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又雙叒叕轉型,昔日首富黃光裕“不認命”

雷達財經出品 文|彭程 編|孟帥

繼嚐試直播帶貨、進軍即時零售、涉足汽車銷售市場後,前首富黃光裕的商業轉型之路再添新篇。這一次,他將目光投向了氫能這一新興賽道。

雷達財經了解到,9月10日,一家名為北京國美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正式成立(以下簡稱“國美氫能”)。天眼查顯示,該公司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而其背後的實際控製人正是曾叱吒商海的黃光裕。

國美氫能成立僅僅兩天後,黃光裕便以國美氫能董事長的身份出席“氫能綠色交通生態建設大會”,並發表致辭。

三天後,國美氫能再亮動作:其與國家電投集團控股的國氫科技在北京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

從公司成立到迅速達成戰略合作,這場跨界布局的推進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不禁讓人發問:黃光裕為何如此“急迫”地投身氫能領域?

回顧2021年,彼時剛剛重獲自由的黃光裕可謂意氣風發,他豪情滿懷地喊出了那句“力爭用未來18個月的時間,使企業恢複原有的市場地位”的口號。

然而,四年時間轉瞬即逝,昔日的家電零售巨頭,如今仍麵臨著嚴峻的經營挑戰。國美零售業績承壓的同時,其在資本市場上也遭受“冷眼”。截至9月19日收盤,公司市值已跌至10億港元以下,相較巔峰時期大幅縮水。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國美將在傳統零售的泥沼中越陷越深時,黃光裕如今卻做出了這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決定——跨界氫能。

不過,氫能賽道的前景潛藏著諸多複雜且難以預估的不確定性因素。對於國美而言,能否憑借此次跨界布局重新奪回往昔的榮耀,前方可謂是荊棘滿途、任重道遠。

黃光裕又雙叒叕轉型,國美氫能“閃婚”

天眼查顯示,9月10日成立的國美氫能,是一家從事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為主的企業。雖然該公司的注冊資本僅1000萬元,但從股權結構和經營範圍來看,卻足以彰顯出黃光裕對氫能業務的勃勃“野心”。

股權結構顯示,該公司由黃光裕控股的北京鵬潤投資有限公司持股80%,北京鵬潤投資有限公司則由黃光裕直接持有82.59%的股份。

而國美氫能的經營範圍包含新興能源技術研發;儲能技術服務;新型膜材料銷售;合成材料銷售;電池銷售;發電機及發電機組銷售;電池零配件銷售;站用加氫及儲氫設施銷售;氣體、液體分離及純淨設備銷售;智能基礎製造裝備銷售等。

從前述信息來看,國美氫能的經營範圍極為廣泛,涵蓋了氫能產業鏈的多個核心環節,如“製氫、儲氫、燃料電池及關鍵材料、整車及運營”等,定位為設備、材料及技術服務商。

同時,國美氫能的業務還拓展至物聯網技術研發以及光伏設備及元器件製造,實現了對氫能生產、儲運、應用及配套服務的全方位覆蓋。

值得一提的是,國美氫能剛剛成立不久,黃光裕便馬不停蹄地開展了一係列動作。9月12日,在“氫能綠色交通生態建設大會”上,黃光裕首次以國美氫能董事長的身份公開亮相並致辭。

黃光裕表示,國美布局氫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戰略選擇。一方麵,氫能作為一種清潔、高效的新能源,符合國家“雙碳”目標的戰略方向,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另一方麵,國美在零售領域積累的豐富資源和渠道優勢,有望為氫能業務的推廣和應用提供有力支持。

僅僅三天之後,國美氫能再亮動作。9月15日,國美氫能與國家電投集團控股的國氫科技在北京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這場跨界布局的推進進程可謂“神速”,從公司成立到戰略簽約,隻用了短短5天的時間。

從首富之巔到至暗穀底,黃光裕曆經商業沉浮

黃光裕如此“急迫”推進國美氫能合作的背後,或與國美當前所麵臨的困境有關。回顧過去,站在國美身後的黃光裕,其創業曆程可謂跌宕起伏。

時間回撥至1969年,黃光裕出生於廣東潮汕的一個貧困農戶家庭。早年,家境貧寒的他,甚至與哥哥黃俊欽靠撿拾廢品補貼家用。

1987年,黃光裕在北京珠市口開了一家不到100平米的小店,專賣家用電器,這便是國美的第一家門店。憑借著“薄利多銷”的經營策略,國美迅速在市場中嶄露頭角。

1990年,黃光裕開始脫離中間商與廠家直接接觸,在家電流通業創造出嶄新的供銷模式——包銷製。

到1993年,黃光裕已擁有國美、國豪、亞華等七、八家門店。為便於管理,他將這些店統一為“國美電器”,形成了連鎖經營模式的雛形。

然而,因為經營理念不同,黃光裕和哥哥後續決定“分家”,黃光裕分得了“國美”這塊牌子。自此,進入“黃光裕時代”的國美進入高速發展期。

2004年,國美電器在香港成功上市。2004年、2005年、2008年,黃光裕三次拿下《胡潤百富榜》的首富桂冠,一時風光無限。

然而,黃光裕的傳奇人生,在2008年發生轉折。當年11月,黃光裕被北京市公安局帶走調查。2009年1月,黃光裕辭去國美電器董事職務,其作為國美主席的身份同時自動終止。

2010年8月,黃光裕因非法經營罪、內幕交易罪和單位行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4年,同時被判罰金6億元,沒收財產2億元。

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傳統家電零售行業遭受巨大衝擊。以京東、淘寶為代表的電商平台迅速崛起,它們憑借便捷的購物體驗、豐富的商品種類和優惠的價格,吸引了大量消費者。

在眾多電商玩家的猛烈攻勢下,國美傳統的線下門店模式逐漸失去優勢,業績開始出現下滑。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自2017年開始,國美零售的歸母淨利潤已連續虧損八年。

2024年,國美零售營收同比下滑26.76%至4.74億元,較2016年巔峰時期的766.95億元更是縮水超99%,甚至不及當年的零頭;全年歸母淨利潤虧損達116.29億元,虧損規模同比擴大15.63%。

今年上半年,國美零售的營收同比增長75.35%至2.97億元,但同期公司仍深陷虧損泥沼,錄得歸母淨利潤虧損13.46億元。

截至上半年末,國美零售負債總額高達422.01億元,其中短期借款為233.58億元;資產負債率進一步飆升,達到209.23%。

此外,根據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及多地法院公告,國美係多家公司已被法院裁定進入破產清算程序。

另據天眼查信息,國美係多家公司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截至發稿,僅國美電器有限公司一家企業,目前便有118條失信被執行人信息,涉案總金額高達20.27億元。

為了擺脫困境,國美其實也曾嚐試過多種轉型舉措,但並未取得明顯成效。

例如,2023年,國美入駐抖音、快手等平台開啟直播帶貨,但未能打開銷路;2024年,國美推出“即時倉”及便利店業務,但因資金匱乏而難以擴展;同年年底,國美又宣布涉足新能源汽車銷售領域,亦遭到業內不少質疑。

如今,在多次轉型未取得顯著成效的背景下,黃光裕又選擇跨界加碼氫能賽道,此舉被外界視為其為國美自救謀得的又一個新出路。

押寶氫能賽道,國美仍前途未卜

公開資料顯示,此次在國美氫能成立僅僅5天後便迅速與其達成戰略合作的國氫科技,是國內能源央企中的第一家氫能專業化子公司。

自2017年5月成立以來,國氫科技在氫能車核心的燃料電池技術方麵取得了顯著突破,且自主掌握了多項產品級關鍵核心技術及工程化生產工藝。

根據雙方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聚焦綠色、創新發展及多產、多能融合願景,在氫能應用場景構建、氫能車輛規模化運營以及氫能裝備推廣等領域展開合作。

此次合作將充分發揮國氫科技在氫能技術研發、裝備製造與生態協同上的優勢,和國美氫能在資本運作、渠道網絡及資產運營方麵的特長。

雙方通過資源整合、模式創新及股權協同,推動“十五五”期間規模化氫能車輛落地與加氫站精準匹配,構建綠色氫能產業生態,助力氫能行業高質量發展。

然而,國美此番跨界氫能賽道的舉動,仍麵臨著不小的挑戰。由於氫能產業目前正處於發展初期,市場規模較小,商業模式尚未成熟,雙方的合作能否在短期內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市場上也存在著諸多質疑的聲音。

有專業人士指出,氫能行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的行業,從研發到產業化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長期的技術積累。

而國美自身目前正麵臨著嚴峻的財務困境,其是否有足夠的資金和技術實力來持續支撐氫能業務的發展,還是一個未知數。

據中國石化報,氫能產業具有產業鏈長、涉及領域廣、專業性強等特點。目前國內涉氫企業已超過3000家,眾多企業紛紛在製氫、儲氫、輸氫、用氫等氫能全產業鏈開展布局,隨著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鏈協同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

比如,上遊製氫環節電解水製氫與可再生能源發電協同性差,電解水製氫需要大量穩定和低成本電力,而可再生能源風能、太陽能發電具有間歇性和不穩定性,目前兩者之間銜接還不夠完善。

同時,目前低成本綠氫氫源主要在西北地區,部分氫氣消費重點區域在東南地區,而大規模、低成本氫氣管輸技術尚處於示範期。

再者,氫能產業尚處於成長期,需要政策扶持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目前國家和政府雖出台了數百項支持政策,但實施效果與市場需求之間仍存在差距。

氫能作為一種低碳能源,目前碳交易市場對氫能減排價值缺乏明確認定,導致氫能企業尚不能在碳交易市場獲得收益。氫能產業的市場準入限製較多,加氫站建設審批程序複雜。

此外,國美自身在氫能領域的技術儲備和人才積累相對薄弱,如何快速提升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也是擺在國美麵前的一大難題。

又雙叒叕轉型的黃光裕,能否憑借國美氫能與國氫科技的合作在氫能賽道占據一席之地,進而借助氫能業務實現“重生”?雷達財經將持續關注。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