資,“動物精神”驅動群體的行為往往不夠理性,當大家在恐慌的時候巴菲特會選擇去購買,當大家追捧的時候巴菲特會選擇離場,逆向背後的邏輯就是理性;三是不斷進化,擴寬邊界,對於實業、對衝、股票、股權、高息債券等各個資產類別,巴菲特都可以用價值投資的哲學,不拘一格地去賺錢。全市場的價值投資能力是他能在股票市場波動時,依靠多個獨立回報來源,打敗股票指數的關鍵;四是投資如同製造業,不僅要注重“開源”的問題,還要解決長期的資金來源和資金成本問題。60年前巴菲特進軍保險業的決定,使得伯克希爾現在每個月都有大約10億-15億美元的資金用於投資,這麽持續的低成本資金來源,是成功的關鍵點。更難得的是巴菲特和芒格在執行中,“知行合一”,堅持了很多的“有所不為”。事實證明這個係統成功了。

  在中國,很難複製巴菲特的投資成功,因為沒有相同的市場投資環境,也因為路徑依賴。在不那麽純粹的市場環境裏、在專業管理資源不夠豐厚的情況下,怎麽去做好全市場逆向價值投資,難度很大,但複星近年提出的產業+保險+投資的商業模式代表著向伯克希爾學習的中國企業新嚐試。

(dz)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