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被老羅和賈總的事兒,搶了風頭。但甲骨文股價暴漲這事兒,還是有點太誇張了。得講講。
先簡單複盤一下。
美東時間本周三,在公布最新財報之後,科技巨頭甲骨文(Oracle)的股價,單日暴漲了36%。市值,飆升2510億美元。一夜之間,震撼了全球的投資者。
這是什麽概念?
對於甲骨文自己來說,這是他們自1992年以來,三十多年裏最大的一次單日漲幅。對於其他巨頭公司來說,很多人的總市值,還比不上這一天的增長。對於81歲的創始人拉裏·埃裏森來說,他的個人財富,因此在一天之內增加了將近890億美元。他也因此,短暫地超越了馬斯克,重新坐回了世界首富的寶座。
於是,整個華爾街,整個科技圈,都因為這件事沸騰了。
因為在很多人眼裏,甲骨文這家曾經的軟件霸主,已經沒落很久了。所以,很多人都在說,這是“甲骨文的勝利”,是“王者歸來”,是“一戰封神”。
可是,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甲骨文的股價,為什麽會突然暴漲?它真的勝利了嗎?
先說結論。
甲骨文股價暴漲,並不是一場勝利的終章。
甲骨文股價暴漲,隻是一場豪賭的開始。
為什麽這麽說?
我試著幫你梳理一下。一共3個關鍵詞。
什麽是“RPO”?
RPO,是引爆甲骨文股價的,最直接的理由。
它的全稱,叫“剩餘履約價值”。Remaining Performance Obligation。
聽上去,有點複雜。但簡單一點來理解,就是“已經簽了合同,但還沒收到”的錢。
打個比方。
你是一位頂級的建築設計師。有一天,一位富豪找到了你。他和你簽了一份合同,請你從現在開始,花5年的時間,為他設計並建造一座未來的“天空之城”。合同的總價,是50個億。
這50個億,就是你的RPO。
它雖然還不是你今天的利潤,但它會是你未來的收入。銀行,會因為這份合同而願意給你貸款。資本市場,會因為這份合同而極度看好你公司的未來。
如果說,資本市場追捧的,就是關於明天的故事。那RPO,就是把這個故事,寫進了白紙黑字的合同。
那麽,引爆甲骨文股價的RPO,是多少錢?
根據最新發布的財報顯示,這個數字,是4550億美元。
和這個數字比起來,之前市場預期的739億美元,都顯得有點小打小鬧了。
可是,這4550億美元,是從哪裏來的?
主要是來自於一份,和OpenAI簽下的,天價合同。
這份合同,是史上規模最大的雲端合約之一。總價值,高達3000億美元。為期5年。將從2027年開始,正式執行。
也就是說,在這5年裏,OpenAI平均每年,都將向甲骨文采購價值約600億美元的雲計算資源。而這個600億美元,就已經是甲骨文一整年雲計算業務總營收的三倍還多了。
不過,順帶說一句。
其實早在今年7月,OpenAI就已經公開宣布過,選擇了甲骨文作為核心合作夥伴。因為這份合同的背後,是一個代號“星際之門”(Stargate)的項目。這是一個由軟銀(SoftBank)負責出資,甲骨文負責出技術架構,OpenAI負責使用算力,旨在打造美國未來AI基礎設施的超級工程。而這份3000億美元的合同,是“星際之門”的第一槍。甲骨文的財報,隻是在財務的意義上,確認了這次合作的規模。
那麽,甲骨文,為什麽就能拿下這份天價的合同呢?不是說,它已經沒落了嗎?
什麽是“裸金屬實例”?
裸金屬實例,是甲骨文拿到3000億美元合同的,最直接的原因。
不過,這個詞有點生僻。我舉個例子。
20多年前,如果想做一個網站,你可能得去買一台服務器,托管在機房裏。
這個真實存在的、物理意義上的服務器,就是“裸金屬實例”。
但是,服務器的CPU、內存、硬盤有多大,網站的承載極限就有多大。如果不夠用了,很麻煩,請你再買一台。如果隻用了10%,那對不起,剩下的90%就是白白浪費。
後來,雲計算時代,亞馬遜、微軟這些巨頭,改變了這個情況。它們建立起了一個個巨大的“資源池”。池子裏,是數不清的CPU、內存和硬盤。然後,對你說,別買那台物理的服務器了。你需要多少,我就用軟件,用技術,從池子裏相應地給你拚一台“虛擬”的。
這個所謂的虛擬機器,被稱為,“虛擬機”。
它就像是你去一家餐廳吃“自助餐”。餐廳(雲服務商)有一個巨大的後廚(資源池)。你點餐的時候,服務員(虛擬機軟件)會根據你的需求,從各個大鍋裏,拚出一份餐來。今天想吃兩塊牛排,可以。明天隻吃一份沙拉,也可以。
這種模式,極大地提高了靈活度,降低了成本。所以,它成了過去十年裏,整個雲計算世界的絕對主流。
於是,一直耕耘“裸金屬實例”的,曾經的王者,著名的“IOE”(IBM、Oracle、EMC)中,核心的甲骨文,確實就有些沒落了。
但是,虛擬機,也有自己的問題。
那位給你配餐的服務員,本身也是要消耗能量的。他得在各個大鍋之間跑來跑去,得裝盤,得送餐。這個過程,是有效率的損耗的。
在雲計算的領域裏,這筆損耗,被稱為,虛擬化稅。
對於絕大部分公司來說,為了靈活性,這點“虛擬化稅”交了也就交了。但現在,來了個超級大胃王。OpenAI。我要訓練的,是萬億參數的AI大模型。我對算力的需求,不是“幾塊牛排”,而是“國宴”。在這個量級麵前,1%的“虛擬化稅”,也會變成天文數字。
所以,我要一整個後廚,我要真實存在的、物理意義上的服務器,我要你專門為我準備一個機房。
於是,甲骨文的老手藝,突然就成了秘密武器。而且,他們還把RDMA網絡技術,也融入了進來。
可是,和OpenAI最親密的微軟,為什麽不來幹這件事?難道微軟,沒有這項手藝嗎?
什麽是“負現金流投入”?
負現金流投入,是拿下3000億美元合同的同時,所必須要承擔的代價。
打個比方。
你的好朋友,中了一張5個億的彩票。他激動地和你說,請你在一年之內,建成一座純金的城堡。他要壕一把。事成之後,給你10個億的報酬。
心動嗎?來不及心動了。因為從簽完合同的那一刻起,你就得立刻掏空家底,欠債7個億,去購買黃金。
這7個億,就是你的“負現金流投入”。
它是100%確定的。
但是,那10個億,可不是100%確定的。
為了履行那份3000億美元的合同,甲骨文必須在全球,建設龐大的數據中心。未來的幾年裏,光是購買英偉達的AI芯片,可能就得花掉數百億,甚至上千億美元。
這就意味著,它會立刻進入“負現金流”的狀態。
但是,這份合同要到2027年,才開始大規模交付。
誰能保證,2027年的AI技術,還是今天的樣子。AI硬件的發展,一日千裏。萬一技術路線變了,今天天價買回來的芯片,會不會變成一堆昂貴的廢鐵?誰能保證,到那個時候,在Google、Anthropic等競爭對手的圍剿之下,OpenAI還能付得起這筆天價賬單?
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就算掉了,上麵也貼著價格。
於是,微軟選擇了“暫時觀望”,而甲骨文選擇了“大膽下注”。
好了。3個關鍵詞,梳理完了。
簡單再總結一下。
甲骨文的股價突然暴漲,是因為最新的財報展示出了4550億美元的超高RPO。這個數字,主要是因為甲骨文和OpenAI簽下了一份3000億美元的天價合同。而之所以能收獲這份合同,是因為甲骨文一直深耕的“裸金屬實例”,滿足了OpenAI的特殊需求。但是,你也必須因此承擔“負現金流投入”的代價。而甲骨文,就是願意承擔代價的那一位。
這就是為什麽我說,甲骨文股價暴漲,隻是一場豪賭的開始。
它賭的,是自己真的能頂得住“負現金流”,是OpenAI未來真的能付得起這筆錢。
而牌桌上坐的,除了甲骨文和OpenAI,還有微軟和軟銀。
渴望贏得競爭的OpenAI,需要最極致、最便宜的算力。為此,它押上了自己未來的收入。渴望重新振作的甲骨文,需要一個機會。為此,它押上了自己未來的現金流。渴望控製風險的微軟,要在幫助夥伴和保護自己之間,找一個平衡點。渴望布局未來的軟銀,為這場宏大的“星際之門”,提供著資本的燃料。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都有自己的無可奈何。但每個人,都為這個恢弘的時代,寫下了一個注腳。
而對於曾經錯過了一個時代的甲骨文來說,這場豪賭,也許也摻雜了一些不甘吧。
資本市場的香檳,和世界首富的頭銜,為這場世紀賭局,點燃了開賽煙花。煙花散去,聚光燈下,一位81歲的傳奇,將幾乎所有的籌碼,都推向了牌桌的中央。坐下之前,他隻說了一句看似平常的話。
我們開始吧。