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家中美合資藥企賣了,一個時代結束了!

9月12日,業內流傳的一則郵件顯示:百時美施貴寶將出售中美上海施貴寶60%股權,以及數款僅在中國大陸市場製造和銷售的藥品,接手的可能會是高瓴資本。

中美上海施貴寶的曆史比百時美施貴寶還要早:1982年,由美國施貴寶公司和上藥集團前身上海醫藥工業公司合資成立,這是中國第一家中美合資藥企,比西安楊森、中美史克都要早。而現在的百時美施貴寶公司,是1989年由百時美公司和施貴寶公司合並而來。

2023年,楊森離場,強生將西安楊森更名為“強生創新製藥”;今年7月,中美史克也退出了曆史舞台。如果此次上海施貴寶的股權交易成功,改革開放後第一批進入中國的這三家企業:中美上海施貴寶、西安楊森、中美史克這三塊牌子將全部退出曆史舞台。

中美上海施貴寶旗下的不少藥品,大部分人也是耳熟能詳。比如,其帶來了國內第一個“普利類”降壓藥卡托普利片、降糖“神藥”鹽酸二甲雙胍片、第三代抗乙肝藥物恩替卡韋片“博路定”,以及維生素片“施爾康”、感冒藥“加合百服寧”等OTC藥物。

過去,中美上海施貴寶的抗生素藥物也一度是國內抗感染領域的主力軍,比如經典的一代頭孢藥物“先鋒6號”頭孢拉定膠囊、第二代口服頭孢“施複捷”頭孢丙烯片、中國第一個第四代頭孢藥物“馬斯平”都來自這家藥企。靠著這些重磅藥物,2016年,中美上海施貴寶營業收入達到47.2億元,銷售收入和利潤指標達到曆史新高。

中美上海施貴寶還給中國醫藥行業帶來了不少新經驗,比如其首次建立了專業醫藥銷售隊伍的製藥企業,首開醫院醫生學術推廣的新模式;建立了中國第一支非處方藥物推廣隊伍等。此外,中美上海施貴寶也是第一個通過FDA認證,把西藥製劑出口到美國的合資企業。

但近些年來,中美上海施貴寶的日子應該是每況愈下,主要因為核心產品陸續集采。在2020年的第三批集采中,卡托普利、二甲雙胍仿製藥的價格被打到了一分錢一片,中美上海施貴寶的原研產品沒能中標。

另外在抗感染領域,在國內仿製藥競爭激烈下,中美上海施貴寶主動選擇了“躺平”。早在2019年,中美上海施貴寶就主動提出,因原材料短缺停止生產“馬斯平”,並在全國範圍內取消掛網及供貨。

上海施貴寶雖然還有不少品種在產,但價格已經沒有市場競爭力,品牌也有老化的趨勢。高瓴接盤也不難理解,這些原研藥雖然過了專利期,但在中國市場上消費者還是認的,經過重整、壓縮成本,這些老藥還是能掙到錢的。此前,康橋資本操刀的海森生物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其多次拿下跨國藥企賣掉的的成熟產品,通過整合團隊、集中生產降低成本,過氣的老藥也能掙到不少錢。

合資藥企的成立,本就是改革開放的政策“試驗田”。如今,中國已經對外資開放了製造業,跨國藥企可以獨資運營進入中國,這些合資藥企的使命也已經順利完成。在這樣的情況下,未來或許還會有更多外資企業選擇退出合資模式。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