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譽在北京時間9月12日給法國貼上了“降級”標簽,將其主權信用評級從AA-下調至A+。理由是法國政治動蕩持續、預算法案久拖未決,公共債務高企且在不斷增加。
按道理來說,每當歐洲出現資本動蕩的時候,全球流動性資金出於避險的需要,會紛紛買入美元和美債進行避險。
但是美國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卻在上周發布報告,建議投資者做多中國股市,全球資本悄然之間正在重新布局。
華爾街巨頭們紛紛轉頭看好中國資產,這場全球投資的大變局背後藏著怎樣的邏輯?相比較美國股市來說,為什麽華爾街把目光投向了中國股市?
“避開中國”時代即將結束
根據美國銀行發布的研究報告稱,在美國華爾街過去流行十多年的“避開中國”的投資主題正在逐漸結束,越來越多的華爾街資金正在緩慢的流向中國。
這份報告具有極其重要的風向標意義,也是在告訴全球所有投資者風向變了。
和中國股市相比,現在的美國股市,AI投資主題太熱了,幾乎所有人都買入了AI,美股中AI相關的科技巨頭股價已經炒得很高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心這個泡沫可能會破裂。
所以美國銀行建議,不要把全部身家押注到美國AI上,要尋找一些穩健的資產,來平衡高風險的東西。
所以這個時候中國的人民幣和人民幣資產成為了全球最大的亮點,中國的科技股成為了對衝美股AI泡沫的關鍵點。
美國銀行作為華爾街的核心玩家,曾經發表過很多具有風向標和轉折點的策略報告,比如它喊出“Cash is King(現金為王)”、“The Magnificent 7(美股七巨頭)”這些說法,都迅速變成了市場流行語。
現在他喊出“避開中國”即將結束,也就意味著華爾街過去長達幾十年的敘事邏輯可能會改變。
全球資本轉向中國,法國降級隻是開始
然而就在這個檔口,法國正陷入政治與財政的雙重危機。九個月內換了六任總理,創下第五共和國曆史上的混亂紀錄。
財政“失血”早已讓法國不堪重負。2024年法國財政赤字達5.8%,今年預計仍高達5.4%。利息支出每秒遞增5000歐元,明年將吞噬750億歐元財政空間。
按照財政部預測,法國債務利息支出今年預計為670億歐元,到2030年前可能突破1000億歐元,成為公共財政的沉重負擔。
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裏,每當歐洲大陸陷入動蕩或者不穩定的時期,全球流動性資金都會選擇買入美元和美元資產來進行避險。
但是現在敘事邏輯再度發生巨大的改變。
就當法國陷入困境之際,全球資本正在悄悄轉向中國資產。2025年,全球資本配置發生了明顯轉變,美元走弱等不確定性推動資金從美國市場流向估值窪地。
中國因經濟韌性與產業紅利,成為外資增配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北向資金上半年淨流入超836億元,折射出國際資本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長期信心。
這場全球資本流動的“東升西降”趨勢,不僅反映了中美兩國經濟基本麵的差異,更揭示了全球投資格局的深刻變革。
美國經濟不確定性大幅上升,在歐洲加速財政刺激的背景下,美國經濟的相對優勢削弱。在美元走弱的驅動下,資金開始流向美國以外地區。
“從估值角度看,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市場,中國股市相對發達市場的估值都有明顯折價”
多家外資機構認為,“啞鈴策略”是當前中國權益配置的重要視角:一端關注成長龍頭,一端聚焦高股息優質藍籌,以期在中國權益內部兼顧成長與收益雙重機會。
金融市場的風向真的變了。曾經被刻意回避的中國資產,正在成為全球資本爭相配置的香餑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