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差錢的騰訊,也開始借錢了?

時隔四年後,騰訊再次發債,首發點心債。

騰訊控股在港交所公告稱,於2025年9月16日,公司已與經辦人就根據計劃發行本金總額90億元的票據訂立認購協議。於扣除包銷費用、折扣及傭金後,估計發行票據的所得款項淨額將約為人民幣89.7億元。公司擬將所得款項淨額用於一般企業用途。

這是騰訊自2021年4月以來首次以任何貨幣發行債券。一家現金充裕的公司通常不會頻繁發債。此次打破長達四年多的“沉默”,突然計劃融資,引發市場猜測,為什麽騰訊突然“缺錢”了?

借新還舊?借債回購?

市場上流行的一種答案是到期債務再融資。從騰訊目前債務管理情況來看,公司有一筆10億美元的債券將於2026年1月到期,另一筆5億美元的票據將於4月到期。因此市場有聲音認為,發行新債可為到期債務提供再融資,優化債務結構,是騰訊發行點心債的主要原因。

但借新還舊的可能性較低。原因在於,今年前兩個季度,騰訊自由現金流分別為471億元和430億元人民幣,遠超公司105億元的債務總額,橫向對比其他國內科技大廠來看,百度今年二季度自由現金流為-47億元,阿裏該數據則為-188.15億元。

因此以騰訊當下的充沛現金流狀況,到期兌付這些債務毫無壓力,無需提前大半年專門為此發債。

不過雖然沒有為到期債務再融資的需求,但從當下點心債融資成本顯著低於美元債的節點來看,騰訊可能存在財務優化策略的訴求,即置換即將到期的高成本美元債,享受人民幣低利率的紅利。

但除此之外,騰訊此次計劃發行點心債,更可能的一個主要目的,是用於支持其大規模的股份回購計劃。

騰訊在今年頻繁大規模回購。數據顯示,截至9月11日,騰訊本年累計回購總額達499.54億港幣,約占其總股本1.02%。這個規模在港股市場是“斷層第一”,排在第二的匯豐控股年內累計回購金額為252.53億港元。

眾所周知,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騰訊都是最會投資的互聯網公司。2021年之前,騰訊將富裕的現金主要用於對外投資,在2021年三季度,騰訊來自投資公司的收益淨額達到最高點,當期錄得265億元,占同期權益持有人應占盈利比例高達67%。

但2022年之後,麵對大股東PROSUS公司的清倉式減持,騰訊開啟了回購對衝模式。梳理回購曆史,騰訊的密集回購行為是從2021年開始的。2021年騰訊全年回購25.99億港元,之後其每年保持密集回購,且規模逐年增長,去年回購規模更是達到1120億港元,今年的回購目標則為800億港元。

盡管從現金儲備與自由現金流的角度,騰訊的現金依舊充裕,但這跟發債並不衝突。從財務的角度,隻要利率水平足夠低,通過發債來優化財務結構,是同行的做法。

其中最為知名的就是蘋果公司在美聯儲低息時期,密集發債。

騰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走蘋果的老路

梳理蘋果“借債回購”策略可以發現,其2013年開始的借債策略,通過配合回購進行,助力了其股價上漲。

2013年,蘋果首次破紀錄地發行了170億美元債券,同時啟動了大規模資本返還計劃。隨後2017年,蘋果繼續利用債券市場低成本融資,發行了50億美元債券,當時蘋果現金儲備超過2000億美元。

這一階段蘋果發債的一個重要背景是,美國處於低利率時期,這與眼下騰訊在人民幣低利率時期發債的邏輯相同。

美國稅改之後,雖然市場進入加息周期,但為了支持股票回購計劃,蘋果依舊延續了這一優化資本結構的策略。比如2021年2月,蘋果發行了65億美元債券,隨後便在8月底表示公司啟動了一項50億美元股票回購計劃。2023年5月,蘋果也發行了超過50億美元的債券。

最近的一次借債發生在今年5月。時隔兩年後,蘋果再度發行45億美元債券,受到市場熱烈追捧,有消息人士稱,新債認購訂單遠超過蘋果的目標額度,訂單總額達到100 億美元。

製圖:36氪,數據來源:Wind

支持回購、調整資金結構是公司財務層麵的訴求,除此之外,像蘋果和騰訊這樣的藍籌股發債,在二級市場上也是喜聞樂見的事情,總能在短時間內提升股價。

股價上漲的深層原因,是回購可以間接提升EPS(每股收益),這是發債回購這一資本運作的核心。蘋果曆史上的幾次主要發債,從財務邏輯和實際結果來看,都直接或間接地推動了其EPS的增長。

其背後的邏輯是,蘋果以極低的債務成本融資,用於大規模回購並注銷股票,從而減少流通股總數。EPS為淨利潤/總股本,因此即使淨利潤保持不變,流通股數量的減少也會直接導致EPS提升。

如果從蘋果過往利潤走勢來看,2013年起,蘋果淨利同比增速開始放緩,從超過50個百分點降低到20個百分點上下,這與蘋果開始大規模回購的時間吻合。

也就是說,在淨利和營收增速波動下滑的背景下,蘋果發債回購是其穩定EPS的重要途徑之一。數據顯示,2017年蘋果淨利潤增長5.8%,但是回購撬動EPS增長了10.2%,2023年蘋果淨利潤下跌2.8%,但EPS維持了持平。這清晰地展示了回購對EPS的放大效應。

此外,蘋果還利用債務有效提升了ROE。截至今年6月底,蘋果的長期債務近900億美元,但其淨資產收益率仍高達35%。

可以看出,蘋果發債是精心設計的、旨在最大化股東價值的戰略性財務操作。蘋果通過發債回購來提升EPS,可以持續向市場發送積極信號,從而進一步支撐股價,形成正向循環。

騰訊EPS與淨利增速差

回到騰訊,其和蘋果邏輯類似的回購操作,也導向了如出一轍的效果。2025年第一、二季度,騰訊的EPS同比增長均達到17%,超越了同期的淨利潤增速14%和16%。

雖然此前騰訊主要依靠其強大的內生現金流來支撐回購,而非完全依賴發債,但今年騰訊計劃發行點心債的舉動,表明公司正在考慮開始運用類似的“優化融資成本以支持股東回報” 的資本策略。

作為回購大戶的騰訊,如今再配合發債的打法,從維護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