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主義迎來價值收獲。
資本的河流從不靜止,它總是在尋找下一個價值窪地。這一次,一股強勁的暖流湧向了沉寂已久的中概股,而百度,正站在潮頭。
過去十個交易日,百度港股市值激增近千億港元,市值逼近4000億元。
彭博社、CNBC等媒體分析指出,百度股價拉升背後,是投資者對百度在AI芯片技術上,以及自主化戰略轉型的重要認可。市場看好百度雲計算業務收入前景,並看到百度長期潛力。
頂級的投行們仿佛一夜驚醒,Arete Research、傑富瑞、華泰證券紛紛上調評級。其中,華泰證券給出的美股目標價高達243.1美元,其給出的理由是:隨著AI大模型能力滲透,百度的多個核心業務資產被顯著低估。
這是一場遲到了許久的價值重估。
早在十餘年前,當全球科技行業還在移動互聯網的浪潮中酣戰時,百度就已經將目光投向了人工智能的遠方。即便在全球範圍內,百度也是最早關注並持續投入研發AI的科技公司之一。這千億市值的躍升,正是資本市場對百度堅守十餘年AI長跑的最終致敬。
從更宏觀的行業視角透視,當全球AI的競爭焦點從虛無縹緲的模型參數比拚,轉向看得見、摸得著的應用價值創造時,那些同時擁有全棧自研技術、龐大用戶入口和深厚產業落地經驗的企業,正在形成一道外人難以逾越的護城河。
百度,正是這一輪產業變遷中最典型的範本。
1
價值爆發,被資本重估的AI基建
撬動百度千億市值的杠杆,是一枚名為“昆侖”的芯片以及其背後由深度學習框架、大模型、雲服務共同構成的龐大AI基礎設施。
過去,昆侖芯在公眾視野中頗為低調。直到今年8月底,昆侖芯中標中國移動集采的10億級大單,並在三個標包中均排名第一,讓敏銳的資本市場捕捉到了不一樣的信號。
此外,有報道稱百度已開始使用其內部開發的昆侖P800芯片來訓練其文心大模型的各個版本。資本市場瞬間理解了這個信號的重量:一枚能支撐自家大模型訓練的芯片,其戰略意義不言而喻。在AI時代最核心的“算力”環節,百度擁有了真正意義上自主可控的底牌。
市場的正向反饋立刻湧來,且極其強烈。Arete Research的分析師在將百度評級上調至“買入”時,直言其“芯片業務潛力巨大”。傑富瑞則在其研究報告中指出,百度在AI雲端收入市場份額及大型客戶滲透率方麵均獲評為關鍵企業。
根據IDC公布的2024年中國市場AI芯片出貨量數據,昆侖芯的出貨量高達6.9萬枚,是寒武紀的2.65倍,市場領導地位已經顯現。
現象背後,是資本邏輯的深刻變遷。如果說過去市場對百度的估值模型,始終停留在“搜索公司+長線投資”的傳統框架裏,那麽昆侖芯的異軍突起,則像一把鑰匙,打開了用“SOTP”(分部估值法)模式審視百度這家公司的全新視角。
華泰證券的研報就明確指出,百度的自動駕駛、昆侖芯以及AI工具型應用(如文庫、網盤)的價值正逐步顯現。高盛的研報也認為,其AI雲、自動駕駛和龐大的現金儲備這三部分業務的價值,按照SOTP估算,就接近200美元/股。
美國頂級風險投資人Bill Gurley多次公開表示,百度市值被嚴重低估。他曾直接在社交媒體上對比,蘿卜快跑的無人車成本僅需3萬美元,而Waymo則高達17.5萬美元,並斷言“這將是巨大的差異”。
另一位投資人Brian Coughlin的觀點更為直接:“百度是一家價值300億美元的公司,卻擁有270億美元的淨現金和股權。你基本上是在免費獲得中國排名第一的Robotaxi網絡和AI基礎設施。”
除了AI業務的價值發現,百度的商業合作與企業治理同樣在贏得市場的信任。9月15日,招商局集團與百度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圍繞大模型、雲計算等前沿技術,在科創、交通物流、金融、地產園區等多個核心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當所有這些信號匯集在一起,一場價值的爆發,已是必然。
2
臨界點已至,AI競跑進入下半場
百度的價值爆發,離不開一個更為宏大的時代背景:人工智能的賽道,已經轉換。
AI是一場漫長而艱苦的馬拉鬆,其核心競爭壁壘天然地向具備雄厚資源與非凡耐力的大企業傾斜。在過去幾年“百模大戰”的喧囂之後,當初的“大模型六小虎”早已提前洗牌,反倒是互聯網巨頭BAT從容應戰。
與此同時,一個清晰的趨勢浮出水麵:底層技術大模型的迭代速度正在放緩,AI正在加速進入“應用”的下半場。
以引領技術風向的GPT係列為例,其版本迭代的間隔正在顯著拉長,從最初的約8個月,到後來的15個月,再到GPT-4的問世花費了近34個月的時間。這不是技術停滯,而是技術成熟的標誌。
產業界的共識是,當基座模型的能力達到GPT-4的水平基準線後,便基本進入了商業可用的成熟階段。而以DeepSeek-R2為代表的新興模型,在性能比肩甚至部分超越GPT-4的同時,顯著降低了推理成本,進一步為應用的全麵爆發掃清了障礙。
早在2023年底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當行業還在為模型參數狂熱時,李彥宏就已經將焦點明確指向了應用層。他判斷:“大模型帶來的智能湧現,是我們開發AI原生應用的基礎……這些能力是過去的時代所不具備的,因而才能打開無限的創新空間。”
這一前瞻性論斷,在近一年後被行業的實際發展所印證。到了2025年9月10日,李彥宏再次確認了這一趨勢的到來:“模型發展到今天,其實已經接近了那個臨界點,很快就會有各種各樣非常有價值的應用能夠創造出來。”
技術的臨界點,與政策的風向標在此刻交匯。
今年8月印發的《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為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提供了係統性的頂層設計與明確行動指南。國家力量正在全力推動AI從理論走向實踐,在多元化的場景中應用落地。
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每一輪技術浪潮都會引發一係列的模式變革。移動互聯網催生了社交、電商等殺手級APP,雲計算則定義了IaaS、PaaS、SaaS的服務模式。
如今,人工智能技術所引發的,是一場更為徹底、自底向上的行業重構。無論是C端的消費產品,還是B端的解決方案,都麵臨著AI的原生化或者重構。
在這場全新的AI敘事下,舞台的聚光燈,已從隻關注模型的理論家,轉向了能夠創造價值的實幹家。
3
重構者百度,長期主義的全麵收獲
一場深刻的自我革命,必須從最核心的業務開始。對於百度而言,這場由AI驅動的重構,是一場從根基到前沿、由內而外的係統性變革。
變革的起點,是百度的基礎業務——搜索。
李彥宏是國內最早提出“AI重構”概念的企業家,而他對搜索的思考,甚至可以追溯到2009年提出的“框計算”理念。
如今,這一設想在大模型的驅動下成為現實。2025年7月,百度搜索迎來了十年來最大規模的改版,傳統的搜索框升級為無所不能的“智能框”,它支持超千字的長文本輸入,還能直接在框內完成AI寫作、AI作圖等創作任務。
憑借全麵的革新和龐大的生態(已接入超過1.8萬個優質MCP),百度AI搜索在IDC的評測報告中,總分排名中國第一。
對核心業務的成功改造,為百度將其AI能力全麵注入產品矩陣提供了信心和路徑。而在決定競爭力的底層模型戰場上,百度始終穩居國際領先大模型的第一梯隊:文心大模型 X1.1在多項基準測試中擊敗DeepSeek,比肩GPT-5;ERNIE-4.5-21B-A3B-Thinking 開源模型則一舉登頂Hugging Face全球榜單,成為國產模型突破的新標杆。
擁有超10億用戶的百度網盤和沉澱了14億專業文檔的百度文庫,成為了重構的下一站。它們不再是單純的存儲工具,而被重構為“一站式AI內容服務與創作平台”。
智能PPT功能的月訪問量超過3400萬,位列全球第一。基於兩者打通誕生的通用智能體「GenFlow2.0」,3分鍾即可並行完成超過5項複雜任務,生成速度超主流產品10倍。
這些原生AI工具的成功,讓百度網盤APP在最新的AI產品榜中位列國內總榜第一、全球總榜第二,僅次於ChatGPT。
真正的技術革命,不止於改造舊世界,更在於創造新世界。
在物理世界,是自動駕駛“蘿卜快跑”。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其單季出行服務量已超220萬次,同比增長148%,累計全球出行服務次數超1400萬,穩居世界第一。其第六代無人車成本已降至20萬元人民幣,遠低於競爭對手Waymo,展現出強大的商業化潛力。
數字世界裏,則是以慧播星為代表的AI數字人。羅永浩數字人直播帶貨GMV突破5500萬元。這背後是百度AI全棧式數字人直播解決方案的技術支撐,它能將商家的開播成本降低80%,轉化率提升31%。
這一切看似不同賽道的創新,都生長於同一片土壤。這種“一夜花開”的收獲,實際上源於長達十餘年的深耕。
自2013年在矽穀正式建立研究院起,當年的中國科技公司仍處在O2O電商和內容分發的競爭紅海中時,百度就已經開始在人工智能領域進行係統性投入。這份超前的戰略定力,最終沉澱為今天覆蓋芯片、框架、模型到應用的完整技術閉環,以及超過1700億元的累計研發投入。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這種“重研發、慢回報”的模式並未被資本市場完全理解。市場的聚光燈追逐的是一個個風口,而百度卻在默默構建著水電煤一樣的基礎設施。
如今,產業的潮水方向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當全球AI產業從模型參數的虛幻比拚,轉向應用價值的堅實創造,市場也隨之進入了深度的反思階段。
潮水退去之後,真正的價值投資規律開始回歸,市場第一次如此迫切地尋找那些不僅有模型、更有場景、有入口、有生態的玩家。
正是在這個時刻,百度對長期技術戰略的堅定踐行,其光芒不再被短期的市場波動所遮蔽。它在算力、算法、應用和生態上的每一個布局,都精準地回應了當前市場的核心訴求。人們驀然發現,百度耗費十年光陰構建的AI基礎設施,正是通往AI應用時代的“標準答案”。
因此,與其說是百度單方麵地選擇了時代,不如說是產業發展的必然規律最終選擇了百度。
這是先行者應得的收獲。對於百度而言,一個關於AI的更宏大的長期主義敘事,才剛剛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