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發出強烈信號,涉英偉達每年數十億美元在華業務”

去年12月9日,中方監管部門因英偉達涉嫌違反反壟斷法而依法對其開展立案調查。時隔近一年,9月15日,中方監管部門再度發布聲明稱,英偉達違反反壟斷法,依法決定實施進一步調查。

路透社當天報道稱,中方最新聲明給英偉達在華業務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中國市場去年占其總銷售額的13%。而在壓力之下,9月15日,英偉達股價在美股盤前直線下挫,跌幅一度擴大至2.4%,盤中也下跌近2%,隨後有所回吐。

結合地緣政治形勢,路透社分析認為,在過去六個月裏,中美兩國相互交鋒。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濫施畸高關稅,後又將關稅下調,同時還以炒作TikTok問題相威脅。而中國則在關稅層麵立即予以反製,並發起對包括穀歌母公司Alphabet在內的多項反壟斷調查,顯示出對美國企業加強監管的信號。

谘詢公司Plenum的合夥人薄正元(Zhengyuan Bo,音譯)表示:“這是一個警告,如果美國的出口管製模式仍繼續像過去幾年一樣運作,就將產生後果,中國會不惜對美國公司出手。”他補充稱,就在中方發布對英偉達的初步裁定前,特朗普政府當地時間9月12日又宣布將多家中國實體列入出口管製“實體清單”。

《紐約時報》援引為在華企業提供谘詢服務的威凱平和而德律師事務所 (WilmerHale) 合夥人萊斯特·羅斯(Lester Ross)稱:“這是中方更廣泛努力的一部分,旨在利用其掌握的監管政策工具箱和外交談判,增加中國獲得先進半導體的渠道,並超越外國競爭對手,最終減少依賴。”

報道還注意到,中方監管機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負責人近期談到“搭建公平競爭領域國際交流合作平台”、“加強全球公平競爭治理”,這表明中國有意願參與全球反壟斷規範製定,並將加強對外資在先進科技行業的收購審查。“中方已發出信號,表示其有對外國公司展開反壟斷調查的意願,而此舉在曾經是罕見的。”

資料圖:英偉達創始人、CEO黃仁勳視覺中國

早在去年12月9日,中方監管部門就發布消息稱,因英偉達公司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下稱:《反壟斷法》)及《市場監管總局關於附加限製性條件批準英偉達公司收購邁絡思科技有限公司股權案反壟斷審查決定的公告》(市場監管總局公告〔2020〕第16號),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英偉達公司開展立案調查。

路透社稱,邁絡思科技有限公司(Mellanox)在以色列成立,於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該公司生產用於數據中心的高速網絡設備,英偉達將其與芯片捆綁銷售,用於提供先進的雲計算產品。

“真正令人擔心的是,中方可能會出台新措施,限製英偉達向中國客戶銷售網絡解決方案的能力,”分析機構Futurum Group的半導體首席分析師王韋傑(Ray Wang)表示:“這項業務每年價值數十億美元,並且隨著數據中心對網絡需求的增長而持續擴大。”

王韋傑補充說,邁絡思的設備在幫助英偉達提供全球最先進的網絡技術方麵,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僅次於CUDA(英偉達的計算平台)”。

谘詢公司Omdia的首席分析師蘇連傑(Lian Jye Su)則表示,英偉達可能會被要求在中國單獨銷售未配備邁絡思技術的芯片。

不過,谘詢公司Plenum的薄正元認為,相比於中國推動培育能替代英偉達最強大AI芯片的本土產品,反壟斷調查若作出不利裁定,對英偉達利潤的影響並不會那麽大。“這不應被解讀為中國試圖將英偉達逐出市場。”他說道。

路透社提到,近段時間以來,英偉達在中國市場可謂麻煩不斷,這表明,英偉達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勳希望在中國發起的“魅力攻勢”(charm offensive),不足以抵消壓力。

自今年以來,黃仁勳已經三度訪問中國大陸,表明了他對於中國市場的承諾。他還認為,繼續向中國出售人工智能(AI)技術產品是美國在該領域保持領先的關鍵。

從拜登政府到特朗普政府,為圍堵打壓中國科技發展,美國實施了一係列芯片出口限製措施,且不斷收緊,而英偉達的AI芯片則是其“重中之重”。為此,英偉達尋求對華出售“減配特供版”芯片,但仍被特朗普政府緊盯不放。

7月中旬,黃仁勳在華宣布,美國已批準H20芯片銷往中國。然而,此後圍繞在英偉達的爭議仍持續擴散發酵。

7月31日,為維護中國用戶網絡安全、數據安全,中方約談了英偉達,要求其就對華銷售的H20算力芯片漏洞後門安全風險問題進行說明並提交相關證明材料。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旗下的新媒體賬號“玉淵譚天”則發文,點名H20芯片“不環保,也不先進,更不安全”,並非“好選擇”。

8月10日,英國《金融時報》又報道稱,美國芯片企業英偉達和超威半導體公司(AMD)已同意向美國政府“上貢”(或可稱為“交回扣”)其在中國銷售芯片收入的15%,以換取特朗普政府頒發的出口許可證。一時間,輿論嘩然,路透社認為,此舉顛覆了美國數十年的“國家安全政策”,創造了一種“全新的企業風險”。

對於如今因違反反壟斷法而遭中方進一步調查,英偉達方麵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公司正在遵守相關法律,並將“繼續與所有相關政府機構合作,評估出口管製對商業市場競爭的影響”。不過,該公司拒絕進一步評論其與美國政府就支付其15%中國業務收入分成一事的立場。

在去年12月的英偉達之前,中方上一次對知名外國科技企業發起反壟斷調查要追溯到2013年,當時高通(Qualcomm)的在華子公司涉嫌在無線通信標準領域過度收費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2015年,國家發改委對高通處以9.75億美元罰款(折合人民幣為60.88億元),這也是當時我國開出的反壟斷最大罰單。

英偉達的人工智能芯片在全球範圍內廣泛部署資料圖

觀察者網注意到,除了對英偉達發起反壟斷調查之外,近兩年,美國存儲芯片製造商美光也未通過中方的網絡安全審查,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也點名英特爾“安全漏洞問題頻發”。

曾幾何時,由於中國科技產業存在一些短板,尤其在核心芯片領域,為了不對供應造成影響,市場普遍預期中國執法者不會輕易對芯片巨頭“動手”。但如今,中國處置芯片巨頭違法違規的底氣明顯更足了。這種底氣的背後,是中國科技產業的集體突圍。

根據《反壟斷法》第五十八條等條款規定,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實施集中,且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製競爭效果的,處上一年度銷售額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不具有排除、限製競爭效果的,處五百萬元以下的罰款。

財報顯示,2024財年(截至2024年1月底),英偉達在華收入為103.1億美元,同比增長78%。按照這個數據計算,英偉達可能麵臨1.03億美元至10.3億美元的罰款(折合人民幣為7.46億元至74.66億元)。

而按照《反壟斷法》六十三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情節特別嚴重、影響特別惡劣、造成特別嚴重後果的,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可以在本法第五十六條、第五十七條、第五十八條、第六十二條規定的罰款數額的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確定具體罰款數額。

因此,一旦英偉達的違法行為被認定情節特別嚴重、影響特別惡劣、造成特別嚴重後果,罰款金額可能達到原罰款額的至2至5倍,最高可能達到20.6億美元至50.1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為149.32億元至363.51億元)。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