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聯儲如期宣布降息25個基點,而且在相關的聲明中也隱含了對未來進一步寬鬆的預期,市場普遍預期在2025年剩餘的兩次議息會議中分別再決定降息25個基點。美聯儲持續降息引發了國內投資人的關注……
主流的觀點是,美聯儲進一步降息,會促使全球的資產重新配置,為國內市場帶來了巨額的增量資金,從而進一步推動國內股市上漲。
那麽,實際情況會如何?
美元降息真為國內市場帶來增量資金?
誠然,美聯儲降息理論上應該導致美元走弱,部分資金或許從美國流出,尋找更高收益的資產,從而推高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資產價格。
然而,實際上流出美國的資金真會流到中國市場嗎?我們得深入分析一下了:
1.中美貨幣政策周期錯位
美聯儲的最新聲明中說,降息是為了應對經濟可能出現的衰退風險(“預防式降息”),而中國央行近年來則處於一個“擇機降息”的周期,目標是應對國內的經濟增長放緩和通縮壓力。
盡管美聯儲已經開始重啟降息,其當前的基準利率(目前仍在4.0%~4.25%區間)依然遠高於中國的基準利率(1.5%左右)。這種巨大的無風險收益利差使得持有美元資產的吸引力仍然高於人民幣資產,因此,國際“熱錢”大規模流入中國的動力不足。
總體而言,目前國際投資人群體的共識是中國目前需要更大力度的寬鬆政策來刺激經濟。這種預期差異使得國際資金更傾向於觀望。
2.資本流動的“推力”與“拉力”不足
資本的流動多為追逐利潤與規避風險,若要全球資本流向我們的市場,通常需要有美國的低利率環境(資金成本低,願意出去找收益),加上我們的市場有明確的經濟增長前景和高回報機會(願意進來投資)。這種情形在2008—2012年就曾經出現過,當時美聯儲為應對次貸危機而降息為零,而同期國內經濟蓬勃增長,投資機會多,人民幣利率為5%,因此吸引全球資本來國內,以至於QFII(全球投資國內的“合規海外機構投資者計劃”)額度成為稀缺資源……
而現在的情況剛好相反。
雖然美聯儲在降息,但利率絕對值仍高,且美國經濟數據(如就業)依然保持強勁,資金留在美國的回報潛力和安全性並不差,而國內當前麵臨國內需求疲軟、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地方債務問題等挑戰,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麵臨壓力。
國際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風險偏好”因此降低,他們更關心的是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邏輯是否清晰,而非美國利率那零點幾個百分點的變化。
國內股市依然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
其實,無論承認與不承認,國內股市都是國內宏觀經濟的晴雨表,也是投資人信心的溫度計。詳細分析可參照本人前期在秦圈發的原創文章《》
因此,國內資產價格的長期走勢最終取決於本國經濟的基本麵。美聯儲降息隻是一個外部因素,無法抵消內部的主要矛盾。外因隻能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目前,一方麵,作為中國家庭財富的重要載體,房地產市場的持續低迷已經嚴重影響了消費者信心和財富效應,抑製了整體風險偏好。
另一方麵,8月份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和PPI(生產者物價指數)數據持續偏低,反映出需求不足,企業盈利承壓。這直接影響了股市(企業利潤)和房地產(資產價值)的表現。
加上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以及“脫鉤斷鏈”“去風險”等各方論調,增加了全球產業鏈和投資布局的不確定性。
以上的這些不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美聯儲降息帶來的流動性利好。
對於國際投資者而言,國內的內部因素(經濟增長前景、政策有效性)比全球流動性狀況(受美聯儲貨幣政策影響)更能成為決定中國資產吸引力的更關鍵的變量。
若國內的經濟出現更加明確和可持續的複蘇信號,市場信心得到根本性修複,美聯儲降息等外部利好才能真正轉化為資產價格上漲的強大動力。
國內投資人該如何把握相關機會?
去年9月份以來,隨著國內宏觀政策的全麵轉向和國內投資人信心的恢複,國內股市的確已經走出了低迷並上漲至今,在這個過程中熱點層出不窮,先是在“國家隊”與保險資金的拉動下讓銀行股普遍持續大漲一輪,然後是創新藥大漲,再之後就是“新消費”熱……到現在是CPO(與人工智能AI相關)概念大漲,各類熱點層出不窮,各種賽道各領風騷2~3個月。投資者們在不同的熱點中追漲殺跌、樂此不疲…….
參與熱點追逐的人都以宏大敘事為立足點,把自己在股市的暴富夢想扯上了“科技興國”的大旗。不過,溫故知新,即使是真正領先市場的高科技公司,投資人買得太貴,也要以十年以上的時間來消化泡沫。若是買了“偽科技”(例如過去A股中非常牛X的億安科技、暴風科技、樂視網等等),結局一定非常不妙。
因此,請允許我不合時宜地提示一句:根據曆史經驗,不管是什麽賽道,投資人參與炒作的最終結果都離不開“7虧2平1賺”的定律,其中高點進場的投資人基本就是鐵定在“7虧”裏麵。
遠的不說,就在2019-2020年間,以白酒為代表的消費公司被認為是國內股市中YYDS(永遠的神),估值泡沫在投資人的追捧下無限膨脹,結果呢?也是YYDS(一樣得死)。
當時追高白酒的投資人持有到現在普遍還虧50%!2021年,某大師高聲疾呼:“現在不買新能源等於二十年前不買房” !當時被鼓動而踴躍接盤的投資人,至今隻是收獲了一地雞毛!
現在大師們又高喊:“現在不買AI就錯過百年不遇的曆史性機遇……”您還要信嗎?
我認為,從宏觀上看,實際上我們早已經處於一場“債務風暴”之中,至於政策取向,在“要麵子”與“要裏子”之間,我們應堅決選擇“要裏子”!
因此,我一直期待宏觀政策上能采取更強有力措施,以更寬鬆的貨幣政策與更積極的財政政策“從重、從快”為經濟托底,比如迅速降息到零以降低社會與居民的負債成本,向居民發放足夠量的現金消費券以拉動消費等。
從這個角度看,或許美聯儲的降息會為我們加大貨幣寬鬆的力度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隻要國內貨幣政策更加寬鬆、財政政策更加積極,那麽最終宏觀經濟基本麵的改善是可以期待的,那時國內股市作為宏觀經濟的晴雨表也會隨之長期走好。屆時,以逐利為目的的國際資本確實會流向中國資產。
至於有哪些賽道會更被國際資金所青睞?我認為會基於性價比的考慮——
中國股市中,特別是港股中,確實還有不少估值低、淨資產收益率高、現金分紅回報率高等高性價比的投資標的。投資人可以期盼靠上市公司的持續分紅,用十年左右就能收回成本。這些性價比高的上市公司股票會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國際資本的參與。港股的走勢今年以來也逐步顯示強勢,也反映了國際資金的投資取向。
綜上所述,我認為,美聯儲的降息對國內資產價格的走勢難有明顯的影響。那麽,何時中國資產能成為全球熱點而為海外資本所追捧呢?
我認為,一是取決於宏觀經濟的基本麵,宏觀經濟改善,則國際投資人配置中國資產的信心也就更足;二是取決於中國資產的性價比,便宜才是硬道理。從這個維度看,國內優質A股上市公司的性價比總體上高於國內房地產,而港股上市公司的性價比普遍高於A股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